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中國抗戰史上,蔣府幾次冷酷無情的焦土戰略的實施,給同胞造成的巨大傷亡遠遠大過戰果,大失人心。這其中尤以炸燬黃河花園口壩口,造成千裡黃泛區,百萬人喪生、流離失所的歷史慘劇為甚。其造成的惡劣後果,讓被傷透了心的同胞甚至將“積極救災”的日軍視作救星!“恨官甚於恨寇”!實在是對國家民族的重大犯罪!

      這種可恥低效的罪過,不僅蔣府有過,以冷酷無情施政的蘇聯也有過。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快速深入蘇聯國土,有些束手無策的蘇軍不得不在一些地段,採取和蔣府一樣混賬的“以水代兵”策略。

      

      【第聶伯戰役】

      烏克蘭境內的第聶伯戰役期間,蘇軍節節敗退,不得不決定炸燬剛剛建成沒有多少年、曾經是蘇聯建設偉大成就象徵的第聶伯河大壩。位於第聶伯河上大壩,年發電量30億千瓦時,由美國援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電力直接供應給蘇聯鋼鐵巨無霸——扎波羅熱鋼鐵聯合體,堪稱蘇聯工業化“名片”。

      

      

      【蘇聯炸燬的大壩,德軍空軍俯拍的照片】

      由於蘇德戰爭開打後,德軍高歌猛進,打得蘇軍一潰千里。於是1941年8月18日,蘇軍倉皇炸燬大壩,同時,也對發電機組進行了破壞。這次炸壩行動給下游的烏克蘭人民帶來了滅頂之災,大約10萬烏克蘭百姓死亡,當然對於當時的蘇聯政府來說,同時還有大量蘇軍士兵也被淹死!這樣巨大的代價,僅僅是延緩了德華人幾天的進攻!

      

      

      出乎蘇聯人意料(也可能根本沒有想過),德華人很快就憑藉高超高效的技術,就修復了大壩和發電機組,恢復了電力供應。

      

      1944年蘇聯反攻,德軍也是有樣學樣,在撤退時又一次對第聶伯大壩進行了破壞。這一次德華人就幹得更加徹底,整個大壩幾乎完全炸燬,第聶伯河流域廣大人民再一次蒙受了沉重的災難!這次破壞讓蘇聯政府直到1950年才最終完成對第聶伯大壩的修復工程。

  • 2 # 鹿鹿帶你看歷史

    不值得,因為日軍已經停止追擊那批南撤的國軍了所以不值得。

    1、國民政府這邊蔣緯國承認日軍進攻武漢是和花園口決堤沒太大關係的,他說:五月末,日軍大本營就決定以華北派遣軍主力沿淮河攻略漢口,但是因為黃河氾濫,日軍改道大別山北部,並未由平漢線進攻。(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第5卷,蔣緯國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出版,第八章野戰戰略第七款武漢會戰會戰前一般狀況P199)

    另外根據國軍對武漢會戰的部署也未能體現出如果不進行花園口決堤日軍就會沿著平漢線進攻的軍事預判。國軍在徐州會戰末期,大約五月份軍事委員會就著手對武漢保衛戰進行部署,其保衛武漢的要點是:一、沿著鄱陽湖、經九江、黃梅、皖鄂邊境、鄂豫邊境之大別山係為第一陣地帶;二、于田家鎮、黃安、武勝關一帶為第二陣地帶,隨後開始著手進行各個集團軍的部署。

    (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第5卷,蔣緯國,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出版,第八章野戰戰略第七款武漢會戰會戰前一般狀況P201-203),由此可見當時花園口並未進行決堤,甚至花園口決堤決策還沒形成的時候,國軍就是沿著大別山和揚子江一線防禦,對於平漢線防禦計劃始終沒提及,所以網路傳如果不進行花園口決堤日軍將會沿著平漢線一舉殲滅國軍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另外日軍進攻武漢時曾經放緩過進攻計劃,也是和花園口決堤無關,是因為張鼓峰事件的爆發,使得日軍延遲了對武漢的作戰(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第5卷,蔣緯國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出版,第八章野戰戰略第七款武漢會戰會戰前一般狀況P200-201)

    2、日軍這邊的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營陸軍部在研究漢口作戰的計劃時,開始確曾“計劃以1個軍沿平漢線南下,1個軍沿揚子江進攻。但由於考慮到沿平漢線作戰,及該方面敵情等緣故,需要很大兵力,而且華北治安不良,抽調兵力也有困難。因此,這一計劃被推翻,改變計劃,決定以主力軍沿淮河進攻大別山北面地區,以1個軍沿揚子江進攻……這個方案除節省兵力外,還利於華中派遣軍統一指揮作戰。”(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冊第三章攻佔武漢作戰第二節大本營的作戰設想和現地軍的調整P110)

    但是花園口決堤依然對日軍進攻武漢的方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黃河決口,使得淮河氾濫,作戰軍主力若利用淮河水運前進,實為困難,因而確定主力沿揚子江前進。”(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冊第三章攻佔武漢作戰第二節大本營的作戰設想和現地軍的調整P110)日軍攻佔武漢作戰計劃如期進行,並沒有受到花園口決堤的太大幹擾。根據日軍戰史記載,昭和13年6月15日的御前會議,決定了進行武漢作戰。如果花園口真的阻擋了日軍進攻,那麼日軍不會在花園口決堤後7天就進攻武漢。(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冊第三章攻佔武漢作戰第一節漢口作戰的決定與此相應的各種措施P91)根據日軍大本營大陸命令第119號(昭和13年6月18日)中可以得知日軍是以初秋為期,攻佔漢口的。(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務廳研究所戰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冊第三章攻佔武漢作戰第三節華中派遣軍的作戰準備P112)同時根據這些命令,日軍在7月2日就全軍完成了進攻武漢的各種軍備,並未受到花園口決堤的直接影響。(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務廳研究所戰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冊第三章攻佔武漢作戰第三節華中派遣軍的作戰準-華中派遣軍第二、第十一軍的戰鬥序列P113)5月11日徐州會戰還沒完,下一步準備進攻武漢的時候日軍開始抽調兵力去東北,是不是感覺有問題?是的張鼓峰事件。

  • 3 # 白楊樹下談歷史

    花園口,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北郊15公里處。最早這裡並不叫這個名字,只是到了明朝期間,一個朝廷大官在此處修建了一座大花園,方圓500餘畝,且四季花木終年盛開不謝,人們爭相前往觀賞。後來,黃河改道,滔滔洪水把這座美麗的花園淹沒。從此,這裡就成了一個渡口,人們便稱之為花園口了。

    自有了文字記載以來就有了黃患的記錄,這條飽經憂患的大河,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沉重的記憶。1938年6月9日,花園口被挖開,洶湧黃河之水似猛獸一般,瞬間淹沒豫、蘇、皖三省44個縣市,造成1200萬人受災,50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命喪黃泉。如果說天災,老百姓只有怨政府治水不力;但如果是人禍,老百姓只能用反抗來對待政府。所以,花園口事件一直是當局高度保密的一件事。直到戰後才有訊息傳出,該事件是抗戰時期當局故意所致。

    一、迫於形勢緊張,決定以水阻敵。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國軍幾十萬人向豫東、豫南撤退。日本土肥原師團緊隨其後,向隴海線挺進。他們的動機已經很明顯,不僅想支援土肥原兵團,更想進犯平漢路許昌、鄭州一帶。於是,蔣光頭下令,命令程潛立刻停止進攻,主力迅速轉移到豫西山地。

    程潛接到命令後,馬上與參謀長晏勳甫、副參謀長張胥行決策西撤步驟。晏勳甫認為:第二十集團軍與土匪原師團已經激戰數日,傷亡很大,一時難以恢復戰鬥力。更何況日寇就在眼前,不容他們有絲毫的猶豫。他對程潛說:“早先曾擬過兩個方案,一個是放棄鄭州,給日寇留下一個空城;二是扒開黃河堤岸,以水淹敵。讓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大部分的裝甲車,卡車在滔滔大水中寸步難行。” 程潛在一邊一聲不響地吸菸,算是默許。

    這個的計劃呈報給蔣光頭後,稍加思索後,決定“以小的犧牲,換取大的勝利”。在召開的最高軍事會議上,蔣表示決定實施。同時他宣佈此為最高機密,必須秘而不宣,也不能事先告知百姓轉移。這時,軍政部長陳誠提出:“事前及進行過程中保密容易,大水淹後,必有記者來訪、報道,必究其原因,屆時如何說法呢?”蔣微微一笑,下巴向上一抬,說:“日機不是到處狂轟濫炸嗎?”於是,以水阻敵的方案就這麼定下來了。

    二、方案實施,效果明顯。

    6月7日深夜,一批負責警戒的官兵把附近的老百姓叫起來,遷往10裡之外的安全地。拂曉時分,新八師師長蔣在珍下令破土作業,工程進展很順利。9日,堤坎被挖開。頓時,河水洶湧而出,激流沖刷之下,堤坎自行消失。決口成功了。第二天,濃雲翻滾,天又下起了傾盆暴雨。水位猛漲,這時的洪水已像猛獸一般,吞人毀村。

    毀堤形成了長400公里,寬數十里的“黃泛區”,成了中日兩軍的“軍事分界線”,南京佔西,日軍佔東。這次放水,致使日軍14、16兩個師團已經攻入中牟、尉氏、新鄭的兩路人馬被洪水圍困,遭到全殲,輜重灌備損失也很慘重。並且進攻武漢的企圖,也被迫推遲了3個多月。

    應該說,以水阻敵在軍事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百姓遭殃了。在蔣看來,這些都是因為日寇入侵中國造成的。沒有他們的入侵,怎麼會出此下策?這也是他的無奈之舉。由此,決口的罪魁也就應該是日本人。

    三、記者招待會上,混淆視聽。

    決口後的第三天,漢口出版的《大公報》、《申報》等大小報紙紛紛刊出訊息:敵軍於9日不斷以飛機大炮猛烈轟炸中牟附近黃河堤岸,造成南岸大堤出現決口,造成重大傷亡。至此,日機炸開堤岸形成水患的訊息很快傳到全國各地。舉國上下憤怒聲討,同時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

    但是東京很快作出反應,矢口否認,並稱這是中方嫁禍於他們。6月13日,陳誠在漢口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通報了日軍轟炸經過。有記者問道:“東京方面聲稱,該事件是南京政府自己炮製的,對此,部長先生有何評論?”“無恥之尤!”陳誠正色厲顏,“日本慣用欺騙宣傳,他們不但不知懺悔,反而血口噴人,把毀堤的罪行移解到我們身上。令人憤慨之至!此種誣報,毋庸辯駁……”

    6月22日中午時分,一群記者在中方人員的陪同下,驅車來到決堤處。在新八師中國守軍一名軍官向他們宣讀了準備好的材料,大意同陳誠的說法一致。只是在投彈時間、投彈地點和飛機來去方向等細節方面更加精確。記者們來到現場, 採訪了幾位士兵和民工,問了許多問題,參加採訪的人員都作了令他們滿意的回答。自此,毀堤事件便一直以“日軍轟炸”造成為既定說法。

    後記

    該事件一直是當局的軍事機密,知情者諱莫如深,不敢言及。然而,紙包不住火,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出現有關慘案的文章和報道。1967年,董顯光在他的一本傳記中首次披露了事實。後來出版的一本書中又一次作了更詳細的披露。當年主要參與者,第二十集團軍參謀長魏汝霖在其自傳《生平自述》中作了權威性的評述: “徐州會戰中,蔣決定掘開黃河堤防,造成氾濫,阻止日寇西進,自策劃至完成,悉由汝霖主持之,時值季春,正當枯水期,先在趙口掘堤,失敗3次,最後在花園口成功。”

    以水阻敵,從軍事效果來看,確實起到了一定是作用,但造成的災害是巨大的。我們在痛恨日寇侵略行為的同時,也要深刻的認識到近代中國的羸弱,任由列強欺辱和當局的無視是導致黃患的根本原因。

  • 4 # 老宋163765534

    只能說無數百姓無古的死亡換來了暫仃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步伐,為後來的抗日戰爭積蓄了時間和兵力的調整。

    以當時小日本侵略攻佔的速度,不是這埸水估計有些東西就不敢想了。

    這是抵禦外侵受淹的亡靈挨來了後方的安寧,我們應該為他們祈禱。

    要說值不值這是沒法評價的,要比起其它的歷史上的內部戰爭的傷亡還算值得的。

    像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歷代改朝換帝,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原大戰等等戰爭那咱乍評價呢?

    這就是歷史,對嗎?無法評價。

  • 5 # 福之富也

    絕對值得,犧牲是在所難免的,當這裡的人保護不了時候,只能放棄,放棄是最好的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著,日軍聲稱三個月拿下中國,日本節節勝利,勢不可擋,只有這樣可以阻擋,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絕對沒問題,很多人認為這樣做犧牲太大,太沒人性,但是如果日軍所到之地,他們還能安然無恙嗎?南方是不是也要面臨塗炭,這樣可以延緩敵軍進攻,做出更好的準備。如果不炸,鄭州可能就會和南京大屠殺一樣。

  • 6 # 文史不假

    花園口決堤事件,又稱花園口慘案,是發生在1938年6月,蔣政府為了阻截日軍西進和南下,人為造成的黃河決堤改道的事件。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向西進犯,河南省鄭州十分危急。6月9日時,為了遲緩日軍的西進,尤其是遲緩日軍的裝甲和輜重跟進,蔣政府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炸開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渡口——花園口。

    花園口決堤事件,是中國抗戰史上,與“長沙大火慘案”和“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需要後世永遠銘記。

    對於花園口決堤,在國民政府看來,是“功在國家,害在地方”,是捨棄小我,成全大我的事。決堤前,老蔣也曾安慰負責直接指揮決堤的劉和鼎:

    “這次決口,事關國家和民族命運,沒有小的犧牲,哪有大的成就。在這緊要關頭,切戒婦人之仁,必須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做,克竟全功”。

    事實上,借黃河決口,製造黃泛區來阻擊日軍,這個建議最早來自於老蔣的德國顧問法肯豪森。1935年8月時,他在一份關於防禦日軍的建議書中,指出在中國北方,“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增厚其防禦力。”

    之後,CC系的陳果夫,也提出“如能取得武陟等縣的死守, 則隨時皆可以水反攻制敵”的建議。

    1938年5月,徐州會戰失利,日軍在數處切斷了隴海鐵路,封鎖了數十萬國軍向西後撤的道路。為了儲存有生力量,老蔣下令放棄徐州,向蘇北、皖北和豫東方向突圍。為了延緩日軍的追擊,很多的軍政要員和前線將領,也主張開掘黃河大堤。

    同時,國軍在蘭封會戰中亦失利,鄭州危急。鄭州地處平漢線和隴海線咽喉,其中平漢線是中國在北方能控制的唯一一條南北交通動脈,其中隴海線是蘇聯援華物資運往各戰區的重要通道。因而,如果鄭州陷落,抗戰形式將更加被動。在這種情況下,蔣政府開始認真考慮開掘黃河大堤的可行性。

    1938年6月9日, 老蔣正式下令,中國軍隊在鄭州北郊的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造成黃河決口,以水代兵阻擋日軍的進攻。

    據日本《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1938年6月13日,為救援被困中牟的第14師團一部,日軍從第5師團、第10師團和第114師團等部,抽調工兵配屬給第14師團。6月15日,同樣被困大水中的第16師團,也從各處急調工兵增援。

    對中國來說,花園口決堤,製造了一些有利於防守的態勢。

    首先,日軍之前謀劃進攻武漢,原本將進攻的主力置於沿淮河向大別山北部地區,由於黃河氾濫影響到物資運輸,只能將進攻主力改在長江,限制了日軍進攻的規模和能力。日方事後承認,作戰行動十分困難,使得發起武漢戰役的時間向後推延3個月。

    其次,決堤後出現的大範圍黃泛區,讓日軍很難通行,尤其是輜重和其他後勤運輸。改道後的新黃河,成了中日雙方對峙的分界線,一直到1944年豫湘桂戰役,日軍才最終侵入新黃河以西的地區,佔領了河南省的中西部。

    最後,國軍也趁著日軍被洪水圍困的時機,圍殲了小股已經突進到豫東的日軍,收復了一些失地。6月12日時,已經突入到鄭州以南新鄭並炸斷平漢線的日軍第14師團騎兵團的一部,被黃水遮斷後路,成為孤立之敵,全部被國軍消滅。6月14日時,第12軍第20師,協同第24師,一同攻擊日軍第16師團一部。經數日激戰,日軍被迫大規模後撤,後撤前自行破壞了坦克、汽車和大炮等。

    花園口事件後,造成了黃河的決堤和氾濫,直接被洪水衝擊最大的縣有44個,其中包括河南省20個、安徽省18個和江蘇省6個,受災範圍約3萬平方公里,淹沒耕田近2000萬畝,有1250多萬人受災,400萬人無家可歸,約9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0億銀元。

    不可否認,花園口決堤,的確給追擊國軍的小日本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是,無論從殲敵數量還是繳獲數量,對日軍的整體損失並不大。至於說,究竟有多少日軍死於花園口決堤,至今尚沒有準確的數字。

    但是,有一點很很肯定,“僅日軍死於洪水人數便達到7452名之多”。這是誇大其辭!因為,這個數字是日軍第二軍在整個徐州會戰期間戰死的人數,並非死於花園口決堤的人數。

    個人認為,花園口決堤最大的意義,就是遲滯了日軍的進攻,保留了國軍大量有生力量,讓武漢戰役向後推遲了大約三個月,為正面戰場贏得了更長的戰役準備時間。

    但是!用90萬人的生命,僅僅遲滯了日軍三個月的進攻,是不是太慘痛了?

  • 7 # 一路走來316

    如果除州五十萬國軍精銳被日軍吃掉,國軍還能抗戰嗎?如果不能,八路又能不能挑起抗戰正面之責呢?也不可能,那中國只有一個結果,第三次亡於外族,(前兩次為宋、明),全民說日語,花園口決堤,用九十萬老百姓的死亡代價,換取抗戰的勝利,換取中華民族的在次獨立富強,大家評論值不值。

  • 8 # 照影吹笙

    花園口決堤淹死了一個師團的日軍,拖延了日軍的進軍速度,為武漢會戰戰略物資大轉移爭取了時間,使中國的工業、科研、教育等等在戰爭期間得以繼續,不得已而為之,難以厚非。

  • 9 # 沙漠之足78360694

    以蔣的實力和當時國民政府的實力,實是無法之選,但這是中華民族之傷,是當時政府之無能,反觀新中國,仗打在國門之外,再歷害的敵人,進不來。

  • 10 # 我看不好你

    想想八旗入關,從北向南一路平原,很快大明就完了。起碼阻止了日軍南北對進,從北向南推進,避免再一次的清軍入關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網遊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