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從一學文

    我最喜歡的思想家哲學家應該是老子。

    老子哲思哲學。。。精通事理,練達人生,博古通今,見識卓絕,洞察禍福之機,深明成敗之道。。。

  • 2 # 魯卡爾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不知甩掉了多少思想家,哲學家,現在就只有馬克思,毛澤東在為代表的思想家哲學家了。可別再亂提了,一亂提人類思想就大亂套了,延遲了人類歷史大發展。百年變局就應變成他倆的哲學思想才行。

  • 3 # 上官恨水

    我喜歡佛陀的思想和哲學!

    喜歡老子的思想哲學!

    因為他們的思想和哲學是純粹乾淨的!

    至於政治思想和哲學當然是馬克思和毛主席!

  • 4 # 水泥工藝工程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說到中國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莫過於老子!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說清了天地人的關係,為後世思想的發展變遷打下了根基!

    《道德經》作者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時期楚華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孔子同屬一個時代,但年齡長於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書管理者。相傳,《道德經》一書寫於他歸隱時,途經函谷關,守將尹喜向他問道,於是老子才留下這部《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部舉足輕重的經典著作,是中國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它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約意豐,字字珠璣,句句精闢,內容涉及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科學、宗教等諸多領域。

    《道德經》是老子對自然萬物,對人生、社會等方面進行觀察後所做的哲學思考,體現了他的自然觀和人生觀。《道德經》一書的核心思想是“道”。這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它化生主宰著天地萬物。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無形無聲、無跡可循,老子為了說明這個無形的存在,故名之以“道”。這個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子本人並不主張多言、立言,但為了說明這個“道”,他著了簡約的五千言,以示其真誠求“道”之心,以證“道”的存在。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在“無”中化生萬物,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和而萬物生,可見,“道”是天地萬物之根、之母、之本元、之初始。而道的特點是無、低、谷、柔、弱、和,所以老子認為,人作為“道”之產物,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順道而行,法天效地,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柔弱中和,和光同塵。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本性,這樣才能不失根本。這就是順道,從而獲得大道。

    這個“道”由無中生有,並統領萬物,貫穿始終。所謂殊途同歸,大道歸一,無論做人做事,無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道”都在起著作用。所以說《道德經》博大精深的內涵,早已超出了哲學範疇,而有廣泛的借鑑和實用價值。它不只是一種哲學層面的思想和智慧,更成為一種指導行為的策略和方法。

    《道德經》一經問世,就以其豐富的內涵引起世人關注。兩千多年以來,《道德經》不斷地被人們閱讀、研究、流傳,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上的諸多學派,都深受其影響。不必說它直接產生中國的本土宗教——道家學派,就是其他各種“顯學”,也可以說直接由它催生而出。其中玄德觀,為儒家始祖孔子所用,成為中國幾千年德治的宗旨;其中用兵之道,為兵家的孫武所用,形成中國變化莫測的兵家思想;其中的天地觀,經過莊子的闡發,為魏晉玄學所用,形成自然曠達的人生觀,進而發展為宋明時“存天理,減人慾”的宋明理學……所有這些,都得益於老子的《道德經》,所以說它是“萬經之王”一點不為過,說它是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典藏,一點不為過。

    不只在中國,《道德經》在世界上,也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唐朝貞觀年間,《道德經》就被玄奘翻譯成梵文,流傳到印度。16世紀初,《道德經》又被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流向歐美各地,其思想影響到黑格爾、羅素等西方的大批哲學家。至今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道德經》典籍已有1000多種,幾乎每年都有一兩種新譯本問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托爾斯泰對老子也十分推崇,著名的搖滾樂隊披頭士甚至將《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改編成歌曲。

    一部僅有五千言的奇書《道德經》,視角獨特,思想深邃,文約意遠,令人愛不釋手,一代代人對它研讀沒有窮盡。兩千多年來,人們對《道德經》的解讀多種多樣,形成的文字卷帙浩繁,汗牛充棟。道家的、儒家的、兵家的、法家的、墨家的、佛家的,等等,各有自己解讀的角度,都成為我們解讀《道德經》的寶貴文化遺產。

    今天,世界文化交流日趨一體化,科技和物質發展迅猛,價值觀多元化,社會競爭日漸激烈,我們能夠重新閱讀《道德經》,顯得更有現實的意義。或許,其中的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和智慧,會為迷茫的我們提供某種借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個人的困惑,往往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困惑。而《道德經》的普世價值,正在於此——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所需。《道德經》的涵養萬人,正如其中所說的“道”之化養萬物,不分親疏,不分貴賤,普濟天下。《道德經》本身,即是一種滋養人類的道。

  • 5 # 有這麼一個人LM01

    最喜歡孔夫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仁愛為本,中庸為法,達己成人!

  • 6 # 徐慕白

    蒙田。

    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後期出現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這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拜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的一位知識權威的批評家、一位人類情感的冷峻的觀察家。也是對各民族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先驅者。

    蒙田的主要作品有《蒙田義大利之旅》、《熱愛生命》、《隨筆集(三卷)》。其中《隨筆集》在西方文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家所熟悉的培根(沒錯,就是你們經常吃的那個食物同名的哲學家)、莎士比亞、盧梭等就受蒙田非常大的影響。包括當時或者後來的孟德斯鳩、伏爾泰、季羨林、愛默生等都有對於蒙田非常好的評價。

    蒙田的座右銘很謙虛,是:我知道什麼呢?

  • 7 # 老而少壯

    中國古代思想家中,我最崇拜老子。原因有三:

    第一,思想獨立,超越小我,見解深刻,直抵本質;

    第二,視野開闊,氣勢磅礴,穿越時空,永放光芒。

    第三,智慧深邃,大道至簡,五千遺言,萬世享用。

    當代思想家中,我最崇拜毛澤東,原因有三:

    第一,大愛無我,為國為民,慈悲天下,身體力行;

    第二,堅持真理,特立獨行,智慧超群,為民請命;

    第三,魄力超群,不懼邪風,戰天鬥地,只為蒼生。

    在外國思想家中,我最崇敬馬克思,原因亦有三:

    第一,一介書生,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為全世界勞苦大眾請命;

    第二,第一個揭示資本的醜惡與貪婪,他的思想吶喊,讓全世界的貪婪者膽寒;

    第三,為了真理,不惜融化自己的生命,為心中那份慈悲,蠟炬成灰也不辭。

  • 8 # 使用者5912046675

    我推崇釋迦摩尼、原因是作為一個王子身份的他、拋棄了王位、又出家求道12年、當時印度的宗教、有各個宗各個派的修持方法、如果說這些修行是一種武功秘籍、那就沒有那麼大的價值了、就是比賽武功的高低、好身體的強壯、釋迦摩尼所追求的是生命的本源是什麼、應該下的功夫他全部都做到了、但是他發現那些功夫都不是真正道、在學習了無想定3年後、釋迦摩尼發現那也不是道、無想定就是我們修行人都喜歡的那種空性 、就是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消滅了、空了、他認為那不是道、非想非非想定就是大家想知道的吧、他與無想定不是一個意思、不是一樣的境界、它不是能夠想出來、能夠悟出來的意思、就是去悟出來不正確、不去悟也不對,就是我們不是可以用想就能夠悟到的、也不是不用想就可以味道的那種境界、那種定境、釋迦摩尼的偉大思想不在於這些修行的過程記錄、他對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生命的貢獻在於他對生命學說、並且不是書本上的理論研究、而是自己親自用實踐證明了人的生命是不生不死的、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敢於面對現實、敢於挑戰死亡、因為實證禪定是需要不怕死的勇氣的、像釋迦摩尼佛在金剛經裡面說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說的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是各人的程度深淺不同、金剛經與其他宗教經書不同的是、在學術上歸於般若部、就是大智慧的意思、很多人因為金剛經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因金剛經而得道、你看其他教派的發展方式就沒有佛教這樣宏大、因為釋迦摩尼的普度眾生是相當有說服力的、他透過與阿難的對話機制將自己12年實現的目標、明心見性、解決了人類對生死問題的認識、並且透過與阿難的對話方式給我們講解了怎麼樣就可以一步一步自己實踐證明我們自己都是佛、我們都是有不生不死的佛性的、他給我們留下的止與觀非常詳細的告訴我們怎樣去修行技術、一般的人都可以透過看經書就可以修行成佛、這不是迷信、迷信的是燒香拜佛、祈求發財、祈求保佑平安這些、佛沒有能力保護眾生、沒有能力保證任何人發財、我有二十多歲的修行禪定與止觀的經驗、因為我從小喜歡武術、所以喜歡研究佛經的各種定境界、透過實踐證明那是真實的、不是迷信、所以我認為釋迦摩尼佛是偉大的哲學家、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普度眾生的思想是最偉大的、

  • 9 # 王老師家庭教育

    沒有說是具體哪一位。只要是思想與我有重大共鳴之處、啟發之處的人,都是我喜歡的。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 10 # 茶之道我知道

    當然是孔子了! 孔子的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而且還對到東亞、東南亞等中國周邊地區有深遠影響。作為孔子思想載體的《論語》,在我們小時候牙牙學語的時候,大人們就在我們耳旁“嘮叨”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難道真的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這個意思嗎?孔子的話太有哲理了,作為現代人我只能瞭解得十分淺薄。 孔子這樣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他的思想高度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突破的。學習孔子思想真的能給身邊的人,給自己帶來變化。比如我有大學老師透過學習孔子思想,改善了家庭關係,改善了自己的性格,也有人因為學習孔子知識變得愛學習,變得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所擅長的事物。 總之,我最喜歡的思想家,哲學家就是孔子!

  • 11 # 非遺百匠

    孔子是中國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開啟平民教育的先河,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方法,培養出各類的人才,所謂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鹽鐵論》上面說,七十子各個都是諸侯卿相之才,意思是這些人有能力可以被天子任命為諸侯,或者被諸侯任命為國家的宰相。可見孔子的教育,是讓人能夠不斷提升,成為社會棟樑的教育。

    孔門教學可以分為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學習的成就者,有十位代表人物,稱為“十哲”。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第三章記載著: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以“登堂入室”來比喻孔門弟子學習上的成就,七十二賢的成就稱為“及階”,這些弟子們已經走到大堂門前的階梯,只差一登。三千弟子可稱為“入門”,如子貢所說,唯有入門,才能看見孔子內涵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十哲就可稱為“登堂”的代表,他們更深入孔子學說的內涵,而真正領悟孔子心法的弟子稱為“入室”弟子,有三月不違仁、庶乎屢空的顏淵,以及傳承《大學》的曾子。另有一位大賢 ,雖有傳承孔子心法的稟賦與機緣,也曾感嘆“ 夫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但因為忙於貨殖(做生意),最終未能傳承,因此只能算半個入室弟子。

    國畫大師江逸子先生在2007年於臺北國父紀念館的展覽中,展出孔門的十二尊銅像,包括了孔子、十哲,以及傳承孔門思想的民國大儒、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李炳南老教授(雪廬老人)。每一尊塑像都充份展現了人物的風采,透過雪廬老人入室弟子唐瑜凌老師的介紹,更讓人對這些過往的哲人們產生無限的景仰。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的父親名叔梁,字紇(hé),所以也稱叔梁紇,他與妻子顏徵在女士,在尼丘山祝禱生下孔子,所以孔子名與字,皆與此山有關。而尼丘山四邊高中間低,孔子生下來頭頂也是這樣的圩頂相。

    尼山致禱圖

    塑像中孔子束髮插笄(jī)包著頭巾,有人形容他是額頭寬大像堯王,頸部像皋陶,肩部像子產,腰部以下像大禹,這是聖王和賢相的形像。額頭上的皺紋,代表他一生歷經風霜,尤其風塵僕僕周遊列國長達十四年,最後無功而返。

    彎月眉代表他是一位有仁心的君子,述而篇說“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修學仁心,仁就會在我內心上顯現,那是心心念念在找尋天下蒼生的出路,這需要的是學習、發揚並傳承文化道統才能辦得到,不但能利益當世,更能利益千秋萬世。長眉也代表是有壽之人,壽長則有足夠時間充實自己利益別人;濃眉代表有主見,不隨境轉。

    耳垂代表有福,然此福報不是在於名聞利養,而是在於能為政造福百姓,整理古代典籍,教化生徒,傳承後代。

    他的眼神又安定又內斂,表徵那深不可測的智慧,他形容他自己是“空空如也”,就是內心非常的純淨,沒有私慾,沒有煩惱,對事理又看得明白,能將他人的問題說得清楚,分析禍福,只要依著孔子所示,就能找到出路。

    在深不可測的智慧中,又呈現門牙微露的忠厚老實,這兩種相違的內涵在一相中表達,是作者高難度的呈現。

    塑像的他是額、兩邊顴骨、鼻樑、下頦(下巴)高聳,乃五嶽朝天,是極尊貴如帝王之相。且鼻子是朝天鼻,彰顯辛勞奔波、不重蓄財。歷史上孔子一生是教學行道,雖曾貴為大官,又有子貢的資助,弟子們有些又在朝中為官,理應有許多的財物,然他過世時只有茅屋三椽,正顯示其樂善好施。

    他的坐姿是盤坐,是四威儀裡的坐如鐘,他雙手交叉放在腿上表示安定,身體微微的前傾則表徵恭敬,這樣的坐姿是一種恭敬又安定的形象。弟子從旁觀察,形容他是溫和而又正直,威儀而又不兇猛,恭敬而又安定。他在閒居時,弟子形容的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是極其有氣象又和藹。

    一身的布衣束帶,表徵他以平民的形像教化生徒傳承文化,教化生徒是不論貴賤,只要能行束帶修飾之禮,亦即著整齊服裝,懂得尊師重道,他沒有不教。他開平民教育之端,許多弟子原本是一介平民,沒有受教的機會,卻受到孔子的教導而成大材,顏回、閔子騫、曾子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子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整理典籍與傳承文化,辦政治只是手段,辦教育以弘揚文化才是目的所在。

    辦政治雖使人們生活得到安樂,辦教育是人心的出路,尋找內心有出路,使自己充滿希望,積極向上。所以晚年教學的形像,是他一生圓滿的句點。

    幾百年後,西漢史學家的司馬遷來到孔廟,感慨的是他以布衣傳承十餘世,大家還在讀孔子書,還在講習禮樂,代表他的傳承沒斷,令司馬遷低頭徘徊,不能離去。並引用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來盛讚他的道德、學問像高山令人景仰,像大路令人遵循。

    他的名聲雖然響遍天下,但感慨地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就是人生不管任何的遭遇、挫折、障礙,不會怨恨老天爺對他不公平,也不會怨恨別人對他的傷害,他能積極入世,通達上蒼賦予的使命,所以感慨地說,知道他的心裡,大概只有老天爺吧!

    宋朝書畫雙絕的米芾(fú)以〈孔子贊〉讚美孔子是空前絕後的偉人,其詞曰:“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倚天屠龍記武力水平在金庸小說處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