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觀黃梅戲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權率班來五河演出時,年僅20多歲,正值才華橫溢之際,所扮小旦令五河觀眾為之傾倒。難以數計的“高腔迷”們一改初衷成為“黃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戲”的文人、紳士們。王浣溪盡情地欣賞著與古樸喧闐的高腔藝術風格迥異的黃梅戲,不禁詩情勃發,他結合社會,觀照自身,浮想聯翩,直抒胸臆,佳作連篇。
“觀戲詩”共三組,第一組寫觀戲心得體會,詩中悟出許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觀戲有得》
一: 絕大文章遊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鬥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第二組詩是贈葛大權的。作者真摯而細膩地描繪了伶人葛大權瀟灑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誘人的魅力,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痴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牆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牆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雲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
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注):此詩寫《珍珠塔》。
六: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
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注):此詩寫《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訪》、《清官冊》)。
七:苟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
到底羅巾能洩恨,不教東海鬱冤魂。
(注):此詩寫《羅帕記》。兩本頭則分稱《羅帕寶》、《三鼎甲》,總稱《羅帕記》。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
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注):此詩寫《山伯訪友》。老本分兩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
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注):此詩寫《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詩詠的是《雞血記》(又稱《磨坊記》)。
以上10首詠黃梅戲傳統劇目的詩作,經對照其劇情與今存黃梅戲同名劇目完全相同。“觀戲詩”可確鑿地證明:清代安慶地區的黃梅戲劇目,在道光咸豐年間已趨成熟並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為黃梅戲所賦“觀戲詩”,記錄了一段歷史,填補了黃梅戲史的空白,彌足珍貴。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觀黃梅戲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權率班來五河演出時,年僅20多歲,正值才華橫溢之際,所扮小旦令五河觀眾為之傾倒。難以數計的“高腔迷”們一改初衷成為“黃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戲”的文人、紳士們。王浣溪盡情地欣賞著與古樸喧闐的高腔藝術風格迥異的黃梅戲,不禁詩情勃發,他結合社會,觀照自身,浮想聯翩,直抒胸臆,佳作連篇。
“觀戲詩”共三組,第一組寫觀戲心得體會,詩中悟出許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觀戲有得》
一: 絕大文章遊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鬥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第二組詩是贈葛大權的。作者真摯而細膩地描繪了伶人葛大權瀟灑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誘人的魅力,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痴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牆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牆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雲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
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注):此詩寫《珍珠塔》。
六: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
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注):此詩寫《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訪》、《清官冊》)。
七:苟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
到底羅巾能洩恨,不教東海鬱冤魂。
(注):此詩寫《羅帕記》。兩本頭則分稱《羅帕寶》、《三鼎甲》,總稱《羅帕記》。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
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注):此詩寫《山伯訪友》。老本分兩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
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注):此詩寫《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詩詠的是《雞血記》(又稱《磨坊記》)。
以上10首詠黃梅戲傳統劇目的詩作,經對照其劇情與今存黃梅戲同名劇目完全相同。“觀戲詩”可確鑿地證明:清代安慶地區的黃梅戲劇目,在道光咸豐年間已趨成熟並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為黃梅戲所賦“觀戲詩”,記錄了一段歷史,填補了黃梅戲史的空白,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