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雄貓Tomcat
-
2 # 江右第一毒舌
一、清朝入關多年,天下平穩,百姓安於生計。無天時。二、雲南地處山區,物質和人力匱乏,以一域的兵力對全國,肯定不行。無地利。三、大漢奸賣國賊吳三桂當清狗多年,又反清,為天下人唾棄。無人和。
-
3 # 崇山峻嶺攀枝花吐盡紅芬芳
吳三桂本人素質決定了,以小人之心,渡國家社稷。把民族團結當兒戲,把國家興亡當兒戲。類似前蘇聯過客葉利卿,把國家搞分裂了,自己也身敗名裂,個人利益大於切。把自己凌駕國家之上,把自己騎在民族利益上。類似歷史人物,不管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此類人,都將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4 # 孤鴻影97094386
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看過一個資料,當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對付李自成的書信,代價是劫掠一番,滿人歷來也是如此出來打下草谷就回去了。誰知道長驅直入佔了天下。
其實處在那個紛爭的時代誰都想創立功業,明皇死了他肯定有心爭天下,只是滿人動作迅速使他失去機會,沒辦法封了王,兵還是自己的兵,也算土皇帝一個。誰知道康熙來了要削藩,別的藩王都掛了,不拼了能行麼?誰知道康熙這個陰逼拿入關說事,用漢人對付漢人,輿論把他弄成漢奸,原本說好的驅除韃虜卻沒有人響應。
這裡有一個華人特別奇怪的問題點,殺你的人不恨,卻恨帶路的。可能因為人家手裡有刀吧,人性問題。這也說明了政權控制輿論是多麼可怕,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美國各種援助中國抗日,後來的政權因為政治原因親蘇反美,造的輿論弄得九成九華人都恨美國,現在看來真是感覺特別奇怪。
-
5 # 曹老師xixi
因為吳三桂賣國求榮,反覆無常,不得民心,古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吳三桂的對手康熙又是一代明君雄主,深的人心,因此吳三桂必敗無疑。
吳三桂雖然擁有超出常人軍事才能,但人品並不好,早年在松錦大戰中,為了儲存實力,率軍撤退,留下主將洪承疇全軍覆滅被俘投降,後來崇禎皇帝把全國精銳之師交予吳三桂,對吳三桂委以重任期望甚高,但吳三桂與已降清的祖大壽交往甚密,為自己降清留下後路,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吳三桂公開背叛大明投降大順,但大順政權放火搶掠,並搶走了吳三桂的小妾,吳三桂一怒之下,又背叛大順投降了大清,要說投降大順是由於無奈之舉,那投降大清就是一己私慾,最後背叛大清自立政權,更是為了一己私慾。
三次背叛,反覆無常,縱是有一生本領,也無奈遭到萬人唾罵,尤其是引入清兵入中原,吳三國親自率軍貫穿整個中國,對先朝大明趕盡殺絕,最終在緬甸勒死了永曆皇帝。
在鎮守雲貴期間,滿清已經入關30餘年,康熙更是實行滿漢一家政策,深的人心,此時吳三桂聯合其他軍閥割據反清北伐,以“興明討虜”為口號本來可以講作為漢人反清行為,能抵消過完的罪孽,但其竟在衡州自立稱帝,大失天下漢人之心,最終其黨羽紛紛倒向清朝,吳三桂最終在眾叛親離,身敗名裂中病死。
這樣的一個自私自利,心懷二心的不臣之臣失敗是必然,再給他十年的壽命依然是失敗的結果。
-
6 # 青竹先生L
1、吳三桂兵力雖然強盛,但卻不具戰略眼光:在其起兵之後,既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設法以軍事上的勝利去推動政治上的成功;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鞏固的後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爭奪一些戰略價值不高的城鎮。貽誤了戰機,給了清政府以從容佈置反擊的時間。
2、由於此時清軍入關已經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為次要矛盾:吳三桂以反滿相號召不過是刻舟求劍,脫離實際。而且,吳三桂降清以來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銳、民族鬥爭最激烈的時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對各地抗清義軍極盡鎮壓之能事,曾幾何時,他卻又要“共舉大明之文物”了。
3、康熙皇帝雖然年輕,但卻有著傑出的政治才幹:早在撤藩之初,便已對撤藩可能導致的後果有所準備,因此在他得知吳三桂反叛的訊息後,鎮定自若,措置得當。他首先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在政治上孤立吳三桂,而後,又在京師處死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及其同黨,以打擊吳三桂氣焰,鞏固後方。
4、康熙帝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西北的王輔臣首先被擊敗:清軍首先攻下秦州,總兵陳萬策投降。接著便包圍了蘭州、鞏昌。蘭州、鞏昌相繼攻破,清軍便圍住王輔臣的根據地平涼。康熙特派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親臨平涼,指揮戰鬥。清軍以巨大代價奪取了城外的制高點--虎山墩,平涼城失去了屏障,王輔臣於康熙十五年(1676)六月歸降,西北平定。西北戰場的勝利使康熙消除了肘腋之患,並最終可以抽調西北勁旅對付吳三桂,吳三桂的失敗便註定了。
5、嚴重戰略失誤:吳三桂年老,一心想在雲南裂土為王,將藩地傳及子孫,實系被玄燁逼迫而反。因此當佔據半壁江山後,他沒有如朱棣那般孤注一擲、夠狠敢搏的決然,而是隻想和滿清劃江而治。若吳三桂直取荊州襄陽,然後順江而下阻斷漕運,抄略江南財賦重地,則滿清統治崩潰便成定局。
-
7 # 是小二不是掌櫃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殺死雲南巡撫朱國治宣佈起兵反清時已經62歲了!到康熙十五年在衡州稱帝時已經67了,五個月之後吳三桂死了,(吳三桂稱帝時吳周政權已到了大勢已去的地步,吳三桂此時稱帝只不過為了過把癮再死。)如果說吳三桂的失敗跟他年齡大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話,這樣說也不對,又關係是有關係只不過這隻佔其中一小部分,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佔滿清東南半壁江山裂土稱帝的吳三桂如何身死國滅的。其一吳三桂人品不行,打天下也是需要好人品的,吳三桂這個人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是沒有任何職業操守的人,說白點他就是個不要臉。吳三桂原是明朝受到崇禎皇帝敕封的重臣,明末清初他奉命守衛軍事要衝山海關,崇禎皇帝如此器重本應好好為國效力的,可是吳三桂卻在關鍵時刻叛明投李(李自成起義軍),你投就投吧!大明亡於同是漢人得李自成之手總比亡於滿清胡人之手好吧,可是這小子又來個"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得知北京城內的小妾陳圓圓受到李自成部將的欺負,一氣之下竟然開啟山海關的大門讓清軍虎狼之師入關劫掠中原荼毒天下,這還不算完降清之後受到滿清重用的吳三桂為表忠心他不遺餘力的剿殺反清復明勢力,甚至南入緬甸親手絞死了南明皇帝永曆帝。不要臉的吳三桂在起兵反清時竟然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這樣一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人是坐不大也走不遠的。其二吳三桂在起義之初利用漢人對明朝故國的思念之情得到了各地漢人番王督撫的支援,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以及四川鄭蛟麟、廣西羅森、陝西王輔臣紛紛響應積極追隨。此次叛亂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讓清廷始料未,叛軍以迅雷之勢給予清廷重擊甚至一度佔據長江以南大片疆域。當時清廷根基尚不穩妥,如果此時吳三桂休辭勞苦一舉渡過長江天險攻克北京滅亡滿清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吳三桂卻沒有朱棣當年的雄才大略只想和清廷隔江而治裂土稱帝先過把皇帝癮再說。吳三桂的起義軍靠的速度快和清廷的猝不及防,可是現在佔據東南半壁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了不往下進行了這就給了清廷喘息修整的機會。人品不行又急於稱帝的吳三桂又犯了個致命錯誤就是稱帝過早。當初吳三桂起兵靠的是"興明討虜"這個旗號才聚攏的各方勢力,現如今取到點成績就趕緊改旗易幟改明建周建立所謂的吳周政權,從而導致各方勢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軍心不穩。此消彼長如此一來吳三桂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稱帝五個月後吳三桂病死。繼承人吳世番在堅持了兩年後終於宣告失敗,吳周政權滅亡。
-
8 # 鳶飛九天2018
吳三桂反清失敗,年紀太大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說起戰爭,我們往往習慣性的將其分為正義和非正義的,而吳三桂領頭的三藩叛亂,吳三桂到底屬於正義還是不正義的一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對於戰爭而言,正義與否其實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
戰爭,歸根結底是實力的較量,而吳三桂與康熙之間的長達八年的戰爭,由於雙方都並不高明的表現,甚至可以稱作一場比爛的戰爭。而在這場比誰更不爛的戰爭之中,年紀更小的康熙笑到了最後。
但是,嚴格來說,吳三桂其實並不是被康熙擊敗的,而是因為年紀過大最終病逝後,吳三桂集團才被清軍趁機徹底消滅。而且在此之前,吳三桂集團也一直在老巢之外,處於進攻的態勢。
其實縱觀三藩叛亂吳三桂的表現,吳三桂以人口稀少、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雲南,抵抗佔據全面優勢的清軍卻不落下風,甚至一度將戰線打到了長江流域。可以說,吳三桂的表現是十分出色的,至少要遠優於佔據全面優勢,卻被吳三桂打得節節敗退的康熙。
但吳三桂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呢?第一,吳三桂鼠目寸光。三藩叛亂之初,吳三桂以精銳的關寧軍為基礎,將迅速腐化墮落的八旗軍,打得節節敗退,也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戰果。整個西南及兩湖地區都被納入了勢力範圍。可以說,吳三桂已經初步具備了席捲全國的大勢。
但是,鼠目寸光的吳三桂卻並沒有想過趁機北伐佔領全國,而是希望偏安一隅,與清廷劃江而治,白白耽誤了戰爭初期最寶貴的時間。而這些被吳三桂耽誤的時間,也使得清廷能夠從容調集全國的兵力、物力和財力,挽回戰爭出擊大敗的頹勢,並最終吳三桂集團形成對峙。
第二,以一隅敵全國,吳三桂的綜合實力選不如於清廷。雖然戰爭初期,吳三桂集團取得接連大勝,但是吳三桂以一隅敵全國,本身就基於全面劣勢,更何況雲貴地區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且交通不便,本就不適合作為戰略後方。
吳三桂又沒有在戰爭初期抓住機會,戰爭一旦進入相持階段,能夠調集全國資源的清廷,自然佔據了壓倒性優勢。可以說,吳三桂能夠面對佔據全面優勢的清廷堅持數年,除了清軍無能之外,吳三桂的軍事才華毋庸置疑。
第三,人心思定,反清人士也並沒有選擇支援當過漢奸的吳三桂。經過清末民初的數十年的戰亂之後,雖然清廷並非理想的統治者,但此時的大環境卻是人心思定。因此,曠日持久的戰爭,並不能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援。
與此同時吳三桂由於引清兵入關,且殺死永曆帝,成為最大的漢奸,他也從始至終沒有得到反清人士的支援。可以說,吳三桂是典型的失道寡助,除了本集團內部,吳三桂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勢力的支援,尤其是沒有爭取最廣大漢族勢力的支援,使得吳三桂的戰爭潛力被極大的削弱。
第四,吳三桂還攤上了一群豬隊友。吳三桂起兵之後,雖然這場叛亂被稱為三藩之亂,但其實另兩藩耿精忠和尚之信完全就是清初的義大利。他們自身的實力也遠遠配不上野心。
而另一方重要的反清勢力,位於臺灣的鄭經也完全沒有攻擊清廷之心,反而為了福建的幾塊地盤與耿精忠糾纏不休。不但沒能牽制清廷的勢力,反而當了反清勢力的攪屎棍。尚之信更為不堪,只堅持了幾個月就降清。可以說,雖然號稱三藩,實際上一直是吳三桂獨自作戰。
-
9 # 歷史茶坊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規模最大的一場叛亂,歷時8年之久,遍及雲、貴、粵、閩等多個省份。叛亂起因是由於康熙親政後,總結歷代藩鎮之禍,認為天下財賦半耗於三藩,且藩鎮割據練兵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力排眾議,決定撤藩。
以平西王吳三桂為首的三位漢族藩王不甘示弱,起兵興亂。這場叛亂從1673年(康熙十二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開始,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以清朝平叛成功而宣告結束,歷時8年之久。吳三桂起兵時已經62歲高齡,起兵後殺出雲貴,佔據湖南全境。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只做了5個多月的皇帝,於同年八月十八日病死於衡州,傳位於長孫吳世璠。
吳三桂死後,形式急轉直下,叛軍群龍無首,各將領之間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傾軋。清軍用了三年時間收復失地,於1681年冬攻陷省城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餘部投降,三藩之亂被徹底平定。那麼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為什麼會失敗?難道真的是因為吳三桂年紀老邁嗎?答案顯然不是這麼簡單。吳三桂年紀老邁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卻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三藩之亂之所以失敗,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以一隅敵全國。三藩原本經營多年的雲、貴、粵、閩四省是叛軍的重要基地,雖然起兵後又佔據了湖南、四川等地,但均不是富庶之地。反觀清朝坐擁江南膏腴之地,財源不失,儘可調集舉國之兵全力對叛軍實行武力鎮壓。以一隅而敵全國,長此以往,三藩必敗無疑。二.內部矛盾重重。三藩之亂是吳三桂率先起事,之後廣東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廣西孫延齡等先後起兵響應。於是這場叛亂便以吳三桂為首,但叛軍內部的矛盾並未得到解決。
尚之信、耿精忠等人的部屬並不直接聽命於吳三桂,而是各自割據稱雄。再加上臺灣鄭經趁機登陸作戰,靖南王耿精忠腹背受敵,於1676年十月率先投降清軍。三.名不正言不順。吳三桂起事時打出的旗幟是“總統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可誰都知道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當年是死於吳三桂的手上,現如今又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自然得不到天下大眾的認同,反而認為吳三桂是一介反覆無常的小人。四.戰略失誤。吳三桂兵出雲貴,佔據湖南之後,便裹足不前,在長江沿岸佈置防務,與清軍形成對峙之勢。自古以來,叛軍若能得勢進軍,一鼓攻下都城或許能有所作為,一旦形成持久作戰則必敗無疑。
加上吳三桂年紀老邁,而他的對手康熙帝則年富力強,正當盛年。此消彼長之下,三藩之亂註定必將以失敗告終。
-
10 # 逗大毅
吳三桂,先反明朝,後反清朝,終至失敗。二姓家奴,試問誰會幫助這樣一個賣國賊?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得民心。當然他反也是被逼無奈!不反他早死了,反也就多活個幾年。結果都一樣!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打仗打的都是經濟實力,國家綜合實力。吳三桂1673起兵,1678年稱帝國號“周”,直到1681年昆明城破,比抗日戰爭打的時間還長,以西南三五省,對抗擁全國。拖也得拖死了。那時候可沒有什麼外部勢力幫助,沒有駝峰航線,更沒有滇緬公路。能苦撐八九年已經說明吳三桂很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