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薌江釣叟老林

    臥龍窮兵黷武,如果他多活幾年,再繼續搞幾個北伐,,蜀漢就會馬上滅亡,劉禪在臥龍死後,馬上停止對外戰爭,休養生息,搞好國民經濟,在蜀漢人民剛剛過上好日子之時,沒辦法,來了個臥龍的弟子姜維當權,姜維搞了十一次北伐戰爭,完了,可憐劉禪的蜀漢帝國被臥龍師徒搞完了。

  • 2 # 圓凱禮佛

    之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不滅,說明劉禪不是無能的君主啊。

    如果把三國君主諸侯列在一起,劉禪算中上級別的。

    以老子的理念來劃分三國時期君主諸侯

    上品:慧而勤,如曹操劉備

    中上:慧而懶,如劉禪曹丕劉表

    中品:平庸,如馬騰公孫瓚

    中下:愚而懶,如劉璋

    下品:愚而勤,如孫浩

    劉禪的【慧】既有大智慧,也有小智慧

    劉禪的小智慧如樂不思蜀

    在狡詐的政治家司馬昭手下,能夠裝的一點野心都沒有,甚至鬧出樂不思蜀的自己抹黑自己的典故,可見劉禪小智慧很棒。

    這樣的小智慧還出現在晉高祖司馬懿和明成祖朱棣身上。司馬懿裝病把曹操給糊弄了,朱棣裝傻把明惠宗朱允炆給騙過了。

    可見,樂不思蜀是很高階的小智慧。

    劉禪的大智慧

    第一,對抗權臣。劉備死的時候,劉禪17歲。劉備留下兩個託孤大臣,荊州派領袖諸葛亮治理內政,益州派領袖李嚴執掌軍事。這本來很好,但是萬萬沒想到,諸葛亮架空李嚴,並最終把李嚴貶為平民,而且諸葛亮還自己開府(曹操開丞相府被很多人唾罵,認為這是篡權的開始,因為開府後國家事務都可以在丞相府內定,皇權很難干涉),完全架空劉禪皇權。

    在這種危險情況下,劉禪能很好的把握和權臣的尺度,並且能用宦官做自己和權臣中間的防火牆,從而保全了自己,是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智慧的。

    第二,穩固皇權。

    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內部更加暗流湧動。荊州勢力與益州勢力衝突,士族勢力與平民勢力衝突,少數民族與漢族衝突……上演一幕幕權利的明爭暗鬥。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死後,劉禪能穩定政權29年,十分不容易。沒有平衡智慧的君主很難做到。

    第三,審時度勢。

    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後,能第一時間選擇投降,也說明了劉禪果決的一面。從而換來了,百姓少受塗炭,自己在長安又平安逍遙的生活了8年,享年64歲。在三國君主中排名第二,絕對是高壽了。(265年司馬昭54歲就死了,劉禪活到271年,晉朝第6年才死。)

  • 3 # 冷眸m

    我我不知道你是從那看的劉禪昏庸,應該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吧?其實劉禪並不傻,只是在裝傻,劉禪是在公元223年繼位,蜀漢是公元263被司馬昭派鄧艾等人滅的。諸葛亮是在劉禪繼位之後12年死亡的,在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存在了28年,劉禪此人並不昏庸,而且他很聰明,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直伐魏,幾齣岐山,窮兵黷武,以蜀漢的根基根本支撐不了,所以他伐魏也沒有成功。後來又是姜維伐魏,但是那個時候已經不像是在諸葛亮時期,諸葛亮大權在握,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已經有權利了,所以就停職了北伐。

    而且蜀漢沒有滅亡還有其他原因,那個時候魏國也是有內亂,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也在爭權,高平陵之後司馬家族才徹底掌握了魏國,還有就是進攻蜀漢道路艱難,“不是有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也是不好進攻的地方。

  • 4 # 人間趣談

    其一:臥龍去世之後,司馬懿便遭受到了魏國皇室的忌憚,他手中的兵權也被奪了去,而此時司馬懿一心撲在內鬥上,搞得魏國沒有精力再去管蜀國的事情。

    其二:再次強調一點,劉珊不是一個無能的人,相反可以用聰明來形容他,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諸葛亮行事風格是非常霸道的,根本不顧及劉禪的感受,而且北伐一直是諸葛亮的心病,在他決定出兵北伐之時,劉禪已然看出國家尚在危難之中,應該安兵養國,所以他屢次奉勸諸葛亮不要發動北伐。

    但是他根本不聽勸,毅然要發動戰鬥,雖然他絞盡腦汁佈下了戰局,但是怎奈司馬懿就是龜縮在城內不出來,就算諸葛亮派人往城裡扔婦女的衣服,他也是不為所動,而最後諸葛亮突然病逝,劉禪掌握政權之後,馬上就展開息兵養國之策,而蜀國也安定了好些年。後來,姜維又再此發動北伐,失敗之後,蜀國也走到了盡頭。

    雖然說,諸葛先生才智過人,對於領兵作戰之時也是頗有心得,但是劉禪也不是一個無能之人,要是兩個人能夠很好的融合想法,那麼蜀國可能將會迎來新的天地。不過,歷史就是這樣,我們只能去窺探、分析歷史,但是卻不能對它做出怎樣的改變。

  • 5 # 中華志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按道理來講,臥龍諸葛亮先生作為三國時期的牛人,偏偏攤上一個無能的君主劉禪,那為何諸葛亮死後20多年,蜀國才滅亡呢?是諸葛亮生前安排好了一切,使得魏國、吳國忌憚他的餘威不敢造次,還是“阿斗”劉禪並非真正的扶不起呢?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環境相對比較穩定

    諸葛亮去世後,指定蔣琬為接班人,而蔣琬是諸葛亮生前重點培養的,從一個縣令最後被諸葛亮培養、提拔到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歷次北伐,都是蔣琬在朝中理事,將一切大理的井井有條,避免了諸葛亮北伐的後顧之憂。

    諸葛亮死後,蔣琬被提拔到首輔的位置,實際上是替代了諸葛亮,劉禪對蔣琬也很尊敬。當然,蔣琬也不負眾望,繼續堅定支援諸葛亮生前的各項政策,交好東吳,威懾曹魏西安等戰略重地。

    不過蔣琬也不久就去世了。蜀國朝權又到了費禕手裡,這個費禕同樣也是諸葛亮生前培養的人,不但善於兵事而且善於外交。所以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接班人選的合理,政策是具有延續性的。

    另外,劉禪身邊也有一位賢臣就是董允,他時常提醒劉禪要節省、守制、不要重用宦官。

    此外,軍事方面,姜維還在世,且生前一直執行諸葛亮的北伐政策,給魏國軍事壓力。

    最後,再加上蜀國的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環境,三國鼎立的態勢並沒有迅速崩盤。、

    二、曹魏與司馬進入奪權的關鍵期。

    諸葛亮死後,作為諸葛亮最大死敵的司馬懿當然想要迅速建功,但當時曹魏政權的實權並不在司馬懿手裡,而是在曹家自己人曹爽手裡面。後面就是曹爽和司馬懿爭權,不過司馬懿一直處於下風,畢竟曹爽是曹家宗親。直到司馬懿耐不住性子,直接殺了曹爽,司馬懿才真正做大做強。不過,這時候離諸葛亮去世已經十多年,而離他自己去世也只有兩年了。一個年邁的老人,縱然是想報“空城計”之恥,恐怕也早已厭倦了殺伐,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更何況,剛剛掌權的司馬懿,就遇上了親曹分子的叛亂,他也實在是沒有那個時間。

    那麼,如果司馬懿沒有陷入政權爭鬥,他是否會出兵滅蜀呢?也不一定會!

    諸葛亮死後,曹爽曾想一舉滅掉蜀國,不過司馬懿卻認為,縱使諸葛亮死了,魏國在兵力上佔有優勢,但是由於蜀國的佔據地利,魏國並未有十足把握滅掉蜀國,所以,不管出於臣下之職,還是有其他心思,司馬懿極力反對曹爽與蜀國戰略決戰。

    三、“國際”環境有利

    當然,所謂的“國際”是玩笑話,不過,吳國確實對蜀國沒有那麼早滅國,起了舉住輕重的作用。

    首先,諸葛亮生前就很明白三國鼎立中,吳國對蜀國的戰略意義,所以生前極力交好吳國,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又一脈相承的繼承了這個政策,所以,吳蜀兩國關係非常好,成了聯盟國。雖然他們之間曾經對立過,不過,雙方都明白,另外一方如果滅亡,拿自己必然是第二個。所以,無論雙方是出於義氣還是利益,都必須團結在一起。

    不過後來,阿斗確實是不爭氣,重用宦官,排擠老臣能臣,再加上,司馬家已經坐穩了江山,東吳孫權年邁,並且在繼承人上出了亂子影響朝政。所以,滅蜀之事天時、地利、人和已經佔據其二。

  • 6 # 二曲人

    首先,我對題目提點意見。劉禪作為一個混社會獨立的人,可能是無能的,但如果作為蜀漢的皇上,就不能說他無能。

    歷史上皇上治國,有不同的風格,有人日夜操勞,事必過問,誠恐貽誤國事者;也有日夜閒暇,享受生活,委政於大臣由其施行者。劉禪就屬後者,以他的才幹,可能管不好國家,反是放權臣下各盡其責比自己親自管理要強。劉禪這樣做了,蜀漢雖然沒有了一個諸葛亮,而幾個諸葛亮卻出現了,所以,蜀漢照樣能存在好多年。

    如果要對劉禪的治理方法給個名稱的話,是乎也可以叫做無為而治!

  • 7 # 任性的多愁善感

    2.魏國這邊,同樣不敢伐蜀,因為,司馬懿知道,即使諸葛死了,蜀國也無法攻下,因為蜀國地形易守難攻,而且,若是司馬懿真將蜀滅了,那麼,司馬家族也就沒什麼存在價值了,只有蜀國這個敵人存在,他才會更安全。

    3.蜀漢這邊,雖然諸葛亮去世,,但他在臨終前,已經交代好後事,他告訴來問計的尚書李福,任命蔣琬為他的後繼者。所以,蜀漢的政局過渡平穩,未出現動亂,而在蔣琬之後,費禕也是一位賢臣,所以,在諸葛亮死後的十九年間(公元234年—公元253年),蜀漢的國力始終未衰,吳蜀始終保持了同盟關係。魏國無隙可乘!直到劉禪親政時,黃皓弄權。國力遂衰。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諸葛亮與繼任者姜維頻頻對曹魏用武圖的正是兩點:創造戰機和拖磨曹魏的天時優勢。

    總得一句話可以說明:如果不對曹魏動手,那麼曹魏就會積攢更雄厚的力量一統天下。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諸葛亮雖然用兵無法達成所願,但也是有效的拖延了曹魏一統天下的格局出現,雙方的血戰、鏖戰使得曹魏同樣也是疲憊不堪,更是在政治上出現了危機,而這個危機便是司馬家族的崛起。

    司馬家族崛起之後,在利用諸葛亮的死,繼任者的攻擊烈度威脅不夠情況,自然首選目標就是得擺平篡位道路的障礙。

    很清楚的一件事。

    吃力不討好的勾當是沒人願意做的。

    如果司馬家族在諸葛亮死後,阿斗無能情況下順勢舉全國之力踏平蜀漢,不是不可能,奈何獲益者不見得就是司馬家族。

    從入川的二士爭功的狀況來看,真的很危險,並且那時候已經司馬篡位成功,若是還是曹魏當局,恐怕愈難掌控。

    不爭一時長短,不圖短暫輝煌,司馬家族很瞭解自已到底要什麼,不僅是三國歸一統,重要的是收割所有的勝利果實才重要。

  • 9 # 覺悟216195281

    歷史的慣性。歷史發展是一輛車,從正常行駛到剎車,需要有個過程和距離。粉碎“四人幫”到改革開放,不也有幾年的時間間隔?

  • 10 # 劉坤忠120

    蜀漢運輸集團公司自劉董逝世後,由總經理諸葛亮全權經營打理,少董劉禪當起了摔手掌櫃。公司想進軍長安經營,遭到曹魏貿易集團公司司馬懿總經理奮力反擊,六年無果,諸總心力交瘁,病危之期劉禪派人探視問起誰可接班,說蔣琬,後費 禕。再問,諸總不答,不知公司能運營多久。後董劉禪大智若愚,只是生性懶散,諸總去世了,應當抓抓政權,管理好公司。在蔣總費總的大力支援下,總司內部穩定,效率提升。開發部經理、姜維

    想買通漢中到長安的線路,遭到曹魏公司副董司馬昭的強烈反對,九次周旋未果。蜀漢公司在蔣總費總的精心管理下,公司經營穩定,效益有所提升,二總去世後,公司、腐敗痺爛,發展滯後,姜總又大力開發,資金短缺,運營困難,瀕臨倒閉。263年蜀漢運輸集團公司被曹魏貿易集團公司副董兼總經理司馬昭強制收購,還是白條。可嘆蜀漢劉董苦心經營四十餘年的正牌企業被後董劉禪的不善冶理,玩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不聽話,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