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藝心書法

    王羲之聖教序,把握其中的結字規律,因為其是楷書和行書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去臨摹王羲之的手札,蘭亭序,這個是必須的,把用墨,用筆流暢度在手札裡面找。包括趙體。 風格比較突出的,米書,黃庭堅,蘇軾都可以學,他們的根源也都是從王羲之用筆創作出自己的風格,

  • 2 # 老跨鬥

    1、唐楷要紮實-------立身。

    2、然後寫小楷-------熱身。

    3、然後寫聖教序-----起身行走。

    如果沒有2的熱身運動

    你坐在椅子上騰的撥腿就走

    你會覺得混身不舒服,緊巴巴的,不信自己試試

  • 3 # 獨上高樓看月亮

    學習行書一般可以按這樣的步驟來練習。

    初學的話適合學習《聖教序》,此碑筆法精湛,結構平中寓奇,對於學習行書可以打下很好的筆法結構基礎。

    學好《聖教序》,可以再繼續學習王羲之的手札摹本,可以避免學碑的一些弊病,增加行書的氣韻感。

    學好之後可以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行書學習,可以轉學米芾的《蜀素貼》,這個貼是米芾40多歲時書寫,用筆酣暢淋漓,結構縱橫恣肆,學此貼可以得行書氣韻。

    當然也可以學習,顏真卿的行書像什麼《祭侄文稿》,顏真卿的行書筆力遒勁,結構大氣開張,學習此貼可增強筆力,可得雄強之氣韻。

    可以學習的行書碑貼很多,當然後續學習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碑帖或者根據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去臨習合適的碑貼。

  • 4 # 最美天籟之聲

    自古至今,書法大師,名家有很多。

    古代以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最為出色。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晉代人,他7歲開始練習書法,經典之作《蘭亭集序》。

    歐陽詢,唐代人,受王羲之的影響,形成了"險勁"而"平穩"的書法風格。

    顏真卿也是唐代人,書法剛健有力,氣勢雄偉,富於創新。柳公權是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影響較大,風格清瘦、秀麗。

    蘇軾是宋代大文學家,學問淵博,書法蒼勁、豪放。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近當代書法名家有很多:啟功、沈鵬、李鐸、龐中華、田英章、田蘊章、盧中南、張旭光、張旭、張榮慶、王正良、行宵鸝......

    應該來講,每個書法家,都有自己不一樣的風格。根據個人喜好,臨誰的帖都可以。都可以練出一手好字。

    個人來說,比較偏愛王義之、王正良、田英章、行宵鸝的字帖。他們的字帖都有買來學習,練習。聚眾家之長,學眾家風格,形成自己的書寫特色。

  • 5 # 味餘齋

    首先要說明的是從軟筆書法的角度考慮。關於這個問題對不同的人來說不能給出相同的答案。個人以為對於審美方面萬不可千篇一律,所謂“各花入各眼”,別人眼中的好永遠代表別人的審美觀點。但就入手行書來講,普遍公認的三大行書為《蘭亭集序》、《祭侄文稿》和《黃州寒食帖》。其他的如五代、唐、宋、元、明諸名家的行書法帖由於更接近於今人書風也比較容易上手,比如楊凝式、米元章、王鐸、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都不錯。個人觀點是放開作者的名氣,挑選傳世名家裡自認為最好的作品認真臨習,達到一定的書寫水平以後再旁涉百家而融匯貫通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 6 # 追韻堂

    剛開始可以先寫一下趙孟頫的行書,因為墨跡版的好入門,當然文徵明,董其昌的都可以寫。

    有點基礎了可以去寫《集王聖教序》,王羲之手札

    宋四家的行書也可以寫

  • 7 # 麓風軒

    有哪些可以作為主攻方向呢?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

    1、第一種是王羲之行書,可以說是行書鼻祖,臨寫後代其他人的行書,總能看到王羲之的影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聖教序》天下聞名,初學者可以從《聖教序》入手,《蘭亭序》的難度更大,可以以後再啃。

    2、第二種是顏真卿的行書,以結體寬博、氣魄宏偉而著稱,著名的有《祭侄文稿》、《三表帖》、《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3、第三種是米芾風格,以八面出鋒的刷字聞名,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代表作,大字小字都是,可選擇的比較多。

    4、第四種是蘇軾行書,以靜謐文雅、書卷氣、大巧若拙而著稱,著名的如《黃州寒食帖》;

    5、第五種是黃庭堅行書,特點是長槍大戟,向四面發散,張力很足,著名的如《松風閣詩》;

    6、第六種是元代趙孟頫行書,當然比較接近王羲之,始終不離魏晉法度,但他的墨跡較多(王羲之墨跡較少),可以看清楚運筆軌跡,可選擇的範本也比較多。(附圖:趙孟頫題跋懷素《論書帖》)

  • 8 # 高長寬4

    有的人臨帖喜歡死盯一家,把一個人的各種帖臨個遍,有的人喜歡每個書家挑一兩幅最好的臨,博採眾長。竊以為後者為好。如祭姪文稿,劉中使帖,公權蒙詔帖,松風閣詩帖,米芾的帖要看個人喜歡了,王鐸行書挑兩個……

  • 9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我個人以為初學書法臨帖的選擇很重要,但選擇面太寬恐怕沒法對號入座。你要有指導老師也沒法給你選,因為那老師也不可能諸體都會,只能教其所長。因此還是按個人喜好先習練,按自己的意願先選擇一體,循序漸進,只要情趣在上面,各體皆可,但最好是從正楷入門。

  • 10 # 墨寶

    個人認為學習行書最好的範本應該是《懷仁集字聖教序》,這本字帖雖為集字,隨為刻本,但是融入了王羲之精華,是懷仁幾十年的心血所鑄就,這本字帖可以說是王羲之行書字典,在裡面幾乎可以找到您所要臨寫的字的偏旁部首和結構處理關係,是不可多得的一部經典法帖!

    當然在臨習的時候最好不要通臨,應該找有特點的字單字進行臨寫,比如方筆,圓筆,開合,圓轉等等這樣有特點的字,既練習了筆法,又練習了結構關係,大量的臨寫單字,以像為標準

    當然不可以一直臨聖教序,您可以轉入二王手札系列,尤其《喪亂貼》《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孔侍中帖》等等,這樣會是你的法更豐富一些,有助於對聖教序的理解和鞏固!

    您還可以從大王跳出來,從明清時代開始學起,學習王鐸,學習董其昌等等

    可以學米芾,蘇黃米蔡宋四家都是不錯的選擇!我現在寫米芾,像米芾的《德忱帖》《張季明》《李太師》《面諭帖》《賀鑄帖》《晉紙帖》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您追求好看,可以學習趙孟頫,比如《洛神賦》等等

    您還可以學習《韭花帖》《祭侄文稿》等等,只要喜歡都可以,但最終還要上溯到二王,追到二王才是最重要的!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

    學什麼帖不是很重要,關鍵是如何學,怎麼學,反正功夫不到,學再多的字帖都是沒有用的,因為根本沒入帖,泛泛的臨習,沒有任何用處!

    其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有的是可以學習的經典字帖,古人只有一兩本字帖就可以學的非常好,為什麼?一是沒有好的資源,二是因為他們專注一家,在一家或者一個帖上大下功夫,然後學有所成!

    我現在臨米芾,已經寫一年多了,很疲憊,也很乏味,不知道怎麼寫,很迷茫,但是堅持住一家一定是對的!我也相信只要肯堅持,一定會有所收穫!

    說的不對的還請諒解,以下是我的臨作,請各位網友多多指正

  • 11 # 老路書法

    老百姓有句俗語說:貪多嚼不爛。

    確實是,需要我們學習的法帖真是有如汗牛充棟,單就王羲之的行書作品,我們學習一輩子也許還學不完。

    況且還有別家的,比如說趙孟頫,王鐸呀,米芾等等。你不必去管他們,你要會尋根溯源,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

    趙孟頫,米芾,王鐸他們,歸根結底學的都是王羲之的行書。學習書法的關鍵就是要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聽我的,你就跟王羲之一條道跑到黑準沒錯。

    王羲之的行書,你需要學的可多了去了,像蘭亭集序,平安帖,聖教序,當然這些法帖的風格不完全一樣,選擇一個風格的,學上那個十年八年,然後再旁及其他,融會貫通,則你的書法可成矣。

  • 12 # 尤年1

    學習行書選擇什麼樣的字帖?還真沒有固定的答案。正常的來說首選《聖教序》或《真草千字文》,可是每個人的欣賞趣味不同、欣賞角度不同,有的喜歡,有的就不喜歡。這樣就不能生搬硬套,強行推之,就得按照不同的基礎、不同的喜好,另行選擇一種其它的相對合適的字帖。等有了興趣走上正軌,在學其它不遲。

  • 13 # 中州耕牛堂主

    題主學習行書,建議臨摹古人的行書碑帖,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行書先不要碰之。學習行書,也要取法乎上。

    根據我的經驗,題主把《懷仁集王佑軍書聖教序》臨摹三至五年後,再把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臨摹上幾年,之後加上自己的個性,使之成為自己的書法風格,你就成功了!

    根據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行書是出現最晚的書體。題主在學習行書的同時,可兼臨篆書、隸書和章草,這對學習行書會有極大幫助的。

    書法史上,王羲之的行書寫的最高雅最有神韻。那麼,王羲之學習行書是師法哪位行書大家呢?據史料記載,王羲之學習行書是師法行書鼻祖劉德升。所以說,如果題主有興趣的話,不妨也學學劉德升的行書。學劉德升行書,目的是參考和借鑑,因為劉德升的行書傳世之作較少,這主要是年深已久的問題。

    若題主想學當代人的行書,最好選擇張旭光的行書。雖然張旭光的行書尚差火候,但就當下來看,他的字和名氣,基本上無人與之比高低。

    學習行書,建議先工一帖。我認為還是學晉人王羲之的行書為好。

    字入晉,必有神。

    學習書法書法不從晉人的字入手,最終都是野路子。

  • 14 # 至愛無言子牧

    這個範圍很寬,歷史上那麼多書家留下來的東西不算少,學習行書,繞不開以二王為代表的挺秀和以顏真卿為代表的雄強,古拙的風格,兩種風格都應該學習。

    但應該從哪入手呢?初學行書,有兩點不建議學,

    第一,古人的信札,尺牘之類的書信,不適合初學,因為這類作品大都比較隨意,能表達作者當時寫作時的狀態,但是用筆變化一般都比較大,初學者不易掌握!相似的,蘭亭序,祭侄稿這種也不適合初學是同樣的道理!

    第二,碑刻的行書帖也不建議初學,因為經過了刻工的手,難免有失真,而且刻帖往往不容易看到筆劃的起收轉停,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事倍功半。

    說完了不建議的,再來說說建議。

    我以前說過,建議找一本清晰點兒墨跡本,能看到筆劃的來龍去脈,哪裡快,哪裡慢,是如何停頓的,寫的時候要思考古人是如何做到貼上面呈現的效果的。

    還有就是找一本類似於古代書家寫來送人的,或者說有人向書家索要為別人而寫的,這種帖往往書寫得比較認真,沒有特別隨意!相對來說變化較小,所以適合初學者!

    最後推薦幾本帖,趙孟頫的前後赤壁賦,洛神賦都是比較適合初學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模仿還是複製,我們該如何對待經典建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