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芙蓉樹下冒菜

    防止秧苗徒長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施肥多、播量大、溼度大、氣溫高的條件下容易產生株高過高、葉片披長、葉色深綠的徒長苗。

    注意稻種和育苗土消毒,預防苗期惡苗病引進的秧苗徒長。

    採用稀播勻播,降低播種量,防止單位面積內秧苗過密引起徒長。

    出苗後,加強秧田肥水管理,推遲秧苗上水時間,二葉一心期前秧板保持溼潤就可,二葉一心期後採用淺水灌溉。

    早稻二葉期後晴天高溫時還要做好通風煉苗工作,防止高溫引致燒苗和徒長,同時要嚴格控制斷奶肥的用量。

    連作晚稻和單季稻根據品種特性,選用多效唑噴施,多效唑在秧苗一葉一心期合理噴施,一般秧苗常用劑量,晚稻秧田每畝用藥200克(15%可溼性粉劑),對水100千克;單季稻秧田每畝用藥150克,對水75千克。透過多效唑抑制秧苗伸長,矮化促櫱培育壯苗。

    ●造成水稻秧苗徒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秧苗通風晚、通風量不夠

    正常秧苗通風是出苗後就應該通小風,隨秧齡變大或溫度升高,應逐漸加大通風量。在出苗前棚外晴天溫度超過20度時,也應該通風。在苗床通風控溫上做到出苗就通風,秧苗2.5葉前,棚溫控制在30度以下,2.5葉以後控制在25度以下,插秧前應該有3-5天大煉苗過程。可是現在有90%以上農戶,秧苗1葉1心或2葉1心時才開始通風,這樣就導致秧苗徒長,節間過長,秧苗質量下降,低節位分櫱減弱或喪失。

    二、秧苗澆水過勤

    水稻育苗主要是育根,旱長根,溼長葉,控制澆水次數,早晨太陽出來前看秧苗葉尖不結露珠時澆水,澆一次就澆透,而且最好早晨澆的原則。現在稻農普遍都是澆水過勤,水澆不透,而且習慣晚間澆水,這樣會導致秧苗徒長,根系發育不好。

  • 2 # 壯鄉皮皮

    防止秧苗徒長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施肥多、播量大、溼度大、氣溫高的條件下容易產生株高過高、葉片披長、葉色深綠的徒長苗。

    注意稻種和育苗土消毒,預防苗期惡苗病引進的秧苗徒長。

    採用稀播勻播,降低播種量,防止單位面積內秧苗過密引起徒長。

    出苗後,加強秧田肥水管理,推遲秧苗上水時間,二葉一心期前秧板保持溼潤就可,二葉一心期後採用淺水灌溉。

    早稻二葉期後晴天高溫時還要做好通風煉苗工作,防止高溫引致燒苗和徒長,同時要嚴格控制斷奶肥的用量。

    連作晚稻和單季稻根據品種特性,選用多效唑噴施,多效唑在秧苗一葉一心期合理噴施,一般秧苗常用劑量,晚稻秧田每畝用藥200克(15%可溼性粉劑),對水100千克;單季稻秧田每畝用藥150克,對水75千克。透過多效唑抑制秧苗伸長,矮化促櫱培育壯苗。

    ●造成水稻秧苗徒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秧苗通風晚、通風量不夠

    正常秧苗通風是出苗後就應該通小風,隨秧齡變大或溫度升高,應逐漸加大通風量。在出苗前棚外晴天溫度超過20度時,也應該通風。在苗床通風控溫上做到出苗就通風,秧苗2.5葉前,棚溫控制在30度以下,2.5葉以後控制在25度以下,插秧前應該有3-5天大煉苗過程。可是現在有90%以上農戶,秧苗1葉1心或2葉1心時才開始通風,這樣就導致秧苗徒長,節間過長,秧苗質量下降,低節位分櫱減弱或喪失。

    二、秧苗澆水過勤

    水稻育苗主要是育根,旱長根,溼長葉,控制澆水次數,早晨太陽出來前看秧苗葉尖不結露珠時澆水,澆一次就澆透,而且最好早晨澆的原則。現在稻農普遍都是澆水過勤,水澆不透,而且習慣晚間澆水,這樣會導致秧苗徒長,根系發育不好。

  • 3 # 廣欽四哥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無病種子。

    (2)厲行種子消毒可選用20%淨種靈200~400倍液;35%惡苗靈200倍液;20%多森懸浮劑200~330倍液;45%三唑酮福美雙可溼性粉劑300~6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200~300倍液;或強氯精500~1000倍液等浸種24小時(晚稻)至48小時(早稻);或40%福爾馬林50倍液浸或悶種3小時,水洗催芽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做到拔秧、插秧“五不要”(不在冷水中浸秧;不在烈日下插秧;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

    (4)及時拔除病株,妥善處理病草。

    夏植菜引起秧苗徒長的原因,主要是光照不足和溫度過高,尤其是夜間溫度過高,呼吸消耗過多時更易發生。此外,氮肥和水分過多、播種過密、移苗不及時等也容易引起秧苗徒長。

  • 4 # 農民的小幫手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修正下標題中的一個錯別字,是水稻徒長,不是陡長。

    當水稻出現徒長時,不少農戶第一反應是水肥過於充足,比如底肥施用過多,沒有及時排水,導致生長過於旺盛,另外,種植過密、溫度過高,也有可能導致水稻出現徒長,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因素。

    但是,除了以上以外,要特別注意水稻惡苗病的發生,因水稻惡苗病引起的徒長,不少農戶反應,近些年來有增加的趨勢。

    當水稻感染惡苗病以後,從高度上來說,比正常的稻株能高出30%左右,但是莖杆比較細,葉片相比也會徒長,觀察根系,出現生長不良現象,並且根毛很少,如果不去管理,等到水稻抽穗期前後,會出現乾枯現象,嚴重的直接枯死,另外,中後期還容易發生倒伏,給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小的影響。

    惡苗病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品種抗病性較弱、種子未浸種或者浸種方法不對等,其次,惡苗病是一種高溫性的病害,在同等條件下,溫度越高,溼度越大,發病會越重。除此之外,播種時密度過大,秧苗長勢弱,也容易被惡苗病所感染,以及在插秧過程中,如果使用機械插秧,秧苗可能會受到機械損傷,傷口處有利於病菌的侵染,加重惡苗病的發生。

    所以,針對水稻徒長現象,要找到具體的原因,如果是由於水肥過多引起的,可以透過排水曬田進行緩解,過段時間後,再進行適當的灌水;如果是由於種植過密引起的徒長,及時進行間苗。

    如果是由於惡苗病引起的徒長,注意做好提前預防工作,可使用精甲·咯菌腈、苯甲·咪鮮胺、咪鮮·惡黴靈等藥劑播前拌種,或使用咪鮮胺、戊唑醇、氰烯菌酯等藥劑浸種,如果田間已發病,及時打藥進行控制,可用藥劑咪鮮胺、戊唑醇等,同時注意把病株拔出田外。

  • 5 # 白衣俠客

    首先我們要了解水稻陡長的原因,大多數原因都是秧苗通風晚、通風量不夠跟澆水過多了

    正常秧苗通風是出苗後就應該通小風,隨秧齡變大或溫度升高,應逐漸加大通風量。

    還有就是秧苗澆水過勤,水稻育苗主要是育根,旱長根,溼長葉,控制澆水次數,早晨太陽出來前看秧苗葉尖不結露珠時澆水,澆一次就澆透,而且最好早晨澆的原則。

    徒長了怎麼辦?

    第一,首先要注意稻種和育苗土消毒,預防苗期惡苗病引進的秧苗徒長。

    採用稀播勻播,降低播種量,防止單位面積內秧苗過密引起徒長。

    出苗後,加強秧田肥水管理,推遲秧苗上水時間,二葉一心期前秧板保持溼潤就可,二葉一心期後採用淺水灌溉。

    早稻二葉期後晴天高溫時還要做好通風煉苗工作,防止高溫引致燒苗和徒長,同時要嚴格控制斷奶肥的用量。

  • 6 # 浪淘沙金絲玉飾品總彙

    水稻徒長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只要適當採取有效措施,就能防徒抗倒!

    氮肥施用過多,積水太深,播種栽培密度過大,光照不足,通風不良引起徒長倒伏。

    補救措施:提倡氮磷鉀平衡施肥,不要單一過多施入氮肥。積水太深的田塊要排水曬田,曬到泥漿龜裂再上水,小水3一一5天灌一次,能有效控旺防徒長。栽培時建議稀植,對大肥大水過稠田塊進行化控,,即畝用5o克多效唑加水15一一3o公斤進行噴霧控旺防止徒長。

  • 7 #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水稻徒長有什麼辦法?答:隨著機插普及,手栽及拋秧逐漸退出,直播越來越多,為什麼出現徒長,主要原因歸納一句,群體過密,氮肥過大等因素造成水稻徒長。怎麼辦?首先控制水稻的密度,合理密植,增加水稻通光通風,直播不要盲目增加用種量,但直播水稻在相適應的密度下是均勻生長,而種量多的地方出現水稻擠起來長,也就是說徒長。但機插水稻往往不會出現旺長,因為機插水稻基本一致,不會出現忽密情況,偶爾地頭有點也不至於導致水稻徒長,只有人工拋秧水稻區域性過於稠密,水稻會出現旺長,在水稻返青期可用多效唑或者甲哌鎓進行葉面噴施,可抑制水稻旺長現象,但要注意,噴施要勻,不可重複噴施,重複噴施會導致水稻出現嚴重不長現象,切記,切記。如果出現噴藥過重地方,用24~表蕓薹素內酯+赤黴酸+葉面肥進行解救,促進水稻恢復生長。僅共參考。

  • 8 # 徐世雲4

    引起水稻陡長的原因和控制陡長的措施。

    一:水稻陡長的原因多是因為氮肥施用過量或者是施用追肥時間過遲從而導致水稻貪青陡長。

    二:密度過大,即所謂“密不透風”也可導致水稻陡長。

    三:無論那種原因導致的水稻陡長一般極易發生在分櫱旺盛期。

    四:根據引起陡長的因素應及時採取相對應的補救措施:1.對於因施肥過量或過遲導致的陡長,可及時排水曬田直至表土龜裂,此時不能急於覆水,而應仔細觀察水稻的鬚根有無返現表面上(白色的)假設土面上顯示白色水稻鬚根,證明水稻多數根被龜裂的表土拉斷,從而達到了控苗的目標。此時,可以復過水,以保持土壤溼潤即可,直至水稻圓杆時方可駐水。(圓杆即孕穗)。

    2,對於因密度過大而引起的陡長則是除採取以上措施外還可配合施用藥物控制陡長,並要配合施用可能因密度過大會引起的“稻瘟病”等藥物。用藥量則要視陡長實際情況來定,重則用最高量,反之則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 Want To Be Loved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