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習習
-
2 # 明德媛亮說
有一句話說:父母在,不遠遊。
現在社會,通訊技術更方便,交通運輸更便捷,讓我們的生活空間變得更小了。
我覺得距離是辯證來看的。
第一,兒孫自有兒孫福。
不侷限非要在家或去外地,孩子們自有可以打拼的地方,父母的安康是孩子們最大的福氣。
無論是家裡還是外地,孩子們發展好了,父母也很會心安的。
第二,遠親不如近鄰。
畢竟父母年齡一天天年長,有人在附近,可以幫助很多,遠遊的孩子們,沒有辦法及時給予照顧和呵護,這是現實。
但我們更應看到,現在醫療技術和資訊化手段很多,也可以遠端來監測,但所有技術的手段都是輔助手段,人和人的情感是無法透過技術完全實現和彌補的。
我們相信更好父母關係是,我們各自過好自己家庭,我們時常電話報平安或有頻率的見面問候,讓親情更綿長,更有溫度。
-
3 # 暮之語
記得跟母親在校園裡碰到一位母親的同事,老阿姨跟母親寒暄過後分開母親一邊走一邊跟我聊,說這個阿姨也是挺命苦的,有個兒子在上學的時候很優秀,高考考上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後又留學美國,最後在美國結婚並定居在那裡了,幾年前阿姨的丈夫突然發病,送到醫院人就已經不行了,兒子根本來不及看父親最後一面。
阿姨原本是學校裡很讓人羨慕的一個同事,有個恩愛的丈夫跟優秀的兒子,她本人走到哪裡談起這些話題也是滿滿的驕傲與幸福,但丈夫的去世對她的打擊不是一般的沉重,在很長的日子裡根本看不到她在學校的身影,始終沒有走出失去愛人的傷痛,整日裡孤獨的一個人守著偌大的屋子。
也許時間是治癒傷口最好的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擋不住心底最深的痛楚,當身處鬧市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牽手的家人、夜色下每家燈光下視窗映出的三兩身影、晨練小道上拉著孫子小手的老夫妻、中秋明月下的歡聲笑語、新年鐘聲敲響瞬間的呼喊......那種痛已經不再是種傷痛了,是種滲入骨髓的冰冷,將身體慢慢的侵蝕殆盡。
所以在那一刻發誓絕不會離開父母太遠的距離,一杯茶的溫度就好,不遠不近,給父母留下屬於他們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再為兒女的日子操心;給自己一個愛的距離,端一碗粥,不硬不軟、奉一杯茶,溫度剛好....
-
4 # 蓓蕾影娛
第一,和父母關係好
這種情況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了。家裡氣氛和諧,父母恩愛,住在家裡有問題可以跟父母商量,又有人照顧自己,簡直是太舒服了。這種情況肯定不會想要父母遠離自己。
第二,和父母關係緊張也許是和父母有代溝或生活方式不同,兩代人都不願意包容和理解。也分兩種:一,能調和的,儘量調和,還是住一起,畢竟父母老了,偶爾還可以搭把手。
二,經常吵架,家裡經常雞飛狗跳的,什麼事都能吵起來。那還是搬出去,和父母分開住比較好。過節經常來看看,距離產生美,這樣說不定關係還能緩和。要是比較懂禮數的,經常給父母帶點東西,還能落個孝順的美名呢。
第三,自私自利的父母可能有人會說,哪有這樣的父母?畢竟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好像這樣說有點過分,但是真的有的。我見過一對父母,他兒子和媳婦在外面打工,有一年過年回家晚了,問他父母借點米煮飯,都不借的,(家裡兩層,父母住一層,他夫妻兩個住二層)說了第二天去買了再還給他們,都不行。說那你們明天再吃吧。兩人在外打工,每月固定一天給父母打錢,晚一天都不行。他父母要的錢分兩份,一份是他們兒子每月生活費3千,他們老兩口每月2千。就是每月5千塊錢。要知道,在一個連四線都算不上的城市,還是在鄉里,根本花不了那麼多錢,何況他們打工一個月才七八千塊,自己留的那兩千塊錢都不敢花。但是隻要當天沒給打錢,他父母就說,把你兒子帶走,我們不看了。他兒子都上小學了,他父母當著孩子面給他們打的電話。而且5千塊錢一塊錢都不能少。並且還到處說他兒子和媳婦不孝順。媳婦都氣哭幾回了。他們外孫來了,家裡買的蘋果啥的趕緊藏起來,不給吃的。家裡養的雞生的雞蛋,孫子一個沒吃過,人家說了,要吃自己買去。都說孩子“坑爹”,沒見過這麼“坑孩子”的。去年他兒子和媳婦離婚了,媳婦才說出的這話,以前都是自己哭,都不往外說,怕人家看笑話。
這樣的父母,還是離他們遠點吧,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背了鍋。
-
5 # 撿書小逸
小時候,我好希望父母離我近點。因為從小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留守兒童。
那時候,好羨慕同學們的父母,就是一直陪在他們的身邊。做好吃的給他們吃,放學看著他們寫作業,放假的時候帶他們出去玩。有時候呢,會聽到同學的抱怨,說父母管得太嚴了,這也不許去,那也不許去的。
那會兒還想,如果父母在我身邊管管也挺好的,但是對著同學們也只有笑笑不說話唄。像什麼家長會的時候呀,別的同學都是爸爸媽媽來,我呢,就爺爺奶奶咯,開學報名也是爺爺奶奶,後來長大一點了都是自己去學校報名。
可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父母要掙錢要養家,跟著爺爺奶奶過得也是很開心幸福的。可是有時候還是會想自己的父母啊,畢竟一年只有過年才回來。
可是後來等到了讀初中的時候吧,漸漸長大了,有點叛逆期了吧,父母回來了,常年在家了,又希望父母離自己遠一點。那個時候會想他們在我童年最需要他們陪伴的時候,錯過了。感覺再怎麼彌補都是有遺憾的。
後來,成年了。懂得事情多了吧,很多事情也想開了,就慢慢體會到他們的無奈了。生活從來都沒有容易二字,可是他們為了我,為了這個家庭一直在默默努力的付出,他們沒有讓我受苦,受累,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
後面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又聽到一些關於遠嫁的不好的一些事情吧。就開始想不要遠嫁,好好的留在他們身邊,將來等他們慢慢老去的時候,我也慢慢老去,可是我比他們年輕一些,我就可以照顧他們。
有句古話說,父母在,不遠遊。既然今生他們是我的父母,然後他們又努力的給過我好的生活,所以就離他們近些吧。但距離又不會太近,就是屬於那種剛剛好的距離,彼此給自己空間。
不管怎樣,百善孝為先,好好待他們,把握適當距離。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我們懂得感恩回報,生活很美好的。
-
6 # 汪梓維
不,我希望離父母近一點。
我第一次希望離父母近一點,是因為工作後為了避開春運,獨自過了一個春節。
要說不開心嗎?倒也不是,當時大家一起談天說地玩遊戲,是很開心的,到晚上十二點,幾個人在街道兩旁的煙花中一路奔跑回宿舍,甚至是很興奮的。
但是,待人坐在床上,聽到室友安靜的呼吸聲,自己卻遲遲不能入睡,所有對家對父母的思念,如潮水般湧上來,那一瞬間快要將我淹沒了。
我想念他們,可能往日在家過年也覺得寡淡無聊,但春節的這份無聊,是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決定不回家時,想,自己終於逃脫了“愚蠢”的春節遷移,一年這麼多天,我為什麼非得在這幾天擠著人潮腳不著地地回家?但那一個夜晚,我理解了春運中每一個人的心情。
離父母近一點,這不是他們的要求,而是我的心理需要。
我第二次希望離父母近一點,是聽到了發小的爸爸去世的訊息。
發小說:“以後,我就只能靠自己了。”其實,她從不曾靠過爸爸什麼,但有爸爸在,總覺得心裡有人依靠。那一刻,我特別害怕,原來我已經到了可能失去父母的年紀了。
死亡這件事,是最殘忍不過的。人走了,你的萬般想念都只能空付,再也不能見到。而且,你還會慢慢遺忘。我送走過我的外婆,曾經甚至很多人生安排都是為她而定,可如今,我真的很少想到她了。
我希望離父母近一點,讓我可以隨時趕到他們身邊,不讓自己留有遺憾。
其實,有時並不是父母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父母。
他們帶我來到這個世界,我希望陪他們度過未來的每一天。
-
7 # 橘子多讀書吧
有人可能不想,如果太小,是離不開父母的。長大了,我想一般的會不想離太近吧。大長大成人,我們都需要個人空間,隱私保護。如果已經結婚,新小家庭更需要獨立自主。夫妻之間需要互動。孩子的教育上,隔代也會教育理念不同,會有些矛盾。還是離父母遠一點住比較好。但是關係還是可以親密的,打電話,見面聊天,一起做飯吃飯,過年過節送禮物,帶旅遊。都是拉近關係,表達感情的方法。
-
8 # 軒羽杉
當然不希望!父母在,不遠遊。身為兒女,待父母老去,應當盡孝,雖很難能天天守候,但至少在父母需要的時候,能很快的到身邊,幫助父母。而不是通了電話,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回來,那時候,估計很多事都晚了。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飛越高,成就夢想,他們不會為了自己而把孩子拴在身邊。此生,若有機會,若有可能,不要把父母丟的太遠,彼此都需要!
-
9 # 春春情緣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最親的直系親人
母親的愛讓我感動的淚眼朦朧。父親走得早,只有我的母親家離在我們60裡地的農村,不知從何時起,母親就特別喜歡種菜,養雞。農村田地多,我是每個月必須抽時間回去探望。回來時她總是把自已種的菜給讓我帶上,說城裡菜貴,咱們這是純天然的,無公害,綠色蔬菜。每次都回來時我都像個菜販子,帶著各種蔬菜滿載而歸。母親種的菜都是送給了住在城裡的哥哥家和我。
母親老了,我得更努力的工作,為母親創造一個溫馨的老年居住環境。理想中,我得在我住的城市在買套房子給母親住,必須把母親接到身邊一起住。
母親老了,您養我小,我養您老。祝願這份親情恆久綿長。你們說呢?
-
10 # 白千尋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用我成長的年齡段來回答,因為不同的年齡段對父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在我小學之前我都是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因為我的媽媽們脾氣很溫和,而且很愛我們,給我們很大的自由。我爸爸一般的事情都隨我們,他有時間就逗我們玩,大多他都很忙,但與我們在一起時,爸爸總是很開心,我們也很開心。我覺得我是希望與父母總在一起的。只有與父母在一起,我才會覺得是真的很溫暖,很安全。
讀初中的時候,逐漸與父母分開了。我住校,父母又在外地做生意,我們要建面,變得特別不容易,要麼假期,我去父母那裡,要麼就等過年才能在一起,那時候,最大的心願便是能早些與父母在一起,很不想與父母分開。
讀大學後,與父母分開,已經成了常態,我早已習慣了這種分開式的生活。個人長大了,對父母逐漸不那麼依賴,會想念,但也不是總在想念。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不容易。但也覺得自己長大了,似乎可以開始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對於與父母距離的遠近,已經沒那麼在意。見面在一起開心,沒見面也能照常生活。似乎父母的愛,真是為了分離。
後來我結婚,成家。嫁出去,與老公的家人相處與自己的家人相處,那是明顯不一樣的。尤其是與父母相處與公婆相處也是明顯不一樣的。與自己父母相處,你想怎樣,都可以;而與公婆相處就得拿捏好分寸。這個階段,我會很想自己的父母,希望離父母近。
小時候,父母是我的大樹;長大後,我就是父母的大樹。
回覆列表
其實很矛盾,尤其是獨生子女,你有這種想法,我感覺你不是一個自私只想自己的人,如果是年輕時的我,我會建議可以離父母遠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但是現在的我會告訴你可以和父母有點距離但是不要離太遠,尤其是父母上了年紀之後,方便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