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睥睨千秋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魯肅和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時,曹操已基本統一北方,孫權在其父兄的基礎上也已安定江東。

    天下尚有荊州劉表,居戰略要地。多年安定,地方富庶,有雄兵十餘萬。益州劉璋,漢中張魯,人民安居樂業,道路阻隔,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劉表等不死,江東及曹操都難以在短期內吞併荊州、益州、漢中。

    魯肅諸葛亮都是站在自己主子利益角度考慮的。二分天下最終必然是強者吞併弱者。三分天下則能有所制衡,兩弱聯合對抗強者。

    如果他們投奔的是曹操,必然又會提出統一天下的方案。

    若是當初赤壁時曹操聽荀攸之謀,漢中時聽了劉曄司馬懿之謀,恐怕三分之計就難以實施了。

  • 2 # 陳夫子讀史

    三足鼎立是事物最佳的平衡狀態。現代政治的國家政權架構和權力資源配置立法、行政和司法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可謂深得精髓。在曹操已經雄踞北方,南下倚馬可待的態勢下,孫吳不互為犄角,曹魏滅之如探囊取物。二分天下你得有實力啊,單挑誰是曹魏對手?諸葛亮和魯肅不愧是成熟的政治家和戰略天才,審時度勢,貢獻良策。曹操一直有結束“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霸”,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鼎立之勢已成,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 3 # 朝雨塵

    英雄所見略同。

    諸葛亮在隆中對話中,向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現在北方的曹操和南方的孫權都不是好惹的,如果我們佔據了荊州和益州這兩處戰略要地,再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務,一旦有機會,可以從荊、益兩路攻擊曹操,如此,則漢室可興,霸業可成,這就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政治路線。

    而在《隆中對》之前,東吳的謀略家魯肅透過對時局和大勢的分析,向孫權提出過相似的策略建議。他認為,現在的曹操在北方的勢力已得到鞏固,因漢天子在他之手又掌握了先機,亦即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孫權的發展餘地只能是南方,唯有鼎足江東,先與曹操,劉表三分天下,他的策略是,分步以圖進取,進而徐圖天下以成帝業。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與魯肅的戰略在內容及時間上都有不同。

    魯肅的戰略提出要早於諸葛亮7年,早在公元200年時,魯肅便向剛剛接手江東,年僅19的孫權提出自已的戰略規劃,魯肅的戰略主要內容是:漢室已不可興,曹操一時也除不了,江東的當務之急是鼎足江東,以觀形勢,並且積極向東發展,攻滅黃祖,消滅劉表,佔據荊州,全據長江以南,與北方的曹操、袁紹形成三足鼎立。

    當時是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當時天下較大的勢力有:佔據北方四州的袁紹,佔據兗州、徐州、豫州及司隸的曹操,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涼州的馬超、韓遂,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袁紹與曹操,而以袁紹為最大。

    魯肅提出戰略的時候,天下形勢並未明朗,曹操與袁紹正在打官渡之戰,雙方在爭奪北方的控制權,無瑕南顧,而且魯肅判斷曹操與袁紹的戰爭,在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雙方會有一個長期爭奪的過程,而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勢力都不是很強,江東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以便向東發展,全據長江以南的所有地區。

    魯肅的戰略大體由當時的總體形勢而做出判斷,那一年,孫權剛剛接手江東,地盤僅四郡之地,而且主少國疑,內部不穩,魯肅提出的戰略對於當時的孫權來說,有點過於遙遠,孫權光是平定內部叛亂就用了近三年時間,才穩定江東的局勢,開始向外發展,於是孫權開始向東攻打黃祖,只到四年後的207年,孫權才擊敗並殺死黃祖,也僅僅是得到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地盤。

    魯肅為孫權定戰略,至少有一分是孫權的,如果是二分,在當時,另一分算誰的呢?曹操和袁紹都很強大,魯肅並未看出,曹袁兩大勢力誰會最終勝出,因此三分天下是較為穩妥的戰略。

    但江東確實有一個人是為孫權謀劃過二分天下的戰略,這個人就是周瑜,不過周瑜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已經是赤壁之戰後的第二年了,這個時候曹操已經統一北方,而止步於赤壁,周瑜佔了南郡,劉備佔了荊南四郡,周瑜的謀劃是軟禁或消滅劉備,江東西攻滅劉璋,全據長江,與曹操二分天下,劃江而治,可惜周瑜英年早逝,在踏上征途的路上就病死了。

    再說諸葛亮的《隆中對》,其實隆中對是《三國志》陳壽所寫,寫在諸葛亮傳中,隆中對提出的時間在公元207年 ,赤壁之戰的前一年,隆中對中明確提出三分天下而不是二分天下,諸葛亮認定的是:曹操、孫權、劉備三方勢力平分天下,當時曹操北征烏丸,已經接近統一北方了,孫權世居江東,勢力也比較穩定了,唯一的神奇之處就是劉備,當時的劉備一無地盤,二無勢力,缺兵少將,但諸葛亮仍然將劉備視為一分天下,因為這是為劉備謀劃的,當然劉備必不可少。

    隆中對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諸葛亮用自已的計謀,讓一窮二白的劉備,從無到有,用了近十年時間,基本達到或接近《隆中對》中的規劃,這不得不說是諸葛亮最為神奇的地方。

    魯肅與諸葛亮的計謀之所以都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二分天下,是由兩人根據天下的形勢,再結合自已的謀略作出的規劃,不是想幾分就幾分的,是有依據的。

  • 5 # 為你說歷史

    答:謝邀,魯肅曾經和孫權出過一個計策,史稱塌上策(公元200年),為魯肅與孫權合塌對飲時,對孫權提出的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公元207冬至208年)相似治國政策,就是兩分天下,先說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過,曹操在北方打敗了袁紹,曹操之所以打敗了袁紹,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北方屬中原,地多,人多,而且曹操的兵久經戰爭,現如今不能與曹操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是三世,從孫堅到孫策,從孫策到孫權,民眾歸附,而且江東地勢險要,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聯合,而魯肅和孫權所說的對策,是儘快的打敗荊州的劉表,因為劉表沒有能力守住它,佔領荊州,荊州地處中央,再打敗益州劉璋,跟曹操劃江而治,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說,先取荊州,後取益州,再派一名上將軍也就是關羽屯兵於宛城,劉備北伐,兩面夾擊,便可打敗了曹操,然後再平了東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新款名爵6網上評價那麼好,路上卻見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