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蘇阿洋

    我小學的時候,家裡有一本《吶喊》,上面是魯迅先生的青銅頭像,我也讀不懂。初中時候,語文課堂上學了孔乙己和閏土,從此,多乎哉不多也,月光下少年拿一柄叉捉猹的形象,再也無法抹去。再後來,讀的就多了……

  • 2 # 數到五答應我

    魯迅,怎麼說哪,是一個看到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人,按照現在的詞語是一個有文化的噴子,而且差一點和那一代留洋派成為千古罪人。

  • 3 # 探之

    上學的時候學魯迅先生的文章,小學時的藤野先生節選《在仙台》,故鄉的節選《少年閏土》,初中學《友邦驚詫論》,《論雷鋒塔的倒掉》,高中學《故鄉》,《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先生真正民族魂!

  • 4 # 文字坊

    魯迅是中國文人的標杆。小學課本里學的魯迅的文章是多麼的精彩,和我們小時候玩的是一模一樣。因此,我們從小和魯迅是沒有距離感的。

  • 5 # 心境XJ

    上學開始慢慢了解直到成年,這才發現魯迅如生在當代是最大的噴子,是抨擊社會及政府的激進派,是民主鬥士,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課本中把他下架了!

  • 6 # 布萊恩李1

    從初中的課本上,學了很多關於他的文章,當時覺得很深奧。比如孔乙己,閏土等等,一代文豪,用筆桿子救中國,喚醒華人。

  • 7 # 煩惱飯桶

    應該是從小學課本上第一次認識魯迅這個人吧,現在一提魯迅我腦子裡立馬自動出現,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想這與我所經歷的應試教育有關吧,那時候什麼都要死記硬背。早幾年看新聞有說要把魯迅的文章從課本中刪除,當時心裡其實挺納悶的,怎麼好好的要刪除,畢竟我印象中的魯迅,就像我想象中所有男性語文老師一樣,一頭矍鑠的短髮,嘴上撇小鬍子,永遠筆直的背。

    小學學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就是《三味書屋》,課文內容記不清楚了,畢竟這麼多年了,但還記得課桌上刻著的那個“早”字,我們那個年代,硬要說追星,可能就是追魯迅了,幾乎大部分男同學都在自己的課桌上刻過“早”字,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那時候的校園生活真單純。

    後來學了《藤野先生》,才知道魯迅原來是學醫的,當時社會動盪,國將不國,魯迅意識到人生病了可以學醫醫治,但國家生病了用什麼來醫治呢?所以魯迅後來毅然棄醫從文,意圖用手中之筆,喚醒沉睡中的雄獅!這種大無畏精神,當時的我們並不是那麼的理解,但隨著我們一天天成長,才知道魯迅先生以及他代表的那一群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有多偉大!

    現今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裕,國家越來越強盛,但是無論在祖國的內部與外部還是存在著各種威脅,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中看到像魯迅那樣的人,比如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發表演說總是那麼的義正言辭,彰顯我大國風範!

  • 8 # guorongtian

    一般印象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位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鬥士。其才華橫溢、孤傲倔犟、高高在上。但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活靈活現地展現了一個樂觀爽朗、聰惠豁達丶嚴謹細改丶可親可敬的魯迅形象。堪稱現代懷人散文的精品神作。

  • 9 # 桃花依舊笑春風吃

    魯迅並非是"完人",有血有肉中國"種"。現在華人"評人",一半尊崇一半恨。尊的敬他"骨頭硬",敢揭敢批敢碰硬;恨的嫌他罵祖宗、婚姻、國粹全都"憤。評論不一才是"真",愈見國民"思考性"。也有少數想"出名",借駡名人顯自能一一挎在魯迅肩膀上,才顯比他"高一層";蹲在魯迅頭頂上,才"是"識遠最"能人"!

  • 10 # 四味書

    談不上了解,最初的接觸也只是上學時候的幾篇要求背誦的課文,年少時候讀魯迅是讀不出什麼感想的。

    後來接觸魯迅先生是在喜馬拉雅聽書有個主播講了先生的阿Q正傳,講的很有意思,於是就買了先生的書來讀,當時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年,在社會上也跌跌撞撞了很多年,再讀魯迅先生的說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覺,當然讀書這件事,本就是見仁見智,有的人讀出美好,有的人看出醜惡,這是無可厚非的。

    我看魯迅的書,更多的是喜歡先生的那種思維方式吧,批判性的,懷疑性的,既冷靜,又客觀,他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無論做什麼事情,對待什麼樣的人,不會被輕易的帶節奏,能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這一點是我讀魯迅最大的感想。

    同樣,先生的很多文字,放到當今的社會依然會被很多人不接受,會被某些公知說是誤國的言論,所以有人說要是魯迅活到現在要麼沉默要沒進監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 11 # 春山如夢縈

    年少時,課本上的魯迅文章犀利、冷峻、浸透悲涼。年長後,讀魯迅全集,兩地書裡更多溫暖熱腸。

    終於明白,心是熱的,眼裡的魑魅魍魎需要鞭笞,肅殺的荒涼需要人性的光芒。愛他,愛憎分明,有Sunny燦爛,有寒冬肅殺;敬他,錚錚鐵漢,有無畏強暴,有愛子如花。

  • 12 # 劉摯仙山上樵夫

    瞭解魯迅不能只從某本書去了解,那樣很片面,要了解和評價一個人,要做到全面才是公證的,瞭解和評價魯迅其人,要從其出生、成長的歷史年代開始,魯迅其人所處歷史年代是國內內憂外患很深重的歷史時期,國內腐朽的清政府,又外國列強大肆侵略、掠奪又加深了國內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八國聯軍在國內不但擄掠還製造了多起屠殺的血腥慘案,國內有識之士無不紛紛起來抗爭、抗議、遊行示威,反抗外國列強在中國製造的慘案,可是魯迅其人如何呢?對這些視而不見,連個屁都不敢放,反而是對國內“橫眉冷對千夫指”,而對外國列強的行為表現的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當起外國列強的吹鼓手,其狗奴才相十足,最後還提出了要滅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漢字,其狗都不如的行為,真是中華民族的敗類,其善於欺騙的一面,欺騙了華人數十年,至今還有不少人被其矇騙,其陰險由此可見。

  • 13 # 滄海明月中

    瞭解點很多也很散,還是蘇雪林說得好!!!關鍵是此人對待中日兩國的態度,很令人費思量!一個是文明積澱深厚的被侵略者,在他嘴裡一無是處。另一個殘暴的侵略者,卻不見他有絲毫怨憤。關鍵前者是他的祖國,後者是妄圖消滅他祖國的東洋倭奴!再看他對待他人和要求自己當面:這廝尖酸刻薄,睚眥必報,錙銖必較,視財如命,心性陰暗,性格偏狹,少情寡義,媚日仇華,是日本在華的的代言人,消滅中華文化的急先鋒!。它罵的人都是謙謙君子,德才雙馨,博學鴻儒,如梁實秋,林語堂,胡適等等。這廝除了日本人和自己不罵,罵遍所有華人。八一三抗戰,舉國赴難,這廝卻躲進日本人內山完造的書店逍遙。舉國痛斥日寇侵略行徑,這廝卻一言不發。罵人的本事去哪了?舉國捐資抗日,這廝卻一毛不拔,你是華人嗎?這廝罵起中華美好傳統時卻如瘋狗一般不遺餘力,竟然主張消滅漢字,只要是中國的這廝必罵,而日寇暴虐成性,侵略中國,這廝為何不放一屁呢?日倭民族心性陰暗,殘暴無情,卑鄙偏狹,與魯迅這廝完全一致。而他對於中日兩國的大相徑庭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它是日本奸細。對於侵略暴行一言不發,對於祖國卻百般辱罵,漢奸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它是什麼貨色?諸君自有分辨吧!

  • 14 # 使用者13688672191

    是從孔乙己開始的。當時年少讀不懂先生筆下這個人物形象背後的深意。五十歲以後,魯迅先生的主要著作都讀過了,才理解了魯迅先生對那個幾千年來吃人制度痛恨!

    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快一個世紀了,但他思想的光芒至今未滅!他痛斥過的那些崇洋媚外、挾洋人以自重的渾人,今天並不鮮見。這說明,魯迅先生看透了賣國賊的劣根性。今天一些人詆譭魯迅先生,是因為先生的話打到了他們的痛處。

  • 15 # 主流人類

    魯迅全集,內容豐富,揭示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醜惡與腐敗。他說,中國歷史滿紙都寫滿了仁義道德,翻來翻去只寫了兩個字“吃人”。吃人的意思是說不但吃了你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也吃了你的良知與思維的精神世界。對比一下這是真的嗎?哪一點有不對的嗎?

  • 16 # 水含冰1598

    主要是從書籍中瞭解的,包括《魯迅全集》。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最能代表魯迅先生的品格與個性。

  • 17 # 奉天一葉

    在我的記憶中,魯迅的《故鄉》是我第一次和魯迅先生接觸,並且又是魯迅先生把閏土介紹給我。魯迅先生在這篇短小說中,沒有了火藥味很濃的能炸的釘子,好象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細觀、去推敲底層的大眾,去照那個時候的社會。

    魯迅先生介紹給我的閏土,從孩童到成年,從孩童的潤的紫膚色到成年以後的膚色——松樹皮。魯迅先生要說的是——人生,這人生的路,就是社會的路的折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類就是這樣一直走過來的,以後也會永遠這樣的。

  • 18 # 高階婚戀獵頭唐風

    1932.1.28~3.3第一次中日淞滬會戰,攜妻兒"避禍"於日租界友人家(內山完造?)…匕首、投槍事變前後均未見其有文字說日人的不是

  • 19 # 劉摯仙1

    對魯迅的評價真的得從其所處的歷史年代裡去看,不能只看其某本書就對其評價,那樣是以偏概全。從魯迅那年代裡看魯迅其人,真的如一條外華人的哈吧狗。欺騙了華人數十年,真的是很陰險狡詐。

  • 20 # 果薇

    魯迅先生的文章抨擊世事不平,語言簡潔凝練又富有韻律感。他的文字,有時候鋒利的像一把匕首彷彿能殺人以寸秒之間。他特別喜歡用諷刺、比喻、誇張的一些修辭手法,並將所批判的事物進行類比,將現實中的醜陋血淋淋的刺過去。他言辭犀利,對於其他批判他的人從來不留任何餘地。他十分同情廣大的勞動人民,嘆惋自己的無能為力,不能救大眾於水火之間,他是一個革命家,一個思想家,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堅強的戰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人和6歲的孩子都是過敏性鼻炎,怎麼樣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