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1、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2、張飛鞭打督郵:劉備討伐黃巾有功為安喜縣尉。上任不到四個月,適有督郵到縣,對劉備態度傲慢,有索取賄賂之意,令縣吏誣稱劉備害民。劉備和眾老幾次想拜見督郵,都被門吏攔住。張飛酒後乘馬從館驛前過,大怒,將督郵揪出門來拴在馬樁上鞭打,後被劉備勸阻。劉、關、張三人放了督郵後棄官另謀出路。
3、何進被殺:董皇后和靈帝皆欲立皇子協為太子,中常侍蹇碩進諫說若想立劉協為太子,必須先誅殺何進。靈帝因而宣何進進宮,司馬潘告密,何進得以脫險。何進採納袁紹意見,調外地的兵馬進京師誅滅宦官。西涼刺史董卓進兵京師,何進謀除宦官的計劃洩露,十常侍先發制人,將何進騙進宮去殺害。
4、董卓弄權:外戚與宦官爭權,互相攻殺。漢靈帝死,少帝繼位,為外戚大將軍何進所制。十常侍誘殺何進,袁紹等領兵誅殺宦官,西涼刺史董卓趁機進兵京師、驅逐袁紹、滅丁原、收呂布、廢少帝立獻帝,專權朝野,自封相國,獨掌大權。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5、呂布投靠董卓:呂布原為丁原義子,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呂布,便派李肅帶著赤兔馬和黃金、珠寶前去勸降。呂布見利忘義,在夜裡提刀到丁原帳中,殺之,砍下他的首級,投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董卓賜之金子,封他為都亭侯。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6、曹操獻刀: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後,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裡看見。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並藉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
7、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細節提示:當陳宮責怪曹操殘忍時,曹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8、溫酒斬華雄:董卓當權,把持朝政。十八路諸侯興兵聲討。交戰中,先後有四位各諸侯中的悍將被董卓的部將華雄斬殺。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與華雄交鋒。袁紹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將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熱酒為關羽壯行,關羽願先去斬華雄,回來再喝酒。在溫酒未涼之際提來了華雄首級,令眾諸侯驚訝不已。
9、三英戰呂布: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公孫瓚戰敗,呂布舉起畫戟要刺。張飛衝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擊30多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前助戰,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最後呂布招架不住,飛馬便回,逃到虎牢關。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10、孫堅匿玉璽:孫堅從皇宮廢墟的井中撈得一枚玉璽。他相信這是自己將要當皇帝的預兆,便託病辭別江東,別圖大事、不想事情洩密,袁紹向他討取。他離開洛陽,袁紹還寫信給荊州劉表,叫他攔截孫堅討玉璽。孫堅對他們發誓說:“如果拿了玉璽,死於刀劍之下。”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11、趙雲飛騎救公孫: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被趙雲所救。趙雲因袁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12、連環美人計: 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又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呂的關係。後來,王允和呂布等人共同謀劃,假傳聖旨說天子將禪位於董卓,將董卓騙進城中刺死。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將殺死。
13、大鬧鳳儀亭:呂布得知董卓納貂蟬為妾,心懷不滿。一次,呂布趁董卓入朝議事,入董卓府中一貂蟬在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哭訴被董卓姦汙,為呂布受他人制約而遺憾,呂布羞愧滿面。這時被董卓撞見,董卓怒而奪呂布畫戟刺殺呂布,呂布大驚而逃。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14、徐州屠城:曹操在擊潰黃巾兵之後,邀請父親曹嵩到濮陽與自己生活。但其父在經過陶謙領地的時,陶謙出境迎接,款待兩日,不料卻被陶謙部黃巾降將張闓伏擊而死。曹操為報父仇,遷怒陶謙,親帥大軍進攻徐州。陶謙不敵曹軍撤走,曹操便拿徐州百姓洩憤,所到之處,盡殺百姓,雞犬不留。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15、劉備救孔融:孔融準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見劉備,劉備受到信件以後,同關羽、張飛點兵三千,往北海郡進發。關羽斬黃巾軍餘黨首領管亥於馬下。太史慈、張飛、劉備驅兵掩殺,城上孔融也驅兵出城,兩下夾攻,餘黨潰退,解了北海之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16、陶謙三讓徐州:曹操為報父仇,親討徐州陶謙。劉備借趙雲和兵馬解救陶謙,劉備第一次入城,陶謙設宴,見玄德儀表軒昂,是漢室宗親,想將徐州牌印給劉備,劉備不受。第二次是劉備擊退曹兵,謙因年邁,二子不才,推讓徐州,劉備還不受。第三次是陶謙忽然染病,再託徐州,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關、張二公亦再三相勸,劉備才答應暫時管理徐州事務。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揚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17、挾天子而令諸侯:漢獻帝回到洛陽重建宮殿,改元建安,曹操應詔到洛陽輔佐王室。但是,不久又聽董昭的建議,遷都許都。從此,朝廷大權被曹操一人包攬。他挾天子而令諸侯,所有大事都得先奏明曹操,然後在告訴天子。曹操遂分封大臣,自命為大將軍、武平侯。
18、呂布趁夜襲徐州:劉備起兵討伐袁術,派張飛守徐州城,張飛不聽劉備吩咐,醉酒鞭打呂布的岳父曹豹,曹豹深恨張飛,派人連夜送信給呂布。呂布派兵與曹豹裡應外合,攻下徐州。張飛正醉臥府中,準備不及,引數十騎兵,逃出徐州。呂布佔領徐州,並軟禁劉備家眷。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自虎
細節描寫:孫策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曾狹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稱他為小霸王。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19、呂布轅門射戟:袁術派大將紀靈攻打劉備。袁術擔心呂布救援,給呂布送去糧草和密信。劉備也寫信求助呂布。呂布收了袁術的糧草,又收了劉備的求援信,呂布讓人把劉備和紀靈同時請來赴宴。呂布用射畫戟的辦法來調解,後果然射中畫戟,用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廝殺。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20、小鬥散糧:曹操攻打袁術,相持不下,糧草快完了,曹兵十七萬,日費糧食浩大,又荒旱,接濟不及。他叫糧官王垕小鬥放糧,權且救一時之急。王垕按令去做,將士因吃不飽大譁。為平民憤,以盜竊官糧罪把王垕推出去斬首,借糧官的人頭以穩定軍心。
21、曹操割發代首:攻打張繡期間,所到之處,麥子成熟。為贏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將校,經過麥田,有踐踏者,一律斬首”,但沒想到自己的馬因鳥而驚,闖進麥田,違了軍令,理當斬首。於是,便借郭嘉之語“法不加於尊”,以割發代首,並顯示三軍自己帶頭執法。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候惇撥矢啖睛
22、夏侯惇拔矢啖晴:夏侯惇與呂布手下的高順兩軍相遇。高順戰敗,夏侯惇繞陣追之。曹性暗地裡拔弓箭射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用手拔箭,連眼珠也拔了出來,他大呼道:“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將眼珠納與口中啖之,仍復挺槍縱馬而戰,曹性被他一槍刺透面門而死。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23、白門樓呂布殞命:下邳城失陷後,呂布被縛至白門樓。呂布懇請劉備在曹操面前說情,劉備點頭示意。呂布對曹操表示降服,曹操問劉備何如,劉備以呂布認丁原、董卓為義父而又殺之為例,呂布大罵劉備大耳兒。曹操將呂布縊死。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24、許田打圍:操大權在握,逼迫皇帝去許田打獵,並用天子的寶雕弓射死大鹿。群臣見了金紕箭,誤認為是天於射中,都踴躍高呼“萬歲”。曹操竟“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驚失色,而曹操卻神情自若,將寶雕弓自懸在身邊。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25、煮酒論英雄: 劉備寄於曹操籬下,以在後院種菜來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去喝酒,坐飲暢談。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搖頭。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一大驚,將匙箸掉落在地。此時雷聲大作,劉備借雷聲掩飾自己的吃驚,也使曹操放鬆了警惕。
26、望梅止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乾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此時,曹操靈機一動,告訴將士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滿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裡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乾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有水喝了。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兵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27、陳琳罵曹:陳琳起草檄文:袁紹應劉備之請,欲起兵與曹操決戰。為師出有名,就叫陳琳起草一篇討曹檄。檄文歷數曹操祖宗劣跡,言辭犀利,富於文采。傳到許都,曹操正感冒臥病在床,看了之後,“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
28、張飛詐醉擒劉岱:劉岱、王忠奉曹操之命進攻徐州。關羽擒了王忠,張飛邀功心切,劉岱卻任其叫罵,堅守不出。張飛情急計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誤傳資訊,誘使劉岱上當,最後將劉岱一舉活捉。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弄
29、禰衡裸衣罵賊: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劉表,孔融臨行前推薦禰衡。禰衡為人狂傲,曹操為侮辱他,不行待賢之禮,並給他一個擊鼓的差使。禰衡穿舊衣擊鼓,趁機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遣他去劉表處,劉表沒有殺禰衡。後來是黃祖不堪禰衡譏諷,殺了禰衡。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30、曹操誅殺董承:曹操在許田打圍之時故意做出欺君之舉。漢獻帝不甘受辱,與伏皇后商議,賜給董承藏有密詔的錦袍,讓他謀劃除去曹操。董承暗結劉備等人謀除曹操。董承謀劃利用曹操患偏頭痛的機會,用毒藥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發,為曹操所殺。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31、關公約三事:徐州失守,關羽中計被圍屯土山,被張遼以“忠義”名義勸說後,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他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是請給二個嫂子俸祿養贍,上下人等一律不許到門;三是隻要知道劉備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張遼回報,曹操答應,關公暫居曹營。
32、關羽義氣:曹操勸降關羽侯,班師回許都。他故意讓關羽和甘、糜兩位夫人同住一處,關羽則秉燭於門外,通宵侍立,待二位夫人十分恭敬。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金錢和赤兔馬,關羽只收下赤兔馬。
33、斬顏良,誅文丑:曹操攻徐州,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迫歸附曹操,張飛逃入山中。袁紹派顏良出兵攻打許都,連折曹操兩員大將。白馬坡曹操令關羽出陣,顏良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羽手起一刀,將顏良砍於馬下,河北兵將不戰自亂。文丑為顏良報仇,也被關羽斬於馬下。關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漢壽亭侯。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34、關羽掛印封金:關公知道劉備的下落後,入內告知二嫂,隨即至相府,拜辭曹操。操知來意,乃懸迴避牌於門。關公命收拾車馬,早晚伺候;宅中所有原賜之物,盡皆留下。次日再往相府辭謝,門首又掛回避牌。關公乃往張遼家相探。遼亦託疾不出。關公去志已決,即寫書一封,辭謝曹操,將累次所受金銀,封置庫中,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關公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刀,率領舊日跟隨人役,護送車仗,徑出北門。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35、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一心想收服關羽,賜以金銀、官職,關羽獨留下赤兔馬,聽到劉備下落後,關羽掛印封金,帶上嫂嫂,奔向劉備。途中因沒獲曹操批准,在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過了五個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細節提示: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36、兄弟釋疑:關公欲鬥追己之夏候惇,曹操連差二使及張遼,令放關公。關公於臥山得黃巾張寶部下關西大漢周倉。來到古城會見張飛,張飛誤會關公降操,一見面就要決一死戰,後關公斬操將蔡陽才解開了張飛的疑慮,終於與張飛、劉備相會。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細節提示:周瑜向孫權薦魯肅。魯肅要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薦琅琊南陽人諸葛亮。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37、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袁紹不聽許攸分兵襲擊許都的建議,許攸棄袁紹而投曹操。曹操採納許攸之計,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燒了袁紹在烏巢積屯的糧草,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大敗,部下張郃、高覽投降曹操。袁紹帶著八百單騎,回到冀州。
38、殺糧官王垕:壽春伐袁術時,曹操與袁軍相持月餘,糧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讓管糧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將士的憤怒,紛紛傳言丞相欺眾。他暗中派人探得訊息,不惜用毫無過錯的王垕之頭來穩住軍心,平息眾怒。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39、曹操破袁紹:袁紹在官渡失敗以後逃回冀州,他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等前來助戰,於是袁紹捲土重來。曹操採用程昱獻的“十面埋伏”之計,伏兵十隊引袁紹追至河上。曹操又絕自己軍隊的後路,於是曹軍置之死地而後生,勇猛作戰,在倉亭再次擊敗袁紹。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40、袁尚奪冀州:袁紹兩次兵敗,不久,氣絕身亡。曹操派軍渡河取冀州。袁紹小兒子繼承父業,袁譚不服。袁尚見譚大罵,袁譚見袁尚亦大罵,於是兄弟兩人兵戈相見。二人親自交鋒,尚親冒矢石,衝突掩殺,袁譚大敗。最後,袁譚投降曹操。
41、許攸獻計:袁尚兵退冀州,曹操再次進攻冀州。他採用許攸計策,令士兵圍著冀州城的城牆挖出一條兩丈深的戰壕。然後挖掘開漳河的水,飲水淹冀州。最後,冀州城內彈盡糧絕,軍士鬥餓死。曹操攻下冀州城,陳琳投降。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42、許攸被殺:曹軍攻克冀州後,有一日,大將許褚在鄴城東門處碰見許攸,許攸傲慢地對許褚說:“你們如果沒有我,怎能從此門出入。”許褚一聽非常生氣,回答說:“我們出生入死,經過血戰,奪得城池,你誇什麼口!”許攸罵道:“你們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許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訴說許攸無禮之極。
細節提示:此後,曹操殺袁譚。後又聽從郭嘉的建議,遠涉沙漠,進軍烏桓,追擊袁尚和袁熙。郭嘉再獻計,曹操平定遼東。
43、郭嘉遺計定遼東:眾將請令攻遼東,曹操依計按兵不動。數日之後,公孫康帶著袁熙、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遼東歸操所有。原來郭嘉遺書上寫:二袁投遼東,不可出兵;公孫康一直害怕會被二袁吞併,二袁前去投靠,他必有疑心。若出兵,必聯合抗擊;若不出兵,必自相殘殺。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44、馬躍檀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蔡夫人對劉備懷有戒心,得知劉備反對劉表立幼子為繼承人時,遂與弟蔡瑁密謀,在襄陽設下“鴻門宴”,請劉備赴會。伊籍將蔡之害計密報劉備,並引其從西門單騎速逃,蔡瑁隨後追至檀溪,劉備縱馬下溪,馬前蹄忽陷,劉備揮鞭急呼,馬縱身而起,躍過檀溪,劉備脫險。
細節提示:A、卻說曹操於金光處,掘出一銅雀,間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臺以慶之。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B、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劉禪。是夜有白鶴一隻,飛來縣衙屋上,高鳴四十餘聲,望西飛去。臨分娩時,異香滿室。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細節提示:躍馬檀溪後,劉備遇見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劉備後來遇到單福。於是便拜他為軍師。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45、徐庶進曹營:在徐庶的輔佐下,劉備連連得勝。曹操想得到徐庶。程昱獻計,將徐庶的老母接來,並模仿她的筆跡寫信給徐庶,徐庶無奈,只能到曹營。臨走的時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見到母親,母親說他棄明投暗而自縊。徐庶葬了母親,身在曹營,卻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46、劉備三顧茅廬(第一、第二次):劉備因長期寄人籬下,四處奔波不定,在其強烈的興復漢室的思想下,經徐庶指引,到南陽隆中臥龍崗三次拜請諸葛亮出山。第一次劉備到隆中但無緣謀面,只見到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備冒著大雪去仍然沒有見著。
細節提示: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47、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新春來臨,劉備第三次到隆中。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張飛發怒。劉備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悠醒來,又去後堂更衣,半晌才出。
48、三顧茅廬:由徐庶的推薦,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小僮說諸葛外出遠遊,只見到崔州平。第二次留下一封信冒雪回去,見到諸葛均、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第三次恰好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後才得以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感動,最終答應出山共圖大業。
49、隆中對: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當世局勢並邀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所感,遂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他為劉備定了三分天下的決策。還送給劉備一副西川地圖,建議劉備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再取中原。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50、火燒博望坡:諸葛亮答應劉備出山相助,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剛好曹操大將夏侯悙殺奔新野。諸葛亮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埋伏在博望,調趙雲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埋伏放火。夏侯悙輕敵,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伏兵夾擊,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1、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2、張飛鞭打督郵:劉備討伐黃巾有功為安喜縣尉。上任不到四個月,適有督郵到縣,對劉備態度傲慢,有索取賄賂之意,令縣吏誣稱劉備害民。劉備和眾老幾次想拜見督郵,都被門吏攔住。張飛酒後乘馬從館驛前過,大怒,將督郵揪出門來拴在馬樁上鞭打,後被劉備勸阻。劉、關、張三人放了督郵後棄官另謀出路。
3、何進被殺:董皇后和靈帝皆欲立皇子協為太子,中常侍蹇碩進諫說若想立劉協為太子,必須先誅殺何進。靈帝因而宣何進進宮,司馬潘告密,何進得以脫險。何進採納袁紹意見,調外地的兵馬進京師誅滅宦官。西涼刺史董卓進兵京師,何進謀除宦官的計劃洩露,十常侍先發制人,將何進騙進宮去殺害。
4、董卓弄權:外戚與宦官爭權,互相攻殺。漢靈帝死,少帝繼位,為外戚大將軍何進所制。十常侍誘殺何進,袁紹等領兵誅殺宦官,西涼刺史董卓趁機進兵京師、驅逐袁紹、滅丁原、收呂布、廢少帝立獻帝,專權朝野,自封相國,獨掌大權。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5、呂布投靠董卓:呂布原為丁原義子,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呂布,便派李肅帶著赤兔馬和黃金、珠寶前去勸降。呂布見利忘義,在夜裡提刀到丁原帳中,殺之,砍下他的首級,投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董卓賜之金子,封他為都亭侯。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6、曹操獻刀: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後,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裡看見。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並藉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
7、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細節提示:當陳宮責怪曹操殘忍時,曹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8、溫酒斬華雄:董卓當權,把持朝政。十八路諸侯興兵聲討。交戰中,先後有四位各諸侯中的悍將被董卓的部將華雄斬殺。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與華雄交鋒。袁紹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將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熱酒為關羽壯行,關羽願先去斬華雄,回來再喝酒。在溫酒未涼之際提來了華雄首級,令眾諸侯驚訝不已。
9、三英戰呂布: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公孫瓚戰敗,呂布舉起畫戟要刺。張飛衝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擊30多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前助戰,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最後呂布招架不住,飛馬便回,逃到虎牢關。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10、孫堅匿玉璽:孫堅從皇宮廢墟的井中撈得一枚玉璽。他相信這是自己將要當皇帝的預兆,便託病辭別江東,別圖大事、不想事情洩密,袁紹向他討取。他離開洛陽,袁紹還寫信給荊州劉表,叫他攔截孫堅討玉璽。孫堅對他們發誓說:“如果拿了玉璽,死於刀劍之下。”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11、趙雲飛騎救公孫: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被趙雲所救。趙雲因袁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12、連環美人計: 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又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呂的關係。後來,王允和呂布等人共同謀劃,假傳聖旨說天子將禪位於董卓,將董卓騙進城中刺死。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將殺死。
13、大鬧鳳儀亭:呂布得知董卓納貂蟬為妾,心懷不滿。一次,呂布趁董卓入朝議事,入董卓府中一貂蟬在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哭訴被董卓姦汙,為呂布受他人制約而遺憾,呂布羞愧滿面。這時被董卓撞見,董卓怒而奪呂布畫戟刺殺呂布,呂布大驚而逃。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14、徐州屠城:曹操在擊潰黃巾兵之後,邀請父親曹嵩到濮陽與自己生活。但其父在經過陶謙領地的時,陶謙出境迎接,款待兩日,不料卻被陶謙部黃巾降將張闓伏擊而死。曹操為報父仇,遷怒陶謙,親帥大軍進攻徐州。陶謙不敵曹軍撤走,曹操便拿徐州百姓洩憤,所到之處,盡殺百姓,雞犬不留。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15、劉備救孔融:孔融準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見劉備,劉備受到信件以後,同關羽、張飛點兵三千,往北海郡進發。關羽斬黃巾軍餘黨首領管亥於馬下。太史慈、張飛、劉備驅兵掩殺,城上孔融也驅兵出城,兩下夾攻,餘黨潰退,解了北海之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16、陶謙三讓徐州:曹操為報父仇,親討徐州陶謙。劉備借趙雲和兵馬解救陶謙,劉備第一次入城,陶謙設宴,見玄德儀表軒昂,是漢室宗親,想將徐州牌印給劉備,劉備不受。第二次是劉備擊退曹兵,謙因年邁,二子不才,推讓徐州,劉備還不受。第三次是陶謙忽然染病,再託徐州,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關、張二公亦再三相勸,劉備才答應暫時管理徐州事務。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揚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17、挾天子而令諸侯:漢獻帝回到洛陽重建宮殿,改元建安,曹操應詔到洛陽輔佐王室。但是,不久又聽董昭的建議,遷都許都。從此,朝廷大權被曹操一人包攬。他挾天子而令諸侯,所有大事都得先奏明曹操,然後在告訴天子。曹操遂分封大臣,自命為大將軍、武平侯。
18、呂布趁夜襲徐州:劉備起兵討伐袁術,派張飛守徐州城,張飛不聽劉備吩咐,醉酒鞭打呂布的岳父曹豹,曹豹深恨張飛,派人連夜送信給呂布。呂布派兵與曹豹裡應外合,攻下徐州。張飛正醉臥府中,準備不及,引數十騎兵,逃出徐州。呂布佔領徐州,並軟禁劉備家眷。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自虎
細節描寫:孫策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曾狹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稱他為小霸王。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19、呂布轅門射戟:袁術派大將紀靈攻打劉備。袁術擔心呂布救援,給呂布送去糧草和密信。劉備也寫信求助呂布。呂布收了袁術的糧草,又收了劉備的求援信,呂布讓人把劉備和紀靈同時請來赴宴。呂布用射畫戟的辦法來調解,後果然射中畫戟,用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廝殺。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20、小鬥散糧:曹操攻打袁術,相持不下,糧草快完了,曹兵十七萬,日費糧食浩大,又荒旱,接濟不及。他叫糧官王垕小鬥放糧,權且救一時之急。王垕按令去做,將士因吃不飽大譁。為平民憤,以盜竊官糧罪把王垕推出去斬首,借糧官的人頭以穩定軍心。
21、曹操割發代首:攻打張繡期間,所到之處,麥子成熟。為贏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將校,經過麥田,有踐踏者,一律斬首”,但沒想到自己的馬因鳥而驚,闖進麥田,違了軍令,理當斬首。於是,便借郭嘉之語“法不加於尊”,以割發代首,並顯示三軍自己帶頭執法。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候惇撥矢啖睛
22、夏侯惇拔矢啖晴:夏侯惇與呂布手下的高順兩軍相遇。高順戰敗,夏侯惇繞陣追之。曹性暗地裡拔弓箭射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用手拔箭,連眼珠也拔了出來,他大呼道:“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將眼珠納與口中啖之,仍復挺槍縱馬而戰,曹性被他一槍刺透面門而死。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23、白門樓呂布殞命:下邳城失陷後,呂布被縛至白門樓。呂布懇請劉備在曹操面前說情,劉備點頭示意。呂布對曹操表示降服,曹操問劉備何如,劉備以呂布認丁原、董卓為義父而又殺之為例,呂布大罵劉備大耳兒。曹操將呂布縊死。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24、許田打圍:操大權在握,逼迫皇帝去許田打獵,並用天子的寶雕弓射死大鹿。群臣見了金紕箭,誤認為是天於射中,都踴躍高呼“萬歲”。曹操竟“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驚失色,而曹操卻神情自若,將寶雕弓自懸在身邊。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25、煮酒論英雄: 劉備寄於曹操籬下,以在後院種菜來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去喝酒,坐飲暢談。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搖頭。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一大驚,將匙箸掉落在地。此時雷聲大作,劉備借雷聲掩飾自己的吃驚,也使曹操放鬆了警惕。
26、望梅止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乾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此時,曹操靈機一動,告訴將士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滿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裡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乾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有水喝了。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兵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27、陳琳罵曹:陳琳起草檄文:袁紹應劉備之請,欲起兵與曹操決戰。為師出有名,就叫陳琳起草一篇討曹檄。檄文歷數曹操祖宗劣跡,言辭犀利,富於文采。傳到許都,曹操正感冒臥病在床,看了之後,“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
28、張飛詐醉擒劉岱:劉岱、王忠奉曹操之命進攻徐州。關羽擒了王忠,張飛邀功心切,劉岱卻任其叫罵,堅守不出。張飛情急計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誤傳資訊,誘使劉岱上當,最後將劉岱一舉活捉。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弄
29、禰衡裸衣罵賊: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劉表,孔融臨行前推薦禰衡。禰衡為人狂傲,曹操為侮辱他,不行待賢之禮,並給他一個擊鼓的差使。禰衡穿舊衣擊鼓,趁機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遣他去劉表處,劉表沒有殺禰衡。後來是黃祖不堪禰衡譏諷,殺了禰衡。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30、曹操誅殺董承:曹操在許田打圍之時故意做出欺君之舉。漢獻帝不甘受辱,與伏皇后商議,賜給董承藏有密詔的錦袍,讓他謀劃除去曹操。董承暗結劉備等人謀除曹操。董承謀劃利用曹操患偏頭痛的機會,用毒藥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發,為曹操所殺。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31、關公約三事:徐州失守,關羽中計被圍屯土山,被張遼以“忠義”名義勸說後,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他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是請給二個嫂子俸祿養贍,上下人等一律不許到門;三是隻要知道劉備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張遼回報,曹操答應,關公暫居曹營。
32、關羽義氣:曹操勸降關羽侯,班師回許都。他故意讓關羽和甘、糜兩位夫人同住一處,關羽則秉燭於門外,通宵侍立,待二位夫人十分恭敬。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金錢和赤兔馬,關羽只收下赤兔馬。
33、斬顏良,誅文丑:曹操攻徐州,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迫歸附曹操,張飛逃入山中。袁紹派顏良出兵攻打許都,連折曹操兩員大將。白馬坡曹操令關羽出陣,顏良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羽手起一刀,將顏良砍於馬下,河北兵將不戰自亂。文丑為顏良報仇,也被關羽斬於馬下。關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漢壽亭侯。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34、關羽掛印封金:關公知道劉備的下落後,入內告知二嫂,隨即至相府,拜辭曹操。操知來意,乃懸迴避牌於門。關公命收拾車馬,早晚伺候;宅中所有原賜之物,盡皆留下。次日再往相府辭謝,門首又掛回避牌。關公乃往張遼家相探。遼亦託疾不出。關公去志已決,即寫書一封,辭謝曹操,將累次所受金銀,封置庫中,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關公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刀,率領舊日跟隨人役,護送車仗,徑出北門。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35、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一心想收服關羽,賜以金銀、官職,關羽獨留下赤兔馬,聽到劉備下落後,關羽掛印封金,帶上嫂嫂,奔向劉備。途中因沒獲曹操批准,在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過了五個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細節提示: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36、兄弟釋疑:關公欲鬥追己之夏候惇,曹操連差二使及張遼,令放關公。關公於臥山得黃巾張寶部下關西大漢周倉。來到古城會見張飛,張飛誤會關公降操,一見面就要決一死戰,後關公斬操將蔡陽才解開了張飛的疑慮,終於與張飛、劉備相會。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細節提示:周瑜向孫權薦魯肅。魯肅要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薦琅琊南陽人諸葛亮。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37、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袁紹不聽許攸分兵襲擊許都的建議,許攸棄袁紹而投曹操。曹操採納許攸之計,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燒了袁紹在烏巢積屯的糧草,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大敗,部下張郃、高覽投降曹操。袁紹帶著八百單騎,回到冀州。
38、殺糧官王垕:壽春伐袁術時,曹操與袁軍相持月餘,糧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讓管糧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將士的憤怒,紛紛傳言丞相欺眾。他暗中派人探得訊息,不惜用毫無過錯的王垕之頭來穩住軍心,平息眾怒。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39、曹操破袁紹:袁紹在官渡失敗以後逃回冀州,他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等前來助戰,於是袁紹捲土重來。曹操採用程昱獻的“十面埋伏”之計,伏兵十隊引袁紹追至河上。曹操又絕自己軍隊的後路,於是曹軍置之死地而後生,勇猛作戰,在倉亭再次擊敗袁紹。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40、袁尚奪冀州:袁紹兩次兵敗,不久,氣絕身亡。曹操派軍渡河取冀州。袁紹小兒子繼承父業,袁譚不服。袁尚見譚大罵,袁譚見袁尚亦大罵,於是兄弟兩人兵戈相見。二人親自交鋒,尚親冒矢石,衝突掩殺,袁譚大敗。最後,袁譚投降曹操。
41、許攸獻計:袁尚兵退冀州,曹操再次進攻冀州。他採用許攸計策,令士兵圍著冀州城的城牆挖出一條兩丈深的戰壕。然後挖掘開漳河的水,飲水淹冀州。最後,冀州城內彈盡糧絕,軍士鬥餓死。曹操攻下冀州城,陳琳投降。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42、許攸被殺:曹軍攻克冀州後,有一日,大將許褚在鄴城東門處碰見許攸,許攸傲慢地對許褚說:“你們如果沒有我,怎能從此門出入。”許褚一聽非常生氣,回答說:“我們出生入死,經過血戰,奪得城池,你誇什麼口!”許攸罵道:“你們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許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訴說許攸無禮之極。
細節提示:此後,曹操殺袁譚。後又聽從郭嘉的建議,遠涉沙漠,進軍烏桓,追擊袁尚和袁熙。郭嘉再獻計,曹操平定遼東。
43、郭嘉遺計定遼東:眾將請令攻遼東,曹操依計按兵不動。數日之後,公孫康帶著袁熙、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遼東歸操所有。原來郭嘉遺書上寫:二袁投遼東,不可出兵;公孫康一直害怕會被二袁吞併,二袁前去投靠,他必有疑心。若出兵,必聯合抗擊;若不出兵,必自相殘殺。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44、馬躍檀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蔡夫人對劉備懷有戒心,得知劉備反對劉表立幼子為繼承人時,遂與弟蔡瑁密謀,在襄陽設下“鴻門宴”,請劉備赴會。伊籍將蔡之害計密報劉備,並引其從西門單騎速逃,蔡瑁隨後追至檀溪,劉備縱馬下溪,馬前蹄忽陷,劉備揮鞭急呼,馬縱身而起,躍過檀溪,劉備脫險。
細節提示:A、卻說曹操於金光處,掘出一銅雀,間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臺以慶之。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B、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劉禪。是夜有白鶴一隻,飛來縣衙屋上,高鳴四十餘聲,望西飛去。臨分娩時,異香滿室。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細節提示:躍馬檀溪後,劉備遇見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劉備後來遇到單福。於是便拜他為軍師。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45、徐庶進曹營:在徐庶的輔佐下,劉備連連得勝。曹操想得到徐庶。程昱獻計,將徐庶的老母接來,並模仿她的筆跡寫信給徐庶,徐庶無奈,只能到曹營。臨走的時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見到母親,母親說他棄明投暗而自縊。徐庶葬了母親,身在曹營,卻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46、劉備三顧茅廬(第一、第二次):劉備因長期寄人籬下,四處奔波不定,在其強烈的興復漢室的思想下,經徐庶指引,到南陽隆中臥龍崗三次拜請諸葛亮出山。第一次劉備到隆中但無緣謀面,只見到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備冒著大雪去仍然沒有見著。
細節提示: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47、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新春來臨,劉備第三次到隆中。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張飛發怒。劉備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悠醒來,又去後堂更衣,半晌才出。
48、三顧茅廬:由徐庶的推薦,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小僮說諸葛外出遠遊,只見到崔州平。第二次留下一封信冒雪回去,見到諸葛均、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第三次恰好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後才得以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感動,最終答應出山共圖大業。
49、隆中對: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當世局勢並邀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所感,遂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他為劉備定了三分天下的決策。還送給劉備一副西川地圖,建議劉備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再取中原。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50、火燒博望坡:諸葛亮答應劉備出山相助,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剛好曹操大將夏侯悙殺奔新野。諸葛亮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埋伏在博望,調趙雲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埋伏放火。夏侯悙輕敵,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伏兵夾擊,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