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46346708
-
2 # 三日軒主人
孫權沒有一定要斬殺關羽啊!
如果關羽是被活捉的話,孫權不一定會殺他,可惜他是在戰場上被馬忠殺的。
從關羽自身的角度來說,丟了荊州他已經沒有必要再苟活下去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向劉備交代,戰死沙場是他最好的結局,這一點他很明白,所以作為戰場主將,如果眾人保他拼死突圍的話,關羽未必不能活下來,正因為他自己一心求死,才落得個身首異處,所以東吳沒有生擒關羽的可能性。
孫權在當時的情形之下是不願意和劉備結死仇的,關羽死了他也很無奈啊,最後對於如何處置關羽的屍首也是傷透腦筋,不得以送給了曹操,以保平安。
-
3 # 劉一千五
關羽不死,吳難不己。
劉關張三兄弟打下地盤之後,還是各守各的地盤的好。再好的兄弟姐妹也不要沒事堆一塊兒。小戶人家還分門立戶,何況大戶人家帝王將相,世家大族。中國為什麼是封建社會?立功受獎,封塊地給你吃飯穿衣,娶媳婦生兒子傳家接代。這可是"封國",這一畝三分地是自己的自留地,放棄了就沒有安家立命的地方。
劉備有了成都,張飛有了閬中,關羽有了荊襄。這分配己定的地方,誰丟誰負責。小說裡沒明說,但魯子敬向劉備討要荊州時,孔明講過,再找到漢中後讓關將軍挪窩兒。所以,言之意下,這荊州是關二爺的"湯浴邑",你東吳有本事去討了去,算你有本事。似這樣的情況,東吳討荊州實在是惱羞成怒,氣恨在心何止一天半曰?加上關羽不聽孔明"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外交警告,至使同江東關係曰益緊張。更兼關羽歷來看不起周瑜孫權,謂之"江東鼠輩"。這羞辱也實在了得。誰受得?
荊州被奪之後,關羽敗走麥城,被俘了。任你曾經的猛虎,上了枷鎖也待減卻威風。孫權一旦放了關羽,關羽還是不忘荊州是他的。他哪也不去,也不好意思去找大哥和三弟。並不是大哥三弟不待見,是自己的飯碗自己砸了。以他豪爽的氣慨,他才不食嗟來之食。至於投降孫權?笑話哈,曹丞相得關羽如何?他投降沒?所以,孫權萬般無奈,只得把關羽殺了,以除荊州的後患。
孫權是個明白人,他曉得蜀漢的外交策略,也知道關羽不聽孔明之言而招改禍害,更主要的是孔明在蜀漢的地位決定了兩國的存共棄異的出發點和根本利益所在。
-
4 # 歷史百家爭鳴
要是提到三國中最有義氣的人,關羽是後世公認的典範,而且關羽對後世的影響十分大,現如今很多店裡都擺著關公像,表示對關公的敬仰。可惜的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慘遭殺害。孫權想要的是荊州,他已經得到了荊州,為什麼一定要殺了關羽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都知道關羽這個人有點自大,目空一切,總是瞧不起他人,這就給他招來了禍患。 當時,孫權派諸葛瑾到荊州,想要跟關羽結兒女親家,可是關羽毫不在乎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關羽這樣說話,不給一點情面,自然是得罪了孫權,畢竟孫權是江東一主,怎麼能嚥下這口氣。所以孫權奪取荊州後,孫權出於自己過去的恩怨,殺了關羽也是正常的。
再者關羽作為劉備的得力干將,為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是不容小覷的力量。孫權有機會殺了關羽,自然是不會放過的,還可以削弱劉備的實力。要是放虎歸山,按照關羽那脾氣,肯定會席捲而來,洗刷自己被打敗的恥辱。所以孫權要趁早把關羽除掉,殺殺劉備的銳氣,要不然以後就很難有機會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孫權想討好曹操。以前,孫權與劉備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還聯手打敗過曹操,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自然是懷疑孫權合作的誠心。孫權殺了關羽,可以向曹操表明自己討伐劉備的決心,這可不是苦肉計。
但是,孫權萬萬沒想到,劉備會為了項羽而討伐自己,自己還差一點亡國,幸虧出來了個陸遜,挽救自己於危難之間。
-
5 # 落筆點憂愁383
首先,關羽死於呂蒙之手。孫權想殺關羽,但是卻不敢殺關羽,因為關羽死於東吳之手,必定會把劉備的復仇大軍引向東吳,給自己帶來禍水,因此,孫權是不可能會殺關羽的。
然而關羽為什麼會死在呂蒙之手,因為呂蒙與關羽有私仇,也是為了前任大都督周瑜吧。早在呂蒙奪回荊州後,孫權就連發快報讓呂蒙萬萬不可殺了關羽,但呂蒙不聽孫權的話,加上赤壁之戰後,呂蒙口無遮攔的對周瑜的讚賞,這也是後面呂蒙之死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位主公都不會讓不聽自己話的人存在。
因此,孫權想把禍水引向曹操,所以孫權想殺關羽,但不能殺。
-
6 # 行者68437
關老二很是自大狂妄!被敵對國抓住肯定梟首示眾以儆效尤!讓世人皆知這個世上只有人沒有神!假始有神我吳老二見神殺神見佛滅佛!何況你一個關老二乎
-
7 # 此情可待成追憶148392072
關羽是個寧折不彎的人。孫權要的是為他所用的關羽,這點關羽是做不到的,關羽一向是鄙視孫權。既然關羽不能為自己所用,何必留這個大麻煩呢!況且孫權的奪取荊州的戰略目的已達到,進可攻,退可守,根本不懼劉備報復。
-
8 # 兩號2018
根據吳主傳的說法,孫權想招降關羽,但是關羽詐降,然後再遁走。最後被潘璋的司馬馬忠擒獲。但是並未提殺害細節。
根據呂蒙傳的說法,對關羽的荊州有所企圖是呂蒙的戰略思路。全據長江,形式益張。而且孫權很認可這個戰略思路。這個思路,和諸葛亮隆中對是一個道理。也就是說,是一個長期戰略發展思路。趁關羽出擊而偷襲荊州,也是呂蒙的上書。換句話說,調呂蒙到荊州相鄰區域,陸口,就是孫權對呂蒙戰略勾思的認可。原來這個地方的負責人是魯肅。這個人員變更意味著,孫權已經對攻下荊州做了各種後期規劃。區區一個關羽,和荊州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至於為什麼在攻下荊州之後要殺關羽。吳書沒說,只有蜀書中提到些許,大致的內容是,孫權想要讓關羽活,但是周圍人不同意。說關羽狼子不可養,必有後患。曹操沒有除了他,結果被水淹七軍,差點遷都。所以,最好殺了。最後孫權聽取了大家的建議。直接把關羽給殺了。
吳書和蜀書都提到關羽在臨沮被捉。蜀書更是直接說關羽就是在臨沮被殺的。我想,對於殺不殺關羽,吳國大將潘璋是不會自說自話行動的。一定會先請示。所以,蜀書寫的應該更接近真實。多半是派人通報了擒獲關羽。然後孫權的下屬們一致認為不可留,所以就殺了。
對於孫權來說,荊州這塊地方的所有權是最高政治利益,而關羽無非只是一個大將而已。政治目的達到了,對於關羽的生死,也並沒有那麼太在意。再加上下屬的一致要求,以及關羽歷來的作風。養虎為患的想法,肯定是有的。至於後來劉備舉全蜀之力來攻,肯定也是事先考慮到的。政治家做事,不會拘泥於一兵一卒,更不會拘泥於兄弟姐妹。講到底,就是政治利益。劉備舉全蜀來攻,也是為了支撐他賴以成名的以德治天下。這是民心的考慮。要知道劉備打蜀國,還曾經將前線大將的老婆孩子作為人質,來進行強攻。可見政治家都是一個德行的。
所以總結一下,孫權之所以殺關羽,一來是因為在奪取荊州這個政治目的面前,關羽的生死無足輕重。二來是因為下屬的強烈建議。三來也是考慮了殺不殺關羽,對後面的政治程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就順眾意,把關羽殺了。退一萬步講,假設下面所有人都認為留關羽好,那麼作為政治家也是會考慮的。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目的而已。是統盤評估後給出的最優答案。至少孫權是這樣認為的。
-
9 # 歷史的長空
殺關羽沒有任何好處,我想被誤殺可能性比較大,最起碼也應該押到東吳吧,這樣當人質也比殺了強。殺關羽對東吳來說百害無一利,與劉備結為死仇,那是絕對的敗筆!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因為孫權在進行戰略冒險。
三國之所以成為穩定的結構,是因為兩弱聯合對抗一強,維持了表面的平衡,吳蜀兩國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抱團抵抗曹魏,可是孫權居然為了一已私利,放棄唇亡齒寒的孫劉聯盟大戰略,攻擊荊州,也就是孫權運氣好,曹操恰在這個當口去世了,要不然曹操又迎來一次統一三國的好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看,只要孫權攻擊荊州或者蜀漢,對曹魏來說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孫權自已也相當明白,攻擊了荊州,等於是徹底和劉備翻臉,既然是徹底翻臉,那還不如來得更徹底些,於是搶荊州、殺關羽就成為孫權的戰略選擇。
因為殺關羽是孫權的決定,就必須站在孫權的立場考慮問題。
孫權的一生都對荊州有著無與倫比的渴望和最高優先戰略級,自從魯肅去世後,東吳的戰略發生改變,將奪荊州列上日程,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現在關羽正在前線襄樊發動戰爭,後方空虛,而且荊州精銳軍全部北上,對於孫權來說是一個絕佳機會。
孫權的偷襲荊州絕不僅僅只是偷襲荊州這麼簡單,而且早就計劃好了殺關羽。對於將水軍作為東吳防守的戰略軍種,孫權唯一擔心的就是荊州,孫權明白,即使蜀吳現在是聯盟,將來也有利益發生變化的那一天,孫權這種厚黑之人,堅信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還不如早點下手解除危機。
孫權既然決定偷襲荊州,俘虜了關羽,作為將來談判的籌碼不好嗎?幹嘛一定要殺關羽呢?
很簡單,沒有必要,因為孫權這麼幹,基本上和劉備不會再有談判的可能,既然翻臉了,關羽這個蜀漢唯一的名將就沒有必要留著呢。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當然孫權方也是這麼認為的,如果幹掉了蜀漢唯一的名將,那麼蜀漢就無法有效的報復自已,除此之外,孫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就是:
關羽也是蜀漢唯一懂水軍的名將,殺了關羽,奪了荊州,蜀漢再也沒有強大的水軍能夠威脅東吳的生命線,也許這才是孫權殺關羽的真正原因吧!
回覆列表
我個人覺得 一部分原因是關羽看不起孫權和整個東吳集團 特別是那句虎女安能嫁犬子動不動就說江東鼠輩爾 在怎麼說孫權也是一方諸侯 你關羽名聲再大也只是劉備下面的將領 這個時候孫權就已經對關羽有了殺心 這也說明孫權要殺關羽是早就有的想法不是臨時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