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天論娛樂

    郭麒麟在最新一期的《今晚九點見》中,面對華少的採訪說到“相聲一直是虛假繁榮”。不得不說郭麒麟這位德雲社的少班主,年輕的相聲演員問題看的還是很準確的。其實,這話郭德綱曾經也說過“相聲這行不景氣,是虛假繁榮”。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相聲市場現在好的不得了,德雲社的每一場商演的是一票難求,這是相聲的復興呀,怎麼會是虛假繁榮呢?

    現在的相聲界德雲社一家獨大,甚至說德雲社一家就佔據了相聲市場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能說是相聲復興嗎?當然不能。我們試想如果郭德綱因為某種原因不再說相聲了(僅僅是假設),那麼相聲市場會怎麼樣?會立刻倒退,甚至現在很火的德雲社弟子們也不會再如此受到追捧。如此可見,相聲市場寄託於一人身上,是隨時面臨巨大風險的,根本不是真的繁榮。

    真的繁榮應該是相聲界人才輩出,各派相聲都能夠受到觀眾喜歡,人們喜歡聽相聲,也喜歡說相聲。哪怕郭德綱成為大師,德雲社依然一枝獨秀,其它社團也能夠奮起直追。

    《相聲有新人》節目播出之後,能夠看到還有很多德雲社以外的人在說相聲,很多人喜歡相聲。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演員為觀眾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節目創作出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相聲,相聲的真正繁榮很快就會到來。相聲的春天不遠了!

  • 2 # 土狗two

    少班主活的真的很通透。

    相較於傳統相聲百花爭鳴的局面,現在市場確實就是德雲社一家獨大,一個行業的未來,怎麼可能是有一家獨立完成的啊。

    之前看過,有人說“郭德綱和他兒子就是給相聲守墳的,就怕現在瘋狂的粉絲最後把墳都刨了。”

    仔細想想也有點道理。

    以前,相聲更像是茶餘飯後的甜點,他有自己的清高和特點,限制沒那麼的多,做成什麼樣式的,喜歡您就吃,不喜歡也不打緊,現在,相聲突然被吹捧成了主食,人們開始要求他必須可口,必須符合自己的口味,要不然就不給飯錢。

    現在的相聲大環境限制多了,小環境的創作又必須迎合粉絲的口味,這路就越走越窄了了,現在熱火朝天的各種繁榮,以後得路,不一定誰能堅持下去。

  • 3 # 羅時光1

    相聲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也是一種手法。為人們喜聞樂見,是舞臺上一枝美麗花朵,特別是早些年的春晚不可缺少的節目。

    只是,隨著人們欣賞力的提高,創作人員能創作出,帖近生活,靠近大眾的作品越來越少。

    演好的大師如:候寶林、馬季等也越來越少。

    還有,趙本山離開何慶魁的劇本,那剩“二人轉”了!

    若是東山再起,需要有高水平的創作團隊,然後,適應市場化的文化環境,單打獨鬥只能是

    每趨日下……

    我以為。

  • 4 # 影視巨能聊

    乍一聽肯定會認為,德雲社的少班主太狂了,但仔細分析,其實他說的不無道理;

    在最新一期的《今晚九點見》中,郭麒麟被華少問道“如何看待現在的相聲市場”,郭麒麟說了很多,但重點就是“相聲一直就是虛假的繁榮”;

    甚至還說“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能和我們掰掰手腕的都沒有”;

    郭麒麟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結下來就是“無敵是多麼寂寞”,看似張狂,實際上說的卻是事實;

    老一輩的相聲並不是熱門行業,甚至被認為,學相聲沒有出路,只能讓人“更窮”;而這句話現在說卻並不適用,郭德綱打造的德雲社,已經成為了相聲的一個標誌,不但國內無人不知,國外也是無人不曉;而這樣近乎“壟斷”的局勢,對於相聲藝術來說,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藝術的壯大並不能靠一家獨大,而是要靠百家爭鳴,但對於現在相聲行業的現狀來說,雖然分成了“主流和非主流”兩派,但姜昆那所謂的“主流一派”卻並沒有什麼作為,除了多次提出“反三俗”之外並沒有對相聲有什麼突出貢獻;相反,無論是從對相聲的貢獻上還是從搞笑程度上,大家都更認可郭德綱一派;

    而很快就會有槓精說“那現在市面上的聽雲軒、青曲社、樂活卉、北青門海派、嘻哈包袱鋪”等相聲團體不算是“百家爭鳴”嗎?

    平心而論,真的是嗎?他們也只是在德雲社把相聲發揚光大了之後,在相聲市場中組建了個相聲團體,想在德雲社的鐵騎沒到該城市的時候提前分一杯羹而已,其次,聽雲軒是德雲社的逆徒曹雲金建立的,樂活卉是郭德綱的徒弟張康和賈旭明建立的,其他的相聲團體多多少少都和郭德綱有些關係,這對比還不夠明顯嗎?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考慮,“相聲一直就是虛假的繁榮”這句話也沒有那麼張狂,反而說的就是事實,因為如果傳統藝術傳承的重擔落在了某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這件事將變得無比困難,甚至能不能傳承下去、能傳承多久這樣的話題變得尤為敏感;

    但好在,如《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等節目播出之後,讓更多的人熱愛相聲、願意去接觸相聲,這也是一個好的兆頭,相信不久的將來,“虛假的繁榮”會變成真正的繁榮;

  • 5 # 愛風

    實話,沒有郭德綱,相聲現在什麼樣?

    商演賣票的除了德雲社,哪家能賺大錢?

    希望傳統藝術越來越好,衷心祝福明白人越來越棒

  • 6 # 小城市下水道1

    我不認可這個觀點,要說相聲大概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吧?老年的說相聲的基本上跟唱京劇的有些不解之緣,有些是倒嗓後,不能上臺了離開了舞臺,有些本身就是小花臉角色,喜歡逗人為樂,自認為搞相聲表演更能養家餬口,於是改說相聲了,這些其實就是相聲祖輩的發展啦,當然相聲當初可是不能登臺的啦,街頭表演就可以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啦,所以過去說唱的基本是街頭演出啦,有點名望的劇場,都不敢讓這些街頭藝人進場子啊,主要怕丟了面子,今後在行業裡不好混,影響正規大戲的包場啊。

  • 7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郭麒麟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對相聲這個行業也很深刻的認識的。相聲最近幾年,因為德雲社興起,引起了大批觀眾的關注,郭德綱和于謙二位大師級別的表演讓人拍案叫絕。然而,現在是媒體多元化的時代,各種曲藝娛樂節目都收到了網際網路的衝擊。就只說郭德綱的相聲,原創的作品本來就難上加難,但是有的觀眾第一時間傳到網上,新段子馬上就會成為老段子,新鮮感很快就會降溫。郭德綱和于謙的表演還是非常精彩的,但是除了老郭,相聲界還能有幾個能拿的出手的呢?相比較電影、電視劇、脫口秀、選秀節目、小品等等,相聲的優勢又在哪裡呢,相聲如果沒有郭德綱于謙,相聲又該何去何從,命運依然前途未卜,沒人人知道答案。

  • 8 # Smile笑對生活

    這句話從本質上來說是正確的,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向來一個行業的繁榮從來都不是一家獨大,而是百家爭鳴,花開遍地。

    如今的相聲界認真的數數,除了德雲社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相聲團體能夠和德雲社相比,如今所有能夠賣座的年輕相聲演員基本上都出自德雲社郭德綱門下,比如岳雲鵬、孫越、張雲雷、楊九郎、張鶴倫、郎鶴炎等,其他的比如盧鑫和玉浩一直是不溫不火,所以這是一種病態繁榮。

    如果哪天德雲社能夠把相聲帶入千家萬戶,也能夠讓人們走進劇場,讓大眾認為聽相聲是日常生活的一種常態,這也可以說是相聲繁榮了,但是顯然不可能,最起碼現在還不行。真正哪天民間出現一個可以和德雲社掰腕子的相聲團體,反倒能夠促進相聲的蓬勃發展。看看自從相聲出現以來,不到兩百年的時間內,出現了多少大師,而這些大師絕大部分是出現在相聲最為繁榮的年代,可以想想那個年代競爭是多麼激烈,哪像現在,連有競爭對手都沒有,只能夠內部競爭。

    你們有什麼好的看法交流一下!

  • 9 # 非著名相聲達人

    沒錯!少班主說的對!德雲社商業演出的成功,不代表全國的相聲團體都賺錢!德雲社的一家獨大,不代表相聲藝術的真正復興!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儘管當今相聲界很多人極力反感主流相聲與非主流相聲之分,但是反感不代表沒有!在此我們先來談談,主流相聲界的演員是否真的讓相聲藝術繁榮了?小編的觀點是:沒有!主流相聲界的主陣地是電視晚會、綜藝節目,他們說的是電視相聲,但是如今又有多少相聲觀眾看電視相聲呢?小編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是小編身邊的朋友幾乎都不看,我想這應該不是個案!

    那麼我們再看看主流相聲界的演員,商業演出情況如何,小編查閱了永樂票務官網發現,近期主流相聲界演員的演出不論是門票價格,還是售票情況都不樂觀!如果再排除贈票的情況,應該說,基本上都是一片慘淡!即使是剛剛過去的2018年,主流相聲界為紀念常氏相聲百年的商演,即使是姜昆戴志誠、李金斗、王佩元、常貴田、方清平、何雲偉這些主流相聲界的精英盡出,也是不盡人意!這難道能說是繁榮嗎?

    我們再來看看除了德雲社之外的其他演出團體。苗阜的青曲社,年初取消了澳洲演出,原因不言而喻——沒人看!高曉攀的嘻哈包袱鋪一心搞融資!盧鑫玉浩的相聲新勢力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賈旭明張康的樂活卉同樣風光不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僅次於德雲社的二線團體的日子都過得如此艱難,那麼其他不知名的三四線相聲團體呢?答案參考《相聲有新人》煽情部分!

    但凡事沒有絕對,也有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比如何雲偉、李宏燁博士。前些日子二人都發微博稱其演出現場爆滿,可是時間不長,就被熱心的網友揭穿了真相!何雲偉參加的是報告演出,而有網友更是直接曬出了李宏燁博士的演出現場,不但根本沒坐滿,還有觀眾玩手機!

    所以說,少班主的此番言論雖然聽上去刺耳,也會令很多人不滿,但這就是事實!如今的相聲只是看上去很美,離真正的繁榮還差的遠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禮,暴露了原生家庭的三觀,女孩子們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