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覃仕勇說史
-
2 # 景德鎮南河公安
在民間有包拯無後的傳言。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宋史》中,在包拯去世前些年,宋仁宗曾經詢問包拯有無後人,想給包拯加恩,封賞其後人。可是,包拯卻告訴宋仁宗,自己無後。宋仁宗還發出慨嘆,說上天不公,像包拯這樣的大臣,為何絕後云云。
那麼,包拯為何會在宋仁宗面前,說自己無後呢?
只因,當時的包拯認為自己只有過一個兒子,而他的兒子早在近二十年前就去世了。
包拯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包繶。大約在包繶十七八歲的時候,包拯為兒子迎娶了崔家的一個女兒。
包拯的兒媳婦崔氏,乃是宋朝名門之後。崔氏的母親,乃是太宗、真宗時期三次拜相,前後執政二十年的呂蒙正的女兒。兩家可謂是門當戶對。
可惜,沒過二三年,包繶在二十歲的時候竟然就去世了。幸虧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一個種,崔氏懷孕了。
崔氏生下遺腹子後,崔家希望女兒改嫁,可是崔氏就是不從。
可是,沒過五六年,崔氏這個遺腹子,包拯唯一的孫子竟然也病死了。這下包拯深受打擊,他也希望崔氏能夠改嫁。可是,崔氏依然決定為包繶守節。
《宋史》中如此記載: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取媵子歸,名曰綖。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包拯六十多歲的時候,他老人納了一房小妾。也不知怎麼的,包拯和小妾同居了一二年,竟然執意要把小妾趕走。
或許是因為包拯年老,身體不好,不想耽誤小妾?
或許就是在這段時間,宋仁宗詢問包拯有無後人,包拯回答沒有。
事實上,小妾離家的時候已經懷孕。崔氏在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也不敢告訴包拯,自己偷偷派人去照顧小妾母子。
等孩子出生之後,崔氏把孩子接到家中,取名為包綖。
大約就在小兒子出生的這一年,包拯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包拯在去世之前,應該知道自己後繼有人。他曾經留下一段遺言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包拯這個多出來的小兒子,也算是老天對包拯一生清廉,公正無私的褒獎吧。
-
3 # 141345856
我覺得肯定有後人,以包公的智商絕對有,就像他死後為什麼用了二十一口棺材同時出殯,也是因為怕扒墳鞭屍,被他法辦的都是當朝顯貴,所以肯定有後人,後人而是以隱藏的方式存在,因為包公沒少得罪人,怕報復他的家人,想想會不會被暗殺?會不會被要挾?所以肯定是藏起來了,
-
4 # 懷疑探索者
還沒有確鑿證據認為包公有後代子嗣。包公,就是北宋名臣包拯,在歷史上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官員。包拯在民間名氣很大,甚至在國外也很有名氣。
有一次,我坐火車之前在火車站的站臺上等候,站臺上人不多,有一個面板黝黑的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很熱情,他主動和我搭訕。這個巴基斯坦的小夥子非常熱愛中國文化,他開啟他的包,滿滿的都是漢語古書(其中還有豎排版的)。他就說知道中國的包拯,說這個人是一個"大清官"。連巴基斯坦的小夥子都知道包公這個人。
關於包公,有很多神話傳說在流傳,比如說,包公可以"日審陽,夜審陰",東嶽大帝黃飛虎賞識包公的清明正直,給包公封了一個地府冥王的位置,讓他在陰曹地府也可以斷案。還有神話傳說,說包公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和狄青兩個人,一個是文,一個是武,文武二臣被天帝派到人間,專門保大宋的江山社稷。總之,包公是一個在民間被廣泛喜愛,也被廣泛演繹和神話的人物。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老百姓當然不希望他沒有後代,所以會給他安排一個兒子,說是包拯早年休掉的小妾在外面生的。但這個安排出的兒子並沒有可靠的證據證明其是存在的。
包公原來有一個兒子,包繶。他是包拯唯一的獨子。可惜,這個獨子年級輕輕的就去世了。中醫對此也無能為力。包繶去世後包拯承受了重大的心靈創傷,但也無可奈何。
有一次,包拯向宋仁宗提出要儘快立一個太子。宋仁宗聽了包拯的建議,就想,你是不是有什麼私心吧?他就問包拯,你打算立誰啊?
本來,立太子應該是"皇帝來立",結果,宋仁宗卻說"你打算立誰",是"包拯來立",可見宋仁宗對包拯的建議非常敏感,是動了疑心了。
包拯知道宋仁宗對自己有疑心,就恭恭敬敬又坦坦蕩蕩的對宋仁宗說:“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包拯這是對宋仁宗表態:我的建議是為了陛下的江山穩固,可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陛下對我不放心,是怕我藉著立太子邀功。但是,我這個糟老頭已經70歲了(其實他當時僅有6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半截子身子都入了黃土,而且連兒子都沒有,家業無人繼承,我還要這些榮華富貴還有什麼用呢?所以,請陛下您知曉我包拯的一片誠意。
宋仁宗聽了包拯的話,打消了疑慮,於是冊立了皇太子,就是以後的宋英宗趙宗實。
-
5 # 小凌說史
包青天有後代,而且他的一些後代還非常有成就
包拯,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因為辦案廉潔公正,不畏權貴,敢於為百姓申冤,在民間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稱號。
包公娶妻也是比較早的,他的原配妻子是李氏,不過她很早就死了。
後來包公又娶了一個妻子董氏,董氏生下長子包繶,包繶娶了一個妻子崔氏,崔氏生下了長孫包文輔。
然而不幸的是,包繶與崔氏結婚第二年後就病逝了,他們的兒子包文輔在五歲的時候也夭折了,所以包公長子這一脈並沒有後代。
幼子包綬,生母是包公身邊的滕妾孫氏,不過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孫氏就被打發回孃家了。
可能是兩夫妻鬧矛盾了吧,不過被打發回孃家的時候,孫氏這個時候已經懷有身孕,只是包公並不知情。還好兒媳崔氏知道孫氏懷有身孕,她偷偷的照顧著孫氏,還給孫氏送去了不少錢財。
孫氏後來生下了包公的小兒子包繶,崔氏便把包繶收養在自己的房裡,又當嫂子又當媽。到了第二年,包公60大壽的時候,崔氏把這個孩子抱到包公面前。包公老來得子,喜出望外。
幼子包繶長大成人後娶妻生子,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兒子分別叫包康元、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元,三個女兒名字不詳。
包公後代主要是從這一脈延續出去的,然後開枝散葉,繁衍不息。
包公除開兩個兒子,還有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陝州硤石縣主薄王向,國子監主博文效。
經過多年的繁衍,包公的後代已經散落在世界各處,其中比較著名的當屬世界船王包玉剛。
在今天,安徽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仍然居住著包公後裔一千多人(後代具體人數不詳),去年還報導過包公第35代傳人包先清講述家風家訓的相關新聞。
-
6 # 楚邾
包拯到底有沒有後裔,從《宋史》來看,《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先有子包繶,為潭州通判,娶崔氏,包繶去世之後,其妻崔氏守節不改嫁。包拯早年有一妾,在孃家生了一個兒子,崔氏告訴這個小妾,也就是小姨娘,要好好撫養,包繶去世後,崔氏將妾生子迎回家,取名包綖。順便說一句,很多答主以包拯對子孫的告誡:“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來作為包拯有後的佐證,但實際上,《宋史》記載包拯“時嘗言”,也就是說這句話並不是在他死後告誡子孫的,也可能是包繶在世時對包繶說的。
而從家譜史料來看,現存多地區家譜都以包拯為先祖,稱包拯後裔,如安徽合肥、桐城《包氏宗譜》、安徽舒城《包氏宗譜》、浙江金華《後宅房包氏宗譜》、浙江寧波《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浙江諸暨《暨陽東安包氏宗譜》、江蘇常州《毗陵包氏宗譜》等。
上海圖書館藏部分包氏宗譜
上述諸譜部分在上海圖書館藏有,而其中族譜儲存較為完好的有文林包氏宗譜,也是影響較大的。文林包氏有明代殘譜,在此基礎上於清康熙丙辰(1676)始創修家譜,至公元2008年公七修。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六修譜稱,包拯後裔在靖康之變以後,隨駕南渡,散處在江浙間,而其中又以江右之南城、浙之鄞縣及江左之宣城、江陰最著。
文林包氏家譜稱包拯二子,長包繶,次包綖,又名包綬。包繶亦有二子,長文輔,次永年;包綬有四子,分別為康年、彭年、耆年、景年,其中景年又名欽,隨宋室南渡,定居文林,遂為文林一世祖。家譜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如若有時間和興趣,可以以上述各譜對比,相互考證,以此判斷家譜記載的真實性,另外,近年來包公墓似乎已經考古挖掘,出土了包括《包拯墓誌銘》及其夫人《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在內的一系列墓誌銘,以墓誌銘與家譜相互訂正,應該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但確實可以說明,包拯是有後裔的。
-
7 # 劉付生6
包青天沒後代問一問江西電視臺包麗萍,和新餘市在吉安市姓包市長,東南飛老婆小包,和安福縣山莊鄉榮溪村姓包的來頭。
-
8 # 這不是歷史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會看到經典的包公形象,關於包公的影視作品不在少數。對於包拯這個人物有很多人懷疑,是不是真實的人物。歷史上的包拯是真實的,只不過影視作品可能有些誇大,來渲染一個正義的化身。
包拯,北宋時期的名臣,出生於公元999年,在1027年成為了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
後來逐漸被升任為監察御史,後來又擔任過判官,多地的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權御史中丞等等職位,直到1062年去世。
歷史上的包拯不僅是一位極其孝順的人,還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義,不畏權貴的人。
他為官執法嚴格,剛正不阿,嚴懲貪官汙吏。他眼裡從來不藏沙子,面對權貴們的彈劾,他從不畏懼。無論從政治方面還是從執法方面,他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正是他是這樣的一個鐵面無私,替百姓打抱不平的人,因此受到了百姓的喜愛,便有了包青天的稱號,被大家以神明一樣的崇拜著。
還有人疑惑,包公真的有後代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的!包拯的妻子是董氏,原配是李氏,李氏去世的早,董氏後來被封為了永康郡夫人,包拯一共有兩個兒子,還有兩個女兒,包繶是包拯的大兒子。大兒子在包拯生前就去世了,而包綬是小兒子。
包拯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王向,另一個嫁給了國子監主薄文效。
-
9 # 中國夢57656278
包公個兒子名叫:包私,孫子名:包貪,包騙,包色,包搶,曾孫名:包2奶,包3奶,包4奶,5,6,7,8,9,奶還不止
-
10 # 歷史這樣說
北宋樞密副使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在民間素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美稱,更因系列影視劇而名揚四海。
影視劇中的“黑麵月牙”形象只是後人想象,包拯久仕宦海,家庭生活也非常正常。接下來,影視劇將對他的後人進行解析。
包拯先後娶有原配李氏和繼室永康郡夫人董氏等人,生有長子包繶、幼子包綬和兩個女兒包氏。
接下來,悅史君對包拯的長子包繶、幼子包綬和兩個女兒包氏做一個梳理。
長子包繶
包繶曾擔任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娶有妻子崔氏。
包繶先於包拯去世,崔氏一直守寡到老,沒有改嫁。
包繶留下包文輔、包永年等兩個兒子。
幼子包綬
包綬曾擔任朝奉郎、通判潭州,娶有妻子南陽縣君張氏、蓬萊縣君文氏等。
包綬留下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等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包氏。
女兒包氏
長女包氏長大後嫁給了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
次女包氏長大後嫁給了國子監主簿文效。
由於包繶的長子包文輔和包綬的長子包康年、三子包彭年、長女包氏和幼女包氏早夭,包拯兩個女兒包氏後代情況不可考,
接下來,悅史君對包拯的孫子包永年、包耆年、包景年和孫女包氏做一個梳理。
包永年
包永年曾擔任宣教郎、知鄂州崇陽縣事,娶有妻子李氏、成氏、林氏等。
包永年留下兒子包完和三個女兒包氏。
包景年
包景年曾擔任將仕郎、歷陽縣令,有一個兒子包安中。
……
千百年來,包拯的後人開枝散葉,成了一個大的宗族,他們中有繼續為官的,也有從事科學、教育等行業的,還有不少普通老百姓。
但悅史君認為,包拯後人有“包公”的影響,家風和族風想必是得到了很好地傳承。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回覆列表
答:包公是好人,但包公一家好幾代都人丁不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單傳,到包公這一代,包公有兩個兄長,包括他,一共是三兄弟,眼看可以看家族發揚光大了。
但包公的兩位長兄包瑩、二兄包穎,都未滿成年就夭折了,則包公還是成了家裡的獨生子。
包公很早就成婚了,並娶了多房小妾,早早就生下了兒子包繶。
那時候的包公仕途順風順水,可謂事業愛情雙豐收,春風得意,豪情萬丈,抬頭看春山多嫵媚,回頭想春山看我當如是。
包公的性格疾惡如仇,看不慣官場中的腐敗黑暗,堅決不肯同流合汙,曾驕傲地宣誓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毫無疑問,包公說這話時,他是覺得自己會兒孫滿堂的,誰不聽話,就趕誰出家門,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不稀罕。
想象是可以這樣想象,現實卻很殘酷。
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包公都沒有再生育下一男半女。
尷尬啊。
而最尷尬的是,包繶已經長大,包公又抱孫心切,幫他娶了妻,也娶了妾,孫兒卻一直沒有蹤影。
包公可能還在安慰自己,等等吧,等等吧,兒子還年輕,孫子總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哪料,命運之神彷彿和他開玩笑,處在人生盛年的包繶竟然患病去世了!
已經進入人生晚年的包公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絕後,肯定心死如灰。
《宋史•包拯傳》記錄有一段小故事,讀之可讓人充分感受到包公的悲涼。
話說,包公晉升為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心憂天下。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是沒有兒子,東宮懸虛,沒立有皇太子。包公為“國本”計,勸宋仁宗冊立皇太子,說:“沒冊立皇太子,人心不安,陛下為什麼不早作決定呢?”
立儲是皇家最敏感的話題,岳飛向趙構語及立儲,立刻招致猜疑;解縉說了一句“聖上有好孫兒”,朱棣殺心頓現。
宋仁宗縱是千古罕有的仁君,也怵然起警,嚴肅地責問包公:“你想冊立誰為皇太子?”
包公大公無私地答說:“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這話的大致意思是:我建議冊立皇太子只是為宗廟萬世著想。陛不要懷疑我有什麼不良企圖。我已年近七十,一條腿都邁入了棺材,又沒有兒子,還能有什麼不良企圖呢?
宋仁宗一聽,猜疑之心全去,接受了包公的建議,冊立皇太子——汝南王的兒子中選出了第十三子趙宗實來當做自己的兒子,冊封為皇太子,即為後來的宋英宗。
包公為快速消除宋仁宗對自己的猜忌,故意稱自己已年近七十,其實他出生於公元999年,死於1062年,享年只有63歲而已。
不管如何,他說這話時,必定年過六十了,而且是膝下無子,否則,就犯了欺君大罪了。
事情如果只是這樣,那包公應該是沒有後代了。
但《宋史•包拯傳》的結尾,又寫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即包公死後,有一名早年被包公休掉了的小妾在外面生下了一個男孩。這是不是包公的種?包公的兒媳婦崔氏認為是,是包公的遺腹子,就去把這個小妾連同男孩一起接回家,給男孩取名包綖。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那麼包公應該是有後代的。
現在,據說包公的後代有十幾萬之多。
但是,這些包氏家族各自修的宗譜互相矛盾,讓人難辨真偽。
比如,安徽舒城的《包氏宗譜》和安徽桐城的《包氏宗譜》的記載都有:包世忠——包令儀——包拯——包繶——包綬——
也就是說,都把包綬當成包繶的兒子來記了,其實人家是同父異母兄弟。
最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江西南城包坊村的包氏宗譜,其把春秋戰國的申包胥、西漢的包鹹、隋朝的包愷、唐朝的包融,宋朝的包拯,差不多是隻要名字裡有個“包”字的名人都拉進來了,感覺不怎麼可信。
最後補一件事。
包公是合肥人,有民間傳說,包公在臨終前,特地吩咐僕人為自己做了21口同樣的棺材,分別由合肥當時的七座城門同時往外出殯。
則曹操死前故意排七十二疑冢,為的是避免仇家報復。包公一生打擊貪官汙吏,仇敵也不少,則佈下安葬有二十一口棺材的陵墓群,也是為了避免自己死後遭受到焚屍碎骨之災。
1973年的春天,合肥二鋼擬在安徽省合肥市大興集建石灰窯,曾在《安徽日報》上登出了一個通知,要求包公後人限時遷走已有974年曆史的包公墓群,逾期將按無主墳墓處理。
話雖這樣說,鑑於包公是歷史大名人,合鋼二廠也不敢草率,和省博物館、市文化局、市公安局組成了一個包公墓清理發掘領導小組對墓群進行了發掘。
果然,墓群裡挖出一墓誌,上面赫然書有“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字樣。
不過,墓穴的景象令人髮指:墳墓遭到了盜墓者“大揭頂”式的嚴重破壞,整個墓底連一塊鋪地的磚石也不剩,棺內骨骸被拖出,敲碎了一地。
小組成員從中精心挑選了34塊遺骨送北京檢測。
檢測結果是,骨頭均是男性的,其主人年齡應在40歲以上。
包公是在63歲去世的,可以斷定這些骨頭就是包公的遺骨。
包公的陵墓被破壞成這樣,遺骨被敲碎,一方面是國家保護不力,另一方面包公數量繁多的後代也有責任。
包拯包青天,一代完人,身後遭到這樣慘禍,令人思之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