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0458066035

    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古冀州人。重,音眾。舜的父親瞽叟,媯姓,目盲,黃帝仍孫,即七世孫,母親握登,華胥氏。握登見彩虹感生舜於姚墟,其地在今山東菏澤。舜是顓頊的晜孫,即六世孫。他所在的一脈自天祖,即五世祖窮蟬起,世代皆為部落平民。舜母早卒,瞽叟娶東澤氏為繼。東澤氏生象。父親與繼母偏愛象,對舜百般虐待。舜卻仍然自幼便對父親和繼母孝順和善,對異母弟友愛關照。二十歲時,舜便因為自己的孝行而深得族人的讚譽。舜的家境貧寒,出於全家生計,舜顛沛流離,到處奔波,曾經從事過多種體力勞動。他在歷山耕種,從事農業生產。歷山,是今天的濟南千佛山。在雷澤從事漁業生產,雷澤其地,是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舜還曾在黃河之濱今天山東定陶地區燒製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製作日用雜品,從頓丘,今河南浚縣買貨運到負夏,今山東兗州出賣,經商做生意。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十年時間。舜在各領域的生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與此同時,其高尚的德行在這十年間的勞動生涯中不斷感染他身邊其他的人,發揮了近乎傳奇的效應。歷山的農人不再爭奪田界,雷澤的漁民也變得謙和禮讓,黃河之濱的陶工在舜的帶動下認真製作,精益求精,徹底杜絕了粗製濫造的現象。總之,凡是舜所生活的地方,當地的社會風尚就會十分顯著的為之一變。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循著馬太效應的軌跡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人們都願意住在靠近舜的地方,他去到哪裡,人們便跟隨而去。他所住的地方,很快成為聚落,不多久就成了小型的城鎮,短短几年便發展為頗有規模且遠近聞名的重鎮。舜在民間成了一個頗具威望的人物。時值帝堯面臨處理部落聯盟繼承人問題的空前危機,帝堯亟需尋找一位強有力的支持者加入其子朱的陣營。最終,在各方面勢力的博弈下,擁有巨大民望的舜成為了一個令各方都能夠接受的選擇。這一年,舜三十歲。舜受命迎娶了帝堯的兩個女兒,並與帝堯諸子相親近。舜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對自己的進一步考察。他謹言慎行,一如既往的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常法,引導人們遵從,自己也像從前一樣恪守孝悌,夫妻間生活和睦,與帝堯諸子也相處融洽。接下來,舜開始接受行政事務的鍛鍊,承擔起各方面的具體事務。他的所作所為完美的匹配著自己的聲望,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將自己的聲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以至達到總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順,迎接四方賓客,賓客皆肅然起敬的地步。堯帝曾經對舜講:“我同你謀劃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論,你提的建議總是可以獲得成功。如今你處理政事已經三年了,就由你來繼承我的位置吧。”舜表示要讓給有德的人,不肯繼承。為表彰舜的功績,帝堯賜予他絺衣,即細葛布做的衣服,還賜予他琴、牛羊,併為他修築了倉房。舜隱約中有一種強烈的意識,他並不需要站在朱的身後。這是合乎其所在族群利益的。舜開始利用主持各種儀式性活動的機會不斷樹立自身威權,同時利用接待四方部落首領的機會,結交各方部落,培植和經營自己的一方勢力。他將高陽氏部落的八位子孫蒼舒、頹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稱為“八愷”,即八位和善的人,並任命其主管土地,這便掌控了農業實體的經濟基礎;將高辛氏部落的八位子孫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稱為“八元”,即八位善良的人,任用他們主管教化,即意識形態,這便掌控了巫史社會的上層建築。帝舜同時斥責皇帝后裔帝鴻氏部落首領譭棄道義、陰險狠毒,以行惡事為樂,稱之為“混沌”;指斥東方貴胄少昊氏部落首領不講信譽、廢棄忠誠、喜聽讒言、花言巧語,稱之為“窮奇”;認為顓頊部落的首領沒辦法去教育引導,不明事理,稱之為“檮杌”;對於縉雲氏,則說他沉溺於口腹之慾,貪求財寶賄賂,為天下所厭惡,稱其為“饕餮”。舜一舉將這四個部落流放到四方的邊遠地區,使他們遠離權力中樞的同時,客觀上發展了統治區域外緣的社會文化。一番人事上的重大變動之後,帝堯逐漸處於一種被架空的地位。帝堯顯然也對此有所察覺。為了族眾的利益,他積極應對這一局面,命舜擔任守山林的官,希冀透過惡劣的自然條件置之於死地。然而舜在暴風雷雨的惡劣天氣中竟也憑藉過人的經驗和素質能夠不迷誤道路和方向,屢次化險為夷,“烈火風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在此過程中反倒強化了其自身的克里斯瑪光環,營造出一種繼堯位者,非舜不可的氛圍。帝堯於是又對舜與其家人的天然隔閡加以利用,對其愚鈍的父親、愚蠢而頑固的繼母以及傲慢的異母弟弟以利相誘,使得對於身邊這位聯盟首領女婿本來已經有所收斂的一家人又蠢蠢欲動起來,而且底氣十足。瞽叟以修補倉房屋頂的名義將舜騙上倉房後在下面縱火焚燒,舜急中生智,用斗笠保護自己躲過一劫。一計不成,瞽叟又命舜挖井,舜掘井至深處,瞽叟和象在上面奮力填土,要將舜活埋。舜事先早已對此有所察覺,掘井時已經在井側預先挖出了一條通道,藉此通道得以再次逃生。填過土的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興致勃勃的瓜分舜的一切。象以策劃人自居,分走了舜的琴,還妄圖霸佔舜的兩位美麗的妻子。瞽叟和東澤氏則分得牛羊和糧倉。象迫不及待的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起舜的琴來。舜回到家中,象驚愕不已,卻不自在的說:“我正十分難過的思念你呢。”舜全然不動聲色的回答:“是嗎?你真是個好弟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舜反倒較比從前更加恭敬謹慎的侍奉父母,親近兄弟,達到一種“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的狀態。設若設身處地的體察這樣的狀態,是能夠感到一種略微有些可怕的意味的。舜更大肆製造輿論,宣揚朱的荒唐與帝堯對朱的厭惡,在二人之間製造種種誤會。一晃二十年過去,帝堯巡視了聯盟內諸多部落,漸漸發現局面的發展已遠非自己所能控制。而經過整整二十年的經營,五十歲的舜則再也按捺不住族眾對於更大利益控制權的渴望,他於是公然宣稱自己通過了帝堯的考驗,帝堯已經決定禪位於自己。舜選擇正月的一個吉日,舉行大典,在帝堯的太廟接受了冊命,掌握了全面的行政權力並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同時對外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幫助帝堯代行政事,帝堯仍然是唯一的部落聯盟首領。這一行為更是贏得了空前的輿論聲望。隨之,舜對帝堯實施軟禁,並矯帝堯之名將朱流放到丹淵,即丹水流域,其地大致在今河南淅川一帶,令其父子二人永不得相見。就這樣又過了八年,帝堯去世。三年喪期畢,帝舜已是六十一歲。此時,朱公然自立,稱帝丹朱,準備與舜做殊死一搏。舜則站在道德制高點承認帝丹朱的地位,同時避居於南河之南,即今河南鞏義地方。支援帝丹朱的苗民部落發兵討伐舜,雙方在今河南淅川地方的丹浦進行了激烈交鋒,雙方傷亡慘重,但舜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以後,新的政治格局正式確定下來。各部落首領陸續朝見舜,卻不去理會帝丹朱;有獄訟官司都告狀到舜的部落,民間創作出許多歌謠頌揚舜,全然未對丹朱有所理會。由此,舜終於順理成章的正式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以蒲阪,即今山西運城永濟為治所,為帝舜,稱有虞氏。出於對帝堯的尊重,帝舜將丹朱遷至房地,今河南遂平生活。丹朱自知無力迴天,終老於此。在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上,舜施行一系列重要舉措,極大促進了聯盟的發展,成為中國上古父系氏族社會後期最後一位重要的部落聯盟首領。戰國簡牘“清華簡”《保訓》說帝舜“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既得中”等,表明帝舜傳承“中道”,帝舜亦因之在易學發展史上佔據了特殊的重要地位,與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並列為易學五聖。帝舜對於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則是第一次將社會治理的政策重心由經濟領域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以教化的力量帶動經濟的全面發展。他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其治下的部落聯盟是中國道德文化的發軔。在中國流傳廣遠的“二十四孝”,其中冠首的“孝感動天”便正是帝舜的事蹟。正如《史記》所言,“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帝舜“德為先,重教化”,在中華文明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點上牢牢的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

    帝舜繼堯為部落聯盟首領,設治所於蒲阪,今山西運城永濟。

    舜執政以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行動。

    繼位伊始,他便重新頒行新的歷法,系統觀測天象,進一步明確日月五星的位置,並舉行祭祀天帝、天地四時、山川群神的儀式。他聚斂了各方國部落的五種圭玉,進一步強化了部落聯盟的權力。擇定吉日,將聯盟各部落首領召集到一起,頒發圭玉,以示授權。編創《九韶》雅樂,奠定文化根基。

    即位當年,舜便到聯盟內各處巡行視察,祭祀名山,召見地方首領,體察民情,並將這一活動制度化,規定每五年巡察一次,各部落首領也要定期前往聯盟述職,並據此考察各部落的治理狀況,酌定賞罰。這一舉措,加強了聯盟與部落間的聯絡,強化了統治紐帶。

    以較輕的刑罰輔佐教化進行治理,是舜在位時期的一項重要舉措。他命人在器物上刻畫五種常用的刑罰,以示警戒,同時用流放的方法寬恕觸犯“肉刑”的人,以示寬大。在行政機構中設鞭刑,在教化機構的刑罰中則改用木條,作撲刑,上交一定量的銅可以作為寬免的贖刑。對過失犯罪的,可以赦免,對有所依仗而不知悔改的,則嚴加懲治。一個“慎”字,是帝舜對於刑罰運用的根本態度。

    繼而,舜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人事安排,進一步明晰了聯盟內公職人員的權責界限。他將共工流放到幽州,大致今天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將讙兜流放到崇山,在湖南省張家界,把三苗驅逐到三危地區,即敦煌,對於曾經的競爭者鯀,則以治水無功之名,將其流放到羽山,其地在今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這以後,舜的統治威權被空前的樹立起來。同時,這也是舜一貫的“化四方”思路和政策的延續。

    舜不計鯀的前嫌,仍然重用頗具才能的禹,並在禹的幫助下以河道為界將天下大致劃分為十二個區域,並分別以並、冀、幽、營、兗、青、徐、荊、揚、豫、梁、雍來命名。他規定大家分族居住的區域,根據姓氏與族群來分類,作了《汩作》、《九共》九篇和《槀飫》,同時任免各行政區域的部落首領,並要求他們依時令指導生產,安撫遠方的臣民,愛護近處的臣民,親厚有德之人,信任善良之人,同時遠離邪佞之人,以招服其他部族,創造安定的發展環境。

    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各主要部落首領,職責並不明確,舜針對他們個人的特質進一步明晰了他們各自在部落聯盟管理事務中扮演的角色。

    由於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和水熱條件,水患,自古至今都是華夏民族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對於原始先民而言,這一課題則顯得尤為艱鉅重大,因此,自堯時起,水患便是最為重要的聯盟事業之一。舜繼位後,經過公開的徵求意見,任用對於河道山川頗為熟稔的禹主持水患治理工程,棄主持農業生產,契推行教化,皋陶主持司法工作,垂主管工程建設,益主管山林資源,朱虎、熊羆來輔佐他,伯夷主持禮儀活動,夔管理詩歌和音樂等文藝事務,龍負責內外政令的傳達和民間輿情的採納。舜同時設立了三年一次的稽核制度,對各方面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並以考察三次的結果作為擢升或罷免的依據。這以後,用《尚書》中的話來講,“庶績鹹熙”,各方面事務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而禹的業績更是顯得尤為突出。

    在治水過程中,禹盡心竭力,身為表率,親自到前線考察調研,並全面總結前人經驗教訓,認真思考,鑿山通澤,創造性的採用疏導河流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患的嚴重威脅,為聯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條件,人民安居樂業,“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其影響所及,南達交趾,今越南北部;西抵戎、析支、渠廋、氐、羌先民生活的地方,即青海、甘肅、陝西、四川等區域;向北影響山戎、北發、息慎,今河北省北部以至於長白山地區、黑龍江、烏蘇里江、嫩江流域;向東則使長夷、鳥夷這些山東沿海地區的先民感到敬服。以上這些民族的名稱,雖然嚴格講來,或應是後世所稱,但這樣的描述,大致能夠令我們的舜時期華夏文明所形成的空前影響力有所體悟和了解。

    宏大敘事的背後,帝舜統治中為中華文明注入的最鮮活政治元素則是一以貫之的對於民間教化的推動,他不遺餘力的樹立禮儀規範,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同樣要“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親睦鄰。全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史記·五帝本紀》稱“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中庸》也講“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舜的統治維持了39年的時間,晚年的舜同樣希望自己的兒子商均來繼承自己的位置,但也同樣面對著有著空前威望的禹的虎視眈眈,而舜甚至於沒有辦法像當年的帝堯一樣找到一個可以與禹相平衡的選擇。

    於是,當禹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動手的時候,帝舜的統治便戛然而止了。禹將年齡已經很大的舜武裝押解到南方荒無人煙的蒼梧之野,到了今天湖南省境內,對外則以南巡的名義解釋了帝舜的消失。在蒼梧之野,老邁的帝舜被殘忍的殺害了。舜死後,葬於九嶷山,今湖南省永州市舜陵。

    舜妃為帝堯兒女娥皇、女英,娥皇無子,女英生子商均,另有庶子八人。舜妃娥皇、女英得帝舜死訊,往尋帝舜,揮淚斑竹,為後人留下了動人的故事。

    帝舜是父系氏族社會後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其以德化民的治國理念是中華傳統政治文明的精髓。帝舜以後,華夏社會進入第一個急劇變革的時期,禹傳位於子啟,夏王朝建立,中國上古原始社會,至此遂告終結,中國歷史亦由古國時代入於王國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太容易得到的愛情,都是不被人珍惜的。是不是太過卑微的愛情都不會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