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搞機
-
2 # 靈澈散人
澶淵之盟簽訂後,趙恆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大臣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趙恆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他看出趙恆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於是建議趙恆舉行封禪大禮。趙恆同意,但又擔心宰相王旦將會反對。王欽若自告奮勇,自稱說服了王旦。趙恆得知後,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飲宴正酣時,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給王旦說:“帶回去同妻兒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開啟酒樽,發現其中盛的全是美珠,他只得對即將到來的封祀沉默不言。
趙恆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趙恆“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為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趙恆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洩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趙恆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趙恆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趙恆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後,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櫃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趙恆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又授意大臣陳堯叟、丁謂等加以經義附和。一時間,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三月,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奏請趙恆封禪。趙恆向三司詢問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王欽若一到乾封(今山東泰安)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趙恆再次召集朝臣,宣告自己所夢“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的預示。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當偽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趙恆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趙恆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總計這次“東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內,前後花了四十七天時間,演繹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而趙恆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封禪泰山的最後一位皇帝。這場由王欽若執導、趙恆主演的鬧劇雖然暫時結束了,但趙恆並沒有停止其“以神道設教”的事業,那些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三年以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趙恆又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大禮。
趙恆在位時期,京師和地方上建成了一大批官辦宮觀,朝廷就任命了相應官員去負責管理,與此同時,趙恆又設立了一種與宮觀相關的榮譽性的虛銜,可以多領一份俸祿而不必赴任視事,這種官往往以提舉某某宮觀命名。宮觀官在趙恆以後成為官僚隊伍中一個特殊系列,一方面說明了宋朝政府與道教的密切關係,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冗官和冗費的嚴重程度。
天書封祀對真宗一朝的政治和財政產生了重大影響。僅是東封泰山,就耗費八百餘萬貫;西祀汾陰,耗資更增二十萬貫,這還不計亳州之行。營造玉清昭應宮缺少具體的支出記載,但僅雕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萬兩、銀五千兩,則二千六百十座建築的糜費可以想見。倘若將京城景靈宮、太極觀和各地宮觀都計算在內,其費用之大恐怕不是幾千萬貫所能打住的。趙恆在位前期,經過近四十年的經濟恢復,天下富庶、財政良好;由於裝神弄鬼的折騰,幾乎把前代的積蓄揮霍殆盡,到其晚年“內之蓄藏,稍已空盡”。《宋史·真宗紀》評說天書封祀是“一國君臣如病狂”。[1]明代李贄也說:“堂堂君臣,為此魑魅魍魎之事,可笑,可嘆!”
-
3 # 大笨鳥一隻
《封神榜》沒看過小說,只看過幾本小人書和幾部電視劇的部分劇集,對於“天帝”這塊沒注意過,好象看過的都沒提。至於跟《西遊記》中的“玉帝”是否是一人,還是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人,更不好說。我個人認為生硬的把兩本書中的人物作對比,不太合適,比如楊戩在《封神榜》中跟四大天王屬於對立的陣營,在《西遊記》中就同屬玉帝手下。據說《封神榜》晚於《西遊記》成書,但故事發生的年代又較《西遊記》早的多,至於《封神榜》是否借鑑過《西遊記》,因為缺乏相關資料(或者說本人沒有看到),就不亂說了。最後想說,把不同的小說人物作對比,即便名字相同、能力相似,鬧著玩可以,深入不必,會弄的自己很累,也不會有一個正確的結果,關鍵是沒有任何用!
-
4 # 井夫子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這“兩個人”到底都是什麼人,這裡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西遊記之中的玉帝。
首先,在原著第七回,如來告誡孫悟空時,就曾經一聲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首先,這裡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玉帝也曾經是人,不過經過了差不多一千七百五十X二萬九千六的修煉才成就了這個地位。也就是五千萬餘年的時間。
這裡又指出來,玉帝姓張。
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許多研究也好,分析也罷的《西遊記》“學者”認為,其中玉帝的形象就來自於一個民間傳說,也就是一個叫做張友仁的人,而這個民間傳說,其實脫胎於一本叫《玉皇寶卷》的書(明清時期,正好與西遊記成書時候,有所接壤)在該書裡,說有一個農民,叫張友仁(又叫張百忍),善於忍耐,行善積德,然後上天做了玉帝。而歷史上真有張百忍此人,本名叫張公藝,見於《舊唐書》。
我們先不說此事真假,就算是真的,在時間上也對不上,因為就算真的是唐時候的人,也不過才當上玉帝,又何來五千餘萬年的修煉呢?
這時候,我們再來看看,道教之中,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上帝本自然,垂象立號教化眾生而有所禱也。常住妙有無跡真境中,地位崇高,永處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證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跡身、應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認為是道的本體。
也就是說玉帝本身就有昊天的稱呼,這時候,我們再來看一下另一本古籍:
《歷代神仙通鑑》記載:至昊天界,有國名光嚴妙樂國,其國王名淨德時王,妻寶月光王后,惟以仁慈側隱加之華人,躬行五嶺未嘗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災害不興……至此後,國王精神倍長,三年後王后生下一聖明王子。自幼即舍國修道,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淨自然覺王。又經十萬劫,方證玉帝,總執天道之神。
這裡說明了昊天的出處,而且雖然數字對不上,但是其經歷了許多劫數是一致的,況且,這裡提了其證了玉帝,可見玉帝本身是一種類似於“職位”的稱呼,也正是因為證了這個,才成了總扺天道之神,與前面都對上了。
所以說,玉帝本身就是昊天所證的一種神位,這兩個人,其實也就是一個人。
-
5 # 驍陽影視
在《西遊記》中我們都知道書中地位最高的是玉皇大帝,天地間的主宰乃是玉皇大帝。但是很多讀者都說在玉皇大帝之前天地間的主宰是昊天大帝,而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後來經過封神大戰以後才登上天地主宰的寶座。那麼在書中玉皇大帝和昊天大帝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應該知道,在上古時期的天帝就是昊天大帝,並且昊天大帝執掌封神榜。而玉皇大帝在《西遊記》中乃是經過修煉無數年才能享受無極之道,當上天帝的寶座,並且在《封神演義》中並沒有說到玉皇大帝是經過封神大戰以後登上天帝之位的。
但是從《封神演義》的第一回中的一個故事,我們就可瞭解到玉皇大帝和昊天大帝之間的聯絡了。
在書中講到在上古時期,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戰是為了爭奪天帝的寶座,後來那水神共工失敗以後,撞到不周山,導致天柱斷裂,後來女媧娘娘煉石補天。也就是說在上古時期還沒有天帝,也就是說還沒有昊天大帝。那昊天大帝應該實在女媧補天以後才出現的。
據說那昊天大帝最初乃是鴻鈞老祖在紫霄宮的講道時身邊的道童,後來鴻鈞老祖化身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創造了天帝,便命令昊天大帝執掌天帝,掌管三界。
後來昊天大帝據說有兩種命運,一是被刑天大神殺死,但是這個觀點應該不成立。因為昊天大帝乃是在軒轅黃帝以後才出現的,而在軒轅黃帝時期刑天已經被軒轅黃帝殺死了,因此昊天大帝不可能被刑天大神殺死。
經過封神大戰以後,元始天尊的實力明顯的增強,在後來天地之間地位最高的神仙就是三清尊神,而元始天尊乃是天地間地位最高的神仙。並且元始天尊從此執掌先天無極界,後來那元始天尊又化身到開天太極界變化為玉皇大帝執掌天帝。
也就是說,在《封神演義》中,昊天大帝經過封神大戰失敗以後,失去了三界主宰的地位,而元始天尊在封神大戰之中乃是最大的贏家,因此這元始天尊就自然而然的當上了天地主宰。而那玉皇大帝乃是元始天尊的化身而已。
-
6 # 三分文說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似乎把昊天大帝和玉皇大帝等同於一個人,因為玉皇大帝的全名就叫做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關於為何《封神榜》中的天地為昊天,而在《西遊記》中變成了玉帝呢?其實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把二人等同為一個人。
昊天上帝其實是出現在上古神話中的中的至高無上神仙的尊號,對於昊天大帝的信仰最早出現於中國的商周時期,而到了周朝建立,才確定了昊天上帝的神號,昊天大帝就是當時人們口中相傳的老天爺,也是當時官方祭祀的正統象徵。
而對於玉皇大帝而言,則是到了中國宋朝時期才出現的,因為宋朝時期很多人信奉道教,人們就開始講昊天上帝加以神話,就產生了掌管天庭的玉帝大神,同時將三清加在了玉皇大帝之上,成為了道教至高無上神。到了明朝時期,人們又把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分開,昊天大帝是昊天大帝,玉皇大帝是玉皇大帝。
《封神榜》大家都知道寫的是商周時期的神話故事,對於最早關於昊天大帝的記載,也是出自於商周時期,那時候玉皇大帝還沒有出現,時間上符合觀念。而《西遊記》描寫的則是唐朝時期的故事,到了宋朝時期官方才把玉皇大帝當做正統祭祀,這也能夠說明為何在《西遊記》中記載的是為玉皇大帝,《封神榜》中出現的為昊天大帝了。
-
7 # 周律師說法
《封神榜》中的天帝是昊天大帝,為何在《西遊記》裡變成了玉皇大帝?這個問題,個人以為,應該是如下原因。
一.《封神榜》和《西遊記》都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不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因而每一個人物形象、具體結果不可能是唯一的。
二.古代科學文明不發達,這些神話傳說基本上都是透過人們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代,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如此傳播下去,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手裡的最終結果,不可避免的存在誤差,而且這種誤差只會越來越大。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某部隊軍事演練夜行軍時,首長命令“不得打手電”,讓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口頭下傳,哪知傳到最後竟成了“不得隨地大小便”。
三.《封神榜》和《西遊記》相隔年代久遠,作者的認識和文學觀念都存在巨大差異,對天帝的認知有不同,也在情理之中了。
-
8 # 80後的餘哥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
在大家看來,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是一個人,因為玉皇大帝全稱叫做: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關於這個問題的話,其實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他們曾經是一個人過,但是後面又不是一個人了,我們慢慢說說。
昊天上帝是上古神話當中至高神天帝的尊號,他的信仰出現在周朝之前,在周朝的時候確定了昊天上帝的名號,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說的老天爺,是正統祭祀的至高神。而玉皇大帝是出現在宋朝時期,是道教對昊天上帝的形象加工,同時將三清加在了玉皇大帝之上,這樣玉皇大帝就不是至高神了。因為宋朝通道教嘛,就把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合在一起編入官方正統的祭祀了。而到了明朝時期,他們又被分開了,昊天上帝是昊天上帝,而玉皇大帝不過是道教掌管天庭的神。
昊天上帝是華夏曆代官方認可的至高神,他不依託於任何的宗教,他是上古神話以來的神。而玉皇大帝與三清,與如來等等是一樣的,屬於宗教的神靈,是不列入官方正統祭祀當中的。
封神榜當中昊天上帝的身份還是很高的,很多洪荒小說當中寫到昊天上帝的鴻鈞的童子,這個在《封神榜》原著當中從來沒有寫過。南極仙翁去天庭借聚仙旗,瑤池金母根本沒有露面,命幾個仙女將聚仙旗送出來等等。可以看出來昊天上帝的身份至少是元始天尊一級的,反昊天上帝命十二金仙俯首稱臣,則證明昊天上帝不懼元始天尊,甚至於他可能是鴻鈞一級的存在,那麼我們大概就可以梳理出來了。
鴻鈞是《封神榜》自己打造的一個神靈,他是封神榜當中的最高神;而《西遊記》當中的最高神三清明顯比鴻鈞低了一個級別;既然《封神榜》在道家這邊已經提高了一個級別,那麼天庭的級別也應該升高一級了,玉皇大帝明顯不夠用了,就只能把昊天上帝搬出來了。
另外呢,《封神榜》是寫商周時期的事情,我們剛才也說了,昊天上帝出現在周前,名號確定在周,那個時間玉皇大帝還沒出來呢,也符合時間線。而《西遊記》寫的是唐朝時期的事情,唐朝也是信奉道教的嘛,那麼讓道教的神靈玉皇大帝早一點出現也是可以接受的了。
回覆列表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 ,又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爺”。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上帝本自然,垂象立號教化眾生而有所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