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家都喊我帥的
-
2 # 賀灝
1881年初慈禧太后釋出上諭:大學士左宗棠著管理兵部,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著在總理各國事物衙門行走。
於是乎左宗棠回到朝廷,開始了他的第一次京機處任職生涯。左公本就是東閣大學士,現如今又增兵部尚書,入軍機處任軍機大臣,還兼總理各國事物衙門行走,身兼數職,且都是實權崗位,可見朝廷對其之倚重。
剛開始軍機處的同僚對左公還是很歡迎的,當時的軍機處元老寶鋆還贈詩與左宗棠,以示尊崇。第一天上班軍機處的年輕軍機大臣王文韶和其同僚將氣喘噓噓的左宗棠攙扶進去,然而在軍機處上班與做封彊大吏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軍機處有好幾位軍機大臣,還有領班軍機大臣由恭親王奕訢主持,遇事要多請示彙報,大夥商量著辦。左公在外面一直是首腦,處事獨斷專行慣了,沒有請示彙報的概念,自然感覺處處不適。更要命的是,晚清官場吏治敗壞,潛規則盛行,左公以清流自居,不與其合流,還打算整頓朝風,同軍機處的小圈子格格不入,時間一長左公就成了眾人排擠的對像。
左公新到須翻閱大量資料以儘快熟悉工作,本來此種事只需下屬來作,可軍機處沒人願為左宗棠做事,他只有自已去資料堆裡去翻撿,搞的顧此失彼,茫然無措。
左公倒也知趣,知道這地方不是久待之地,上疏給慈禧太后請辭回家養老。可慈禧 看重左宗棠不肯放人,既然京官不好作,還是外放做做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脾氣。
三年後1884年左宗棠第二次入職軍機大臣,負責管理神機營。並特旨不用天天入職,有緊急事情再傳詔問話。沒過多久左宗棠因光緒帝大壽慶典上忘記了磕頭,被禮部尚書延煦彈劾被罰俸一年。
8月份馬尾海戰爆發,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左宗棠奉旨以欽差身份督辦閩海軍務,得以離開軍機處這個事非之地,從此便再也沒回來。
左公性剛直不適合在衙門裡打轉,混日子,又不通官場人情事故,能離開自是好事。
-
3 # 笑說過往雲煙
清朝政府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不設宰相。宰相的權利,分給了大學士跟軍機處。大學士是有職務無權力,軍機處是有權利無職務。1880年底,軍機大臣、協辦大學生、兵部尚書沈桂芬去世,他死後誰來接替他成了慈禧太后要考慮的問題。這時左宗棠進入了慈禧太后的視線。
1881年初,慈禧太后召回左宗棠併發布上諭“大學士左宗棠著管理兵部,在軍機大臣行走,並著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於是,左宗棠就回到了朝廷,到軍機處任職。於是左宗棠年近七旬,身體又肥胖,行走不便。第一天到軍機處上班沒走就氣喘吁吁。由較為年輕的軍機大臣攙扶進去。剛開始的時候,年輕的軍機大臣爭相攙扶左宗棠,並以此為榮。已至到後來,軍機大臣們將這個當作取消他的機會。
有次,左宗棠需要查閱大量資料,由於他剛到軍機處沒多久,對事物還不夠熟悉,本來應該由下面的辦事人員來做,可是軍機處沒有人願意幫他做事,於是左宗棠只能自己親自去資料堆裡翻找,搞得茫無頭緒。
晚清時期的中國,政治腐敗,軍機處也不例外。左宗棠素來以清流自居,一心想幹點實事,還打算整頓超綱,自然跟軍機處的小圈子格格不入,怎麼都融不進去。所以時間一長,左宗棠就成為了大家排擠的物件。
於是左宗棠上疏稱病告假,回鄉養老。但是慈禧太后怎麼可能放他回去呢?便對左宗棠好言安慰,外放擔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
4 # 不正經鳩摩智
左宗棠在軍機處受排擠,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一,性格使然,左公脾氣差,遇事耿直,容易得罪人,人緣不太好是出了名的。而且,左公,在文人圈子裡,覺得同僚只會誇誇其談不切實際,而在武人圈子裡,又覺得他們素質太低不過一介武夫,這大概是奇才的悲涼與孤獨吧。
二,左宗棠在地方做慣了一把手,習慣了自己“一言堂”的行事風格,沒有深諳軍機處的執行規則,到了軍機處以後有時候也把這風格帶了過去,不懂得請示彙報,結果得罪了上頭不說,也得罪了同僚。
三,清末的政府,腐敗不堪,從上到下,潛規則盛行,軍機處也是如此。一心想辦實事的左宗棠,以清流自居,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漸漸被排擠孤立。
朝堂烏煙瘴氣,讓這位大清“最後的鷹派”,黯然退場,朝堂始終不屬於這位人緣不太好的左公,相比他的老對手李鴻章,兩人生前身後境遇不一樣:
李鴻章,生前尊容,死後罵名,至今不休。
左宗棠,生前遭排擠,死後至今卻多有敬仰,!
-
5 # 走入亞歐山地
,左宗棠在軍機處受排擠主要是是晚清時期統治階層己經腐敗透頂,民不聊生,大部分官員只顧個人利益,不管什麼國家利益。左宗棠一生剛正不阿,清明廉政,處事公平公正。而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爆發就是老百姓因為貪腐的官員逼迫,無法生存而導致的。在起初,左宗棠是不願為官去平定太平軍,後太平天國到處焚燒儒堂,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才導致左宗棠加入湘軍,後成為湘軍的首領。他在告誡子女時,是堅決反對他們從政,就是知道官場的險惡與黑暗。他在軍機處阻擋了其他官員發財的機會,而在軍機處又不能什麼事自己可以決斷,什麼事要事事請示彙報,與其在京為官受壓抑,不如掛冠歸去。
-
6 # 世上真人
左宗棠早年追隨過太平天國,但楊秀清並不抬舉。到了清廷雖忠於朝廷,但作為異族對他防不勝防,對漢臣是不可能絕對勝任。
-
7 # 如流水兮逝如風
左宗棠是個正直無私的滿清官僚。他不像李鴻章那樣曲意逢迎達官貴族,更不會為了獲得權勢地位去賄賂上司。再加上他並沒有一隻自己的軍隊。李鴻章手裡有淮軍,當時是中國最有實力的軍隊。擁有了軍隊,誰也不敢動你,即便是慈禧太后也知道恩威並施。左宗棠則不一樣,他出身於湘軍,但是湘軍的靈魂人物是曾國藩和他的弟弟曾國荃,作為一個已經被裁撤的軍隊的非嫡系將領,他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都沒有李鴻章那樣的關係和實力。一個是長袖善舞的外交家,朝廷上的公關經理,而另一個只不過是純粹的武將。攻打太平天國有他,剿滅陝甘回民叛亂的是他,扛著棺材收復新疆的也是他,儘管他已經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正所謂英雄的悲劇總是相同的,他們性格耿直,憎恨官場的黑暗,不遠同流和汙,卻還是會被朝廷那些官僚和姦佞小人汙衊和陷害。做一個封疆大吏可以說一不二。但是在晚清的朝廷上,慈禧太后的親信們可不是吃素的,外鬥外行內鬥內行!榮祿,文祥,奕匡個個都是軍機重臣,更有光緒帝的師父翁同龢等人。還有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這些人為了自己的權勢財富詆譭汙衊左宗棠在所難免。李鴻章是當時的北洋大臣,長期擔任南方的總督,部下也都位高權重,更何況李鴻章善於和西洋人打交道,尤其是和列強們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滿清政府除了李鴻章還有誰有這個本事?所以左宗棠被排擠是正常的。
-
8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1880年8月左宗棠抬棺西出玉門關兵臨伊犁城下,說實的老毛子沙俄可是真怕左宗棠,真擔心這位鐵腕人物率領西征軍長驅直入沙俄本土,只可惜清廷一貫以和為貴,上諭召左宗棠入京陛見,左宗棠明白收復新疆勝局己定,朝廷還是走以勝妥協懦弱無能苛求老路,左宗棠只能離開徵戰五年的西北戰場,朝廷早己腐朽沒落,左宗棠再有豪情壯志也註定孤獨滄桑,曾國藩李鴻章根本沒有這樣英雄氣慨,他們只能心狠手毒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對待外華人只能屈膝下跪祟洋媚外討好處國主子,列位看官,我們就扒一扒清王朝有多麼腐敗和不可救藥如落日夕陽西下,1881年2月經過三個多日長途跋涉左宗棠到達北京祟文門,左宗棠的騾車被守門的小太監攔下來,小太監說入祟文門要交過路費這是規矩請左大帥交錢,左宗棠以為是小太監要點碎銀子,要給多少銀子,小太監說左大帥是封疆大吏,按這個規矩過祟文門要交四萬兩銀子,本帥奉旨進京,如果進城見皇上要交錢那這筆錢也應該由朝廷交,小太監說當年曾國藩受封一等毅勇侯,所以過崇文門一樣交了五萬兩過路費,你們說曾國藩是不是貪官,這規矩是朝廷立下的誰也不能破,原來如此左某沒錢今天只能破規矩進這祟文門了,封疆大吏沒錢誰信,祟文門這還是頭一次遇到,如果是早些年左宗棠可能抬腳爆踹,但是左宗棠己經是69歲老人了,不讓我進,我從西北來我就回西北去,說完轉身就走,李蓮英得知左宗棠在祟文門要返回西北去,恭親王請示慈禧由醇親王率軍機大臣六部大臣到永定門外迎接左大帥凱旋歸來,要覲見兩宮太后值班太監也要紅包,這可是王爺都認的理,沒這紅包你還真進不了殿門,我入百萬軍中無人敢阻攔,安識汝曹小輩,走。慈安訓斥李蓮英,你也太不自不量力了,左宗棠功高蓋世性情剛直你有什麼資格向他索要,慈安仔細看了看左宗棠說,你衰老多了,聽到慈安飽含關懷的話,想起自己在大漠五年眼淚止不住流下來,慈安的眼淚也掉下來,左宗棠你怎麼老是擦淚呀,西北風沙大臣被吹出眼病見風見光就流淚平日要戴墨鏡才能出門,那你就戴上墨鏡,抖抖索索墨鏡摔在地上碎了,慈安說這是先帝戴的它能治眼疾你試試,慈安詳細問起左宗棠的家事和在新疆的種種艱辛,那是廟堂上少有的將心比心,慈安聽完聲淚俱下,當時殿上各位親王,文武大員都是熱淚盈眶,隨後朝廷上諭,左宗棠入職軍機兼在總理衙門行走,掌管兵部,慈禧再次召見把身邊17歲章才人硬是賜給左宗棠,左大帥走馬上任,那麼在廟堂之上不拐彎不抹角行不行,要是左大帥掌控朝政還怕不怕什麼貪汙腐敗和外來侵略,入值軍機第一天就要修北京城桑乾河,永定河,這些朝中大員只關心自己升官發財保住自己榮華富貴,有誰關心民間疾苦,玩的都是粉飾太平官場潛規則,左宗棠一上任就要幹實事,實際上就是抽了各級懶政者一個大耳刮子,按照清廷朝堂規矩朝堂議事恭親王先說,醇親王再說,完了才能輪到軍機大臣,但是左宗棠可不管你是什麼王,只要覺得自己說法再理開口便說,有同僚提醒他,這是規矩必須跟著王爺走王爺說了問了你才能說,列位看官,這就是官場潛規則,一次光緒十歲大壽,按規定必須磕九個頭,他磕七個就起身了,有大臣告他,慈禧拍板,左大帥勞苦功高年齡大了,少磕兩個就少磕兩個唄,他又不是故意的,你延熙小題大做想幹什麼,趕緊閉嘴,一邊待著去,左大帥在軍機處待了半年多一點這樣彈劾多了左大帥沒什麼事,看看慈禧會不會說話辦事,1881年9月慈禧召見左宗棠說道,上海萬商雲集,東鄰大海,洋人佔有租界,兵船動輒常來,朝廷借你威望,以資震懾,此其一,再則你年歲己高,不必事事躬親,派人去辦就是,兩江是富庶之地,你的兒孫不少,平日又積錢這次去多少留下幾個錢給後人吃飯,也是為國操勞留點餘萌,你聽懂了麼。
-
9 # 塗哥958
左公一生正義凜然,說話直接不拐彎轉角的。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也。這不是歷史的評價,而是左公當年清政府的評價,他阿直不公,不畏強權,敢於真言,對於弱清來講是一個精神和一位榜樣。
新疆收復,如果沒有左公,就沒有今天中國新疆和中國之版圖,左公是利在千秋,功在當代。
如果中日甲午海戰,左公依然在世的話,馬關條約,今日的琉球國必定是咱們中國的一個省份,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左公將是湖南人的驕傲。
-
10 # 鐵哥150653161
左宗棠就像當代的彭德懷元帥一樣有軍事才能,性格耿直敢於直言批評。滿清是個腐敗禿頂的政府,軍機部人人貪婪腐敗不為軍隊著想,左宗棠看不下去直言批評得罪不少人。因此受排擠,不像曾國藩那樣圓滑。
回覆列表
左公脾氣不好,甚為執拗自負,當世時候甚惹人厭,卻為後世緬懷。李公大風大浪不倒,是個政治家,為同時代人之敬仰,卻後世罵名甚多。左公後代詩人、醫者輩出。
晚清時代,左宗棠、李鴻章可謂一時瑜亮。
左宗棠起家於太平天國動亂時期,從浙東殺入,收復杭州,克定湖州,南下追擊太平餘部,在閩南徹底剿清洪楊之亂。接著揮師西北,克定新疆,西北重入中央管轄。如此大功勞,僅僅封了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呢?拿下蘇州,剿殺太平軍,後又平定二十年的捻亂,封了一等肅毅侯。
時過境遷,卻是淮軍成為清政府的武裝支柱,在甲午戰爭之前,整整15年間,李鴻章的私人武裝保衛了整個中國華北、東北、長江沿岸。李鴻章也是青雲直上,天字第一號大臣!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在京城主政僅僅半年,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走人,放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離開權力中心。政治人物離開了政治中心,就是流放!在1885年最終悲憤逝去。左宗棠原來擁有一支號稱“楚軍”的軍隊也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當中,和淮軍比,更是天上地下。
功績上,左宗棠毫不輸給李鴻章, 更是壓了一籌。
可是在後世影響上,左宗棠在這場鬥爭中可以說是一敗塗地。
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那一刻,前景是多麼美好,為什麼會敗給李鴻章呢?
下面,從軍權、人事權、財權三方面略作分析。
軍權
左宗棠自己曾今指著自己的口袋說,可惜我口袋裡沒有撫都之才。左宗棠雖然剛出山時募集了五千楚軍,是江忠源的餘部,後來也一直沒有擴張。所以當曾國藩把劉松山的松自營送給左宗棠的時候,左宗棠感激涕零,說這是“嫁女兒啊!”。只是在打金積堡的時候,劉松山陣亡,劉錦堂接任。後來“湖湘子弟漫天山”,左宗棠進了中央,軍隊和左宗棠就分離了。
李鴻章不一樣,李鴻章自從發家後,軍隊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掌控。藉著上海海關的稅和安徽老家的地方團練,李鴻章從一個普通的曾國藩幕僚,一躍成為手握5萬重兵的大將!隨著湘軍裁汰,淮軍成為中國的唯一可依靠的軍事力量,平捻軍後淮軍的部署就遍佈大江南北,成為事實上的國防力量。後來的袁世凱新軍,也是從淮軍蛻變出來的。李鴻章一輩子,都沒有離開軍隊,牢牢抓住了軍權。
人事權
左宗棠一生獨來獨往,絕無拉幫結派。《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的政治鬥爭》記載:“他的僚屬中,沒有一人擔任朝中一、二品的文官,在地方擔任督、撫的也很少,且大多沒有善終。例如:蔣益灃,任廣東巡撫,沒多久即被革職;劉典,署陝西巡撫,兩年後辭職;劉錦棠,授新疆巡撫,四年後辭職;楊昌浚,陝甘總督任內被革職;魏光燾,閩浙總督任內被革職。只有陶模是個例外,由陝甘總督調任兩廣總督,最後卒於任所,陶模之所以與他人遭遇不同,跟他是張之洞的門生,而張之洞後來成為朝中重臣有很大的關係。”
反觀李鴻章,十個營一字擺開,哪個不是赫赫有名的?
劉銘傳土匪起家,做到了臺灣巡撫,在中法戰爭中保定臺灣,基隆大捷都不是吹的。還有張樹聲張樹珊兄弟、郭松林、劉銘傳、周盛波周盛傳兄弟、程學啟(陣亡)、潘鼎新、吳長慶(其門生有袁世凱)、唐殿魁(陣亡)唐定奎兄弟、田履安(陣亡)、丁汝昌、葉志超、聶士成等人所組成的淮系軍閥集團。後來更在此基礎與模式上出任各州省主要官員,知州、知府、巡撫、都督,逐漸形成北洋軍閥,總數多達1300多人。這些人結成的網路,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所以李鴻章哪怕有甲午慘敗、庚子之變,還是屹立不倒。
財權
權錢是不分家的。
從勢力範圍看,左宗棠能夠得到的餉銀主要是靠浙江交解,後來追擊太平天國到了福建,也就順手拿下了福建這塊地盤。可惜這兩個省份一個窮、一個遭受兵亂元氣大傷,都沒錢。於是為了得到廣東豐碩的餉銀,不得不耍無賴,把太平軍驅趕進入廣東,逼得郭嵩燾離職,期望自己手下唯一拿得出手的蔣醴豐上臺。倒是如願以償,結果是望梅止渴,給人做了嫁衣,反而把浙江丟了。後來當陝甘總督的時候,更是窮得叮噹響的地方。西征時候,向西方諸國舉債,渣打銀行這些銀行甚至不認陝甘總督的財政還款的方法,要用江南海關的稅源做擔保。可見左宗棠的窘迫!胡雪巖是左宗棠打下杭州後最大的收穫,為左宗棠西征出了甚多力。可惜後來自己判斷失誤,在蠶絲上虧算上千萬兩,之後又被上海道臺邵小村黑了一把,導致錢莊擠兌,從此一蹶不振。左宗棠也徹底失去了經濟支援。更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兩袖清風,遺產才兩萬五千兩!
李鴻章,單單“宰相合肥天下瘦”一句話,就知道李鴻章多能撈錢,上海海關每個月就有60萬兩的收入!這筆錢就是李鴻章起家的本錢。這些錢都被用來購買軍火,所以淮軍的裝備也好過其他軍隊。後來打下江蘇,江蘇遭受兵亂沒有浙江嚴重,李鴻章也大大受益。之後整個華北平原,也算是李鴻章的私人錢庫。哥哥是兩廣總督、自己是直隸總督,天下財賦,過半都在李家兄弟手上。再加上真正的紅頂商人盛宣懷,包攬洋務運動的大小事宜,更是讓李鴻章如虎添翼。
總結
左宗棠天下大公,一輩子不懂得培植私人勢力,結果為國做了偌大貢獻,卻被排擠出政治中心,在福州鬱郁寡終。一輩子的事業,洋務的馬尾船政局,被法華人一炮轟沒了。苦苦建立的南洋水師,本就不受重視,沒有發揮作用。(丟了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楨竟然成了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爺爺,真是莫大的笑話)李鴻章,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做官水平一流,功業與左公不在一個水平,卻官運亨通,在政治中心周旋一輩子。
左公脾氣不好,甚為執拗自負,當世時候甚惹人厭,卻為後世緬懷。李公大風大浪不倒,是個政治家,為同時代人之敬仰,卻後世罵名甚多。左公後代詩人、醫者輩出。李公直系後世吸大煙、不務正業的多,弟弟的子孫倒經商成了巨賈。二者比較,真是五味雜陳!
左季高和李少奎,兩個人的字倒是很像他們一生的故事;只是名字,我覺得李宗棠、左鴻章更符合各人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