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十年代的腳踏車
-
2 # 文辯歷史
有一天,貂蟬在草叢裡大喊非禮了。李白說來幹來幹。廉頗說要硬上嗎?正合我意。猴子說:吃俺老孫一棒宮本武藏說:排好隊一個一個來。夏侯惇說來,大幹一場。張飛說身體裡沉睡的野獸不是你我嗎典韋說:身體裡沉睡的野獸覺醒了!老夫子說:哎閃到腰了先撤了,后羿說:被我射熄火了。呂布說:我的貂蟬在哪裡?妲己說:被玩壞了
-
3 # 上官封塵
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的左膀右臂,不同意他稱帝。司馬昭是靠著擁護曹帝,才能娶得曹魏重臣的信任,廣納賢才,平定天下,如果稱帝,跟著司馬昭乾的理由就沒了,必然是眾叛親離,沒有左膀右臂的支援,司馬昭再牛,也是空殼。而司馬昭的兒子輩,對曹魏的情懷就淡化了許多,不存在稱帝的障礙,順理成章,曹操當時也是如此,一個道理。而歷史上比較失敗的例子,是武則天,她是女帝不假,但她的成就,幾乎都是幕後的時候乾的。她稱帝之後,就眾叛親離了,幾乎都是在政治漩渦中掙扎,最後不得不退位,還位於李唐。而慈禧就比較聰明,如果她稱帝,早就下臺了
-
4 # 客家小火
我是司馬賴氏,為大家品讀歷史趣事,回味樂趣。
司馬昭為司馬懿的次子,在曹魏後期是權傾朝野、呼風喚雨的一號人物。司馬昭一生跟隨父親司馬懿南征北戰、叱詫戰場,這種父子親情幾十年的耳燻目染,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司馬昭就是司馬懿的影子。司馬懿一生精於韜略,隱忍推進有道,直到司馬勢力廢掉曹魏最後一個傀儡皇帝曹髦後,當時朝野上下均歸司馬氏掌控,司馬懿當時雖然已年老,但最終並沒有稱帝,想必沒有人能比司馬昭更瞭解自己的父親司馬懿。(這是司馬師已死,司馬師為司馬昭之哥)
司馬懿和司馬昭更明白,他們的上任Quattroporte曹操為何沒有廢漢立魏自己做皇帝?恐怕給他們吃個豹子膽他們也沒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因為這是一個政治家的深謀遠慮的選擇,自己不願背這個罵名總可以吧,至於自己的孫子如何去選擇?恐怕他也只能交給上天了。
結果,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大膽吃了這個螃蟹,最後三家歸晉,一統天下做了皇帝。
說白了一句話:“不是不敢,而是不宜。”
-
5 # 堅定的讀書人
司馬昭一生都未稱帝,個人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曹魏政權內部原因:雖然曹魏政權名存實亡,而且司馬昭也大權在握,但朝政局勢紛爭不斷,並不穩定,魏晉時期多為世族政治,當時還有很多世家大族人心向魏,這些人大多因循守舊,維護舊制,而司馬氏想竊取天下,就必須得到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援,因此司馬昭在時機不成熟的氣候下,不會貿然稱帝,否則司馬家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2.外部原因-外患未除:此時的蜀國跟吳國對曹魏政權虎視眈眈的,如果貿然稱帝會導致魏國國內動盪,蜀吳必定趁機聯合攻打魏國,弄不好司馬家族將萬劫不復,因此不如等到平定了吳跟蜀兩國再稱帝。
3.司馬昭不願揹負罵名:可以說司馬昭做了一輩子的曹魏臣子,其所有的官職、功勞、名聲甚至於家族勢力都是拜曹魏所賜。因此司馬昭若是謀反,必然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
4.受其父司馬懿的影響:年少時期的司馬昭的莽撞常常讓司馬懿為之擔驚受怕,而一些傳聞也不約而同的指出司馬昭想做皇帝,這讓司馬懿無比驚恐,司馬懿一者是怕揹負國賊的罵名,二者怕司馬昭還沒有坐上皇帝便身首異處,因此經常對司馬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要求司馬昭不要稱帝,甚至逼迫司馬昭發誓,永為魏臣,永不謀反,可見司馬昭受司馬懿影響至深。
5.不慕虛名,為其子司馬炎稱帝創造條件:司馬昭深知,想要成就一代王朝,需要更多的功績做輔助,才能使得政權穩固。公元262年春天,司馬昭調集十八萬大軍,分三路進攻蜀國,蜀漢主將姜維被困與劍閣,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後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自此歸曹魏。後來司馬昭又弒殺曹髦,把曹魏政權牢牢掌控。甚至於曹魏百姓的民心也開始向著司馬氏,司馬昭在世的一切舉動為司馬家的上位鞏固了政權,事實也證明了在司馬昭死後的幾個月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由魏帝禪讓稱帝。
6.司馬昭活的不夠久:最後在司馬昭滅了蜀漢政權並受封晉王時候,就連曹魏的人心也開始向著司馬家族,此時司馬昭應該是有能力稱帝的,只不過沒多久就病死了,所以司馬昭的短命也是司馬昭沒有稱帝的一個原因。
-
6 # 綠野風塵
哦,這裡是不是有歧義。
司馬家建立晉朝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先後奠基的。
司馬懿病逝於251年,其長子司馬師繼續執掌魏國大權,先後擔任撫軍大將軍,大將軍。
司馬師病逝於255年享年48歲,由於司馬師無子,其政治權利由其弟司馬昭繼承。
司馬昭掌權期間廢殺魏帝曹髦,改立曹璜為天子,並晉爵為晉公,晉王,正式建立晉國社稷。
263年,司馬昭使鍾會,鄧艾滅蜀,265年8月司馬昭病逝其子司馬炎即晉王位,同年12月司馬炎篡魏立晉,尊司馬昭為文皇帝,廟號太祖。
司馬懿病逝時,掌權的並不是司馬昭所以無從說起為什麼沒有當皇帝。
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為什麼都沒有稱帝,主要是當時魏國境內心向曹魏者比比皆是,司馬家並沒有徹底掌握權利,地方上淮南三判,中央有嵇康,阮籍等名士託以狂誕拒絕與司馬家合作。
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十餘年的經營,將司馬家子弟故舊安插各地,又有滅蜀之功,才使得司馬炎甫一即位便篡魏立晉。
-
7 # pegasus1
手邊沒書,大概說一下。
司馬懿死後接班的是司馬師,司馬師自己沒兒子,兒子是過繼的司馬昭的兒子,所以他也不急。司馬師死後輪到司馬昭,他就開始準備當皇帝了。
首先是封爵,先是晉公,後是晉王。晉這個字被解釋為符合當時流行的代漢者當塗高這個讖語,而且漢朝以來的慣例,臣子封侯不封王公,這本身就是要當皇帝的訊號。
然後是受九錫,其實就是九賜,九種本當屬於君主的儀仗,做到這一步,基本上就算板上釘釘,絕無回頭之路。可是正因為太嚴肅,所以一定要你推我讓一番。司馬昭太客氣,玩得太嗨,這個副本刷上癮了,一連九次。結果沒等到第十次來,死了!於是受禪這個任務才輪到他兒子司馬炎。
而封公封王,受九錫這一套程式,也就從此成了慣例,後來歷代上膺天命卻無福生在帝王家的聖人們也就把這套學了個十足十。除了朱溫不按理出牌,趙匡胤著急從簡,世世代代都走的這套程式。
-
8 # 中國河東文化
司馬昭(211-265年),字子上,河南溫縣人。東漢末年曹魏權臣,也是西晉司馬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東漢末年曹魏大名人司馬懿的次子,西晉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家在曹魏末年就已經是最大的權臣了,同時司馬師和司馬昭一個掌文一個掌武,朝堂上完全是司馬家說了算的。曹魏的曹髦繼位繼位時還是個孩子,後來長大,發現自己的處境不妙,就像被困在井裡的龍,捲曲著身體,毫無自由,他想擺脫這種困境,恢復自由。於是曹髦答道:“這不是祥瑞的徵兆。”眾官員問為什麼,曹髦說:“井裡的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幽困之兆頭。”於是便作《潛龍詩》一首,以表示自己的苦悶心情。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僕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訊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也許就在司馬昭有心當皇帝的時候,讓讓自己的親兒子給取代了。
-
9 # 袁衛宇
司馬昭的確非常想當皇帝,非常想成為晉朝的開國之君,但他最終沒有這麼做,也沒有成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原因主要有二:
曹髦事件迫使他停止了稱帝的步伐司馬昭執政後,司馬昭多次要求朝廷給他加官晉爵,他從大將軍一路到大都督,再到晉公,還有加九錫、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待遇。當他準備從晉公再升一級當晉王時,曹魏傀儡皇帝曹髦,忍無可忍,發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怒吼,然後親自帶領一群烏合之眾討伐司馬昭。
曹髦在進攻司馬昭府邸時,遇到了司馬昭心腹賈充的阻攔,賈充致使成濟殺了曹髦,給司馬昭惹了非常大的麻煩。
曹髦遇害,迫使司馬昭停止了稱帝的步伐。他原本計劃讓曹髦先當兩年傀儡皇帝,然後再逼曹髦禪位於他。結果曹髦不甘心當傀儡,親自提劍和司馬昭拼命。而曹髦自己也死在了成濟的手裡。為了平息國內輿論,轉移國內矛盾,司馬昭先是滅成濟三族,然後又啟動伐蜀之戰,以轉移國內視線。
伐蜀成功後,司馬昭的地位和皇帝沒什麼的區別司馬昭派遣鍾會和鄧艾伐蜀,大獲成功。滅蜀之後,司馬昭因此晉升為晉王,加九錫。然後,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也被封為世子。
後來,朝廷又准予司馬昭使用天子的儀仗,可以按照帝王的規格使用器物,權力也極大提高,和皇帝相差無二。
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鍾虡宮懸,位在燕王上。進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女王孫爵命之號皆如帝者之儀。
司馬昭完成了這些儀式,司馬昭基本上是個皇帝了,只是沒有皇帝的名號而已。司馬昭不是那種愛圖虛名的人,既然已經算是皇帝了,又何必非要走稱帝那一步。
司馬昭的算盤是讓兒子司馬炎稱帝,取代曹魏的事,讓司馬炎來完成。
司馬炎登基稱帝后,司馬昭被追尊為晉文帝,廟號太祖。
回覆列表
司馬昭為何不稱帝?
司馬昭繼司馬懿 司馬師之後掌權,司馬昭當時的確都已經具備了稱帝的條件,只可惜的是,他去世的太早了,歷史上他是在265年就去世了,如果他能夠再多活幾年的話,說不定他肯定會稱帝的。當然之前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討伐四方,也許就是這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考慮稱帝了。
後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在其去世後稱帝,並追諡了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