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聽人說佛繫心理,這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9
回覆列表
  • 1 # 馮小紅68

    個人認為佛繫心裡指,一個人做錯了事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時,當這個執行者準備執行的時候想著這個人是多麼不容易,是因為什麼犯錯誤這個錯誤的開始是為了什麼,執行者心裡一直有種不忍心這應該是佛繫心理吧!

  • 2 # 周巠力木公

    佛,原本是無慾無求,追尋真我的一種精神代表,但是最近,“佛系青年”的盛行改變了“佛”的本味!下面我試著分析一下佛系青年心理:

    “佛系青年”這個詞源於日本,是指現在九零後青年的一種心理!一種近似阿Q精神的一種“自我安慰”心理!什麼事成不成功都行,學習成績好不好都行,吃東西也是一樣的,吃好吃壞都行!一切事情隨波逐流!

    佛系青年常用語句:都行、可以、隨它去、沒關係……遇事淡定,內心無甚波瀾,雲淡風輕。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排解身上的壓力,心裡的鬱結!這種心理是好是壞,暫時無從評價!

    但是真的佛教心理講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出自《華嚴經》),是指不要忘記最初的理想,目標,決心!不要丟掉最初的善良,純潔!這樣才能走到最後達成正果!

  • 3 # 漢字在人間

    這是一種隨和的態度。“今天把這個檔案處理好”“好的”;“今天加班”“好吧”……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自己的態度,沒有自己的原則。

    而恰恰是一種大智慧。佛法的空性智慧裡,強調無我無執,隨順眾生,把一切所遇到的緣都理解成為善緣,哪怕對方是不善的,也以善心善念對待對方,使這次交流結出善果來。

    緣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是規律的必然,自然而然的來到身邊,古聖先賢老子也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所遇到的一切是花,都是以前種過的一粒種子,成長而來的。

    佛家智慧的隨順眾生,視天下眾生為父母;與道家智慧提到的,順其自然,道法自然,從根本意義上來說,不謀而合。“不代大匠斫”,也就是不人為的做干預,成全別人的意志,會開出不一樣的花來。

    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買這雙鞋的時候,喜歡的藍色沒有了,橙紅色太豔不想買,服務員十分熱情,心想“隨順吧”,事情過後也沒有放在心上;不日,《山西電視報》刊登了一篇“最美橙紅色”的大幅文章,心裡一動,明白一朵“無我”之花開了。

    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佛家智慧可以指引人們找到自己本來的真如自性,明心見性,洞見自己一顆心停留的地方,自己並沒有親力親為,但事情客觀裡呈現出來,所以說,客觀世界是人心所化現的。

    佛性便是人性,是人性中慈悲為底色的本來本性。

    學佛就是為了找見自己。

  • 4 # 董珍輝

    謝邀!現時網路傳比較火的佛系,其心理與佛教提倡精神相違背,佛繫心理帶有懶惰人的性格,佛教的精神是守好戒律完善自已人格,關鍵還要把發菩提心這把成佛“金鑰匙”提煉掌握到火侯,以此大推動力完成六度四攝,進取心多強,看看歷史有多少高僧大德不顧生命不畏勞苦而去承辦利益眾生之事,如唐玄奘及義淨大師九死一生去印度取經;近代五臺山能海上師冒死亡危險西藏求法,為西藏解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圓瑛大師組織抗日救護團救出傷員及租界難民共8273人,掩埋屍體一萬多具,在受曰本兵的嚴刑審訊時以絕食為抗議引起民眾的公憤。現代的本煥老和尚夢參老和尚都是百歲老人都為利益別人而演講與教導等等,懶惰的佛系人生做的到如此精進嗎。

  • 5 # 禹貢陽子
    一種看似勵志的心境

    一種“淡然”的心態----凡事不願生氣較勁,不想折騰自己和別人,生活中遇到不滿意的服務和不平等的待遇也能平靜地接受,對愛情也不再患得患失。

    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心境不同

    我有句口頭禪,不知能不能成為流行語。“少怕懶,老怕貪,窮怕懶,富怕貪”。年輕人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應該勤奮一些,不要把淡然作為偷懶的藉口。而老人,應該坦然面對自己的身心腦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放慢自己追趕的腳步,別因為太想得到而掉入別人的陷阱。

    不經歷風雨,怎扛得住風浪

    年輕人的“佛系”其是“懶系”,不怨、不怒、不爭,就是不去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追求理想和信念。或許,不該用這麼消極的語言來評判“佛系”90後。一個年輕人要活得“佛系”,需要很多條件,並非自己的意志所能左右。

    生活無憂但遠非經濟自由,工作穩定但上升通道狹窄,情感充實但並不轟轟烈烈,“佛系”青年的畫像最好也不過如此。他們未必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卻一心期待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世間最大的浪費,就是對時間的揮霍和對未來的透支,這也讓他們失去了抗住未來風浪的能力。

    橋的使命是承重,人的使命是擔當

    這是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說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精彩的人生,50歲前應該是爬山,50歲後開始下山。20歲剛到半山腰,在看不到頭的路上,應該不斷告誡自己,探險之旅才真正開始,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不要停下你攀爬的腳步,不要想著爬到那算那,每個人都應該爬上巔峰,那裡風光無限。

    誰也不能阻止一個人“佛系”生活,但這個時代還遠遠不能容許大多數人不爭不怨。建立一個有規則、守秩序的社會,讓道德和法律守護我們的生活,讓良知和正義成為公民的義務,讓經濟生活和營商環境健康發展,讓綠水青山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環繞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可以“佛系”的看淡物質的需要,但一定要找到精神的寄託,發現奮鬥的方向。人生可以不急不緩,生命卻容不得隨意辜負。

    展大才幹、有大擔當、做大事業,何嘗不是人生的完美境界。

  • 6 # 夢帶著我去旅行

    佛系是什麼意思,我理解:

    佛系,顧名思義,代表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隨緣"為精神指導的生活態度。

    佛繫心裡,代表一類特別的心理:生活態度隨意,不強求。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三聯。這是在殘酷的現實社會里,逃避、尋求內心安寧的一種心理。

    這種心裡不太健康,喜歡隨心所欲,不喜歡被約事,做事不去強求,得過且過。人未老心以衰,沒有動力、夢想,自我催眠。

  • 7 # 實用心理學

    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過生活!

    這是佛系背後的心理,逃避焦慮的情緒,導致了佛系行為,一臉看透人生的樣紙,其實是在用一種感覺代替另一種感覺!

    舉個例子,夏天被蚊子叮咬後,我們用風油精,花露水,用一種感覺代替了另一種感覺,其實被叮咬的那個感覺還在,我們用何種方式欺騙自己!

    佛系的心理,深層次是焦慮的情緒!

    焦慮的背面,是我們對自己的猶疑。

    而在猶疑中,我們才能有機會去平衡當下的心態和能力,想清楚未來想走的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讓你越變越強的,不是你對目的有多執著,而是你的能力和心態有多平衡。

    直面焦慮,才能讓我們解開困惑,學會抵達。

  • 8 # 雲淡風輕237456266

    現在說的佛繫心裡指的是什麼?首先我們先說說所謂佛系,佛這一詞,是不是會首先想到大慈大悲的我佛呢,我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一切,一切隨命隨緣。或許這就是引申出的佛系效應,佛繫心裡,並且流行開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很接受認同這種觀念,做事輸贏無所謂,大不了從頭再來。看起來挺沉穩豪邁。這種觀點,不知是可喜還是可悲,可喜,是因為態度樂觀,最起碼沒消沉。可悲的呢?如果心裡有這種態度想法,或許很多優質的潛能,被自己壓制埋沒掉了,沒有去挖掘開發出來。這樣做什麼事情成功率就會大打折扣。佛繫心裡好處是什麼呢?看淡一切,不去爭,不去搶,心情平和。對於我們現在浮躁的社會來說,也應該是現在人的,平和的安慰吧!由此可見,什麼都是雙面性的。有好有壞。有利有弊,所以我們儘量取其利,去其弊。將利於我們的,好好應用於我們的觀點理念中,平和,但不消極。看淡一切,但不去逃避。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看似平平淡淡的一生,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

  • 9 # 天和Auto

    佛繫心裡明瞭說,其實就是淡泊一切、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其實說白了還是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和殘酷的現實,卻無力改變的情況下,只能看淡、冷漠、平靜下來勸慰自己的一個名詞而已。

    與其說是淡泊、不爭,其實是無力抗爭,隨遇而安這樣說也只是因為比隨波逐流來的好聽一些罷了。佛繫心裡的根源,體現出來的還是中青年的人無奈。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10 # 快樂抗癌的Ms陳

    比如我是一個佛系股民,為什麼佛系,因為無奈,自從買了股票以後從每天的時時關注,到頻繁買入賣出,再到發現越賣越漲,越買越跌,最後徹底不管它,它的漲與跌已經跟我無關,我需要做的就是每天進入賬號,看看有沒有新股,有就打一下,沒有就退出,每天收市的看一下今天又跌了多少,或者又漲了多少,其他的時候根本不去理會它,除非它達到了我心裡的標準價位,我才會選擇把它賣出,也就是我會情緒激動一下,其他的時候,我不會過分的關注它,幾乎當它不存在,心無波瀾,所以佛系。

    佛系其實就是貌似對什麼事情,什麼東西都不在意,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去在意,是真的很無奈而已,與其日日焦慮,不如干脆不去管它,也不去關注它,也算是一種逃避面對焦慮的生活方式和一種維持好心態的自我保護吧。心理特點:一種平衡機制,每個人都會給自己的心理尋找一個平衡點,佛系。

    美麗生活你我分享,萱語心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飛據水斷橋,許褚和張遼為何都不敢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