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哈哈哈
-
2 # 東觀太史
朱高熾成為大明的皇帝不足一年,但後世對其評價很高,死後廟號“仁宗”就很說明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真誠厚道。
朱棣有四個兒子,除早夭的幼子外,其他三子均為一母同胞兄弟。朱高熾是老大,他自幼喜靜不喜動,就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書,時間長了,身材有些走形,嚴重發福了,不愛活動也使他的體質有些偏弱,走路晃晃悠悠不穩當,必須有人攙扶才能活動。但他偏偏有個一生好武的父親,所以朱棣很不喜歡這個肥胖虛弱的兒子,無奈朱棣的父親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孫子,親自確定了他“燕王世子”的地位。
建文帝時,朱棣起兵靖難,因為太胖的緣故,朱高熾沒有隨軍作戰,朱棣讓他留守後方,因為對這個兒子不放心,朱棣還派人暗中監視朱高熾的一舉一動,後來監視他的人被他的真誠厚道所折服,在向朱棣彙報工作時,還為朱高熾據理力爭,希望朱棣解除對大兒子的懷疑。
朱棣哪管這些,一想起大兒子就頭疼,這個肥胖的兒子哪點像自己?朱棣更喜歡在戰場上英勇神武的老二朱高煦,因為這個兒子才像自己嘛。在戰場上,朱棣曾多次陷入險境,而老二朱高煦總會在關鍵時刻趕來救援,這不禁讓朱棣大為感慨,旁敲側擊地鼓勵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朱高煦本來就不服這個行動不便的大哥,這句話無疑讓他看到了更多可能,對大哥朱高熾更不放在眼裡。
不過朱高熾身體不好,不代表不能建功立業,機會很快來了。就在朱棣南下靖難之時,建文帝派出大將李景隆率領50萬軍隊北上,直取朱棣的老窩北平。不想,面對50萬大軍,愛文不愛武的朱高熾卻創造了萬人守城的勝利,成功迫使李景隆撤兵。
朱高熾能夠堅守北平,對於整個靖難之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朱棣能夠成功登基稱帝,朱高熾實在是功不可沒。
朱棣即位後,朝堂上下開始商議立儲的問題。由於在靖難中立下大功,朱棣也漸漸重視起了朱高熾的才能。在經過深思後,朱棣最終將朱高熾立為皇太子。
成為皇太子的那天,就是兄弟間真正鬥爭的開始。老二朱高煦被封為漢王,但他並不服氣,遲遲不肯去藩國就藩,並組織多人上奏誣告朱高熾,老三朱高燧又準備弒父矯詔即位,一連串的事情弄得朱棣很生氣,準備將他們貶為庶人,又是朱高熾站出來為兩個弟弟求情,朱棣才從寬處理。
朱高熾登基之後,他不僅沒有伺機報復心懷不滿的弟弟,還主動給他們進爵封王,並且時常勸誡他們。這在頻頻發生手足相殘的古代皇室,朱高熾以德報怨的做法,也確實是大仁大義了。
不僅在兄弟情上表現厚道,還在國家方針政策上,真誠相對。
朱高熾登基後一改朱棣當政時的嚴苛法令,而是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賢能,獎勵百官進言,為政十分仁慈。這使得當時的朝廷非常開放清明,官員敢於提意見,皇帝也樂於聽意見。朱高熾不僅廢除了之前的嚴苛政策,他還對建文帝的舊臣進行赦免或平反,實有明君之範。
當然明朝的對外擴張也在朱高熾手中悄然停止了,他不再像朱棣一樣頻繁用兵,而是注重農業,大力發展生產,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他為“仁宣之治”開了個好頭。
上至朝廷,下至平民,均得到實惠,口碑自不會差,且又有儒家文人的推波助瀾,朱高熾一代明君的好名聲就此坐實了。
-
3 # 新不二說
朱高熾明成祖朱棣的第一個兒子,在朱棣去世後繼承了皇位,他雖然只在位執政了九個月的時間,但卻得到了朝廷內外的一致好評,還在死後獲得了“仁宗”的廟號。那他為什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樣的好名聲呢?
其實,他的好名聲不光是在位期間掙得的,還包括做皇帝之前就積攢下來的。由於身體肥胖的原因,小時候的朱高熾就不太喜歡運動,別人去騎馬射箭的時候,他卻沉迷於文學當中,而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卻是得到了祖父朱元璋和塾師的極力稱讚的,聰穎好學的朱高熾不光學習好,他在政治上的天賦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的。由於性格沉穩,寡言少語,老練的處事方式深得祖父喜歡,老早就被定為世子了。
但是朱棣卻不是太喜歡這個兒子,因為他太不像自己了:朱棣是能征善戰,而朱高熾雖說會騎馬射箭,但是那隻能停留在會而已,如果讓他上戰場卻是萬萬不可以的。所以朱棣喜歡和自己一樣能征善戰的小兒子。
靖難之役時,朱棣喜歡的兒子和他一起征戰沙場,而朱高熾由於身體原因只能留守後方。由於朱高煦的勞苦功高及多次救駕,朱棣更是對二兒子青睞有加。
實際上留在北平的朱高熾也不是完全沒有起到作用,雖說沒有他的弟弟的功勞大,但這個功勞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朱棣出征後,建文皇帝派大將李景隆領兵50萬攻打北平,並且在此之前還派人送了封勸降的書信給朱高熾:如果投降,許你為王。但是朱高熾連信都沒有看就直接交給了父親。率領僅有的一萬多守城官兵抵禦來犯之敵,朱高熾積極聽取將士們的建議,努力協調各種關係,終於迫使皇帝退兵。
這次的成功阻敵,也使朱棣解決了後顧之憂,否則,北平一失朱棣就是有天神附體,恐怕想要登基也不是那麼簡單了。
朱棣成功登基後,一度曾想立二子朱高煦為太子,但是有大臣提醒朱棣:朱高熾的功勞及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這才引起了朱棣的重視,經過慎重考慮,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爭儲失敗的朱高煦心有不甘,多次陷害太子都沒有成功。太子監國期間,朱高煦又再次誣告太子無力治理國家,要不是太子求情,一怒之下之下的明成祖差點廢了他的爵位。
登基後的朱高熾也沒有像其他帝王一樣對他的這些兄弟動手報復,而是給他們加官進爵。這樣的做法簡直是太仁至義盡了。
做了皇帝的朱高熾繼續實行他的仁政,任賢臣,納諫言;注重農耕,支援生產,體諒百姓減輕賦稅;為建文帝的舊臣平反,釋放罪行不大的人。大有一片中興的勢頭。
可惜的是他僅在位9個月就病逝了,沒能實行他的遠大抱負。但是他的一系列的仁政卻為他留下了好的名聲。
-
4 # 填哥嗑歷史
眾所周知,明史中記載的明朝帝王,多有不堪。但是在明史的記載中,仁宗皇帝名聲不錯。雖然只是當皇帝九個月,但是他卻做了很多令人稱道的事情。
一、保境安民。
朱高熾雖然稱帝時間只有九個月,但是做世子、太子的時間很長。在大明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就封為燕世子。
建文四年,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命令世子保衛京師。朱高熾以一萬多的兵力,撫卹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抵禦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一個多月。使得北平城免遭屠戮。
二、和睦兄弟。
朱高熾的父親明成祖朱棣,以藩王的身份,以“靖難”為名,發兵叛亂,持續三年,才奪得帝位。朱棣的成功,刺激了朱棣的諸多兒子。特別是朱高煦、朱高燧這兩位野心家,經常明裡暗裡對朱高熾的背後捅刀子。
在靖難之役剛開始的時候,朱高燧就勾結宦官黃儼,以世子收受朝廷書信為名,構陷世子。永樂二年,這些人又再一次構陷太子,稱太子赦免罪人,有意謀反。結果,事情洩露了,朱高燧被判處死刑。太子親自勸說,使得朱高煦免於死刑。
曾經有人問朱高熾:“你知道有人構陷你嗎?”朱高熾回答:“我只知道盡兒子的本分而已”。應當說,構陷世子這樣的事情,至少朱高熾是有聽說的,但是他對這樣的事情不以為意。這樣,使得仁宗一朝,避免出現類似玄武門之變的事情。
三、節省開支。
大明王朝自永樂以來,國庫支出日益增多。永樂皇帝的好大喜功是最為主要的原因。永樂皇帝多次征伐蒙古。耗費甚多。雖說這也是保境安民的舉動。而龐大的鄭和下西洋船隊,則是額外增加大明的財政支出。
所以,仁宗皇帝即位之後,下令停止下西洋,還停止了到雲南、交阯採辦奇珍異寶的行動。這樣,減少了國庫的開支。
四、赦免罪犯
仁宗皇帝對待治下的百姓非常仁愛。多次赦免罪犯。
仁宗皇帝還是世子的時候,就曾經赦免罪犯,並因此被小人構陷。
當上皇帝后,仁宗皇帝宣佈大赦天下。
仁宗皇帝還赦免了建文帝時候大臣家屬的罪責。
十一月壬申朔,詔禮部:“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言事謫戍者亦如之。”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諸臣外親全家戍邊者,留一人,餘悉放還。仁宗還赦免了言官的罪責。
己丑,詔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導民於善,非務誅殺也。吏或深文傅會,以致冤濫,朕深憫之。自今其悉依律擬罪。或朕過於嫉惡,法外用刑,法司執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執奏,必允乃已。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宮刑。有自宮者以不孝論。非謀反。勿連坐親屬。古之盛世,採聽民言,用資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誣為誹謗,法吏刻深,鍛練成獄。刑之不中,民則無措,其餘誹謗禁,有告者一切勿治。”五、勸課農桑,賑濟災民。
農業乃是國家的根本,為了表示對農業的重視。仁宗皇帝和以後的宣宗皇帝都曾經身體力行,參與耕種。
此外,仁宗皇帝經常賑濟災民。此類記載不絕於史書:
永樂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為皇太子。成祖數北征,命之監國,裁決庶政。四方水旱饑饉,輒遣振恤,仁聞大著。庚辰,河溢開封,免稅糧,遣右都御史王彰撫卹之。隆平飢,戶部請以官麥貸之。帝曰:“即振之,何貸為。”夏四月壬寅,帝聞山東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稅方急,乃御西角門詔大學士楊士奇草詔,免今年夏稅及科糧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須戶、工二部預聞。”帝曰:“救民之窮當如救焚拯溺,不可遲疑。有司慮國用不足,必持不決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筆,令士奇就門樓書詔。帝覽畢,即用璽付外行之。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飢。仁宗皇帝在位不過短短十個月,賑濟災民達五次之多。可見其對民生之關切。
六、治國有道
朱棣在北伐的過程中病死,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秘不發喪,避免混亂。朱高熾得知後,派自己的兒子出城迎接。並加強京城治安,派人鎮守南京。穩定了政局。
此後,他重新任命了一些得力的官員。釋放夏原吉,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和永樂時期遭流放的官員,平反冤獄,使得統治集團得以穩定。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仁宗皇帝朱高熾是一個大胖子。因此,行動極為不便。這個,也是仁宗皇帝英年早逝的原因,當然,有關於他的英年早逝,也有人認為是縱慾過度。但是,這個並沒有妨礙到他在歷史上的好名聲。他所作的這幾件事情,每件都是對大明王朝,對天下的極大的關愛。他,為大明的“仁宣之治”開了一個好頭。可惜了,這麼一位好皇帝,在位時間卻還不足十個月!
-
5 # 雁城流浪僧
朱高熾雖然體態臃腫,但在他肥胖殘疾的外表下,是一顆並不殘疾的,溫和的心。從他的廟號“仁宗”就可以知道,並且他的這段統治時期與宣宗的統治時期被稱為“仁宣之治”,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有恩報恩,有仇還是報恩朱高熾繼位後,把當年在皇位鬥爭中一直忠實跟隨他的人提升為內閣成員。並深情地對他們說:“我監國二十年,不斷有小人陷害我,時局之艱難,形式之險惡,但你們最終沒有棄我而去”。其次,它不僅沒有報復心懷不軌的兄弟,而且還主動給他們加官進爵。連那個多次進饞、誣告他失德,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的朱高熙,他不但不殺他,還給朱高熙大肆封賞,這在帝王之家真是難能可貴。
“違背”父令平反朱棣是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去世的,按規定朱高熾要在第二年才能用自己的年號,從七月到十二月這段時間皇帝一般都不敢太放肆,都是照本宣科,即使自己想當家做主,也要等到第二年。但是朱高熾在腳跟尚未站穩的時候,突然頒佈了一道命令:“凡是建文帝時期因為靖難而被罰為奴隸的人,一律赦免,併發土地給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特別是對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恩惠讓人大吃一驚,這些人當時是被定性為奸臣。朱高熾不僅給他們平反,而且給他們的兒子、親戚很多封賞。
廢除酷刑明朝從朱元璋建國開始為了穩定內部政權,實行嚴刑峻法,之後朱棣登基後,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性,繼續堅持朱元璋的那一套法律規範,這些酷刑對於百姓來說是家常便飯,成為了百姓甚至是官員的“噩夢”,而朱高熾一上臺就廢除了這些殘酷的刑法。
如果讓這位皇帝一直幹下去,相信大明帝國將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在位時間極短,但他所做的這些事情足以對得起“仁宗”這一稱號,他的義舉將永遠被人所牢記。
這樣的皇帝,百姓怎能不愛?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先說一說朱高熾登基之前
朱棣對於朱高熾各種嫌棄,又嫌他長得胖、又嫌他不通武藝、又嫌他個性寬仁,沒有他朱棣的威武霸氣。
因為他的這種態度,所以後世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朱高熾是個沒有稜角的胖子,憨厚、懦弱、無能。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朱高熾雖說胖得都快走不動道了,卻是個有本事的人,可惜他的本事都被層層肥肉給遮擋住了,他爹沒看到。這大概是最嚴重的以貌取人吧。
朱棣可能忘記了,他發動“靖難之役”和朱允炆的大軍在前線作戰時,是誰為他守住了後方北京?是朱高熾!
《明史·本紀第八·仁宗》記載: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
也就是說朱棣征戰前方的時候,朱允炆派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攻打北京,當時城中空虛,只有一萬守軍,可是在朱高熾的領導下竟然守住了!1:50,這個比例非常的恐怖!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可是朱棣眼裡只有圍著自己轉的二兒子朱高煦、三兒子朱高燧,一見朱高熾就皺眉頭。朱高熾不會爭寵,默默承受著來自父親和兄弟們的冷眼,被兄弟們嘲笑了也不會反駁,只是一笑了之。
而他的兒子朱瞻基對他滿心崇拜敬仰,一直保護著他免受叔叔們的打擊毒害。
和朱棣相反,大臣們都很喜歡朱高熾,覺得他不但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政治方針也特別符合大家的期望,所以都建議朱棣立他為太子。
朱棣一方面是因為大臣們說得很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很喜歡皇孫朱瞻基,想到江山最終要交到朱瞻基手裡便同意了。
不過朱棣還是看朱高熾很不順眼,再加上二兒子三兒子一直在說大兒子的壞話,外出征戰時就派了心腹禮部侍郎胡濙監視他。
胡濙監視了一段時間,徹底被朱高熾所折服,在《明史》上的記載是“以皇太子誠敬曉謹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釋”。
自此朱高熾的皇太子之位才算是穩了。
再說一說朱高熾登基之後雖然朱高熾只做了九個月的皇帝,卻堪稱明朝名君!在有限的時間裡,他沒有打壓當初一直和自己作對的兄弟們,反而提高了他們的待遇。之後忙於治國,做了很多實事,主要有以下這些:
1、與民生息,停止永樂年間的大規模用兵,使生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改組內閣,重用賢臣,以儒家思想治國而又能注重實務。他留下來的班子,在他和他的兒子去世後還穩定、主持著朝局,使明朝免於幼主臨朝的混亂;
3、改革科舉制度,使朝中南北官員得到平衡;
4、複查案件,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減少株連;
總之,經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代高壓,朝堂和民間都希望下一位皇帝是名仁君,朱高熾滿足了他們的期望,獲得了人們的愛戴,唯一的問題是壽命太短了點兒,沒多久就駕崩了。
好在朱瞻基也很厲害,繼承父志,使大明進入盛世。
【結語】
朱高熾在位時間雖短,意義卻重大,有好名聲很正常。
我認為這不但因為他為未來的明朝盛世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因為他是難得的體現人道主義的封建君主。
回覆列表
1.主要是當時的大臣被他的爺爺和他的父親給嚇得,等到朱高熾繼位,消除了長期的恐怖,是的國家的政治生活進入正常的軌道,自然是感官大不相同。
2.首先他的爺爺朱元璋開國之後,大肆誅殺功臣,殺得血流成河,然後又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甚至發明了剝皮、抽腸等等酷刑,弄的全國是血雨腥風,大臣上朝時甚至都交代好後事,一但平安下朝回家就覺得賺了一天。
3.他的爸爸明成祖先是起兵奪了皇位,然後又大殺建文忠臣,又是一片血雨腥風,整個大明王朝前兩代君主都是好殺之人,氣氛恐怖。
4.等到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先是放出被他父親關押的大臣,恢復正常的政治氣氛,然後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保持政治平穩,赦免建文諸辰的,興修水利積極建設,改變其父祖的嚴刑峻法,非謀反不得連坐。朱高熾的種種作為,足以讓他得到最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