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了①規律運動的反向性。②反同返。週而復始。③兩個事物的相互對立,相互促成。
16
回覆列表
  • 1 # 夢仙曲

    答:反者道之動:這是古聖人有著超凡的見識,人們視日月是東昇西落之道理,但聖人早斷定是地球向著日起日落的反向運轉之道,顧有“反者道之動”的見知理論。

  • 2 # 大陸藏龍

    老子的道有兩個最核心的哲學思想:一是對立統一,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二是迴圈發展,如“反者道之動”,意思是發展(動)是迴圈往復的。這一切源於先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但成為理論,2500年前的老子確實是天下第一!

  • 3 # 長風浩蕩

    與與其自身相反的狀態互相轉化、與對立面互相作用時,有道的運作。

    知其白後,才能更好的守其黑;知其榮後,才能更好的守其辱。正反面都瞭解了,才能夠知道何為道。

    人什麼時候才會走了?自己能蹲下再站起來,就會走了;人怎麼起跑?先退後一步;人怎麼起跳?先蹲下。人只有摔足夠多的跤之後,才站得穩走得穩。人只有嘗試過火燒火燎的滋味,才懂得火之無情與危險。

    此之謂,反者道之動。

  • 4 # 老孑曰道法自然

    反者道之動,我的理解就是“天下萬物都是向著它相反的方向運動”,用牛頓的三大定律來證明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反與返就象海洋與池塘之比,道德經真的博大精深,好好的研究吧!。

  • 5 # 否極必泰來

    順不能求道,只有逆中求之。比如,有人喜歡花天酒地,這是無法求道的,只有反其人性而求之,方能離道越近,否則,南轅北轍,離道越遠。

  • 6 # yy84254891

    《老子》第四十章今譯:向著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規律,柔弱謙卑是道的作用表象。天下萬物產生於有形物質,有形物質產生於無形空間。

  • 7 # 月影空華

    禪解《道德經》第四十章(下篇)

    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禪解:道是一個理體,而不是有一個名叫道的實體,是無虛無實的,否則即是自性見。故說:說是一物即不中,但一事一物皆含至理,故萬事萬物皆不離於道,是不設限的,無為的,本質是離染清淨的。反,通於返,即本源處,即道之體。但許多人把這個“反”解釋成矛盾、鬥爭、對立等等,大痴!

    道本寂靜無為,隨種種緣而顯現各種動相,即是不變隨緣義。動與靜一對,同樣也是相待而成,有動即有靜。外相上有動靜之別,本質上是動靜一如,一切動只是不動而動。所以修行人,要內觀,要返照自心,不要被外在的動靜相所迷惑,通達法的寂滅義,不動義,不動即是楞嚴道場,即是不迷、不取、不動。還道的無生義,即一切法本自不生。

    所以不變隨緣,不有而有,是為妙有。世人只知動之為動,而不知不動之動,是為妙動,故云反者道之動也。道體至虛,至弱無用,而為天下有用之本。世人只知有用之用,不知無用之用為大用也。故云弱者道之用。這裡的弱是形容義,因心的柔軟、不設限,無有一法可立,故不與外界一切對立、抗爭,故而心有無限的延展性,而能容納萬法。所以這個弱是遠離強與弱二邊,名假安立一個弱相而已。

    有與無一對,同樣是相待而成的,皆無實性。世人只知天下之物生於有,而不知有生於無也。苟知有生於無,一切有隻是如幻而有,一時有,生滅有,才不會無常計常,老想抓住那個事實上抓不到的東西,執於常見或是斷見,不會逐於外物,追逐一切幻塵與幻法,則能返照自心本源處,能體道凝神矣,返回先天本來面目。

  • 8 # 穀道貞元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我們看道德經的應該都知道,道一動就會產生陰陽兩種現象或者方向,所以這第一句肯定不能單純理解為道總是向相反的方向作用或運動。道之動是說道的變化,所以這句話應該解釋為 當事物向一個方向運動到極限處於非常柔弱狀態的時候,就會開始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變化。

  • 9 # 瞬觀瞬觀

    入世法來說,遵循‘’因果律‘’,可以不違實證科學來探索。出世法來說,遵循佛陀創覺佛法的‘’緣起律‘’;等持老子創覺道法的‘’反動(返成)律‘’。

    這個討論,割裂經文偏計執來辯論,難得不糊塗。‘’反者道之動‘’,從‘’妙有‘’(恆有)來觀照的,故後面應印的經文是:‘’天下萬物生於有‘’。同時,‘’真空‘’不離‘’妙有‘’而等持;‘’弱者道之用‘’,從‘’真空‘’(恆無)來觀照的,故後面應印的經文是:‘’有生於無‘’。偏計執來辯論,其病根在於前面老子已指出的:‘’有之以為利‘’和‘’無之以為用‘’;世俗‘’我執‘’墮入邊見,或落實有的自性見,或落斷滅的自性見。《道德經》古來蠡測註疏,汗牛充棟,其病無逃:盲人摸象。老子的‘’玄門‘’塌陷了兩千六百年…………。

  • 10 # 陳廣逵

    第四十章

    [原文]

    [通釋]

    相反是促進道發展的動力,弱小是道的依託。天下萬物從已有的物質中產生,已有的物質是從沒有開始的。

    [註釋]

    ①反者道之動:相反的作用促進是道發展的動力。反,相反,作動詞,相反的作用。

    ②弱者道之用:弱小是道的依託。用,用具,憑藉,依託。

    [意義歸納]

    本章談道的相反相成屬性。

    [考辨]

    “反者”與“弱者”是兩種事物狀態,構成並列。關於“反者”之“反”的含義有過爭論,一曰“反”,一曰“返”。第二十五章的[解讀與點評]中曾就此進行了分析:“相反”與“返回”這兩個意思在《道德經》中膠著在一起,很難判別,“返回”是以舊的終結為前提的,“終結”正與“執行”“相反”。

    從《道德經》主要的觀點來看,對本章中的“反”,我更同意取“相反相成”之意的“反”,因為它是與強弱、有無放在一起討論的概念。“萬物生於有”,是典型的“道之用”。“有生於無”,是典型的“道之動”。“相反”才能“相成”,相反正是推動道發展的動力。始“有”必弱,“無”乃“有”之反。王弼通行本用“反”不用“返”,其表達了對立統一的思想。“對立統一”的思想並非西洋人所獨有,只是我們的先人沒為它命名罷了。“反者”應該是“相反”的意思。因為下面還有“弱者”。這是一組有聯絡的概念,對道來講,“反者”“弱者”都是有價值的。

    [解讀與點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相反是促進道發展的動力,弱小是道的依託。因為“反(返)”是迴歸,迴歸是再生的基礎,歸根曰靜,是謂覆命(第十六章);因為“反”是相背,“萬物負陰而抱陽”(第四十二章),沒有“反”,何以為“正”!“道之動”正是“動之徐生”(第十五章)之“動”。“弱”是事物成長階段,最具發展潛力,而“物壯則老”(第三十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第七十八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道之用”正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之“用”,“無之以為用”正是典型的“道之用”。(第十一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第二十五章)說明初“有”生於“無”。“有生於無”與“有無相生”(第二章)的道理是一致的。因為“有”也會成為“無”的,繼而再“有”,迴圈往復,除了天地之始的“無”在“有”之先外,“有”與“無”一直相因相生,“有無相生”。從無到有,這是一個過程,然後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 11 # 乾易5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我們知道,哲學有三大範疇,一是求真的自然科學哲學,二是求善的社會政治哲學,三是求美的藝術哲學。老子的哲學屬於一是。

    老子的求真的自然哲學的根本思想是探求宇宙自然的現象和本質,也就是探求宇宙自然的本源和現實的問題。用現代物理來詮釋,就是現實宇宙自然的起源問題。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看老子道德經所揭示的宇宙的前世今生,就知道"道"指的是宇宙的全部歷史!包括宇宙的本源和現實。

    道之動,就是宇宙本源的運動。運動產生的結果無疑是反了。現實宇宙發展的歸宿是正方向,從本源孕育而生的現實宇宙當然是反方向。

    由此可知,既然反者指現實宇宙,那麼,弱者無疑是現實宇宙的本源了,看似虛弱無為的虛空本源,竟也能產生了光輝燦爛的日月星辰宇宙,是否顛覆了你的世界觀呢?!

    "用"指本源擁有的孕育現實宇宙自然的基始材料,猶如人類的精子卵子,精卵結合產生受精卵,在母腹中孕育產生生生不息的人類!

    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是EI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