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毛愛烘焙
-
2 # 青瓷姐妹花
這個不要著急,帶在自己身邊慢慢說就會了,小孩子學話很快的,我家也是這個階段過來的。小孩子小孩子看電視都是普通話。
-
3 # 賺錢養臭寶
這個沒事的。
孩子大點了也會說的,而且到了學校老師也會教的。
小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我們家孩子普通話也會說,本地方言也會一點點。
之前他奶奶一直教他說方言,但我下班回家跟他說普通話,結果他現在也是以普通話為主。
所以這個不用擔心的哈
-
4 # 山峁茆上
這個普通話我感覺不用強求孩子從小就掌握,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不也是滿嘴的家鄉話嗎,後來慢慢隨著環境也就自己學會普通話了。
另外,孩子由爺爺奶奶帶,也是目前社會常見的現象,畢竟生活壓力比較大,爺爺奶奶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寶媽還是可以出去上班的。其實寶媽也是很幸運的,起碼有人幫你帶孩子。爺爺奶奶如果不是長時間生活在城市,肯定不會經常講普通話了,那麼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也就是家鄉話,但是這真的不是很重要,你可能擔心以後孩子入學後,身邊的同學都是講普通話,會不會融不進去,可能剛開始他會有點不舒服,但是不要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過不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能適應環境,普通話那就是張口就來。
最後,小孩子也都是喜歡看動畫片的電視,裡面也都是說的普通話,所以孩子對普通話並不陌生,只要給與他一定的環境,很快就會適應普通話。
-
5 # 懿兒學堂
孩子多大了呢?
如果實在工作太忙,有兩個方法可以參考。
首先,孩子如果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儘量送她去幼兒園,一般合格的幼兒園的老師,普通話都是過了普通話等級的,再怎麼說都比爺爺奶奶說的標準。孩子在幼兒園受到老師的引導,慢慢的,他的發音就會改過來,而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過不了多久就會改過來了。放了學爺爺奶奶接回去,對他的影響基本也不會太大。
其次,如果可以,最好把孩子或者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接到身邊,這樣對孩子是最好的,晚上下了班你可以教育他,比隔輩的教育肯定是更好。另外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在他年幼的時候,儘量花時間去陪伴他,千萬不要為了工作而忽視了對他的陪伴,可以暫時少點精力在工作上,多陪陪他,孩子的成長也就那麼幾年需要父母的陪伴,老人只能負責看護他,對他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養而育",那樣孩子的成長才會不留遺憾。
-
6 # 嘟寶育兒
這種情況確實挺難辦的,因為孩子以後天天跟著老人,而老人的普通話又不標準,孩子很難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給出二種方法,第一種是給孩子買個早教機,要那種只出聲音的不要帶影片的(長期看影片對孩子的眼睛有害),有的早教機裡面特別全,什麼都有,而且裡面有很多的是講故事。讓孩子經常聽故事,對他講普通話肯定是有幫助的;第二種方法是給老人準備一部手機,每天下了班,回到家給老人打打電話,發個影片聊天,讓孩子過來講講話,當然用普通話交流,長期下來,對孩子講普通話肯定是有好處的。
-
7 # 好園長
只要孩子上學以後普通話就能普及 那時候說普通話就很好辦了 然後給孩子接到身邊 周圍都說普通話 也就一兩年就會說了
-
8 # 媽咪勤
孩子現在是不是還小呢,沒有上學前,不會說普通話是正常的。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用普通話教學了,所以說普通話是早睌的事情,不用太過擔心。
家鄉話的優勢現在的父母要上班,有老人的家庭,只好把孩子託付給老人帶。老人都是說家鄉話,好少說普通話的,自然孩子最開始接觸的語言就是家鄉話。其實孩子說家鄉話,並沒有壞處呀。如果所有人都說普通話,就顯示不出地域優勢了嘛。 普通話是做為華人最基礎的交流語言,在學習生漄中都是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壓根不用發愁不會說普通話的。反而是家鄉話,從小不學,長大可能就沒機會,或沒興趣學了呀。那現在,從小就說家鄉話,多門語言,挺好的呀。
真實案例說說我家孩子吧,8個月時奶奶就帶回老家生活了,孩子奶奶不會說普通話,一直用家鄉話和孩子溝通。孩子三歲時,我回到了孩子身邊,剛好孩子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這時就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了。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的,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孩子也隨之改變。沒多長時間,孩子就用普通話交流了。現在孩子一直說普通話,有些家鄉話反而不會說了。
寫在最後所以呀,在中國,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孩子不會說普通話。語言也是需要語言環境的,我們有這麼好的語言環境,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
9 # 書玉涵
不需要擔心
我的是方言和普通話都會講,講的不標準。
孩子學習能力很強的,到了那個環境他自然而然就會了。
-
10 # 月上青雲端
這個問題我認為不用太過緊張,因為孩子擁有自我內化的語言能力,而且十分強大。
我兒子兩歲多的時候,還沒有上幼兒園,一直帶他的爺爺奶奶有事離開了半年,這半年我便和孩子一起住在父母家裡。我父親河南口音,母親江蘇口音,於是短短一個月後,我便驚奇的發現兒子的個別語句口音變得分外滑稽,尤其是姥爺教他背誦了一首古詩《登鸛雀樓》,當兒子一本正經背誦出河南風味的“白日依山盡”時,差點讓我笑噴。
不過,我知道孩子的語言模仿、分辨能力是相當強大的,所以沒有太著急,只是每天下班回來後開始加大跟兒子的交流時間,對於形成的口音,一遍遍進行糾正。白天,我叮囑父母多給孩子放兒歌和故事,晚上,我再給孩子講一遍這些故事,沒多久,孩子的口音便糾正過來了。
半年後孩子上了幼兒園,幼兒園老師的普通話都很標準,孩子的口音逐漸奠定了基礎,哪怕他再一次跟姥姥姥爺生活了半年,口音也沒再受到影響。
孩子的口音形成跟周圍的語言環境關係很大,不過即便孩子周圍的人都是帶有口音的,只要家長有心糾正,趁孩子小,還是可以讓孩子學會說普通話的,只是相對來說會慢一些難一點。我要說的是在糾正的過程中,家長切記不要覺得孩子的口音好玩而逗弄他們,孩子都是小人精,他會覺得你喜歡他那樣說話而有意無意再去模仿,這樣就會加大糾正的難度了。
回覆列表
很忙,到底有多忙?
總要抽時間和孩子互動交流吧!
比較孩子學習能力強,現在開始多交孩子應該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