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透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蕭紅幼年喪母,父親冷酷暴戾,再婚後基本上對蕭紅不聞不問。蕭紅自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寂寞的童年裡,只有年邁的祖父給她疼愛和溫暖,讓她感到一些人間的溫情。她和祖父之間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們互相依戀,互相安慰,渡過了很美好的一段時光。蕭紅能進學校讀書,也得力祖父的支援。所以蕭紅對祖父身懷思念。

    蕭紅的祖父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他慈愛、寬容、仁厚,由於有了祖父的關愛,蕭紅童年雖然寂寞,卻依然有溫情有快樂,以至於蕭紅“覺得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麼呢?”。所以她與祖父一天到晚“寸步不離。”祖父一天到晚都在後花園裡邊勞作,於是蕭紅也跟著祖父總在後花園裡玩樂。家裡的後花園給了蕭紅的童年增添了無數歡樂,鋤草,吃黃瓜,捉蜻蜓,採花,捉蚱螞,澆菜,玩累了用草帽遮一遮,睡上一覺,一切對她來說是非常美好。

    1929年祖父去世後,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的去世,斷絕了她和家庭的最後聯絡,加上祖父去世後,父親立刻對她的冷酷逼迫,使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但她筆下的童年卻是豐富多彩的,給人的感覺是她的童年似乎很美滿。但其實父親的冷漠、繼母的刁難在蕭紅心靈中留下了難於忘卻的陰影,她之所以把童年寫得如此美好,實際是試圖忘卻那童年的孤獨與寂寞,也是為了忘卻當時在香港的孤獨與寂寞。

    本文不是要描寫我與祖父濃濃的親情(當然寫到這方面),而是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與祖父的親情只是童年美好的一部分,與前後的昆蟲、花鳥、樹木的作用是一致的。文章其實是表達作者對童年的留戀,既不是表現親情,也不是表現有家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自己都活不成個人樣,還那麼喜歡開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