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答人

    第一、諸葛亮首出岐山時有蜀國國力強勝,軍事上有關興、張包、趙雲、魏延等一批能打的勇士。包括後來收服姜維,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再者第一次北伐整個蜀軍都士氣高漲。而且剛剛即位的劉禪並沒有昏聵到後來那種地步,還算有一些英明和睿智。當時諸葛亮的身體也很健康。

    第二、魏國曹丕繼位後忙於忙於廢漢而自立為王。當時魏國也有一些反對勢力存在。政權並不是很穩定。再有一個主的原因,曹睿記位後並沒有重用司馬懿,反收回司馬懿的兵權,而用重用曹氏家族文臣武將以及王朗等一些老臣。這就等於給了諸葛亮一定可乘之機。

    第三、當時的吳國和蜀國還是存在聯盟狀態,如果當時諸葛亮進軍順利吳國很可能成為和蜀國一起聯軍以曹丕篡漢為名一起討伐魏國。這三個原因加起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是丟失街亭,奪得長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個人以為是一定可以的。

  • 2 # 每日趣評

    許多人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守街亭,其實守街亭重在一個守字上,而不是進攻,因此,能否守住街亭跟能否奪得長安沒有直接關係。那麼為什麼要守街亭呢?如果守住街亭,諸葛亮能迅速奪得長安嗎?讓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守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這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準備最充分,成效也最顯著的一次行動。當時距離漢中之戰已經整整過去八年時間,蜀漢和曹魏在這八年期間沒有在關中一帶有戰事,所以曹魏防備有所鬆懈。

    再加上曹丕新死,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曹叡這個二十二歲的皇帝不能駕馭群臣,魏國朝基不穩,因此,公元228年諸葛亮悍然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戰事。

    此次戰事諸葛亮準備很充分,有佯攻,有主攻,有策反,可謂是面面俱到。首先派趙雲從斜谷道進軍,吸引魏軍防守,此為佯攻。其次由諸葛亮率主力大軍西行到祁山附近,突然發兵攻佔隴右地區,最後策反關中的安定郡,使局勢擴大,造成整個關中都為之一振的態勢。

    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將重點放在隴右地區呢?看下圖,隴山是涼州和雍州的分水嶺,而佔領隴右後能夠迅速切斷雍涼兩州之間的聯絡,繼而西進佔領隴西、西平、金城等地,再往西就是涼州地區。所以佔領了隴右也就佔領了涼州及雍州西部,魏國將失去西部邊陲一大塊。

    而想要徹底佔據並鞏固這些地方就必須守住兩個地方,一個是祁山,一個是街亭,守祁山是為了向西繼續進軍,而守街亭是為了堵住六盤山以東的魏軍。那麼如果守住街亭,諸葛亮有東進進攻長安的打算嗎?他又能否奪得長安呢?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蜀軍前部來守街亭,目的很明顯,那就是堵住這個關口,然後徹底平復隴山附近地區,然後揮軍往西,奪取涼州地區,繼而鞏固戰果。至於是否東進進取關中,要看形勢而定。為什麼?

    諸葛亮帶兵十萬人,戰線拉得非常長,而涼州地區又距離太遠,因此,這十萬主力分佈在祁山附近已經很吃力了。這時候諸葛亮有兩方面壓力,一個是涼州馳援隴右,一個是長安馳援隴右,因此,分兵必然造成實力不足,所以馬謖所帶的前部兵力才那麼的少。而兩者相比,守街亭的壓力更大,因為長安方向為魏軍的主力。

    於是後來發生了張郃率領五萬大軍擊潰馬謖的街亭之戰,如果說街亭沒有失守,諸葛亮能夠東進攻取長安嗎?不太可能。為什麼呢?

    雖然說街亭失守後魏軍幾乎在關內無險可守,但是長安附近還是有不少兵力佈置的。看下圖,長安附近的扶風郡、馮翊郡、北地郡都有駐兵,而且數量不少。在長安的北邊河東地區也有駐兵,而一旦發生戰事,南陽郡之魏軍也會源源不斷的馳援關中。

    因此,諸葛亮能否拿下長安,關鍵就是時間問題,如果諸葛亮動作夠快,那麼拿下長安不是不可能。可惜的是諸葛亮的動作沒有那麼快,為什麼呢?

    在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蜀軍前去守街亭時,魏軍已經派張郃等人從長安以南沿山北上,並且和蜀軍有了戰事,由此可見,魏軍的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而等到諸葛亮率領蜀軍主力來到街亭,假如這時馬謖守住了魏軍的進攻,諸葛亮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為什麼呢?

    恐怕此時長安附近雲集的魏軍不會少於十萬人,而魏軍也急於奪回隴右地區,所以此時雙方會在街亭展開大戰,至於勝負如何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諸葛亮還是曹魏,都不會輕易放棄隴右地區。

    所以,到那時諸葛亮的策略會變成守,其實能守住已經很不錯了。而魏軍會變成攻,至於能不能成功攻取街亭,就看曹真厲害還是諸葛亮厲害了。至於長安,恐怕還要等到雙方在街亭附近的戰果如何來定了。

    如果諸葛亮勝利了,那麼曹軍主力被擊潰,長安很可能不保,如果曹軍勝利,那麼就會重蹈失街亭後的一幕,諸葛亮倉惶撤軍,直至回到漢中。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守街亭的戰略目的在於鞏固隴右戰事的戰果,而不是貿然的東進攻取長安。依照諸葛亮的戰事進展,能守住街亭就不錯了。而魏軍反應很快,如果雙方在街亭之戰爆發長期的戰事,諸葛亮戰勝了魏軍主力,那麼長安有可能不保(機率幾乎為零)。如果諸葛亮失敗,那麼蜀軍則要迅速撤往漢中,越慢則也容易被魏軍全殲。所以,從祁山出兵,然後東進攻取長安,我始終認為是個可遙不可及的夢想。

  • 3 # 古今趣事

    誠邀,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如果街亭沒有失,那麼讀取長安的可能性極大。首先,此次諸葛亮北伐中原所動用的軍力無疑是最大的一次,同時也是最為鼎盛的一次。街亭是為諸葛亮運輸糧草的門戶,一旦失去,諸葛亮大軍就會困於糧草,那就很容易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諸葛亮在派遣大將守衛街亭時,不可謂不小心,基本上把三分之一的主力放在街亭之處,其原因就是此處易守難攻。然而,馬謖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略,最終被張郃所利用,最終兵敗如山倒,導致諸葛亮匆忙撤軍,進而導致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第二,如果街亭穩健,即使孟達被司馬懿所滅,並能夠派遣大軍趕到一線戰場,那諸葛亮還是有著較大的勝算的。此時諸葛亮已經佔領了三郡,不日便可突破渭水,為攻打長安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且一旦突破渭水,此時還可以分兵回擊街亭,徹底解除街亭之圍,這一方面有了打持久戰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能伺機而動。或者等到司馬懿立足未穩,直取長安,都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第三,由於當時曹叡坐鎮長安,由於皇帝在戰場指揮,再加上曹叡的軍事能力不見得有多高明,很容易犯下袁紹的問題,這也會給諸葛亮以可乘之機。所以諸葛亮對街亭的失守,十分的憤怒和自責,因為這喪失了一次最好的機會,而隨後的幾次北伐,基本上沒有任何機會了,實在太過於遺憾了!

  • 4 # jigang008

    這個問題都炒濫了。統一回答:諸葛亮佔領隴右後大軍準備沿渭河谷地東進奪取長安,而街亭是隴山的一個缺口,透過街亭就能繞到諸葛軍隊身後,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所以派馬謖去守街亭,目的就是守住街亭不讓魏軍透過,而姜維、魏延、趙雲都是進攻性的戰將去守街亭太浪費,所以派參軍馬謖守街亭。按理說守街亭就應該當道下寨,多設路障、多挖壕溝、多準備弓箭手。但是馬謖到了街亭後發現有座孤山扼守在街亭口,所以臨時決定山上下寨吸引魏軍來攻,以求大規模殺傷對手,無奈張頜經驗豐富,圍山四天而不進攻,馬謖軍缺水四天,飢渴難耐被迫放棄山寨,後遭魏兵追殺街亭失守。

  • 5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如果當時能夠守住街亭,那麼諸葛亮奪取長安仍然不容樂觀,要看後面形勢的發展。為了說明這個情況,我們就要首先知道為什麼要守街亭,以及當時的形勢。諸葛亮進攻長安的路線分析

    通往長安的道路一共有五條,從西往東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駱穀道、子午穀道。

    我們先說一下第一條,祁山道,這是諸葛亮的最愛,地勢平坦,方便運輸、排兵佈陣,缺點就是繞遠路。

    第二條陳倉道,也是大路,易於用兵,但兩側都是樹林,容易遭埋伏。劉邦當年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這條道。

    第三條是褒斜道,道路崎嶇,這一點李白已經證明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第四條駱穀道,是所有路線當中通往長安最近的路線,但也是險峻的路線。曹爽曾經從此道伐蜀,遭到埋伏大敗。

    第五條子午穀道,是最為險峻,也是最冷門的路線,楊貴妃愛吃的荔枝就是從這裡送到長安的。

    街亭之戰的形勢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實際上主力部隊走的是祁山道,為了迷惑魏軍,他派出趙雲、鄧芝出褒斜道假裝是主力,吸引魏軍注意力,然後率主力走了祁山道。魏軍中計,派大將曹真前往郿縣抵禦趙雲,於是魏軍主力都集中在了郿縣,諸葛亮的主力就順利拿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目的在於先拿下隴右。

    此時魏國才知道蜀軍主力其實在祁山,魏國皇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並從荊州調回大將張郃直撲隴右。

    當時隴右只剩下了隴西城因為城牆堅固,諸葛亮沒有拿下。唯一能打下隴西城的方法就是攔截西邊過來的魏軍,斷絕隴西糧道,實際上拿下隴西城只是時間問題。

    長安通往隴西有兩條道路,一條是陳倉渭水道,在這裡諸葛亮的主力與郭淮對峙。張郃的援軍想要快速支援隴右只能走隴山道,而街亭是隴山道的關鍵點,魏軍增援的必經之路,如果能夠在街亭攔住魏軍,那麼諸葛亮就可以集中兵力打下隴西。

    當時張郃率五萬騎兵增援隴右,要知道張郃是當時天下數一數二的戰將,手下五萬騎兵多為精銳,街亭即關鍵又要面對強大的敵人。

    再說一下為什麼諸葛亮當時為什麼最後派了馬謖。因為諸葛亮手上的大將當時都派出去了,趙雲、鄧芝在陳倉道牽制了魏軍主力,魏延、吳懿正在攻打隴西。姜維當時剛投降,讓他當主將的話也不是很放心的。實際上我們按照事後分析,街亭讓王平守是最好的,可是那個時候王平也是魏國那邊投降過來的,而且還沒有什麼戰功,馬謖作為諸葛亮的愛將深受諸葛亮的信任,因此最後才派了馬謖。

    街亭守住的前提下,戰局的發展分析

    那麼現在我們按照題目提出的假設來,街亭守住,那麼隴西就必然會拿下,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可以集中兵力在陳倉渭水道和魏軍展開決戰,此時的蜀軍可以說是士氣旺盛,又有大將魏延、吳懿坐鎮,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我們也要分析當時兩國的實力差距。蜀國當時來說,人口不會超過一百萬人,能夠徵用的兵力最多也就十萬人左右,而魏國的人口是五百多萬,能夠徵用的兵力,能達到40-50萬人,當然一部分要負責防守東吳,而在長安附近,魏國完全可以集中大約20萬左右的兵力,是蜀國的兩倍。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魏國在長安戰區應該是兩個作戰集團,一個是曹真為首進攻陳倉道的作戰集團,人數在十萬人左右。另一個就是支援隴右的作戰集團,其中張郃有五萬人,郭淮部人數也在五萬人左右,如果街亭蜀軍守住了,那麼張郃就會放棄馳援隴右,轉而同郭淮匯合,抵禦諸葛亮主力東進。

    而蜀軍的軍力總數也就十萬人,諸葛亮還要分出不少兵力:趙雲、鄧芝部牽制曹真的部隊,人數不下於兩萬人;防守漢中,至少要有一萬人;拿下隴右後,以及隴右到漢中的路上,至少也要安排五千人負責各處的防守。所以諸葛亮如果此時決戰,他能夠集中的兵力最多為6-7萬人左右,人數上並不佔優。在軍隊的質量上,和魏軍也是不相上下,可以說,要看具體的發揮了。

    即便當時諸葛亮能夠在陳倉渭水道擊敗魏軍順利東進,曹魏也會放棄陳倉道以及隴右的大片地區,將兵力集中到長安附近,此時張郃、郭淮退回來的部隊加上曹真的部隊,以及曹睿再從其他各地調動的軍隊,魏軍人數不會下於15萬人(即便在陳倉渭水道魏軍遭遇重大失敗,損失慘重),此時蜀軍進攻長安的部隊最多也就十萬人左右,這一戰仍然是個未知數。

    當然,如果街亭守住了,至少諸葛亮拿下隴右是沒有任何問題了,而諸葛亮每次北伐最大的難題就是後方運輸,拿下隴右後,可以以隴右為基地,不斷地騷擾曹魏,當時的關中地區是曹魏的經濟主要來源地區,拿下隴右,會使得這個地區不能夠持續穩定地給曹魏帶來經濟輸出,同時隴右地區還可以為蜀國提供大量兵員,諸葛亮的北伐就不會有後來那麼難了,這是至少的。

    不過拿下街亭後,與張郃郭淮的一場大戰基本是難以避免,如果能夠獲勝,那麼至少隴右地區是在諸葛亮手上了,就看後面諸葛亮怎麼安排了。馬上進攻魏國,是一場決戰,人數蜀軍不佔優,但是如果以隴右為據點,慢慢來,則至少會形成相持的局面。最關鍵的還是在於諸葛亮能否徹底擊敗魏軍主力,造成魏軍的大規模殺傷,只有消滅了魏軍的大量主力,拿下長安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所以根據以上的分析來說,即便守住了街亭,是否能夠拿下長安,也仍然要看形勢的發展。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整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沒有一兵一卒殺向長安,何來奪取長安之說?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是奪取隴右,而不是長安,如果把題目中的長安換成隴右,這個問題就成立了。

    諸葛一生唯謹慎,包括北伐,諸葛亮之所以沒有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除了子午谷奇謀行不通外,魏延的計劃也與諸葛亮的目的相左。魏延想要奪取長安,然後以長安為中心據點向整個關中擴散勢力,而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是分四步走的:

    1、奪取隴右,在關中和涼州之間打下立足點;

    2、蠶食雍州和涼州,擴大影響力。

    3、在穩定了隴右和拿下了雍州和涼州後,開始攻打關中,也就是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

    4、從關中出兵,經函谷關,居高臨下,攻打中原,首當其中的就是洛陽,繼而統一天下。

    事實上,從諸葛亮歷次北伐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目的,不僅僅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不是長安,而且諸葛亮在歷史上的五次北伐的目的,都是先奪取隴右,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目的如何又是一回事。

    然後回過頭來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兵力部署及安排:

    1、趙雲、鄧芝為疑兵出褒斜谷,牽制及吸引曹魏關中主將曹真的主力;

    2、諸葛亮親率大軍,出祁山,先派兵圍攻上邽,將上邽魏軍團團包圍在城堡中,然後派出馬謖和王平率軍駐守街亭,擋住魏軍由關中派往隴右的援軍。

    3、諸葛亮親率大軍攻打隴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隴西、廣魏五郡。

    諸葛亮的戰略戰術實際上還是過於保守,也就是典型的聲東擊西之計,在攻打隴右的同時,諸葛亮早已安排好退路。

    諸葛亮這樣安排也是沒錯的,親率主力圍攻魏國隴右五郡的地方軍,那些地方軍肯定不是諸葛亮軍的對手,只要馬謖擋住魏國從關中過來的主力,諸葛亮就能順利完成北伐的任務,拿下隴右五郡。

    這裡簡單的交待一下,魏國在關中及涼州地區的兵力部署情況,曹魏關中及涼州最高軍事長官當時是曹真,曹真的主力至少有5萬人,主要駐守在長安附近,及漢中通往關中的五條道路的路口,這條路分別是:子午穀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

    比如趙雲和鄧芝的疑兵走的就是褒斜道,面對的就是關中的眉縣,這裡是曹魏的軍事重鎮,曹真的主力也在這裡。子午穀道也就是魏延提出的奇謀所走的道路,陳倉道就是劉邦當年出川所走的,而諸葛亮這次走的卻是祁山道。

    曹魏的主力在關中,然後從關中有兩條路可以通往隴右到達涼州,分別是隴山道和渭水道,隴山道東邊的盡頭就是街亭,守住了街亭,魏軍的援軍就無法支援隴右。而渭水道東邊的盡頭就是上邽,也被諸葛亮包圍。

    曹魏在關中以外地區的防守主要以據點或城堡防守為主,地方上以郡縣兵為主,無論是城堡防守還是郡縣兵防守,都是無法抵擋諸葛亮北伐主力的,比如當時的雍州刺史郭淮鎮守的就是上邽的祁山堡,可惜被諸葛亮圍住了。只要蜀軍守住了街亭,魏軍就無法進入隴右,諸葛亮就能完成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只要守住了街亭,奪取了隴右,諸葛亮就有了進行下一次軍事行動的可能,也就是蠶食雍州和涼州,接下來就能攻打長安。

    再回到題目上來,如果守住了街亭,諸葛亮能拿下長安嗎?

    回答是:如果蜀軍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就能拿下隴右五郡,但是否能拿下長安?那就不一定了,還要看諸葛亮之後的軍事行動,至少守住街亭,就有拿下長安的可能性存在,如果沒有守住街亭,那就沒有拿下長安的可能性。

  • 7 #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不能!先看一下地圖。街亭在關中平原的西北部,長安在關中平原時東部,在漢軍穩定隴右後,魏軍早已經打上門來了,你還怎麼拿下長安。

    當然諸葛亮的設想也不是掠取長安,而是先拿下雍州和涼州,然後才是關中。

    不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仍有可取之處,不過要修改,目標不是長安,而是潼關。

    漢軍笫一次北伐時關中空虛,堵住潼關,防止曹魏向關中增援,關中魏軍在東進還是西進中搖擺不定,潼關一丟,潼關以西的所有曹魏官吏都會搖擺不定,這更有利於平定關中和雍涼,他的前提是漢軍能夠守住潼關。

    當然,即使潼關不失,魏軍還可由汾河谷地南下進入關中。諸葛亮先雍涼,後關中策略還是比較穩妥的,即便沒有街亭之失,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天下一統的局面他是看不到了。

  • 8 # 9102孟

    不能。蜀國的兵力實在太弱小了。你可以看一下《後出師表》,其中有一句諸葛亮的原話:“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意思是說,諸葛因為自覺有負隆中之對,三顧之恩,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死一搏。《三國演義》為了小說的藝術效果,對蜀國的實力有所誇大。其實蜀國當時的的總兵力也就一兩萬人,將才也少得可憐(五虎將只剩趙雲,廖化、王平也不堪大用),並且內部和後方也十分不穩定(雲南孟獲從未真正服過蜀國,經常動亂)。蜀國局勢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了。但是魏國此時人才卻層出不窮,人心也逐漸歸服,政局也趨於穩定。所以蜀國根本沒有可能克復中原

    從街亭之後的幾次北上的情況來看,孔明至少有三次退兵都是因為內部原因所致,一次是後主擔心他功勞過大無法控制而中了反間計。一次是他自已身子撐不住生病不得不退兵。一次是李嚴送糧不及時反而謊報軍情使他退回。中反間計足以說明他“與上不同道”,根據孫子兵法的思想來看,“與上同道”才是出兵的前提,單是這一點他已無戰勝的可能。生病也足以說明個人能力始終有限,僅憑個人能力戰勝一國的機會也實在是渺茫。出現部下謊報軍情的情況,多少也能說明他的內部正有人不滿他連年征戰。有這幾種情況出現便可說明街亭事件是偶然的,最後的失敗卻是必然的。

  • 9 # 葉澄談歷史

    要說這諸葛亮一出祁山,可以說是勝算最大的一次北伐。可惜就是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所打敗,諸葛亮只能退回益州。那麼如果馬謖沒有失街亭,諸葛亮有幾成把握佔據關中呢?很多人說沒有機會,諸葛亮肯定還是會失敗的。但是葉澄以為,諸葛亮還是有一絲機會的,只是一絲而已。

    可以說,按當時的形勢是對諸葛亮十分有利的。一是諸葛亮深入不毛,已經平定了南方,蜀川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二是諸葛亮大軍氣勢正盛,平定南方再出漢中,氣勢上是有加成的。三是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響應,涼州之地已經得了人和,大軍獲勝便可長驅直入,佔據雍涼。四是孟達在上庸可以造反,東西夾擊魏國。

    但我們也不能小看魏國這個實力強國,若諸葛亮要取長安,那便是有兩關得過。

    一是街亭不能敗,而且必須打敗張郃。只有打敗魏國派來迎戰的張郃,諸葛亮才能進一步佔據雍涼,發揮三郡響應的威力,更可以囤積糧草,以便日後再進軍。這就可以勉強達到馬超當時起兵雍涼的基礎了,可以去挑戰第二關。

    第二關是攻打長安。長安當時是魏明帝曹叡親自坐鎮的,其實這倒反而給了諸葛亮機會。有帝王坐鎮和沒帝王坐鎮,看看袁崇煥就知道。大將不能隨心所欲的指揮,還要考慮皇帝的感受,是十分影響戰局的。諸葛亮要是能到長安城下,勝算可以說不小。

    很多人肯定會說還有司馬懿,這就能要說另一個要素了,孟達不能敗。當時司馬懿是坐鎮宛洛的,根本不在關中,演義裡是杜撰的。如果孟達能夠當機立斷,修築好防禦工事的話,司馬懿是沒有機會快速打敗孟達的。這樣,就能牽制司馬懿在宛洛,不會放他去關中了。

    所以說,諸葛亮要取關中,先要打敗張郃,進據雍涼。而後孟達守住上庸,牽制司馬懿,不放司馬懿入關中。第三就是攻破曹叡鎮守的長安了。

    總體來說呢,難,非常難。但丞相畢竟還是丞相,不能常理奪之,如果能做到這四點,還是有一絲希望拿下長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落之前愛上你洋蔥妹唱給可瑜的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