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嘉駸
-
2 # 忒孤雅
地球的誕生開始於50億年前,約46億年前基本成形。
這個過程也是原始太陽系星雲的凝聚過程,如圖:在這個過程中,萬有引力是一切演化和運動的根源。
原始太陽系各質點因引力作用逐漸向中心集結,98%集中於中心形成原始太陽,其餘部分形成行星盤。
行星盤也要凝聚,某個部分物質比較集中,則周邊物質就會趨向於更集中這個區域,並且越聚越緊,最後形成原始行星,這其中就包括了地球。
物質集中的過程不會各個方向都是絕對的均勻,總有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差別,而差別的結果就是形成漩渦。
比如水流,水盆底部放水會形成漩渦,河流拐彎處也會形成漩渦,同理,星雲的集結也必然形成漩渦,行星盤是一種漩渦,它使原始行星形成繞星雲中心公轉的原初角動量。
行星盤凝聚成行星的過程也會形成漩渦,同樣這種漩渦也就是行星的自轉原初角動量成因所在。
所以,地球從剛剛形成的時候就有了公轉和自轉。
而且,地球的自轉速度經歷了一個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演變過程。
如前所述,地球在初始形成過程中,是把很大範圍的行星盤物質集中起來,同時也將這些遠處物質的慣性動量轉換成了地球的初始角動量,就像水漩渦形成的過程一樣,遠處的水流由慢到快,到了中心就非常快了。
據有關科學測定,46億年前地球剛形成時自轉一週只要11小時,但是後來自轉速度卻逐漸地慢下來了,到了10億年前是一天16小時,現在是一天24小時。
-
3 # 超然智者
當然會自轉公轉了,它們自轉和公轉的動力來源於宇宙。實際上自轉和公轉是相對而言。比如說地球的自轉可以看成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太陽的自轉可以看成是銀河系澆太陽轉。······。太陽的自轉又可看成是地球的公轉。銀河系的自轉又可看成是太陽的公轉。······
從上面的分析自轉與公轉是相對而言。宇宙中無論是大的星系團,還是小的星系的自轉和公轉都是如此。
地球在形成過程中由大小不同的“碎屑”聚合而成,聚會的過程和星系的自轉公轉情況類似。在聚合中並非瞬間吸在一起,而是繞太陽執行幾億甚至幾十億年。其實宇宙的執行就是這樣,每發生一次質的變化都要經歷一個慢長的過程。
回覆列表
當時地球在太陽之後滴垂生成的進入天體第二磁維空間運動時就開始自轉了,以太陽為冷核聚運動中心後被席捲公轉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