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聯通訊

    生活當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我們經常聽老人說的一句話,好事中有哈事情、哈事情中有好事情,不可能事事想的周到,一切隨緣

  • 2 # 茜茜的生活記

    再聰明的人如果說不仔細考慮這個問題,也會有失誤。那麼自己以為自己在笨的人,他只要去考慮這件事也會從中有說收穫。

  • 3 # 山頂的太陽

    所謂智者是指知識和閱歷高於常人,掌握了事物的發展的規律性,從而趨利避害,但是總有偶然因素影響、干預事物的發展,所以千慮一失。

    愚者雖然愚鈍,但也有機會正好契合了事物的發展,所以千慮一得。

  • 4 # 使用者8665169762058

    腦力發達的人博覽全書,知識閱讀全面,文化高的個人也有缺或不足,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有,寸有價短,例如,,,文化低,教育程度不一樣,貢獻可能也不曉,影響力也挺大,需要落實到實際更好,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例如,,,總結,,,互相溝通,以便交流,不足之處望指岀,謝謝。

  • 5 # 蘇一悅

    1、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很辯證的一種觀點,其實說到底就是,這世界上沒有完美。

    說到完美,我就想起“完美主義者”這個詞條,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我曾遇到過一個完美主義者,小到日常生活的起居飲食,大到個人的前途規劃,他都是必須達到自己心中認為完美的標準才肯罷休。

    這世界,哪裡有完美呢?根本沒有。上邊說了,我的那個完美主義者的同學,他所追求的完美,其實是他自己心目中所認為的完美罷了。真正的完美,是不完美的本身。一個人,當他願意接受不完美的存在,並在不完美之中去享受生活,他的內心是完美的。

    2、聰明和愚蠢,自古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但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說自己愚笨;愚笨的人往往卻喜歡自作聰明。

    “大智若愚”這是我的父親送給我的話,他說不是叫我裝傻,而是要我學傻。因為命運是公平的,上天給予每個人的都是每個人所能承受和享受的。一個聰明的人,越懂得知進退,淡得失。

    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帶任何感情色彩,他更多是在闡釋一個道理,一個現象。

  • 6 # 餐飲人苗老五

    司馬遷的148句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司馬遷 年代: 漢朝 司馬遷作品: 《史記》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辯解,受腐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的名言: 1.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2.不知其人,則不為其友。《史記》 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貨殖列傳》 4.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奮之所為作也。《報任安書》 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史記·李斯列傳》 6.順 不妄喜;逆 不遑餒;安 不奢逸;危 不驚懼;胸有驚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史記》 7.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史記·孔子世家》 8.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史記》 9.“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10.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史記》 1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2.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3.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14.屈原賈生列傳:舉世混(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 15.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銷燬骨。《史記·張儀列傳》 16.酒極則亂,樂極則悲。《史記·滑稽列傳》 1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18.唯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 19.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 20.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 21.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22.商君列傳,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史記》 23.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24.夫運籌策於帷幄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 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 韓信 。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史記》 25.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26.太史公自序: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 27.日者列傳:得不為喜,去不為恨。《史記》 28.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29.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史記·遊俠列傳》 30.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 31.雖被萬戮,豈有悔哉!《史記》 32.李將軍列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33.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34.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史記》 3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36.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 37.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 38.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 39.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記》 40.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41.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史記》 42.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史記》 43.騏驥之踞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史記·淮陰侯列傳》 44.管晏列傳: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史記》 45.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46.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史記 吳王濞列傳》 47.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卑賤是人生最大的恥辱,貧窮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長久處於卑賤的地位,貧窮的境地,反而譏諷富貴,厭惡祿利,以自託於無為來自我安慰和解脫,不過是無能而已,決非志士應有的情懷.《史記》 48.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49.不知其人,視其友。 50.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記·淮陰侯列傳》 51.聰以知遠,明以察微.《史記》 52.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報任安書》 53.高祖本紀: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 54.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史記》 55.德者才之帥; 才者德之資。 56.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57.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58.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史記》 5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60.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61.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史記》 62.刺客列傳:天雨粟,馬生角.《史記》 63.後三日,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原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史記》 64.寇可為,我亦可往!《史記》 65.戴盆何以望天。(行為和目的恰巧相反,主觀願望難以實現。)《報任少卿書》 66.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67.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史記》 68.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69.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司馬遷評韓信)《史記》 70.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史記》 71.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72.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史記》 73.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74.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75.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76.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史記》 77.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處耳!’《史記》 78.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史記·趙世家》 79.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乎?《報任安書》 80.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81.疑事無名,疑行無功.《史記》 82.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 83.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史記·西南夷列傳》 84.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滑稽列傳》 85.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史記·刺客列傳》 86.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史記·平準書》 87.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蕭何.《史記·淮陰侯列傳》 88.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史記、儒林列傳》 89.民不知君,何以得國.《史記》 90.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難近。非人情,難親。《史記、齊太公世家》 91.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史記》 92.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93.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史記·貨殖列傳》 94.“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95.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 96.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其一人.《史記》 97.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史記--貨殖列傳》 98.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報任安書》 99.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史記·淮陰侯列傳》 100.“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 101.司馬遷:父母者,人之本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102.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報任安書》 103.戴盆何以望天。《報任少卿書》 104.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順祀也,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脩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徵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有刑罰之闢,有攻伐兵,有徵討之備,有威讓之命,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有不至,則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史記》 105.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106.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報任安書》 107.非盡族是,天下不安。《史記》 108.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史記·外戚世家》 109.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史記》 110.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史記 楚世家》 111.“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誇者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伯夷列傳》 112.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日伐,積曰日閱。《史記》 113.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史記》 114.竊鉤者誅 竊國者侯 侯之門 信義存.《史記·遊俠列傳》 115.是以腸一日而九回, 居則忽忽若有所亡, 出則不知其所如往。 每念斯恥, 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報任安書》 11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117.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西漢時期 司馬遷 報任安書》 118.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世間本無事,一切在人心。 119.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 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 譯文: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能把天下傳給他,(於是一反常道),傳給了舜。 把天下傳給舜,全天下都可以得到好處,只是丹朱痛苦; 把天下傳給丹朱,全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處。 堯(衡量了很久)說道: “總不能拿全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個人。” 終於把天下傳給了舜。《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120.《史記》卷一零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史記》 121.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史記·項羽本紀》 122.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史記》 123.“又江南白丁,輕進易退,此其所以敗也。” 124.如今朝廷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之豪俊哉!《報任安書》 125.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126.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27.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報任安書》 128.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史記·屈原列傳》 129.餘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採於書詩。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史記》 130.伏屍百萬,流血漂鹵。 131.“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史記.淮陰侯列傳》 132.好學深思者,心知其意 133.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淡,未嘗不呼父母也。《史記屈原列傳》 134.相與信為任,同是非為俠。《史記·季布傳》 135.小子何敢讓焉. 136.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史記·高祖本紀》 137.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史記》 138.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139.巖穴之士取捨有時若此,類名湮沒而不稱,悲夫!《史記》 140.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史記》 141.“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史記·龜策列傳諸少孫論》 142.以慎於接物. 143.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伯夷列傳》 144.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史記》 145.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史記·蘇秦列傳》 146.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史記》 147.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 “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史記.項羽本紀》 148.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項羽本紀》 謝謝您的閱讀

  • 7 # 風雨小草

    這句話本意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這句話我們還可以這樣考慮。

    第一,事情千遍萬化,不一定按設想的去發展,任何事都帶有偶然性。諸葛亮精於算計,卻料不到關羽會失荊州。意外指出就在於東吳出了個後起之秀陸遜。傻人有傻福,程咬金跟定了李世民加官進爵。如果跟錯了人也就死無葬身之地,李世民的成功本身就帶有很多偶然因素,說不定會死於建成、元吉之手。所以程咬金加官進爵是偶然的。 所以,智者也不可能設計好一個劇本,讓事件按劇本去進行;愚者說不定就搭對了車。

    第二,智者和愚者精通的領域不同。智者也只可能精通某個領域,愚者也可以精通另一個領域。如果智者跨入愚者精通的領域,反而不如愚者。劉邦打仗的才能比不上韓信,最終韓信替劉邦打下江山,卻死於劉邦之手。智者和愚者的判別有很大主觀性,標準不唯一。

    至於生活中怎麼做,那就是儘量把事情考慮周全,餘下的交給天意。

  • 8 # 無嗔無狂

    我們在趕集的時候會遇到一種遊戲,攤主讓人從一寫到一千,完全沒有差錯,獎勵500元,中間有一個錯的罰20元,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能得到500元的獎勵。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也是這樣的,智者,一般是學識很多的人,精通各種知識,比如諸葛亮,遇到許多未知的情況,就要憑藉自己淵博的知識去判斷和預測,因為是預測嗎,總會有算錯的時候,也是一個機率問題。

    愚者,謀算多次總有一次要碰對,這也是一種機率事件,我們家鄉有一句俗語:“十斧子八斧子總要砍住一斧子”,就是這個道理,要把握每一次機會,幸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的。

  • 9 # xiaosu0423

    再聰明的人如果說不仔細考慮周到問題,也會有失誤。那麼自己以為自己在笨的人,他只要去認真的考慮這件事也會從中有所收穫。

  • 10 # 範述學5789人文攝影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不以得失論成敗。更不能因為患得患失,就沮喪,就迷茫,就稀裡糊塗度一生。

  • 11 # 厚愛you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對於錯沒有什麼明顯的分界限。我們只要把握住自己想要的,就很厲害了

  • 12 # 雲嶺陳

    智者?愚者?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生話中,沒必要追求千慮,就像現在的冬季,永遠也霸佔不了四季,春天是一定會到來的……!

  • 13 # 電燈匠1

    還是那句話,甘蔗難有兩頭甜。

  • 14 # 使用者988740915764

    智者,能也,聰明伶俐,雖然如此,也不免失也,遇者,雖然不算聰是聰明人,可也有走運的時候吧,更所謂的是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肯努力奮鬥,就會有收穫。

  • 15 # 使用者9242127720980

    考慮太多想太多都沒用,順其自然幾就好

  • 16 # W火焰山

    真正的智者是不可能有失的!愚人也不可能有得!愚公移山只是形容詞!

  • 17 # 東山小胖子

    用現在的一句白話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 18 # 小陳哈哈哈

    出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

  • 19 # 先看看風景

    聰明的人也有失算的時候,愚笨的人也能得到意外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Se港版和日版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