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同心追夢平

    端午節快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是包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我們都知道,(約公元前340或339一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詩歌創作者,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把包來的粽子投入江中,還有的地方這一天把艾蒿掛於門上。

  • 2 # 你笑起來像個孩子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據傳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2008年,端午節成為了法定節假日。

    作為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跟紀念節目。

    首先是吃粽子,粽子在中國南北方都非常盛行,但南北傳統有些微的不同,南方喜歡鹹粽子,北方更喜歡甜粽子,粽子大多是用糯米為主料,葦葉捆紮蒸煮而成,傳統的餡料豐富,有紅棗,火腿,豆沙等,最近幾年,粽子還開發出了很多黑暗料理,比如草莓,魚肉等。

    第二個風俗就是賽龍舟,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和一些少數民族,賽龍舟是一項熱鬧的比賽活動,舉辦方一般是民間組織,比如村委、企業等,人們分成幾組,隨著一聲令下,各組用船槳劃舟,取勝者會拿到舉辦方的獎勵。

    第三個風俗是插艾葉,特別是我們山東這邊,到了端午節晚上,會將曬乾的艾葉插在門楣上,插艾葉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是在晚飯前,插艾葉的時候不能說話等,據傳,艾葉能驅邪避禍,給家人帶來好運氣。

    第四個風俗是喝雄黃酒,端午節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各種蛇蟲鼠蟻開始活動,喝雄黃酒據傳是為了驅蛇,特別是家裡的男人們,因為要去到野外勞作,一般會喝上幾兩雄黃酒,當然,現在科技證明,雄黃酒有毒,還是儘量少喝一點。

    第五個風俗是佩戴五色絲線跟香包,同樣跟驅蟲辟邪有關,這個風俗是為了小孩子的,大人喝雄黃酒,小孩子則佩戴香包絲線,香包裡一般會放一些驅蟲的香料,比如雄黃、艾葉、香草等。

    最後一個風俗,當然是放假啦,端午節溫度適宜,風景優美,約兩三好友,去附近的山上,湖邊,踏青遊玩,也是不錯的體驗。

  • 3 # 老韓趣說人生

    圍場地處塞外,又叫木蘭圍場,是清王朝的狩獵之地,屬皇家禁地。至同治元年(1862年),圍場開始開圍放地,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朝廷正式開圍,大批流民湧入圍場。圍場居民成分複雜,有來自山東,也有來自山西。但最早定居的應該是八旗滿人,是為朝廷駐守木蘭圍場的滿族官兵。所以這裡既有關內山東、山西的習俗,更多的是東北滿族人的習俗。 圍場端午節習俗很多,傳承下來的除了吃粽子這個華人的普遍習俗外。還有,早晨在門楣上掛用紅紙做成的各種圖案的葫蘆,寓意防“五毒”,消災避難。大人孩子早早起來出門,上山、登高。先找一處清泉處,將雙手洗淨,再用清水洗臉明目,相傳可以預防眼疾。洗罷臉後開始踏青,漫山遍野的人們到處採著艾蒿,手裡還拿著從楊樹上拽下來的楊樹枝,匆匆趕往家裡,在太陽出來之前,將手裡楊樹枝、艾蒿一併掛在門楣上,也有的掛在窗戶上,用以消災驅邪。

    端午節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節日,孩子們早早起來出門登山,嬉戲玩耍,漫山遍野的都是孩子們的歡歌笑語,有的孩子們甚至五月初四的晚上就上山了,點上篝火,烤熟的羊肉香味溢滿山谷。端午節後,塞外圍場正式進入火紅的夏天,草長鶯飛,鶯歌燕舞。熱情好客的圍場人,開始敞開懷抱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 4 # 村言辣語66668888

    又到粽子飄香時節,賽龍舟的擂鼓聲也越來越近了,粽香艾篙香味越來越濃了。

    端午節在我們這兒還真挺講究的,幾乎家家都比較重視,每家都會插艾篙包粽子的。

    而且大家一般都是親力親為那種,自己上山砍竹、割艾篙、粽葉、篙子草,竹子破成細篾供包紮粽子用,篙子草要提前曬乾,燒灰用來做甜粽的(也叫鹼水粽)。品種雖說只分甜粽鹹粽兩種,但真正細分的種類就太多了:香菇的、紅豆的、蛋黃的、排骨的、蝦仁的……幾乎是百家百味吧。

    甜粽香糯可口,鹹粽更是八珍玉食。

  • 5 # 阿山的詩和遠方

    端午節的味道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要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提到這個話題,不禁會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老家是四川南邊的,靠近貴州雲南。相鄰幾百公里範圍過節的風俗都差不多。我們那兒叫這個節為端陽節。小時候不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只知道是個節日,四鄉八里的人都很重視,直到上高小後才知道屈原和端午節與他的淵源。

    我家鄉對端午節的重視比中秋節更甚,那些年平時很難吃上一回肉,一個月吃上一兩回,那叫打牙祭。鄉村人家就算養了豬,每年到冬至的時候殺了賣給別人,換成錢送子女上學及貼補家用,只留少部分燻成臘肉,過年過節才吃,但端午節就像春節一樣,可以吃上臘肉,所以那些年過端午節是很開心的。提前一兩個月就盼著,數著日子了。我家那地方不靠近河流或大型水庫,所以沒有賽過龍舟。老家也沒有吃粽子的習慣,縣城裡也有賣粽子的,那是我後來到城裡上高中了知道的。但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是必須的。到節前一兩天或當天,媽媽會讓我們用鐮刀去山坡上割一些艾草,到水溝邊去割一些菖蒲來,媽媽分別用一根細繩把艾草和菖蒲紮上,掛在堂屋的大門邊。據說是可以驅邪,艾草幹了後夏天可以用來點燃燻蚊子。

    到過節這天,早飯一般是煮麵條吃,臘肉是頭一天媽媽就煮熟了的,留小部分做炤子煮麵條,大部分用作晚上炒著吃。家裡養的豬都是餵豬草和糧食,不像後來在城裡上高中時吃到的,那是飼料喂出來的,根本沒土豬肉的滋味。加土豬肉煮的炤子面味道很正宗,當然更好吃的是晚上用臘肉炒的菜,過這個節的時候,家裡自留地裡種的茄子、四季豆、辣椒、土豆等都還沒到收穫的時候,通常是提前幾天媽媽抽空去鎮上趕集買的,是別的地方運來賣的,價錢當然要貴些。

    端午節這天,若不逢週日,我就要上學,放學後也不在路上逗留,會盡快趕回家放牛或砍柴,會在天黑前回家。臘肉炒在鍋裡,說不出的香,老遠就能聞到。媽媽切豬肉的時候,看到嘴饞的我,會把一兩片瘦肉放到我口裡。那味道,多年後都會回味。晚餐是最豐盛的,媽媽弄了一桌的菜,有葷有素,有炒的有燉的,過節這天要是碰上正好週末,爸爸也會從工作地回家過節,有他在,氣氛就更熱鬧一些。那些年興喝雄黃酒,可以驅邪避蛇,不過我們一家人酒量都不行,有的根本就不喝,我也只打溼一下嘴巴,感覺雄黃酒味道怪怪的,長大了才知道那酒有毒性,不該喝。

    老家過端午節與外省比,還真沒什麼特別的,但在我看來,還是頗有儀式感的,臘肉的香味總是充滿我的回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鈣片適宜在飯前、飯後還是隨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