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林帥哥
-
2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郭嘉活了38歲,周瑜活了36歲,都是英年早逝。三國後期的很多經典大戰都和他們無緣了,但他們的人氣是很高的。
先說郭嘉郭嘉是一名謀士,我們都知道,曹操帳下,謀士一籮筐,但是郭嘉擅長奇謀,他腦回路清奇,思維天馬行空,所出的計謀都給人難以置信的感覺。
曹操和袁紹對峙時,孫策在後方蠢蠢欲動,所有人都很害怕,唯獨郭嘉表示,孫策必然死於刺客之手,之後孫策果然被許貢門客刺殺。這件事可能是巧合,但是給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袁紹死後,眾將都要趁機進兵,平定河北。郭嘉又認為,袁紹立儲不明,這已經埋下了伏筆,如果此時進兵,那袁紹的兒子們會暫時放下內部矛盾,齊心協力迎戰外敵,如果咱們緩一緩,那袁譚、袁尚必然同室操戈,互相削弱,屆時咱們再進兵,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後來事情發展果然和郭嘉預料的一模一樣,曹操得以平定河北。
後來曹操遠征烏桓,眾人擔心劉表、劉備趁虛發兵,郭嘉又力排眾議,郭嘉認為劉表胸無大志,劉備雖然英雄,但是劉表不會給他太大權力,所以後方無憂,等曹操發兵以後,郭嘉又主張拋棄輜重,輕兵掩襲,一戰而定。
從以上謀略中,感覺郭嘉已經把這些對手的心理牢牢吃透,彷彿開了天眼一般,準確地預知對手的下一步行動,所以稱為“鬼才”,在郭嘉面前,你會有一種智商被壓制的感覺,所以說郭嘉讓人佩服。
再說周瑜周瑜這個人,長得姿容秀麗,精通音律,能文能武,又娶了美嬌妻,真是風流倜儻,是我們男人的榜樣。
周瑜的功勞,其實非常大,光是打贏了赤壁之戰,就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
曹操何許人也?在群雄環伺的情況下,平定了中原、河北,打了無數大仗。面對如此強悍的曹操,在軍隊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周瑜絲毫不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讓曹操的統一天下美夢破裂。
周瑜甚至還想過要拿下西川,如果是這樣,就是個加強版的隆中對,可惜,周瑜在行動前夕去世了。
拿到今天來講,周瑜就是個偶像派+實力派,自然人氣很高了。
-
3 # 驚世大熊貓
死的早的人物可以留給後人更多的遐想啊,這裡我不黑任何一個人物,因為我深信,就算裡面隨便拉出來一個有記錄的人,都不是菜鳥。
我想,絕不止一個人在想:若郭奉孝不死,赤壁結局如何?周瑜不死,三國碰撞消亡走向如何?當然最著名的,孫策不死,東吳會上升的一個什麼樣的高度?
歷史的結局讓人遺憾的永遠多過讚歎的,就因為不喜歡這個結局,才會有人把好結局的希望放在這些英年早逝的人身上,期待他們能擁有改變結局的力量。
我記得有個梗挺有意思的,馬謖39死,郭嘉38。馬的功績其實不小,定南蠻的“攻心為上”就是他提出的。但是因為他最後的失敗影響了整體評價。就有人說了,若馬謖早一年死,會不會得到和郭嘉一般的評價。
你看,歷史就是這般無情。你有多大能耐,不是同時代的人,都難百分百肯定,只能從資料推敲。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黑諸葛亮了,因為不確定。
另外,程昱可不是謀士,人家可是生前一直領兵,死後被追贈過車騎將軍的。喜歡賈詡的人不少,魏陣營中基本與郭嘉相差無幾。
總之,這些人因為先天的(性格、為人),後人賦予的浪漫色彩,給人以美好遐想,才會招徠更多人的喜愛。
-
4 # 東方京川
我少年時就知道周瑜,聰明有才華,都說諸葛亮氣死了周瑜,但也說周瑜是小諸葛亮。所以知道周瑜的人很多。
而郭嘉這個人我今年才知道。
-
5 # 吖shi了㖏
因為吹牛逼顯得自己對史學的見解“別具一格”。周瑜就一戰赤壁,正史不到1:10的兵力對比,憑長江幾十公里寬,守住敵方十倍兵力,不說全史,三國憑一個幾米的護城河守住十倍幾十倍兵力的人都不止一把手吧?另外名氣遠不如周瑜的謝安,可是近百倍兵力,而且打殘符堅,反觀周瑜,曹操依然最強,周瑜就拿下一個南郡,荊南是劉備打的,話說你要借,自己打不是名副其實?劉備打下來,你借了個南郡,記載成借荊州,有本事你把襄陽借了啊?你有?郭嘉,呵呵了,有些公司總經理都換不少。董事長秘書,司機很少換,因為他們比總經理厲害咯?一個會解悶的貨,被老大喜歡,因為他厲害?我覺得可能是他“活好”。
另外,誰和你郭嘉周瑜比?人諸葛自己管樂,後世把他和姜尚張良比,你們周郭倆貨,天天逮著諸葛比,還說諸葛菜,然後證明自己牛逼?這tm不是腦子有幾千年的shi,根本就想不出來這麼牛掰的邏輯啊。
-
6 # 愛玩的小鬧鬧
這三位英雄至少有三個共同的特徵: 一是他們都是當時名震天下的英雄,是三大霸主手下不可多得的英雄,其謀略不但為當世所驚歎,也被後世所折服。如郭嘉助曹操擒呂布、敗袁紹、馳騁烏丸,曹操最終平定北方,可以說郭嘉功不可沒,曹操最終兵敗赤壁不得不感嘆郭嘉早逝,而周瑜助孫策、扶孫權上馬,赤壁之戰令曹操喪膽,最終奪得南郡,可以說沒有周瑜,孫權要想立足東南或許只是空想,孫權最終稱帝不得不功歸周瑜,而龐統為劉備謀益州,最終為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奠定基礎; 二是他們各自為主,兢兢業業,各自為主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為各自的主人最終爭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是三人都是英年早逝,去世時年齡相仿,郭嘉逝世時37歲,周瑜去世時35歲,龐統戰死時也是35歲,都是人生最輝煌的年齡。 然而,或許命運也是公平的,因為這三大英年早逝的英雄輔佐的主人各異,各自選擇了當世爭霸天下不同的三大英雄。或許真是天妒英才,對於這三大英雄,上天竟然選擇同樣的年齡將他們收去,將三國的最終命運丟在了他們身後,三國最終鼎立或許真與他們的早逝有關。 但是,既然是人,也是當時難有人替代的英雄,而且他們各自為主,那他們的惜逝,對於三國的影響究竟幾何呢?或者說他們對各自的主人影響到底誰更大呢?這或許是一個永遠難解之題。 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可惜英年早逝 然而,我們似乎可以根據歷史提供的資料,依然能夠排列出一二三來。在小編看來,他們的英年惜逝,對於各自主人的影響應該是周瑜最大,龐統次之,郭嘉第三,為什麼這樣排名,小編認為,主要理由有五個方面: 一是從職務來看,周瑜的職務無疑最大 周瑜在孫權時代,那是統帥三軍的首領,雖然只為偏將軍,但那是孫權當時手下最高階的將領,歷經東吳二代,是東吳政權中僅次於孫權的核心人物,當時孫權手下,對內是張昭,對外那就是周瑜。所以,周瑜的英年早逝,那對東吳政權的影響是巨大的,其損失不是一下子有人能夠填補的。 而龐統是劉備手下的副軍師,是僅次於諸葛亮的謀士,他的英年早逝對於劉備的損失那也相當大。 而郭嘉在曹魏政權中職務偏低,去世之前只享受200戶的待遇,這在曹操手下算不了什麼。所以,郭嘉雖然謀略了得,但他早逝的影響並不如周瑜和龐統。(我知道肯定有人不服,有爭議是好事,可以在底部留言討論、小編洗耳恭聽。) 二是從三大政權手下的人才來看,郭嘉只是曹操群雄中普通的一員 當時的三大英雄,曹操手下聚集的人才最多,如果僅從謀士的角度,郭嘉雖然為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之一,但識得郭嘉的荀彧無疑是首席謀士,無人可以撼動其地位,而荀攸、程昱、賈詡這三大謀士的謀略並不弱於郭嘉,而且在五大謀士之外,陳群、鍾繇等還有一大批能人,所以,曹操雖然賞識郭嘉,但在曹操手下眾多英雄中,郭嘉只是其中一個。 而周瑜在孫權手下,既是第一謀士,也算得上是一大武將,無論是才能還是地位,在當時的孫吳政權中無人能比,可以說是孫吳手中的擎天柱。 而龐統對於人才凋敝的劉備來說,那也相當重要,當時,劉備手下就僅有諸葛亮和龐統,法正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算一個,現在,三大謀士去其一,對劉備的損失那也依然很大,但龐統之前有諸葛亮,所以,龐統的早逝對於劉備的打擊不會最大。 所以,從三大英雄手下的人才來看,周瑜依然要排列最前,龐統次之,郭嘉第三。 三是從三大英雄在政權中的影響來看,周瑜依然最大 一個人是不是英雄,既要看他的才能,也要看他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的才能即使很大,但如果沒有威信,沒有影響,那他的才能就發揮不了作用,有與無的作用就不會很大。 周瑜的才能不是吹出來的,那是打出來的,也是經歷實踐闖出來的,更是德行的體現,他不但深得孫策、孫權兩代領導人的信任,而且在廣大軍中的影響那是獨一無二,連程普這樣的老將都對其心悅誠服,孫權當年關於戰不戰曹操,沒有周瑜的堅決態度,那赤壁之戰就有可能不會出現,可以說周瑜是孫權政陣營中的靈魂性人物,是核心。所以,周瑜的早逝對於孫權的損失無疑最大。 而郭嘉雖然才能非凡,但他在曹操政權中地位並不高,而且恃才傲物,行為不檢點,經常被陳群檢舉,這充分說明郭嘉在曹操陣營中的影響並不大,或者說威信並不高,尤其是德行不夠,在戰爭年代,曹操選擇相信他,那是因為曹操需要他的謀略,所以不計較他的行為,但如果大家對其都不看好,即使再有才能,曹操也要掂量掂量,所以,郭嘉早逝,在曹操政權中的影響不會很大,曹操之所以在赤壁失敗後想起郭嘉,那只是轉移自己領導失敗的視線而已,郭嘉離開曹操,那幾乎就發揮不了才能,因為很少有人會相信他。 龐統也是恃才傲物之英雄,甚至還不把劉備放在眼中,但是,龐統在劉備的政權中,影響比郭嘉相對要大,因為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但龐統剛發揮才能就戰死,對於他真正的才能有多大,我們無法估量。所以,按其在各自陣營中的影響來看,周瑜的早逝損失無疑是最大的。 四是從各自發揮出來的才能來看,周瑜依然無人可以相比。 周瑜從20歲左右輔佐孫策,立下無人可以相比的戰功,後來,扶孫權上馬,輔佐孫權,赤壁之戰,以3萬之兵力打敗曹操23萬左右的大軍,而且曹操率領的是除荀彧之外的所有謀臣和最精華的高階將領,這一壯舉,在三國所有的英雄中或許無人可以相比,後來打下南郡,孫權終於有理由在荊州有所作為,而且周瑜還培養了魯肅、呂蒙、陸遜這樣的英雄,令其逝世之後,東吳政權能夠平穩下來再過度到陸遜時代。 郭嘉,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之一,可惜英年早逝。 而郭嘉雖然是奇佐之才,在擒呂布、敗袁紹、戰烏丸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只是重要作用之一,並非核心作用。 而龐統雖然才能不錯,在劉備取益州取代劉璋時發揮了重要的奇謀作用,但龐統竟然在小小的戰場上就被打死,這一點又遠不及周瑜和郭嘉。所以,從他們在生時發揮的才能來看,周瑜依然排列最前,郭嘉次之,龐統第三。 五是從其輔佐的主人才能來看,周瑜無疑同樣最不可或缺。 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英雄,他們雖然最終是分享天下,但他們本身的才能還有差別強弱的。 曹操無疑是文武全才,這一點無可爭議,而劉備馬背上的功夫那也不容小覷,漢中一戰戰勝曹操就是證明,而且一生都在馬背上度過,直到晚年發動夷陵之戰。孫權其實是享受老兄孫策的勝利成果,可惜孫策英年早逝,否則,輪不到孫權坐上老大的位置,而且孫權的文治武功相對平凡。 這三大英雄自己的本領有差別,但他們能夠最終分享天下,當然得益於手下的英雄,但曹操能力最強,其手下英雄即使才能了得,那也不可能有多少展現的機會,曹操手下那麼多英雄,唯獨張遼進入古代72名將就是證明。 所以,郭嘉在曹操手下,能夠展現才能的機會不會很大,其謀略轉化成現實的作用更不容易,這也是曹操率領最豪華陣營最終在赤壁被周瑜打敗的根本原因,更何況,比郭嘉強的英雄相當多,所以說郭嘉在,曹操也改變不了在赤壁被打敗的可能。 而龐統在劉備手下,劉備也是親臨一線的英雄,其謀略是否被劉備真正運用那也是一個疑問,何況,劉備手下還有諸葛亮和法正,都不比他差。 而周瑜,實際上已是孫權政權的核心,孫權在當時只是一個象徵而已,在內依靠張昭,在外完全依靠周瑜,沒有周瑜,孫權或許早就聽了張昭的話投降曹操了。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周瑜依然最強,龐統第二,郭嘉第三。 所以,三國三大英年惜逝的英雄誰的早逝對其主人的損失最大,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周瑜都要排在前面,這也是三人之中,以30多年的生命,唯獨周瑜創造了他人難以創造的奇蹟,這也是三人之中唯獨周瑜進入古代72名將的根本原因,周瑜不死,那三國走向或許真有改變,至少是二分天下沒有劉備,因為周瑜的志向就是二分天下。 至於郭嘉和龐統來說,雖然有些方面無法比較,但綜合來看,龐統的早逝對於劉備的損失來說還是要略高於郭嘉。
-
7 # 槽流萬事屋
一戰成名足矣。
我們首先來說說周瑜。
羅貫中為了在小說中神化和美化諸葛亮這一人物,故意抹黑周瑜。有人問羅貫中為何要抹黑這樣有才華的人呢?那是因為羅貫中寫的不是史書而是具有很強人物塑造性的小說,對於這點我還是比較理解的。《三國演義》被後人評價為‘七分史實,三分演繹’。其中的史實大部分來自於陳壽的《三國志》。在《三國志》之中的周瑜如何?
三國時期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
周瑜的戰略思想比較超群,提到周瑜就不得不提中國軍事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戰役----赤壁之戰。周瑜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名聲威望都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赤壁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呢?曹操在平定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立即開始著手向南用兵的政治與軍事上的準備。與此同時,南方有三股大的勢力分別是荊州、劉備的軍隊(劉備無根據地)和東吳。劉表的次子劉琮膽小懦弱,在章陵郡太守蒯越等人的勸說下向曹操投了誠。因劉琮投降劉備並不知情,在劉備瞭解後在驚駭中南逃至江陵。之後曹操和逃亡的劉備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長坂坡之戰。因張飛的拼死護主,劉備才得以逃脫。
劉備派諸葛亮去東吳遊說孫權共御曹操,然而東吳內部戰和不一。周瑜和魯肅是主戰派不想讓江東的基業毀於一旦,周瑜在孫權面前痛陳厲害才為孫劉聯合抵抗曹操奠定了基礎。火燒赤壁是赤壁之戰的核心也是打垮曹操最關鍵的一環。在這一戰中,周瑜以其冷靜的頭腦,出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從善如流的性格以三四萬的兵力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實際也就十來萬)。
周瑜採納了部將黃蓋的計策----火攻。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周瑜和黃蓋上演了一部苦肉計。正是這個苦肉計才讓黃蓋詐降曹操成功,約定時間棄南投北。黃蓋領著數十艘裝著枯柴並且澆灌著油,因船身上披蓋著帷幔,沒被曹軍發現。當戰船靠近曹軍時,黃蓋點燃了枯柴。剎那間,曹軍的陣營變的火光沖天。八十萬大軍就這樣被周瑜打的七零八散,曹操也敗走華容道,險些被關羽擒獲。
周瑜是赤壁之戰的推動者和指揮者,他的理性的軍事分析,力排眾議,決策超前直接推動了孫劉聯軍的勝利。
另外周瑜早年追隨小霸王孫策並幫助孫策打下了東吳的江山,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周瑜助孫策攻下橫江、當利兩處軍事要地。同年,攻取丹楊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與孫策攻破皖城,獲廬江郡。隨後又征討江夏,敗黃祖。同年,周瑜又助孫策攻下豫郡,孫策將豫章分出一部分,設廬陵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9年),孫權命周瑜再次征討江夏,大獲全勝,滅黃祖。
精通韻律,相貌英俊,重情重義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由此可見周瑜精通音律,善撫琴。更令人稱奇的是彈琴的女子為了博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放在現在的話周瑜也應該是個網紅了。在古代一個男人三妻四妾再也正常不過了,而周瑜卻一生中只鍾情於小喬,一生中只愛一個女人在古代也是少之又少,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和傾國傾城的小喬留給後世了一個美妙的愛情故事。
說到周瑜的重義,不得不提起孫策遇刺身亡後東吳的主心骨沒了,東吳的精英們經歷了一次動盪,到底是擁護都督周瑜坐上東吳的吳王寶座還是擁護年輕的孫權上位。周瑜的忠義便在其帶兵入城後顯現出來了,他功高蓋主但並沒有逼宮孫權而是和大臣張昭一起協助孫權處理公務。
孫堅對周瑜有知遇之恩,孫策和他是生死之交。周瑜也是知恩圖報(和趙匡胤截然相反),孫策的遺言是“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可見周瑜的忠義被孫策所信賴。在孫策死後的十年後周瑜在彌留之際仍牽掛江東,在遺書中寫到“非瑜背誓,天不假年”。周瑜死時還感覺愧對孫策與孫權,這般忠義與關公相比又如何?
氣度非凡,大氣大量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刻畫成了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形象。然而在《三國志》中卻恰恰相反。《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寫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因程普是早年追隨孫堅的老將,不服周瑜一個後來之輩成為大都督而與周瑜結下樑子,並時不時與周瑜作對。周瑜心胸廣闊一直想修復與程普的關係。
這段故事史書中有記載,《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由此可見,周瑜心胸廣、氣量大,從而使得比周瑜年長許多、起初瞧不起年輕的周瑜、與之不睦的程普,也由衷敬服、親重、讚歎。
周瑜本是一代豪傑,卻因《三國演義》中刻畫和突出諸葛孔明出神入化的形象而將公瑾描繪成了心胸狹窄、氣量特小、自作聰明的人。但現實中的周瑜可以稱得近乎完美的男人,不僅有德、有才、有風度,更有一種獨特的風氣。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如他的名字般"如瑾似瑜",就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啊!就讓我用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來彰顯你的才華,為你正名。
“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再來說說郭嘉
郭嘉出道很早,十六、七歲的樣子就是創業了,他最開始投奔的是袁紹,結果發現袁紹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成王霸之業,於是辭官歸隱潛心修煉。後來在荀彧的推薦下,曹操把21歲的郭嘉請下山,從此對他器重有加。
郭嘉分析天下形勢後,首先國勸曹操攻呂布伐劉備。結果曹操採納了,公元198年,曹操圍攻呂布,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準備放棄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最後擒殺呂布。
公元200年,曹操率大軍和袁紹抗衡時,當時曹軍人少勢單,信心普遍不足。結果郭嘉針對形勢,一針見血地就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郭嘉的分析給曹軍將士打了一針強心劑,很快軍大振。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為了防止同袁紹作戰時,徐州的劉備背後突襲,決定先消滅劉備。結果眾將士都擔心袁紹趁機來攻許都。曹操為此也搖擺不定,郭嘉挺身而出說:“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結果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大破劉備,袁紹果然“按兵不動”。
同時,曹操在官渡之戰時,還忌憚孫策,郭嘉卻預言孫策很快會死於刺客之首,結果小霸王真的遭到了暗算。
後來,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後,極怒攻心的袁紹病死,而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人卻起了分裂,曹軍的將領都認為,這時應該趁他病要他命。唯獨郭嘉搖頭制止,力勸曹操放出訊息,假裝南下攻打劉表,等二袁內訌生變之後,再殺個回馬槍,一戰可平定。曹操採納後,結果果然所郭嘉所料。
隨後,曹操決定千里遠征烏桓,郭嘉提出“閃電戰”的攻擊思路,建議曹操輕兵急行,出其不意,直指單于庭,果然,曹軍猶如天降,大敗烏桓人。
周瑜郭嘉這兩人本來就是天縱奇才,而且戰績輝煌,甚至在那些轉折點的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為啥他們英年早逝依舊受人喜愛的原因。
回覆列表
有的人死了,
但他還活著,
……
周瑜和郭嘉就是這樣雖死猶生的人。
周瑜,東吳的第二代領導人孫策最為相信的得力干將,甚至在臨終時不忘囑咐弟弟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不負厚望,在敵強我弱、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以區區幾萬人馬,在赤壁一把大火,將不可一視的曹操,殺的丟盔棄甲、兵敗將亡……這份功績,有幾人能作到?所謂“天妒英才”,正當意氣風發的周瑜,準備為孫權大展身手時,卻因病早逝,既使在病危之際,仍不忘為自己的主公推薦人才。周瑜病死於巴丘,亡年三十六歲。
郭嘉是曹操的得意謀士,二十七歲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東討西殺,最後因病死在了北征烏桓的路上,臨終,仍不忘為曹操巧設一計,為曹操平定北方再建奇功,所以,赤壁大敗之後,曹操坐在南郡城中,大哭郭嘉。郭嘉亡年三十六歲。
周瑜郭嘉充分證明了一個真理:健康是“1”,其餘的都是後面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