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寫在職前

    看你內向的原因以及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

    內向原因

    1、天生的內向性格。

    2、意識比較敏感,也就是與人交往的時候想太多,造成的內向。比如有異性和你打招呼,然後腦子就琢磨著各種對方打招呼的含義,琢磨完含義了又開始想著如何迴應比較好。這樣表現出來的舉動也可以被別人認為是內向。

    3、外界環境壓力導致,比如較為惡劣的家庭環境(家人經常吵架)、獨特的家庭環境(爸媽思維比較嚴謹古板)、青春期自尊心受挫(突然意識到自己家裡窮並且因為窮給自己帶來了困擾)、同學的霸凌等等這些外力條件,迫使自己隱藏內心的衝動,而這一隱藏的行為堅持得太久就成了一種習慣,進而影響到自身的性格。

    改變方法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內向,只要它沒有影響到你的生活,那又何必去改變,你本來就是億萬個體中獨特的存在,花也有千百萬種,既然這種性格沒有給你和身邊的人帶來困擾,又何必去糾結這樣到底好與不好。

    但人畢竟是群居動物,無法抹除他人獨立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工作的場合、交往的物件,都迫使著你必須去做出改變,那就嘗試著改變吧。

    1、針對第一種,我是建議你換個合適自己的工作,不建議你去強迫自己改變性格。這就好比你本喜歡女生,現在非要逼著你喜歡男生一樣,只會讓你痛苦;

    2、針對第二種,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意識到這一點,然後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比如給自己定個小目標,下次再有異性打招呼,不管其他的,先同樣回一句禮貌的問候語;透過這些小事件的積累,迫使自己的思維更清晰,迫使自己的決斷更果斷;

    3、針對第三種,心裡有個結,那麼最好是找心理醫生進行正確的疏導。其實這種不容易但也容易,它就像一個噩夢,矇蔽了你的內心,但只要你意識到這其實只是個夢,就沒那麼可怕。但需要合適的引導才能正確的開啟這個結,突破這層膜,不然可能會起到負面效果,這點在電影《懲戒者》中有著很好的體現。

    當然啦,我不是專業的,因為我自己也比較內向,所以就多多少少的進行了一些瞭解,如果真的對自己的性格很困擾,還是建議您去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

  • 2 # 錚洵

    我覺得看需求吧,如果內向沒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對於別人也沒太大的干擾,我覺得是不用的,活著真的沒必要去迎求別人。

  • 3 # 北京吃喝君

    首先,我想請大家一起跟我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性格內向”,什麼是“性格外向”?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

    性格內向,就是不善言辭,不擅長和人打交道;

    性格外向,那就是口才好,表達能力強,很會跟人打交道。

    —— 這種看法,其實是一個誤區。

    分辨一個人性格的內外向,真正的判斷依據並不在於“社交能力”,而在於“獲取精力的方式”。

    內向的人,透過“獨處”來獲取精力,社交對他來說,是一種消耗;

    外向的人,透過“社交”來獲取精力,獨處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煎熬。

    簡言之:

    獨處充電是內向;社交充電是外向。

    這是分辨內外向性格的依據。

    而“社交能力”呢,則是一種技能,即使性格內向的人,通過後天的訓練,也可以具備社交這種技能。

    只是,內向的人在開啟社交技能模式的時候,同時也在耗電罷了。

    那麼內向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精力,很多時候會選擇儘量獨處,少見人,少消耗自己,把為數不多的社交精力用在“刀刃”上。

    2.

    那麼讀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會問了:“內向型不愛社交,會不會因此而錯失重要的人脈呢?”

    對於抱有這種擔心的朋友,我想告訴你的是:不會。

    為什麼不會呢?

    我想再次請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人脈?

    —— 經常在一起吃飯的人,算是人脈嗎?

    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唱KTV的人,算是人脈嗎?

    其實不是的。

    人脈,指的是:雙方有需要,且有能力互相交換資源的人。

    內向型的人,不必擔心自己太宅會錯失人脈,不會的。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費勁巴拉混圈子混來的,而是你自身的價值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吸引過來的。

    所以,內向者不怕宅,就怕你手中沒本事,身上沒價值。

    3.

    讀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會問:“雖然個人能力很重要,可是,兩個人能力相同的情況下,外向型人畢竟社交數量多,認識的人更多,那內向型人豈不還是吃虧了?”

    對於有這種擔心的朋友,我想告訴你的是: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別人的長板競爭,要學會智取。

    儘量不要選擇那種“以社交本身為產品”的職業,比如製片人,經紀人,政客等;

    而儘可能選擇那些“需要長時間獨處才能做出產品”的職業,比如編劇,藝術家,科研人員等。

    內向者也有自己專屬優勢,那就是——與生俱來的高專注力,高感受力,高創造力。

    首先,是高專注力。

    內向者天性喜歡獨處,喜歡沉浸在深度思考的愉悅中,這種天性無形之中帶來了高專注力。

    內向者可以在一個點上鑽的很深,一道題除了這種解法,還有什麼別的解法呢?這種解法最初是誰提出的?他為什麼會想到這種方法呢?

    這就是高專注力。

    其次,是高感受力。

    內向者之所以會覺得社交很“耗電”,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感受力太過於敏銳。

    從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停頓,一個呼吸,一個微表情之中,內向者都能捕捉到成噸成噸的情緒資訊。

    在內向者面前,儘量別說謊,因為你的一點點情緒上的小破綻,他們都能感知到。

    這種超強的感受力,如果運用在合適的行業中,則會幫助內向者建立極高的事業成就。

    比如,做演員,導演,主持人,心裡諮詢師,作家,藝術家,教師,社會科學研究者,等等等等……

    只要是跟“人的情緒”、“人的情感”、“人的心理”比較沾邊的職業,內向者都可以發揮出自己高感受力的優勢。

    最後,是創造力。

    創造,在我個人看來,是人類大腦和心靈所能觸及的最高階活動。

    如果一個人,一直在做著重複他人的活動,完成著他人交代的指令,那麼這種型別的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

    而如果一個人,他具備創造力,他能夠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獨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一套體系,那麼他馬上從這個行業裡脫穎而出。

    因為創造,是最難被替代的。

    內向性格的人,通常具備高專注度和高感受力,而這兩者,恰恰是創造力的基石。

    高感受力,則可善於觀察,善於捕捉;

    高專注度,則可耐得住寂寞,進行思考整合和研發;

    兩者相加,則很可能碰撞出創造力的火花。

    綜上所述,內向型人,完全不必擔心在社交中吃虧,雖然咱們在社交上耗電量大,但咱們在沉下心來做事情這方面,則是不那麼費力地。

    而外向型人,在社交上很省力,在休息玩樂之中就把社交做了,可他們在需要沉下心來做事情的時候,則需要多耗費一些電力。

    這兩種性格,各有自己的優勢,並沒有好壞之分。

    只要大家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儘量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則都可以活出自己燦爛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龍魚吃什麼小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