回覆列表
  • 1 # 春暖花開285626700

    我希望孩子長大是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應從小培養其獨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即使做錯也要對造成的後果負責。塑造孩子正面的人生觀念,培養其對各類事務的辨別方法,能認識是非。心智的成長和所學知識想匹配,這是一個人基礎素質。

  • 2 # 晨光文具221421590

    對於此類孩子,我想信沒有一個為人父者會不在意。

    應該說:所有的“不在意”其實都是根本就沒注意。而一旦這些父母在發現孩子的問題(不負責)時,絕對會有或多或少、或生氣或好笑的情感表現出來,或者訓導、或者取樂(小孩子特有的幼稚行為)。隨著孩子的成長長大,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比自己優秀的人,一個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人。

    因此上說:所有的父母都在意孩子成長,也非常在意孩子性格上能夠獨立的成長。當然,這個獨立的性格是充滿積極面的。

  • 3 # 水個逆旅

    不在意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從孩子有了比較自我的獨立思考的年紀開始,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言行表現足夠的尊重,就算孩子的言行是錯誤的,父母也不應該暴力獨斷的教訓,執行正確的事和糾正錯誤的事,都必須讓孩子真正真心參與進來,這才是負責的前提,沒有參與就是旁觀者,怎麼負責。

  • 4 # 語萱26707304

    誰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切順遂的,難免有時會過多的參與到其生活的各個細節中!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尖尖,肯定不是有意的把孩子變成缺少責任感的孩子,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大家都在相互磨合,所以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輩作為父母來說共同的理念,知道不好儘量避免,如果發現問題那就積極面對自己的不足!

  • 5 # 城鄉行小海

    我只能說現在的小孩太幸福了,也確實缺少責任感。記得小時候父母是不會這麼慣著我的,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學三年級開始父母就讓自己洗衣服了洗碗了,放學後還要幫著父母乾點農活,比如到菜地去拔草,鋤地,去山上砍材、扛材,放牛等等,上初中後,由於學校在鎮上,我跟姐姐週一至週五住校,週末我們姐弟倆自己騎腳踏車回家,不像現在,每次下班經過初中校門口還是那麼多的家長在接送小孩。記得有一次週末放學回家,那時我們家在山裡,離鎮上的中學有20公里路,我們讀書那會是17點放學,我跟姐姐騎到差不多還有5裡到家的地方,天已黑了,姐姐被一輛裝滿木材的大卡車颳倒了,當時我很害怕,害怕姐姐被撞到哪裡,萬幸的是姐姐當時向山溝一側倒去,只是歪了腳髁,司機也很好停車下來詢問我們倆有沒有事,我們姐弟倆急著趕回家,還是繼續騎車趕夜路回家,後面到家裡姐姐的腳髁還是紅腫了。而我們現在姐弟倆都有自己的家庭了,也有自己的小孩了,我想說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不要什麼事情都代孩子做了,應當從小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做事的能力,這樣在他做事的過程中一點點建立自己的責任感。

  • 6 # 煒聊教育

    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要在意的,畢竟我們的孩子是人,總有一天是要獨自面對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的,而對於那種缺乏責任感的孩子,則是更不能包辦一切!倘若包辦一切,就是害了孩子自己!至於說父母在不在意,我覺得與父母個人有關!

    觀點

    1、孩子需要責任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必須要負起責任了,倘若不負責任的做事,那麼可想而知,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倘若沒有責任感,孩子將來也很難有特別的成就!

    所以呢,孩子還是需要責任感的!

    2.、父母不應該包辦一切

    怎麼說呢,父母能力也是有線的,包辦一切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而且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還是需要進行指導和鼓勵孩子做事,而不是代替孩子做事!

    因此呢,父母最好不要包辦一切!

    3、孩子有能力自己處理一些事情

    不管多大的孩子,他都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作為父母的,倘若是包辦一切,將會對他能力的發展絕對是一種限制!說句實話,孩子的能力絕對是有的,我們不能忽視!

    危害

    1、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性格的形成

    怎麼說呢,孩子的任哥還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鍛鍊的,倘若說父母包辦一切,那不可能給孩子獨立的處理事情的空間,自然就不可能形成獨立的人格!

    2、容易讓孩子形成理所當然的心態

    怎麼說呢,,假如說孩子從小就是習慣了父母幫忙做完一切,那就容易讓孩子覺得世界就應該這樣,等到不是這樣的時候,他們就會做出異常的反應!

    3、對他將來的事業以及家庭生活不利

    怎麼說呢,沒有責任感的孩子,不容易在事業中取得成就,而且沒責任感的孩子,他組建的家庭真的會好嗎?不得而知!

    4、如果都包辦了,父母真的會很累

    這個就不多解釋了!事實就是這樣!

    建議

    1、多給孩子獨立處事的機會

    把一些能夠讓孩子決定的事情,放心讓孩子自己去決定,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形成獨立的人格以及獨立除溼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非常有意義!

    2、父母更多的是支援與鼓勵

    怎麼說呢,一個好的父母肯定是從心理方面多鼓勵孩子,使得孩子能夠在不依賴自己的情況下進行學習與生活!

    3、父母要放好心態

    未來的路,還是需要孩子自己走,那不如早點讓他們學會怎麼走下去!不是更好嗎?

  • 7 # 草莓妹子吖吖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不能一味的帶辦孩子的一切,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的思想,理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妨學著讓他獨立,孩子都有一種探索的精神,面對這個世界都很好奇,不妨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熟悉,去面對這個世界,不能讓他按照我們給他鋪設好的道路走,路上雖然會有坎坷,但是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歷練和磨礪!

    還有當孩子犯錯時,試著讓他自己去解決,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個事情,如果孩子解決不了,我們父母可以給予

    一些建議給予一定的幫助!

  • 8 # 咕吧咕吧

    首先,孩子雖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但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明白一點,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和行為能力。父母的包辦,勢必會給孩子帶來舒適感,依賴感。但是同時也缺乏了自主能動性,不能勇於承擔責任。這就是責任感的缺失。

    做為父親的我,是非常注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去獨立思考解決為題的方法等等。我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今後走向社會,不會因為一點挫折或是小小的失敗,而氣餒。

  • 9 # 英卓張老師

    家長過多替代孩子做的事情,未來形成的結果必然是孩子遇事就去尋找別人的幫助,而不會自己獨立處理事情,但是終有一天父母會先於孩子而去,那麼這個時候孩子該怎麼辦呢?他在社會中就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麻煩,這是家長希望看到的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就要從小讓孩子學會幫家長去做事情。

  • 10 # 遛娃實錄

    不為孩子包辦一切,道理都懂,情難自控。先說個常見的例子:

    早上,我們抓緊時間出門。爸爸上班,毛毛上園,而我要跑步。穿上外套,毛毛要自己拉拉鍊。

    “快,爸爸幫你。”

    “我自己。”

    “你穿鞋,我幫你拉拉鍊,分工合作,ok?”

    “不要,我自己來。”他乾脆一屁股坐到地上,嚴肅認真的操作起來。

    爸爸攤手,我聳肩。“好吧,我們等你。”

    幸好,也就兩分鐘,他已經拉好了,又穿上鞋,跑出門去。一會兒,轉頭喊道,“媽媽,我的紅色鞋子有點緊,你給我買一雙大點的行不行?”

    “行。”我很欣慰,他會感知身體的舒適度,並自己做出判斷。

    雖然我們鼓勵孩子自己成長,但是,在緊急的時候,我們常常替他包辦;在我們懶得收拾殘局的時候,我們常常替他包辦;在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替他包辦;在孩子讀書學習的時候,我們常常替他包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替他包辦……藉口是何其多!還有更多的家長,一邊以愛為名、包辦一切,一邊又罵他叛逆、無能。

    父母愛子女,從來都不是問題,只是以愛為名、包辦一切,並不是愛,那是害。

    中國青年報社曾做過一項調查,共2014名受訪者,其中34.8%表示身邊父母替孩子包辦個人事務,甚至持續到孩子上大學。調查顯示,包辦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主要有:

    1. 孩子缺乏主見(58.9%)

    被包辦的孩子,缺乏感知自身與世界的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大人決定每天穿多少,他就不能感知周圍的溫度;如果大人決定每頓飯吃多少,他就不能感知自身的飢與飽如果大人決定每天去哪裡玩,他就不能感知自己的特點與喜好。

    一個人,若不能準確的感知,就不能對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漸漸地,不管是不願做判斷,還是害怕做判斷,他終將失去主見。

    2. 孩子為人處事優柔寡斷(55.5%)

    在孩子學習選擇的過程中,大人常常忽視他們的聲音而自作主張,會造成孩子心中的挫敗感,導致害怕做決定,優柔寡斷。舉個例子,大人讓孩子自己選擇秋衣,孩子想穿星星款,大人說,“星星款太薄了,咱們還是穿小火車吧,那個更保暖。”

    孩子會感覺挫敗,在我到底該不該做選擇,或者到底應該從哪個角度來做選擇的問題上,徘徊不定。

    3. 滋長孩子的懶惰和依賴性(51.0%)

    每個人的成長,都伴隨著獨立和依賴兩種願望的衝突。如果大人包辦過多,孩子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將慢慢退化。取而代之的,則是依賴。

    同時,孩子覺得自己想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會摻合,體驗不到自己的價值,再有趣也變得無趣;或者覺得自己無需付出,也可以得到一切,於是變得懶惰,不負責任。

    人之初,性本善。事實上,自從半歲開始,孩子便開始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想千方百計的做自己力量還不能達到的事情。他們對一切都好奇,希望自己能掌控一切。他們嘗試著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刷牙,也自己決定穿什麼,吃什麼,找誰玩等等。也很樂意幫大人幹活,扔垃圾,拿東西,甚至想幫大人梳頭髮,繫鞋帶等等。大人本可以很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正如上面所說,大人以愛為名,包辦一切,何患無辭?正因為家長的包辦,會導致孩子很多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題主所說的不負責任。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 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任他獨立的自由探索。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孩子一歲半了,還用圍巾拉著走路;兩歲了,還扶著上下樓梯;三歲了,還不讓滑滑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有給他充分的自由,他才能獨立行走,獨立思考。

    只有給了孩子一個舒適,並安全的環境,你才能真正放心,讓他自由探索,而不是時刻焦慮,甚至束縛他。譬如,在孩子學爬的時候,將室內打掃乾淨,將桌椅的稜角貼上防撞條;在孩子學步的時候,給他背上防摔包;給孩子買適齡的碗勺和吸管杯;確保門窗安全;家裡的危險物品,如刀具、打火機等束之高閣。

    不為孩子包辦,就從這裡做起。跟在他的後面,支援他,而不是攙扶他。

    2. 給他選擇的權利,並尊重他的選擇。

    一個有很多機會自己做選擇的孩子,更能感受到尊嚴,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強大,他們將有主見,有責任感。會更自信,也更能承擔失敗的後果。

    首先就是提問。家裡的日常可以是,“今天看電視要看到幾,3還是4?”“今天想吃米飯還是水餃?”“今天讀哪本書,身體還是汽車?”持之以恆的問,持之以恆的尊重。半年後,他會主動說,“我們今天看到4。”或者“我喜歡水餃。”或者“今天讀貼貼書。”

    在提問之餘,還可以引導他思考的能力。譬如,“為什麼這樣選擇呢?”或者“你有沒有好辦法呢?”或者“還能怎麼做呢?”能有效培養他思考的習慣,並有意識的對選擇做出評價和反思,為下一次做選擇和判斷提供經驗參考。

    3. 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正面的鼓勵。

    大部分家長的藉口,歸根到底,是沒有耐心。他們期望包辦一切,一勞永逸,實際卻適得其反。譬如,因為擔心他們玩弄食物,或者吃得太慢,或者撒的到處都是,而拒絕給他們勺子,這是典型的沒有耐心。要知道,沒有孩子會傻到餓自己,或者吃冷飯。你只需要給他勺子,並相信他,等一等、幫他熱飯、收拾地上的殘局,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回到本文開頭的例子,他自己穿衣服,我們鼓勵他;他自己決定要換鞋子,我們也鼓勵他。他才會越來越勇敢,敢於做決定,敢於不斷嘗試。

    借用《包辦,是在偷走孩子的責任心》裡的一句話:愛不是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教會他們懂得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愛不是粗暴的命令,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發掘他們的潛在能力和優勢;愛不是把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讓他們像海燕一樣自由地飛翔,面對困難勇敢拼搏……

    愛孩子,不是找藉口,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精耕細作。在養孩子這件事上,想走捷徑,省了力氣,翻車速度一定比翻書更快。

    不為孩子包辦一切,得從小處著手,管住心,忍住手,甘當後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奶真的有保護胃粘膜的做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