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樂說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遊山玩水,行進間,佛印忽然對蘇東坡說:“你騎在馬上的樣子十分莊嚴,好像尊佛。”

    蘇東坡聽了卻回答說:“你穿著一身黃袈裟,騎在馬上好像一團牛糞。”

    蘇回家後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 2 # 雷州小宋

    蘇東坡又名蘇軾,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豁達開朗的性格,他智慧優異,心靈更是天真無邪。在才俊輩出的北宋年間,東坡先生的詩、文、詞、書、畫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他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蘇東坡,一個與世人眼中不同的蘇東坡,一個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的蘇東坡,一個雖累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的蘇東坡。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於蒼生,正是他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蘇東坡在華人心中的地位無須贅言.這在相當程度上歸功於他所散發著的人性魅力和為人們所熟悉和敬佩的他超然的人生態度.他不但可敬,更難得的是可親可愛.他的人生哲學,就顯然要比他乖僻寡和的父親蘇明允,過分執著的弟弟子由,以及那位“杜鵑聲裡斜陽暮”的“古之傷心人”,他的學生秦太虛要高明.或者從某種觀點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的價值在於其窮時而不在達時.而至少當人們“窮”時,總是能從他那裡找到安慰的.而他的大量的遺世作品為人們研究和學習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後來被世人尊稱為 "聖賢" ,永遠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富!!

  • 3 # 雨璇Viv

    有一天,蘇東坡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蘇大才子覺得自己這首詩寫得很好,很有境界。覺得自己悟道了!

    於是,很得意的就叫書童交給他的好基友,很有名的一個和尚“佛印”。

    結果佛印看過之後,批了兩個字給他。

    蘇東坡開啟一看------放屁!

    佛印聽了後哈哈大笑:“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 4 # 曉行凌波

    首先,要強調的是,我以為蘇軾從來就不是什麼“聖賢”,儘管他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牛人中數一數二的大咖了,雖是天縱之才,時人稱他為“坡仙”,但他更接地氣,他的靈魂是快樂的、有趣的,好像就是我們身邊那個才華橫溢的隔壁老頭,那個喜與人交心、情深義厚的熱心腸的老大哥,那個有曠達心胸、笑對人生的大叔,他無論是為官做事,還是吟詩作詞,總能讓我們得到心靈慰藉,提起蘇軾蘇東坡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發出會心一笑,即便文化不是很高的人,對這個中國文化史上的天縱之才、超級文豪,也少有陌生感的,多少知道一些他的詩詞文章,知道一些他與和尚抬扛、跟妹妹鬥智的奇聞異事,那麼,蘇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讓廟堂之上、江湖之遠的普羅大眾如此追捧?

    我覺得,他是一個在地上仰望星空的智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是個美食吃貨,“日淡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清心閒適、散淡隨性,“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他參透人生,“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是飛鴻踏雪泥”;他疏朗曠達、樂天知命,吟唱著“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詩酒風流,“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他插科打諢、風趣幽默,喜歡給朋友做些閒詩,幽默中透著戲謔,“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鴛鴦帳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他心心念念著江海寄餘生,“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他是一個大眾“情人”,“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常漂泊江湖但氣定神閒,回首向來蕭瑟處,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一生,是雨驟風急、大起大落的一生,但他活得酣暢淋漓,富有活力,充滿魅力,烏臺詩案使他備受打擊,曾蒙冤入獄,險些掉了腦袋,後又被四處貶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雖然遭受打擊和貶謫,他沒有茶飯不思,怨天尤人,他參悟人生,透析生命真諦,他熱愛自然,充滿童真童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快樂,他將自己融入人群百姓中,廣交朋友、廣結善緣,擺脫孤獨和苦難。他對一切都感興趣,除了詩詞文賦、書法繪畫、拜佛參禪,他還喜歡飲酒、品茗、對弈、撫琴、聽曲、種花、烹調、美食、抬槓,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他不喜歡、不興趣盎然的事物。

    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政治上幾乎無所建樹,但即使在難得的能夠為官做事的時間裡,他也儘量的為百姓謀福利,比如他任杭州刺史時,疏浚西湖、維修水利,在美麗的西湖留下了一道勤政為民的深深的印跡——蘇堤,與白居易的白堤相映生輝,為西湖平添了一道千古永存的為官政績。他還給美麗的西湖做形象代言:“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飽蘸激情和文采描繪的山水名片至今無人能夠超越,必將千古不朽。

    蘇軾的一生,有情有義,深情款款,他既能徜徉名山大川,也能在三尺牢獄安然若素,他豁達疏朗,樂觀風趣,但也多情善感,不忘親情,老婆王弗逝去十年,他還“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侍妾王朝雲亡故,他築六如亭,題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在牢獄裡以為要和蘇轍永絕時,他說“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讀這類詩時,常能淚目,老蘇真特麼是個情深似海的情痴。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還有很多稱號可以加冕於蘇軾頭上,但我覺得唯一不能稱之為“聖賢”,因為對於這樣一個幽默詼諧、散淡隨性、可愛、可敬、可親而多情的大文人,我們實在無法把他與道德高深、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聯絡在一起,但他卻能讓後世百代人喜歡他、欣賞他、熱愛他、追捧他,這就足夠了,足夠傲視千秋了!

  • 5 # 良人執戟2

    用“聖賢”定位蘇東坡的人生,本人首次面對,有點倉促和茫然。我記起了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中,“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他認為:古來的聖賢無不是冷清寂寞的。

    蘇軾冷淸嗎?寂寞嗎?

    軍旅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平常如董大者,天下人都尚且認識。而名震華夏的頂級詩詞大家、繪畫理論家、書法家、政治家還無人可識嗎?他無心作聖賢,所遺文化財富,遠逾宋唐、直攀魏晉,非聖賢可比也,世界何人不識君!

    烏臺詩案前的蘇軾,雖然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位,卻對王安石變法不遺餘力的

    反對,兩次受到朝廷的訓誡、懲處。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神宗即位,蘇東坡仍然不依不撓的抨擊新政。元豐年間,蘇軾的做法終於使神宗皇帝抓住他為孝子朱壽昌寫詩而得罪變法派官員李定一事,被以“攻擊新法,誹謗朝廷”之罪受到弾劾。

    宋神宗讀完涉及反對變法的詩和彈劾上疏後,大為惱怒,因為蘇軾當時的影響力很大,於是下旨逮捕了蘇軾,關進了御使臺監獄,因為御使臺署內遍植柏樹,烏鴉在此夜宿,故稱“烏臺”。

    審訊由前面提到的李定為主審之一,審訊具體情況不明,但是,出獄後的蘇軾身體健康大受影響。

    由於王安石和神宗母親的求情,蘇軾得以從寬處理,被貶到黃州當團練使。

    出獄後的第一首詩寫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它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黃州住處,他審請了一塊地種植,名曰:東坡。正是在黃州苦難的日子,他寫下了許多有感而發的著作,如《赤壁賦》。他後期的作品用“歸去”的情結始終貫穿其中,風格也從少年時的瀟灑自如、不拘一格而轉化為中年時的平淡、曠達和老成。

    烏臺詩案是蘇東坡一生轉折點,這場政治毀滅了他,也成就了他,他的人生更加豐富,心態更加成熟,他最終成為宋代甚至是古代中國獨一無二的偉大詩人,書畫理論家、書法家、中國寧可少一個聖賢,而不可少這樣一個;每到月圓之夜,男、女、老、少不約而同的背誦他的.....“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

  • 6 # 福祿272829

    在中國古代士大夫中,大多數即是文人;而在中國的文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做官從政計程車大夫,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後世常以“士大夫文人”統稱之。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文人士大夫之中,蘇軾無疑是很傑出的一位。無論是在思想深刻、才華橫溢、學養富贍方面,還是在成就巨大全面、影響深遠方面,都很難有人能超過蘇軾。據說,當時有大臣在神宗皇帝面前將蘇軾比作唐代的大詩人李白,神宗道:“李白有蘇軾之才,卻沒有蘇軾之學。”在當時與後世,也很少有人能象蘇軾那樣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歡。

    在中國古代文人中蘇軾一生遭遇的政治風波是比較多的。在官場幾度沉浮,一生歷盡艱辛、大起大落。在死後的七十年裡,他又不斷獲得賜封殊榮,諡曰“文忠”,又特贈太師。然而,從現存的蘇軾大量詩文來看,蘇軾的一生又始終是樂觀的一生,積極進取的一生。這種身處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達觀胸懷,又始終不放棄對人生的熱愛,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態度,就是蘇拭的人格魅力所在。千百年來,蘇軾正是以這種曠達灑脫的精神氣度影響後人,吸引了無數中國士大夫文人的歆羨仰慕。蘇軾一生的最大意義,在於體現了華人最高的生存智慧與生命智慧。他熱愛生活、無怨無悔的達觀態度,使他度過了生命中一個又一個難關,從未被艱難困苦所擊倒。

    在眾多的中國文人中,蘇軾的佛道禪理造詣是最高的。這一方面是來自於先天靈根慧業的悟性,另一方面也是後天的機緣所致。因此,他對人生的本質比以往任何詩人都看得透徹。在他的詩文中,對親情、友情、愛情的詠歎,對江山勝景、風土人情的歌唱,對生活情趣的欣賞品昧,對古代聖賢、英雄豪傑的嚮往仰慕,無不真摯深切,極其感人。在這一方面,他作為後世文人的典範是完全當之無愧的。

    蘇軾這種生存智慧與生命智慧還表現在一方面他作為一代賢臣、一代哲人,經常思考的是國計民生問題,建功立業問題,乃至宇宙人生的重大哲理問題,而另一方面,他很有生活情趣,文娛生活豐富多彩自不必說,就是一些生活瑣事也處理得井井有條,對管家理財、烹任飲食、醫藥保健、種花養魚等都頗有研究。正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人生問題、生活問題上,蘇軾才表現了他對人生的獨特領悟,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真實性情。他的親切感人,他的聰敏睿智,風趣幽默,贏得了當時和後世人們的深深喜愛。

    蘇軾的生存智慧與生命智慧來自於對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理解與實踐。他將三者融匯貫通,既進取而又不迂執,既超脫而又不厭世。儒家思想始終是鼓勵他百折不撓、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佛老哲學則更多地作為他身處逆境中自我解脫的思想武器。這使他不計較個人的榮辱、窮通、得失,在通達的心境下,更充分地享受真實無偽的人生,堅持對文學藝術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人生態度,對後世計程車大夫文人最有影響,使他們在仕途失意的時候能夠不厭世,不憤世,面對人生挫折仍不失去樂觀平靜的心態。由於有了這種生存智慧與生命智慧,所以蘇軾的一生,既是面對現實的一生,也是超脫現實的一生。他往往能以一種詩意的藝術的審美態度來看待人生逆境。那種東坡所特有的隨遇而安、隨緣自適思想在詩文中經常流露。不管貶謫到何方,不管經受怎樣的人生挫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風明月中,他都能發現美,得到美的享受。在這些既高雅而又親切的生活情趣中,蘇軾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正是這種忘懷得失的審美人生態度,使蘇軾擺脫了生活中的煩惱痛苦,從而完成了由現實人生向藝術人生的轉化。

    蘇軾現存的二千多首詩、三百多首詞與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既是他藝術人生的真實記錄,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最珍貴的財富。蘇軾的文學成就極高,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代表了宋詩的典型風貌與最高成就;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開創了中國詞壇豪放派的先河;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中最優美動人、自然流暢的。在這些詩詞文作品中,蘇軾以才華橫溢的文學語言表達了他對社會人生的獨特理解,對江山勝景的欣賞與對生活情趣的品味,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既能得到極大的美感享受,又能得到思想哲理的啟迪與文學修養的教益。

    基於上述原因,蘇東坡成為後世文人的典範

  • 7 # 西山詩家國

    成為聖賢的標準!

    聖人之所以為聖,必然在某方面超絕脫俗,比如宗教奠基人、文化奠基人、道德奠基人。但,亞聖、賢哲之屬則不要求這麼多,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已經足夠了。所以,李白可以稱為詩仙、杜甫可以封為詩聖,而蘇東坡可以被封為詞聖。

    南宋時期,朱熹和呂祖謙合編了《近思錄》,主要論說‘聖賢氣象’,系統地講了聖賢氣象應具備的條件:得道、明理、立言。

    聖賢是這樣煉成的!

    蘇軾,實可謂中國歷史中罕見的奇才、全才,其詩文詞書畫,無不登峰造極,堪稱“宋四家”之首,復因詩文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加之“一門父子三詞客”的顯耀,赤誠耿介的心性,其傳聞軼事,早已為百姓們津津樂道,千載之下,所謂盛譽不斷也……

    以得道而言!

    其人一生大起大落,歷經折磨和榮耀,卻淡泊從容!至不濟時,他鋃鐺入獄,命懸一線;至騰達時,他連升數級,官至三品!

    被貶黃州時,衣食無著,他卻東坡種菜,自創“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東坡肉,著書訪勝,苦中作樂。

    被貶惠州,水土不服,他卻隨緣委命,振作精神,依舊關注民生,還放言“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儋州,漂洋過海,他卻“旦起理髮,午窗坐睡,夜臥濯足”,且勸說當地人開荒植稻,親往教授禮樂,高歌“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甚至在晚年,終得內移回歸途中,仍不忘自嘲一句“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少年意氣,中年坎坷,晚年曠達,卻是漸老漸熟,乃至平淡……

    春夏秋冬,風雨霜雪,於長蘇不加一物!此不為得道,何為得道?

    於明理而言!

    豪邁處,他慷慨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大氣磅礴,莫說是讀,每每蘸墨提筆,在宣紙上寫下這幾個字時,心中都止不住一陣壯懷激烈;。

    曠達處,他淡淡一笑,“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人生百味,盡在其中。

    至若婉約,他亦雙眉微蹙,“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細膩清雅,生死未破而世理已持在心,九死不悔!

    就立言來說!

    長蘇不僅擅詩擅詞,於文賦,又何其遜也?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何其渺小,何其短暫,何必為名為利?其僻理之深絕,於文采中噴薄而出!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留一份清靜給自己的心,生命無處不綻放著幽雅與清新。 如此“紋理自然,姿態橫生”,每讀之如遇其人,風姿踔絕,總不由令人眼前一亮。

    而他的書法《寒食帖》,就中流露之浩然之氣,亦毫不遜晉人風神俊爽。

    他的墨竹,“運思清撥,其英風勁氣逼人,使人應接不暇”……

    於德政而言!

    他不在乎的,是世事浮名;看重的,是真情至義。

    縱是對數十年政敵王安石,他亦禮敬有加,二人本無冤仇,於詩於文,更是相互傾佩,引為知音,一語“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道出了子瞻至為坦誠謙和的心。

    縱觀蘇軾一生,榮譽,給了他俯瞰眾生的上帝視野;磨難,給了他貼近民生的顯微視覺。徐州之抗洪,杭州之疏浚,武昌之救兒會,惠州之東坡井,無不利國利民!

    可謂是君子之德也煌煌如天日,君子之行如星月之皎皎!其人德行,可謂至完至聖!

    結語

    所以說,無論是文采詞賦,還是德行情操,蘇東坡都稱得上聖賢,無愧後人榮封的“詞聖”稱號!

  • 8 # 雲清說史

    我是雲清看世界,非常開心和諸君探討這個話題。諸君知道,蘇軾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受人景仰和懷念,就是因為他的灑脫,他的真誠,他的滿腹經綸,他的詼諧幽默,他的為文如汩汩清泉不擇地而出,他的為文洶湧澎湃又含義雋永。無論是詩詞還是書畫,無論是手札還是策論,都不失真性情。蘇軾雖然才華滿腹,但是不諳處世之道,更不諳為官之道,因此一生坎坷,從密州到黃州,從惠州到儋州,喪亡九口,情何以堪?即使如此,他依然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如真水無香。因此有一幅聯語,真淡蕩如蘇玉局,誠哉斯言。

  • 9 # 魚悅龍門

    我不認為蘇東坡是聖賢。

    他是一個很真的人,不論是為官還是為民,是春風得意還是仕途困頓,他都有聲有色地生活著。他身上既有士大夫的憂國憂民,又有老莊的恬然自得。無論什麼時候,不管身處何方,他都會守住節操,盡一己之力,為他人謀福利。

    一、蘇軾的真,體現在政治方面,就是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動搖、不改變。

    王安石變法時,他認為改革改得太激進,應該保留對當下有價值的舊有制度,不應一棍子打死一切舊事物,應該慢慢來,循序漸進。這下可好,得罪了變法派,外放。

    司馬光舊黨執政時,毫不猶豫地把同是舊黨的蘇東坡重新調回了朝廷,蘇軾卻又說,完全守舊也不好,應該適當改改。這不,把舊黨也得罪了。結果很顯然,走吧,您哪,哪涼快到哪待著去!不知好歹的傢伙!

    新舊兩黨都不喜歡他,那有啥關係?只要是認準的路,沒有錯,就會堅持走下去,在不在中央待著又有啥關係?到哪兒我這塊金子不能閃閃發光?

    二、工作方面,蘇軾更是堅守自己到哪兒都要發光發熱的的本真,他的真,絲毫不會因為工作地點的變化而變化。

    中央不好呆了,那就申請到地方吧,杭州挺不錯的,就是它了。

    這天堂一樣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西湖淤泥太多,怎麼辦?挖吧,挖出來的土在西湖中間堆起來,成就了今天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之蘇堤。

    到了徐州,趕上洪澇,眼看洪水就要漫進城內,一些鄉紳想逃出城,蘇軾堅決制止了他們的這種做法。他穩住了人們的情緒,和徐州城的百姓一起,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搶險。他現場辦公,吃住都在搶險一線,終於,圍困了多日的洪水退了,徐州保住了。

    甚至,他被貶到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面對尚未開化的土著居民,他教他們讀書識字,改變當地陋俗,終於,那裡走出了本土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蘇東坡就是這樣,無論到那裡,他心裡想的,不是自己的仕途是否順暢,而是怎樣做才能為當地百姓帶來好處。

    三、生活上,蘇東坡依然煥發真本色,不計較別人怎麼看自己,只求自己能真實地活著。

    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後,一家人既沒住的地方,也沒多少吃的東西。在當地寺廟裡寄居一段時間後,他帶領家人,親自動手,蓋了幾間房子,解決了住的問題。

    他還放下知識分子的身架,帶領一家老小開墾荒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從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

    吃不起羊肉,就吃豬肉,在烹製的過程中,他還漸漸摸索出一些規律,一不小心,做出了一道至今仍受百姓喜歡的“東坡肉”。

    因為被貶,一些人疏遠了他,他就找黃州本地的老百姓聊天,喝酒,跟當地人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更重要的是,他還會真誠地反省自己,勸說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生生在貶謫之地,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成就了一段文壇的傳奇。

    不論是政治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蘇東坡心中始終有自己的堅持,這樣難得的堅持,讓他成了一個仕途上不算成功、工作上頗有政績、生活上樂天知命的一個人,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得了絕症,你會選擇花光積蓄還是放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