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神威如獄阿東

    因為年輕,大多數年輕人做事,非黑即白。你是奸臣,所以要幹掉,讓忠臣上臺,國家就好了。事實證明,純屬胡扯。等崇禎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晚了,沒有機會給你補救了。

  • 2 # 文軒春秋

    魏忠賢年少時本是一個惡棍,因為賭錢輸了之後,自己閹了進入皇宮。在宮中他認識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並與客氏成了對食夫妻。當明熹宗即位後,客氏封為聖夫人,而魏忠賢被任命為秉筆太監。極其受到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導致人們只認識魏忠賢,而不知道有皇上。

    魏忠賢有了權利後在宮中樹黨攬權,欺壓嬪妃,誣陷皇后和耿直的大臣,獨斷朝政,勢力日益強盛。七十多名大臣,監察員上奏揭露魏忠賢,在閹黨官員的慫恿之下,魏忠賢多次製造冤獄。殺害了了楊漣等一大批東林黨人,並且在內閣和六部安插死黨。天下瓜起為魏忠賢大立建造生祠的歪風。

    天啟七年十一月,崇禎在即位後經過幾番試探,瞅準了時機不動聲色地以雷霆手段,剷除了魏忠賢的黨羽。讓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之地,然後將魏忠賢貶到鳳陽守陵,客氏也被貶到浣衣局。沒過幾天就雙雙自殺,之後閹黨們被大力清除打擊,平反了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官的官員。魏忠賢罪名罄竹難書,隨便一條罪名都可以讓他粉身碎骨,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

    魏忠賢的倒臺,為當時的政壇黑暗帶來了光明,也為崇禎贏得聖明君主的歡呼頌揚。在執政之初,他殺魏忠賢,體現了他對宦官的極度厭惡心態。

  • 3 # 下午歷史茶

    朱由檢,為什麼不放過魏忠賢?是因為魏忠賢排除異己,專斷國政。

    朱由校16歲當皇上,因小玩心重,又痴迷於木匠,所以朱由校無心朝政。這樣大權就落在了他最龐愛的魏忠賢這些閹黨手裡。不幸的是朱由校在一次泛舟玩耍中,不小心落水,由於受驚嚇,留下了病根,一直不見好轉,朱由校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讓自己的弟弟朱由檢繼他的皇位。沒幾天,在位7年、年僅23歲的朱由校就駕崩了。

    這時因魏忠賢深得朱由校重用和喜歡,已成為朝中權宦,被稱為“九千歲”。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魏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畢竟是一個太監,很多事情不能靠他自己,也掀不起多大的浪。魏忠賢為了把持朝政,打擊東林黨,大肆網羅之前受到東林黨打壓的浙、齊、楚、宣、昆各黨派,手下黨羽眾多。當時內廷中宦官王體乾、李朝慶、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樑棟等三十餘人把持皇宮。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稱為“五彪”。還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寺少卿曹欽程等人,稱為“十狗”。這些閹黨人員為什麼追捧魏忠賢,不是魏忠賢有多大能耐,而是因為魏忠賢得到明熹宗朱由校的絕對寵信,能代行皇權。

    當崇禎帝朱由檢繼位後,開始不再信任魏忠賢。但並未急於對魏黨動手,也未對任何一個黨派動手。他知道自己現在根基不牢,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慢慢解決。於是朱由檢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先悄悄的把自己宮裡的宮女太監全部換成自己的人,又在皇嫂的幫助下,避開暗地裡對自己的毒害,一步步打牢根基。魏忠賢為討好朱由檢開始用餿招。送給朱由檢4個絕世美女,企圖讓崇禎能沉迷女色,但是誰想朱由檢是少有的不好色皇帝之一。收下四個女子之後,朱由檢果然在她們衣帶的頂端搜出了催情的藥丸,此計失敗,魏忠賢又指使小太監使用迷魂香,想使朱由檢不知不覺中招,沒想到又讓朱由檢發現了。

    朱由檢如此淡定,朝廷的各勢力卻都忐忑不安,搞不清小皇帝的真實目的,心裡不踏實。最先坐不住的是魏黨。魏忠賢性子急,禁不住這樣的折磨,於是投石問路,想探探朱由檢的底。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魏忠賢的親信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魏黨的重要人物兵部尚書崔呈秀。崔呈秀是魏黨的五虎之一,是魏忠賢的左膀右臂,魏忠賢的本意是試探,沒想到朱由檢來了一個順水推舟,竟然真的處置了崔呈秀。這一下,朝中各黨看明白了朱由檢的心思,便紛紛開始彈劾魏黨,而魏忠賢咋地也是一個太監,目光短淺,他錯把朱由檢當成了疼愛自己的朱由校,便跟皇上鬥氣,想以退為進,以為朱由檢能哄他。 魏忠賢稱自己生病了,沒想到,崇禎竟然來了一個“將計就計”,命他去白虎殿為天啟守靈。魏忠賢乾脆上疏辭去爵位、誥券、田宅。本以為崇禎會“嚇到”,誰知崇禎就全部應允了。

    後來崇禎開始把魏忠賢的數條罪狀公之於眾,魏黨算是基本倒了,但是魏忠賢卻只是到中都鳳陽祖陵司香。本來可以免去一死的,但魏忠賢在出京時,帶了一千多衛兵,四十多輛大車。這陣式哪是罪臣,簡直是衣錦還鄉!惹腦崇禎,一道聖旨,將魏忠賢緝拿回京。天啟七年十二月十一日,魏忠賢自縊在一家小驛站裡。曾經權傾朝野的九千歲,就這樣,在3個月裡被一個17歲的皇帝收拾得乾乾淨淨!

  • 4 # 人到中年始讀書

    第一。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匯聚在魏忠賢身上,應該看他身後叫“閹黨”的一群人,這些都是受過正統的教育,肩負著社會道德準則的社會精英,(還有一小部分武人)而他們的集體投靠代表著社會道德的整體沒落。看過明朝歷史的人想必都有一個感嘆!明代士大夫的氣節是中國歷史中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沒風骨的時代。呵呵!多麼矛盾的一個現象,,竟然是因為這個叫魏忠賢的人出現而集體沒落。大家不覺得可疑嗎?

    第二。霸道的“東林黨”人。東林黨因為紅丸案,廷擊案,移宮案,風光一時無二,所有不是東林黨的人或者得罪他們的人都被排擠出去,這些人都是有政治和行政經驗的人,如果他們想復仇除了投靠魏忠賢之外還有其他路可走嗎?楊蓮,左光斗他們在監獄裡受到的折磨,別說當時的人看了受不了。就今天從文字裡也能看出有多慘!

    第三點魏忠賢必須死。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皇帝登基的第一天開始就會培養拉攏自己的勢力。因為你魏忠賢不是崇禎的人就算你對我表現的再忠心再有能力,我都不會用你。崇禎會用誰?當然是被迫害的東林黨人嘛!怎麼讓東林黨人對我忠心耿耿呢?除了殺他魏忠賢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嗎?你想想天啟皇帝為什麼會用魏忠賢,東林黨人對他天啟可是有扶立之功啊!

  • 5 # 煙雨醉逍遙

    朱由檢繼位之時,只有16歲,面對千瘡百孔的大明,以及那位與他只差了100歲的九千九百歲魏忠賢,其做出了錯誤的政治判斷。

    由於魏忠賢性格殘忍陰毒,執掌朝政後,排除異己,甚至假傳聖旨,謀害皇嗣,將內操軍增加至一萬人,自己穿甲出入宮禁,權勢滔天,見到魏忠賢如此作為,年輕的崇禎從心底是害怕的,他怕魏忠賢學曹吉祥,試圖取而代之。

    然而魏忠賢的確貪戀榮華,但並沒有曹公公那樣遠大的報復,如果他想謀害崇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宮裡大大小小的事皆被其掌控,神不知鬼不覺幹掉崇禎並非什麼難事,而以他的權勢,別人沒有真憑實據,誰又敢進行指責的?

    崇禎安然無恙,說明魏忠賢不想威脅王權,在一定程度上,魏忠賢與崇禎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只是崇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由於明朝制度,文官集團的力量比較強大,如果是朱元璋以及朱棣這樣的帝王在位,是完全可以壓制的,然而只要皇帝能力不足,就會出現文官集團壓制皇帝的事情,很不幸,明朝朱棣以後的數代帝王能力完全不能與朱棣朱元璋相比,甚至天才的朱厚熜都不行。

    於是皇帝需要分擔壓力,那麼閹黨誕生了,皇帝需要閹黨來對抗文官集團,而閹黨也需要皇帝當靠山,皇帝如果失去了權威,那麼閹黨肯定遭殃,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剛剛繼位不久,吏部尚書焦芳等文官集團,就快開始脅迫朱厚照懲治八虎,雖然八虎咎由自取,但這種脅迫的形式說明文官集團並不把皇帝當回事。

    這正如嘉靖帝朱厚熜繼位,文官集團起初甚至不許讓朱厚熜的親生父親進太廟,在名分上要以明孝宗為皇考,親生父親興獻王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祭祀之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要自稱“侄皇帝”,不但如此,文管集團宣佈,反對者都是奸邪,當斬,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禮儀事件”,就算一個平常人,這都是極大的侮辱,何況皇帝。

    文官集團把持朝政威脅到了皇權,皇帝就需要反擊,其中的一項手段就是扶持閹黨,在天啟年間,閹黨最具影響力的就是魏忠賢,只有他能對抗東林黨,崇禎殺了魏忠賢,在一定程度上等於對自己權力的削弱。

    其實魏忠賢是要殺的,只是崇禎選擇的時間不對,當時大明已經搖搖欲墜了,需要的是內部的穩定,而魏忠賢的死恰恰打破了文官集團與閹黨的平衡,失去壓制的東林黨人,站在了地主階級的一方,對下層人民影響十分巨大,甚至連賑災的錢糧都敢於攔阻,魏忠賢那麼權勢滔天,他都沒不敢做,而且閹黨對於下層民眾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深。

    總之,崇禎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殺了該殺卻不能殺的魏忠賢,大明出現權利失衡,以他自己的能力又無法駕馭群臣,致使大明無力應付內憂外患的局面,想必後來對於誅殺魏忠賢,崇禎一定是後悔的。

  • 6 # 省港澳第一美少女

    皇權的集中,對宦官集團的實力打壓。以及朱由檢在未上位之前,處在風雨飄搖的魏忠賢的宦官統治下的形勢,使得朱由檢對明朝岌岌可危的的形勢判斷為宦官干政的結果。所以朱由檢出於統治需要必須打壓魏忠賢。

    但是朱由檢一開始並沒有想殺魏忠賢,只想剝奪

    他的權力,但魏忠賢自己作死,讓你回家,你回去就行了,非要八抬大轎,一堆人陪著回,裝逼遭雷劈,你不死誰死

    朱由檢本身就是一個多慮多疑的人,朱由檢心想,你這沒權力了還這麼牛逼,你完了有機會了,還不整死我?

    皇帝殺人,不是看你有沒有造反的心思,而是看你有沒有造反實力,毫無疑問魏忠賢有這個實力。但他並沒有這個心思,從他不斷的退讓和最後的自殺,都可以看出小魏子只想榮華富貴,並不想像曹一樣掌權,權力只是滿足其慾望的手段。而歷代皇帝的畢生追求就是權力。

    皇帝恨不得掌握所有的權力,主宰天下沉浮。

    兩人歸根結底就是皇權集中,必須從宦官手裡收回來。之所以不放過,就是因為崇禎怕收的不徹底。有一天自己被滅了。

    朱由校死的時候告訴朱由檢,要重用魏忠賢,但是殊不知,魏忠賢實在是把雙刃劍,朱由檢覺得自己的手抓不住這把劍來對付文官集團。因為這把劍是有自己小心思的。說不定還沒有用它對付別人,就先把自己殺了。畢竟小朱同志極度心裡脆弱,甚至可以說是變態。臨死的時候竟然把亡國歸咎於群臣誤國,明明是你自己一刀一個把忠臣良將殺掉的好不好。一個膽小怯懦又多疑多慮的而且心胸狹窄的人怎麼可能容得下一個有可能吃掉自己的大老虎。

    又或者說,這是每一個勢力薄弱的皇位繼任者都要去做的事,透過洗牌勢力,來加強皇權。比如後來的康熙除鰲拜,嘉慶殺和珅。都是因為權臣勢力過大。而且康熙也沒有殺鰲拜,甚至後來反思自己不該樣做。但是當時不這樣做,就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加強皇權,實現親政。

    所以朱由檢不能放過魏忠賢

    另外插句題外話,有人說不該殺,又說小魏子不死,明朝不亡國。就是瞎扯,給你十個魏忠賢也拯救不了當時的明朝。

    當時的明朝恰逢氣候乾旱,國困民貧,糧食減產瘟疫流行,災民增多,吃不飽飯,北方就有了反抗起義的 條件。歷代農民造反必須以吃不飽飯為造反條件。如果吃飽了誰沒事造反。

    那麼南方吶?南方不是魚米之鄉嗎?為什麼不去南方找吃的,這就不得往上溯源,因為張居正的賦稅改革,使得實務稅轉變為貨幣稅,大家都種經濟作物去了,糧食大大減少。這直接導致後來20萬明軍因為沒糧食直接投降了清軍。

    那麼老張為啥子要改革吶?就是因為明朝的一個特徵,文官集團的強大,文官集團的強大導致了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併不斷的加劇。

    而文官集團的強大要再往上扯,就得說明朝老朱開國時對文官集團的打壓了。

    總之明朝的滅亡不是誰能改變的而是多年累積的問題一併爆發,再加上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你把誰扔過來,都沒用。因為沒有人可以逆轉歷史的趨勢,既人民對土地的重新分配。

    魏忠賢的作用體現在抑制了文官集團。但他逆轉不了土地兼併這一趨勢。小魏子頂多算給發燒的明朝額頭放點冰塊降降溫,退燒是根本退不了的。只能眼睜睜看著它燒死了。

  • 7 # 合贊歷史

    很簡單,因為崇禎不想當傀儡。

    宦官專政必然是依附於皇權的,但是如果一旦形成比較大的勢力,尤其是對宮中的控制比較強,又掌握宮廷禁衛軍,就有可能直接威脅皇帝。

    漢朝和唐朝都出現了這種情況,一開始是皇帝利用宦官集團來牽制文官集團,故意縱容甚至培植宦官勢力。但宦官勢力強大以後,如果皇權易主,新皇帝就很危險了,要麼被宦官架空成為傀儡,要麼就是換一批忠於自己的宦官。

    且不說魏忠賢是不是對明朝晚期有現在很多人說的那麼大貢獻,就算是有,而且崇禎帝在登基後也願意接受宦官勢力,也是不能接受魏忠賢的。因為魏忠賢不是他自己的人,他是不能完全信任的。

    更重要的則是魏忠賢在天啟時期不僅控制宮廷,製造冤假錯案,殘害忠良,更是透過與外朝官的合謀,吸納之前的齊楚浙三黨,直接變成朝廷上的閹黨,來對抗東林黨。

    既控制朝廷,又控制宮廷,對任何正常的皇帝來說,這都是不能允許的,因為這意味著權力都掌握在別人手裡。皇權鬥爭就是如此,要麼自己獨攬大權,要麼就是別人砧板上的肉。

    所以說崇禎殺魏忠賢是必然的,不光崇禎會殺,任何人當皇帝都會殺魏忠賢,因為他需要透過誅殺魏忠賢來肅清魏忠賢的宮內外勢力,用自己更信任的人來掌握權力,讓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 8 # 唐人聊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朱由檢為何不放過魏忠賢,我們知道,朱由檢是大明最後一個帝王,他對待手下的臣子十分嚴格,稍有讓崇禎覺得不合適,立馬就會被下獄,因此他在位時期,臣子們各個人心惶惶。

    就是這麼一個帝王,他在大明搖搖欲墜的時候從皇兄手中接過大明,那時候魏忠賢權勢滔天,甚至連崇禎都只能對他唯唯諾諾,聽憑他的擺佈。魏忠賢對朱姓皇權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因此這是崇禎皇帝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只能先迷惑魏忠賢,然後在其不備的時候,給他致命一擊,魏忠賢對於崇禎來說是心頭大患,魏忠賢不死崇禎皇帝難安。魏忠賢必須死,才能消除崇禎的顧慮。所以在魏忠賢被抓的時候,崇禎皇帝並沒有給他活命的機會,因為他知道這是一條毒蛇,如果存在婦人之仁受傷的必然會是自己。

  • 9 # 總有話說到你的心裡頭

    朱由檢,明朝的最後的一任皇帝。由於他的木工皇帝哥哥,沒有留下子嗣,因而他成了大明朝的繼承人,在登位之初,在面對著朝廷內外的複雜的政治形勢,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當時認為是正確的,後來被證明是相當錯誤的決定,那就是收拾那位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風光之時,權傾朝野,弄的是官不聊生《主要是東林黨人》,朝廷上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他的成員比較複雜,這歸功於魏忠賢的統戰工作做得不錯,不管這些成員是幹什麼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被東林黨所容的。另一派就是東林黨人,因為他們有擁立皇上之功,所以勢力一度非常的強大,他們本著“純潔”的觀念,對待朝廷裡的另一些人,揮舞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棒,大搞排斥,很多不是東林黨的官員,吃了很大的苦頭。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魏忠賢的閹

    黨裡面,也有很多的文官吧。在木匠皇帝當政的時候,東林黨的日子過得不是很好,經常三天兩頭的遭罪,那時候的朱由檢,還只是個王爺,他和東林黨走得比較近,經常的耳濡目染,對魏忠賢一夥,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好印象了。

    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為什麼一定不放過魏忠賢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政治需要,剛登基的皇帝,總是需要樹立威信,給予百官恩德。這個時候,這個國家的權力結構是這樣的:閹黨權力巨大,文官集團受到打壓,皇權不振,在這個權力三角關係中,閹黨的權力太大了,需要制約,魏忠賢作為閹黨的首領,殺了他,就可以打壓閹黨,同時得到文官集團的擁護,樹立自己的威信。

    第二:崇禎個人對魏忠賢的印象不好,魏忠賢做九千歲的時候,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那時候的魏忠賢,並沒有對當時還是王爺的朱由檢,有過什麼友善的舉動啊。

    第三:崇禎的政治經驗的缺乏。崇禎作為一個王爺上位到皇帝,應該說,是有硬傷的。他登基的那會,站的政治高度是遠遠不夠的,他除掉魏忠賢,也是因為政治眼光高度不夠。作為一個皇帝,他又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他認為靠自己一個人,可以和整個文官集團幹架。在明朝歷史上,不需要幫手,可以和整個文官集團幹架的,恐怕只有朱元璋了。魏忠賢可以打壓,但不必殺掉,留下一個可以制衡文官集團的幫手,殺了魏忠賢,等於讓自己親自面對文官集團,最後,是累了自己,於國無益。

  • 10 # 低調與責任

    崇禎帝朱由檢這位少年天子,意外繼位,為了

    集權有為急於“做堯舜”,採取了先場後抑的策

    略,在魏忠賢一步步放棄戒心、開始大力支援

    自己後,僥倖扳倒了這位權傾朝野譭譽參辦

    的“九千歲”。魏忠賢是無可奈何自殺的,但是

    魏忠賢死後,失去魏忠賢正確財政政策和治國

    策略的明朝經濟不斷崩潰國運倒懸,殫精竭慮

    的崇禎昏招不斷,堯舜沒能做成,反倒成了亡

    國之君!臨死前,死要面子誤國家的他做了令

    後世讚揚的舉動,將雖有軌行為卻有大功於明

    朝的魏忠賢之遺骨移至其生前看好的香山碧雲

    也算是一種補償!

    崇禎帝血氣方剛,憤青誤國,做出初登大寶而

    誅忠賢之臣的魏忠賢,又始終受面子所累,不

    改弦更張,始終為滿朝庸人黨爭所累,加之天

    災,更兼人禍,明亡定矣!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影射崇禎帝,前期的王熙鳳

    實則影射魏忠賢!87版紅樓夢很是忠實於原

    著,將相關劇照與歷史畫像相比較如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一旦養成了偷留私房錢的毛病,是不是永遠的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