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瑋瑋道來
-
2 # 喜歡養生的龍貓
吃素養生並不是一個騙局,但是也要因人而異。
小孩子並不提倡吃素,但是老年人吃素對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眾所周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身體的各部件也會隨之功能減退。正在長身體的小孩子吃下一盤肉並無大事,老人則很有可能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黃帝內經有云: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意思就是長時期進食魚肉葷腥、膏梁厚味的人,足以在他們的身上發出大的疔皰來,對於這種受病的可能,就好比拿著空的容器去接受東西一樣的容易。
素食可以防止高血壓,降低膽固醇。這個我有親身體會。孩子爺爺之前喜好油炸食品,喜好魚肉,特別是紅燒肘子。他一直有高血壓,而且時常犯,一著急,或者換個地方生活不適應,血壓就上升,經常因為高血壓而住院。後來孩子爺爺因為信仰改變飲食,一開始只食三淨肉,後來改吃素,現在基本純素,蛋和奶也不吃了。孩子爺爺的身體自從吃素之後越來越好,臉色上的黑黃之氣也減淡,高血壓很少再犯,體重雖然減輕了十幾斤,但是精神矍鑠,中氣十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些都是我們親眼看見的改變。
據美國留學回來的侄女講,素食現在也是西方提倡的一種養生方式,她的男朋友就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其實營養專家現在已經不再爭論肉類是否必需,他們已經認同肉類非人體所必需了。因為許多食物都含有蛋白質,肉類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然而它和其他富含蛋白質食物最大的差異是它最昂貴——使地球揹負最大的負擔。
當然,素食也需要合理搭配,吃素的同時可以多吃一些豆製品,豆腐被成為二類肉,能補充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並且應每天吃一些堅果,粗糧,以及全穀類的食品,為自身提供全面的營養需求。
-
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吃素並不是騙局,不過吃素是最健康的飲食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半命題,人類本來屬於雜食性的動物,本來就應該攝入各種食物,只有從不同種類的食物中攝入不同營養成分,才能讓我們體內營養更均衡,身體更健康。為什麼現代很多人崇尚素食?其實是由於現在生活條件逐步提高,人們攝入的能量、營養成分普遍超標,更多的慢性疾病找上門來,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而素食由於低脂低熱,富含豐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又能夠抑制脂肪、膽固醇、糖分吸收,因此,對於調理慢性疾病,豐富的蔬菜是很好的選擇,從而,更多的人傾向素食主義。但我們應該明確的是:並不是素食給我們帶來了健康,而是我們的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帶來了悲傷。罪魁禍首並非肉類,只是我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罷了。
素食者一般分為蛋奶素食和純素食者,蛋奶素食者日常攝入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而純素食者只攝入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雖然富含水溶性營養成分、礦物質、膳食纖維,但動物性食物中富含的很多脂溶性營養成分它是無法達到的,特別是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鋅、鈣等,因此,純素食者很容易缺乏營養,造成營養不良症狀。蛋奶素食者由於能攝入到部分脂溶性維生素成分,因此不會出現明顯的缺乏症。而往往素食者不注重豆製品攝入,很容易缺乏蛋白質,於是經常面黃肌瘦、體弱、精神不佳、抵抗力低,而且女性還可能會少經和停經。其實這些都是素食所不利的地方。雖然有很多素食者也能正常生活,但他們可能會攝入膳食補充劑來補充缺乏的營養,但這又是何必呢,食物並不貴,而保健品往往價格高昂。
-
4 # 小熊餅乾與焦糖冬瓜
不請自來哈。
是不是騙局不清楚,但是吃素對身體不好我清楚。男票外婆是一個吃齋唸佛的人,堅決將素食主義進行到底。堅持了十多年了,可是真的對身體好嗎?
第一篇 傷筋動骨我記得是前年年底,從凳子上摔下來,他外婆是一個要強的人,摔了站起來就是。第二天感覺不對勁,有些疼痛感,這才通知孩子送去醫院。一圈檢查下來,傷了尾椎骨。在動手術與臥床靜養中選擇了臥床靜養。動手術畢竟是要動刀子,有傷口,一來外婆年齡大了,二來外婆不吃葷,不利於恢復。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外婆在床上躺了一百天多天,可以慢慢下床走動走動了。但是晚上睡覺翻身不小心從床上掉到地上,又差不多躺了一個月。完全吃素營養跟不上,身體難以恢復。
第二篇 皮包骨
外婆很瘦,手上都沒有什麼肉,骨節上就包著一層皮的感覺,臉色煞白煞白的。但是她很固執,一點肉都不吃。家裡的菜分得很明確,葷菜與素菜是完全分開的,而且葷菜與素菜是不會放在一起炒的。有時候我在的時候會炒個青椒肉絲,畢竟我是一個正宗的川妹子啊!那就是由我和男票吃完這盤菜。家裡吃的東西不少,也比較健康,但是外婆這個營養還是會有所欠缺,肉類營養還是不能完全被替代的。
第三篇 “梅菜肉”
上週末我去,看見桌子上一盤梅菜肉。男票說那是外婆的菜。當時我都驚呆了,終於吃肉了嗎?結果他告訴我那是素肉。所謂的素肉就是豆製品,做成肉的樣子和味道。原來是外婆說想要吃梅菜肉了,阿姨就只能做出這個樣子了!
養生是為了健康。飲食佔了養生的一大部分,講究一個葷素搭配和營養均衡。素食養生真的不可取。
-
5 # Hydrich477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富貴病也隨之而來,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這與我們的飲食有很大關係,高油,高糖確實不利於身體健康。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吃素。只要我們合理控制飲食,一樣可以健康。
另外肉類中含有優質蛋白,各種微量元素也是身體必須的。適當攝入對身體有益。
所以每個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吃素可以,吃葷也可以活的很健康。
-
6 # 自由李大寧
不是騙局。
“紐約時報”曾報道過世界上最長壽的素食者——李清雲(1677-1933年),在世256年!他是清末民初的中醫中藥學者,也是世界著名的長壽老人。經常看到電視上報道有人活了120多、160多歲等,其實那些不算什麼,李清雲先生活了256歲,而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得政府特別獎勵。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條:一是長期素食。二是保持內心平靜、開朗。三是常年用枸杞煮水當茶飲。
我老公爸爸從出生就素食,42歲得了肺癌,經過手術治療,切除了左肺,到今年70歲已經20多年了,有病期間也沒有吃肉補身體,現在因為手術後身體虛弱些,有一些老年常見病,其它身體還好!
我覺得吃素養生,為什麼有病或者手術後醫生會說多吃清淡的、多吃青菜,沒有人說多吃肉,吃肉真的會導致血壓血脂血糖升高, 有時候我們就以為吃動物肉有營養,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有營養。牛長那麼健壯,它是吃草長成的,它也不是吃肉長成的。
-
7 # 營養醫師三十年
素食是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一種飲食習慣。無所謂騙局不騙局。目前在中國,至少有5000萬人在堅持素食。這些人中,有的是基於宗教信仰而堅持素食,對於這樣的人,應該給與充分的尊重。而對於一些自由選擇者,還是不建議和主張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孕婦、貧血人員、消化不良或胃腸疾病患者吃純素食。但是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而選擇素食的人,都應該認真堆在自己的飲食,合理的安排膳食,從而保證身體營養的需要和促進身體的健康。
素食者在維持營養平衡上比雜食更有技術含量,需要找到一些植物性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來提供動物性食品中豐富的營養物質。事實上,蛋類和牛奶是最基礎的動物性食品,蛋奶素食者在飲食搭配合理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到營養的平衡,但全素食者必須要額外新增營養補充劑來補充缺失的營養,純靠素食很難滿足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所以素食人群必須認真設計自己的膳食,合理利用食物,以確保滿足營養需要和促進健康。食素不是“想吃就吃”,飲食搭配有技巧!甚至,食素對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要求更高一些,因為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可能阻礙人體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成分。因此,食素者更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和烹調處理。那麼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食譜設計要抓住重點食物!
素食人群一定要吃全穀類食物!除了穀類食物,大豆及其製品是素食者優質蛋白唯一來源。素食者必須加大力度吃大豆。大豆製品中有一類大豆製品比較特殊,這類大豆製品呢是經過發酵而成的,B12這種維生素不存在於純植物食品中,只能從菌類和發酵製品中補充,所以發酵大豆製品全素者每天不可缺。堅果中富含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鈣、鐵、鋅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較高,非常適合素食人群食用。建議全素者每天食用20~30克,大約2小捧。另外,素食者還需要注意使用營養素補充劑或營養強化食品進行合理的膳食補充。
-
8 # 使用者悠閒居士
吃素養生不是騙局,因人而異,其實我們人類也是食肉類動物,養生所需從各種肉類,各種蔬菜類,水果類,各種穀物,各種堅果中鍛取我們身體所需的各種物質補充細胞的營養,讓細胞帶動髒器的正常運轉。吃素的朋友只要每餐食用種類豐富,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也是可以的。
-
9 # 娛樂轟扒館
謝謝邀請,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定義,得辯證來看,吃素對於身體健康既有利又有弊。根據研究發現,完全吃素食的人,身體健康情況並不比吃葷食的人好。一些營養學家對長期吃素的人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素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身體有好處,但如果長期吃素食並不科學。因為,素食和葷食來比較的話,素食的一些營養成分含量比較低,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也會比較低,蛋白質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長期吃素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導致一些營養素的缺乏,特別是對於正在發育時期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更加不適合長期素食。經常吃素食的人,體內容易缺乏蛋白質、鈣、鐵、鋅等,像海帶、髮菜等含有豐富的鋅和碘,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芝麻醬、乾果類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鐵,就可以多食用一些。如果血脂過高的人,就要減少乾果類食物的食用。 如果長期素食的話,要注意身體是不是有這些症狀:胸悶、氣短、沒有力氣、容易勞累、記憶力減退、頭暈、抵抗力下降、小腿肌肉痙攣、食慾不振、工作或者學習效率下降等等。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不是缺少了某種營養,必要的時候,就要調整飲食搭配或者是食用膳食新增劑來補充。其實每週最好能有兩三天吃葷食的機會,如果在飲食中油膩的食物吃的比較多,可以慢慢的減少葷食,等到一兩週過後再過渡到素食一天,葷素搭配一天,再之後可以兩天素食,一天葷素搭配,這樣循序漸進。只有保證身體攝入足夠的能量和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從而實現養生的作用。
-
10 # 貝適邦育兒小百科
謝謝邀請!吃素是精神層面的追求,有某種特定信仰、有某種特定追求的人,往往透過吃素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自己的大愛,愛世間的一切生命!所以,與其說吃素養生,還不如說“吃素養心”來得更為恰當,但不少吃素的人比愛吃肉的人更為暴躁,這就不知為何了。養生,還是葷素搭配比較好,“菜色”、“面黃肌肉”,就是菜吃的多、肉吃的少導致的。“吃素養生”不知是哪些磚家丟擲的觀點,不知背後的金主是誰?
回覆列表
吃素對於一部分人是有好處的,但並不適合所有人,而養生是多方面因素通力合作才能達成的,盲目素食不見得能實現養生,而且不當的素食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利於健康!
素食的好處素食分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而完全戒食動物性食物及其產品(包括乳汁、卵以及分泌物,如奶、蛋、蜂蜜等)的為全素人群;不戒食蛋奶類及其相關產品的為蛋奶素人群。
素食者的飲食中含有更為豐富的蔬果、全穀物、雜豆類、大豆製品、堅果等,因此能夠獲得更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黃酮類物質、植物多酚、類胡蘿蔔素等,它們對於改善胰島素抵抗、肥胖、保護心血管、預防三高、調節內分泌失調、預防多種癌症又有著一定效果。因此剛開始素食時,人會感覺輕鬆、精力充沛、狀態更好,這都是營養狀態改善後的表現,並非所謂的淨化心靈。
素食的營養風險如果您只是抱著隨意的心態來進行素食,且對於營養學並不瞭解也不願意多做研究的話,瑋瑋奉勸您不要素食!當然如果您是因為宗教信仰或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人道主義角度出發,素食無可厚非。
長期不合理素食會造成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元素、鈣元素、鋅元素、優質蛋白以及Ω-3系列脂肪酸缺乏,易造成:
惡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神經纖維病變,引發多種認知功能障礙,增加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風險(維生素B12缺乏);
骨骼健康下降、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鈣、維生素D缺乏);
缺鐵性貧血(鐵元素、維生素B12、優質蛋白缺乏);
生長髮育遲緩,形象生育功能(鋅元素缺乏);
發育遲緩、生殖障礙、面板損傷以及肝、腎、神經、視覺等方面的疾病,還會影響免疫功能(Ω-3系列脂肪酸缺乏)
雖然很多人已經素食一兩年了仍然感覺不錯,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維生素B12在肝臟中儲存,人體在飲食缺乏它時會“自動節約使用”,保證兩三年內都不會出現維生素B12缺乏,而一旦缺乏其症狀也很隱秘:只是比較健忘、定位能力變差等等,很容易被忽視!
適宜及不適宜人群適宜人群:三高人群、超重肥胖人群、高血脂、高血糖、胰島素抵抗人群。
不適宜人群:兒童及青少年、備孕女性、孕產婦、老年人、身體虛弱人群、胃腸道疾病人群。
素食人群的注意事項:如果您堅決的要貫徹素食主義的話,瑋瑋建議您首先考慮蛋奶素,即動物性食品只吃蛋和奶,這樣更易保持營養均衡。
如果您堅持全素的話,瑋瑋有如下建議:
大豆製品、菌類要吃足:大豆製品富含優質蛋白,不管是豆腐、豆漿、豆乾、腐竹等都要多吃,而發酵豆製品和菌類中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B12,如醬油、黃豆醬、豆豉、納豆以及各種蘑菇等。
適量的堅果:堅果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礦物質,每天吃一點有力素食者健康,注意選擇低糖、低脂肪、低鹽的品種。
主食別過量:很多素食者不吃否蛋白後,使勁兒吃主食,這樣不僅不會對健康有力,甚至可能造成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而且會加重營養素缺乏。主食要適量,並新增大量的全穀物和雜豆類,減少精白米麵攝入。
油、鹽、糖要適量:因為缺乏脂肪香味,為保證素食菜餚的味道,烹調者往往會加入大量的烹調油、鹽、味精、糖來提升菜餚口味,這樣不僅破壞掉了素食的健康效益,而且可能造成更多的健康不利影響!此外建議素食者每天攝入5克亞麻籽油,補充Ω-3系列脂肪酸。
可以選擇營養補充劑:如果您實在不懂如何平衡膳食、保證營養攝入,可以選擇營養補劑,如複合維生素、維生素B12、營養酵母等進行額外補充,以防營養缺乏。
素食是為了健康,如果您是為了傳說中的“美容、逆齡、童顏不老”,那建議您三思,因為您的美夢恐怕難以實現!素食確實有著突出的好處,但其關鍵在於合理素食,並非簡單的把膳食中的動物性食品去除掉;素食的哲學在於巧妙運用植物性食物彌補缺失的動物性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如果您對營養學一竅不通,飲食又隨意又怕麻煩的話,素食恐怕對您有害而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