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丶只須折
-
2 # 廬州墨府
劉封算不上英勇善戰,只能在他那個輩份算不錯的一員將領。但是由於他和劉備的義父子關係,蜀漢的其他官員包括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人都要高看一眼,不論劉備哪個兒子當了皇帝,劉封都是他們的義皇兄,年少得志,必定許多人不滿,加上劉封自己也有些飄飄然,牆倒眾人推,一旦犯事,想要他死的人很多。
-
3 # 國際名場面
關於劉備養子劉封的死因,在其本傳中,其實已經說的比較直白了:
《三國志.劉封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這段話大概講了三個賜死劉封的原因
一.侵凌孟達漢中戰後,劉封與孟達都在上庸待著,但是劉封跟孟達不和,對孟達欺辱太甚,直接導致孟達叛變投降曹魏,而後孟達又帶著魏兵來打劉封,劉封敗走,以至於上庸、房陵等領地,全部喪失,使得漢中失去了東南方向的屏障。
二.不救關羽當然孟達叛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初劉封和自己都沒有去救關羽,害怕劉備降罪,當初關羽在北伐襄樊,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就已經派人聯絡劉封,讓他發兵相助,擴大戰果,但劉封以上庸等地剛剛歸附,人心不穩為緣由,拒絕了關羽的請求。
這也就罷了,起碼關羽當時威震華夏,還可以自己打自己的,或許真不差這一支援兵,但是關羽被孫權偷襲荊州後,兵敗逃亡,劉封竟然也一點接應的動作都沒有,眼睜睜看著關羽再麥城被擒殺,這簡直不可饒恕。
三.對後代的威脅劉封為人剛猛,帶兵也是可以的,而身份又比較敏感,劉備在時,他或許老老實實,但劉備一旦死了,年輕的劉禪繼位,劉封尾大不掉,就容易成為隱形的禍患,這是諸葛亮的考慮。
在曹魏,跟劉封情形相似的人是曹真,他也是曹操的外姓養子,但曹操方面有這麼多夏侯氏、曹氏的宗室將領可以作為鎮國基石,並不擔心曹真會有什麼企圖,而劉備方面則不同了,他的血脈宗室很少,一旦劉封要反叛,成功率和威脅性都更高。
所以,劉封終究是不得不防的,正好劉封此時有不小的罪名,那自然要提早除雷,免成後患。
————————————————————————————
-
4 # 從前1那些事兒
這還得扯到關羽,當時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派兵相助,但被劉封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為由拒絕。關羽戰敗後,劉備因此怪罪於劉封。
沒過多久劉封又和孟達不和,劉封常常欺凌他,於是孟達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投降曹魏了。
劉封逃回到成都後,諸葛亮考慮到劉封連他父親生死兄弟的話都不聽,劉備死後必定更加難以駕馭,就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無奈賜死了劉封。
-
5 # 棍哥觀史
劉封確實驍勇善戰,在劉備投靠劉表的時候,因尚無子嗣,便收劉封為養子,從此為劉備東征西戰,立下不少功績,按理說,踏踏實實做事,不至於被養父賜死,但劉封性情過於剛烈,且在危難之際,犯下大錯,被劉備藉機賜死。
劉備入蜀之際,劉封是與諸葛亮等一道留於荊州的,後由劉備召喚,隨諸葛亮一起逆江而上攻打益州,所過之地攻必克、戰必果,屢立戰功。也因此被劉備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三年,劉封跟隨劉備一道北伐漢中,這裡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劉封所部軍隊與曹操發生了一次遭遇,曹操並未發起攻擊,只是破口大罵劉備,用一個假兒子來打仗,還罵劉封認誰做爹不好,偏要認一個賣草鞋的當爹,隨後立馬讓人召曹彰來戰,意為我曹操有親兒子,專打你劉備的假兒子。但此事不了了之,雙方也未發生爭鬥。
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基本上佔領了漢中全境,然後派孟達攻佔了房陵郡,後由劉封率軍與孟達合兵一處攻打上庸郡,上庸太守申耽獻城投降,此戰劉封功勞頗高,被劉備封為副軍將軍。
同年年底,關羽開始了對襄樊的討伐,在關羽的戰略規劃裡,上庸就是策應其行動的最佳選擇,但關羽向劉封指派援兵時,劉封和孟達以上庸三郡尚且不穩為由,拒絕出兵,關羽本人隨後孤軍戰死。這件事讓劉備非常憤怒,關羽是劉備親封的前將軍,假節鉞。這個假節鉞的意思就是在外行王令,關羽遇到戰事調動劉封的軍隊就相當於劉備親調其軍,而劉封居然拒絕了。這不僅是造成關羽死亡的重要因素,更讓劉備覺得劉封其人不好駕馭。
建安二十五年,劉封因多次欺凌辱孟達,並搶奪了孟達的鼓手隊,作為孟達本人來講,劉封是劉備養子,多少有些忌憚,而上庸之戰時,憑藉孟達自己拿下城池是沒有問題的,劉備當時讓劉封與其合兵,無非也是限制孟達的功績,因此孟達一念之間,修書一封與劉備,率本部人馬投降了魏國,並在投降魏國後,引夏侯尚、徐晃攻打上庸三郡,期間魏國舊臣申耽復叛,也使得孟達幫助魏國奪回了上庸三郡。
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諸葛亮因關羽一事本就惱怒的劉備,再丟了上庸更是氣氛,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便下令賜死了這位養子。而劉封自盡之時卻還說了句“悔不聽子度言”,也就是說他後悔沒有聽孟達的話,投降魏國也不至於死。這也體現了劉封並非是一位心存抱負的獎勵,至死想的卻是後悔沒有降魏。
在明朝思想家李贄看來“劉封雖不出救,其罪與正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達,則叛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凡讀史者,定須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也就是說劉封之罪至少沒有叛國,是有情可原的,並非必死不可。但無論如何,關羽死,上庸丟,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劉封便是最佳人選。
-
6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公元221年,漢獻帝禪位,劉備認為時機成熟,就於221年,在成都稱帝,延續漢朝,史稱“蜀漢”。可惜劉備只當了三能黃豆就病死了,寺後他的兒子劉禪,小命阿斗,繼位。諸葛亮當丞相輔佐劉禪。諸葛亮六次北伐,勞民傷財,卻豪無建樹,蜀漢政權也走下坡路。諸葛亮去世後,蜀漢更是不可救藥,在公元287年被鄧艾和鍾會所滅。蜀漢滅亡和阿斗是主要責任,他昏庸無能,寵幸奸臣黃皓,動搖國本,建國只有43年就早亡。如果劉備有好的選擇的話會這樣嗎?其實,劉備確實還有一個兒子,比阿斗聰明百倍,而驍勇善戰,是個將才。他就是劉封。劉封原是羅侯寇氏之自,劉備投奔劉表時,因為沒有子子嗣,就收養他為義子。自小在軍中,年幼習武,勇武過人,20餘歲就率軍同張飛、趙雲進攻益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有戰功劉備封她為副軍中郎將。
在此後的軍事生涯中,劉封還曾經向曹操挑戰,曹操大罵說:“買鞋的小子,只會叫你的假兒子來擋你家太公麼!等我叫我家長黃鬍子的真兒子來打你。”於是派人招來曹彰與劉封開打,結果,曹彰被劉封打敗,險些丟了性命。之後劉封可上庸,攻宜都,遷為副軍將軍,他的威名在三國廣泛傳播。可是劉封有一個缺點,就是性格剛烈。當關羽圍攻襄樊,多次要求劉封、孟達派兵相助,劉封卻意上庸三都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關羽戰敗,劉備就對劉封不滿。二劉封性格驕橫,欺凌孟達,害得孟達摔了本部人馬投奔了曹魏。之後孟達率領魏軍攻打上庸時,還曾勸降劉封,被劉封斷然拒絕。他手下的兩員戰將卻投奔魏軍。劉封勢單力孤被打敗,單身一日逃回成都。而此時劉備已經時如無多,諸葛亮心裡清楚,他一世,劉封更近無法無天,不受約束。所以,諸葛亮別有用心的建議劉備賜死劉封,讓他自盡。
一直到臨死千,劉封才嘆了一口氣:“悔不該,不聽孟達的話。”劉封自裁後,劉備也是很後悔。但是晚了,從這件事看諸葛亮也是不容人,心懷不正。
-
7 # 阿岔視角
劉備收養的這個兒子叫劉封,收養的情形跟曹操收養曹真一樣,自己當時還沒有親生兒子。劉封在劉備陣營中最高的職務是副軍將軍。從這個職務看,劉備應該有過讓劉封接班的打算。不過最終劉封還是被除掉。其中原因,以阿岔看有三——
一、是劉封自己對那個皇位繼承權太過熱心,甚至在已經確認得不到有效支援的情況下依然不想放棄。這就犯了大忌,不僅劉備,諸葛亮等朝廷實力派人物都已經容不了他。而這個時候,劉禪繼承人身份已經確定,而他偏偏手裡還掌握一部分兵權。為劉禪掃清障礙,除掉他已經成為必然的選項。
二、他曾經因為怨恨關羽明確反對他做接班人而在關羽處於困境時故意見死不救,坐視關羽被東吳殺掉。這個事兒增加了劉備除掉他的決心。
三、打敗仗丟掉守衛的上庸成了除掉他的直接理由。三國志說是諸葛亮趁機落井下石,以“易世之後,劉封難治“為由勸劉備殺掉劉封。其實以阿岔看諸葛亮說不說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次是除掉的最好機會。
-
8 # 史家之不絕唱
因為劉封太過剛猛,劉備死後怕無人能降服,所以被劉備賜死!
第一、《三國志》中關於劉封的描寫《三國志》中是這麼描寫的“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劉封20多歲,武力過人,有武義跟隨諸葛亮,張飛扥人隨軍西上,所到之處戰無不克。攻下益州的時候,被封為了副軍中郎將。雖然三國志對劉封主要戰績描寫的不是很詳細,但是就這一點足以說明了劉封如果不死,在蜀漢後期如果諸葛亮加以調教水平也是可以超過過姜維的。
第二、劉封性格缺陷導致劉封被賜死“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劉封所處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因為是長子,但是又是被收養的,劉備立太子之時問關羽,關羽是這樣說的“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
後來關羽被圍,讓劉封去救,劉封聽信孟達之言,未救。後劉封會成都,劉備本意不想殺劉封,但是諸葛亮說了句“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先主賜封死,使自裁。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害怕劉封太過剛猛,你劉備死後,接你班的人恐怕無法駕馭,所以勸劉備先主就殺了,以防後患!”
第三、總結歷史上繼承皇位的一般都是嫡長子,或者嫡子,劉封做為收養的兒子,更應該清楚自己的位置,時時注意,事事注意,才能避免殺身之禍,可惜明白的太晚了,臨死之時才明白,悲哉悲哉!
-
9 # 錦翼
就因為他是劉備的養子,還是大兒子,就因為他還驍勇善戰,所以他就必須死。
一說起劉封的死,都說他是死於不救援關羽,死有餘辜。
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實際上劉封就算去救關羽,他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實際上他當時不去援助關羽,真的有自己的苦衷。
首先上庸(湖北十堰一帶)是他負責的區域,這個位置也很重要,有這個地方在,漢中和就能南郡連成一片,對曹操所佔據的襄陽也稱犄角之勢。
其次這個地方剛剛佔領,這裡三個郡房陵和西城兩個郡是當地大地主申耽和申儀鎮守著,這兩個人基本上曹操來了投曹操,劉備來了投劉備。
劉封如果帶著兵一走,難保不生亂。
第三如果這個地方丟了,那責任可是劉封的。關羽去攻佔襄樊未必是出於劉備的命令,劉封當然沒有必要聽他的指揮。
所以劉封拒絕了。
拒絕的代價就是你關羽勝利了,我也不佔你的光,但是關羽失敗了,還被殺了。
劉備固然遷怒於劉封。
但也沒有馬上殺了劉封,後來他的搭檔孟達投降曹魏,對劉封勸降,劉封拒絕,那兩個郡的申耽和申儀投降。
劉封成了孤軍,他撤回成都。
劉備也並沒有因為這個殺了劉封,只是責備他。
《三國志》原文:
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促使劉封死亡的,是諸葛亮建議殺。
諸葛亮建議殺也並不是因為沒有去救援關羽,而是考慮到劉封這個人性格剛猛,將來會對劉禪形成威脅,難以服從。
而他又是劉備的庶長子,法理上是有正義可言的。
因為繼承人之爭導致政權衰敗的在當時比比皆是,例如袁紹官渡之戰本來還有翻盤的機會,但是他倆兒子爭來爭去,把偌大的地盤給丟光了。
劉表死後,他倆兒子也是爭來爭去,最後荊州四分五裂了。
白門樓,劉備一句話:“你不記得董卓和丁原了嗎”就讓曹操殺了呂布。
這個時候或許諸葛亮一句:“你不見袁紹和劉表的結果了嗎?”劉備就下定決心殺了劉封。
只不過《三國演義》將人物臉譜話了,劉封成了彰顯關羽和劉備兄弟忠義的一個道具。
-
10 # 是小二不是掌櫃
按《三國志》的說法,劉備之所以賜死這個身為假長子的劉封原因有二!一是建安二十四年時關羽圍襄樊時因為兵力有限屢次向佔據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此二人都以種種理由拒絕最後導致關羽兵敗麥城,身死城丟,劉備對此深狠之。第二是建安二十五年劉封與孟達鬧矛盾,這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的假長子老是欺負孟達,最後據說是搶走了孟達的鼓樂隊,孟達那是敢怒不敢言,又害怕劉備治他不救關羽的罪,最後是思來想去,得!此處不留爺那自有留爺處,腳底抹油溜了。孟達叛逃曹魏後直接導致上庸三郡盡歸曹魏,這讓劉備異常惱怒,最後劉備賜死了劉封。這是書面上說的意思,其實劉備賜死劉封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劉禪繼承帝位掃清障礙,因為劉備知道自己的親兒子劉禪那個德行!為人懦弱、性格溫和難堪大任可那是自己的親兒子。劉備知道自己這個假兒子劉封性格剛猛武藝超群屢立戰功,自己活著尚能鎮住他,自己那天一涼還真沒人能治住他了。正如諸葛亮說的一樣:"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備為了讓自己兒子阿斗以後能好好的當好皇帝不得已賜死了自己的假兒子劉封。
回覆列表
首先,關羽之死劉封要負很大的責任,其次要為劉禪即位掃清障礙,(畢竟不是親生的,老一輩都走了,要是跳出來搶位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