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8年06月12日11:48北京時間,男子動車上嫌吵揚言“把小孩丟下車”,被接站的孩子家人群毆,你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正心微言

    誰家沒有小孩?即使該男子家中沒有小孩,怎麼就可以對母子倆出口辱罵?怎麼可以以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方式對待母子倆?只能說這個男子缺乏社會公德,沒人性。說不定在家裡,也是一個這樣欺凌妻兒的壞傢伙。

    該男子辱罵母子尚不打緊,還楊言將小孩扔下車去,給人造成他有虐殺小孩的動機,這實在太可惡了,已經引起了公憤,即使同車乘客都有狠不得痛揍他一頓才痛快的感覺。

    然而,當時尚有同車好心男乘客幫忙勸解,反而與打報不平的男乘客發生了兩次扭打,不依不饒。還問男乘客在哪裡下車,大有男乘客下車後還要報復之意。

    隨後,該男子下車後即遭到來接車的孩子父親和家人的群毆,這樣的人真不值得同情,給他點教訓也是應該的,免得他太囂張了。至於該男子向民警呼救,即時制止了事態的擴大,可算適可而止。

    這件事情自始至終,就是一個社會公德心的問題,那個見義勇為的男乘客,值得表彰。

    再說該男子如果有一點社會公德心,有一點人情味,就不應該是這樣一個態度,而應溫言提示小孩的母親,打擾到了他的休息。讓小孩的母親把小孩哄住,不要讓小孩再哭了。

    一般小孩哭鬧,有很多原因,比如不適應車箱的環境,還有就是生病了等等,且是那麼容易說哄好就哄好的。儘管男子說他家沒有小孩,但這絕不能作為罵人和扔孩子的藉口,應該體諒帶孩子的難處,換位思考一下就啥事都沒有了。

  • 2 # 偶來三徑

    一個都不饒過一個!誰也不比誰有理!

    這就是我首先要對這件事的概括與定性。

    如果,要再為這條新聞擬一個標題的話,那就套用武俠小說書名式的《動車恩仇錄》吧!

    事情簡介:

    6月10日,在桂林的一列動車上,一名男子嫌同車廂的一名幼童哭鬧影響到了自己睡覺,於是對母子進行辱罵,並稱小孩就不應該坐車,還揚言要把小孩丟下車!男子的蠻不講理使得旁邊的一名中年男性乘客看不下去了,便指責了這名男子,這又引得他與打抱不平的乘客由爭執而在車廂裡廝打了起來。在整個過程中,這名男子態度都極其囂張,不斷問打抱不平的中年男子:你在哪裡下車?你在哪裡下車?言外之意是準備在下車後報復打抱不平的乘客。但是,等車到桂林站後,他們剛一下車,接站的孩子父親領著幾名男子就圍了上來,對著這名男子就是一頓圍毆。

    而此時的他,囂張的氣焰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當民警趕來制止了毆打後,孩子的父親就將車上拍下的影片交給了警方,並同時對打抱不平的男子表示了感謝。影片裡,我們還可以聽到,孩子的母親非要拉著打抱不平的中年男子一起去吃宵夜……

    事情簡評:

    這件事,雖然孩子在車上哭或吵鬧確也令人煩躁和不樂意,但考慮到孩子尚還太小才兩歲,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吵鬧,家長有時確也無計可施。

    而作為同車的人,遇到了這麼小的孩子在吵鬧,一般都能予以理解與包容,至多,“獻計獻策“地說幾句也就行了,犯不著狠言惡語地說一些“把孩子丟下去”之類的極端話。

    就算孩子的家長不夠通情達理,但出門在外,還是要對帶孩子出門的人寬容一些為好。畢竟,這也是家長束手無策的事。其實,絕大多數帶孩子乘車的家長,在遇到這種“突發”情況時,心裡是很急的,也是最感到過意不去的。

    在這件事上,這名男子稱自己被小孩的哭鬧弄得頭都快炸了,然而,他卻不僅遭到了同車其他乘客的反駁:孩子並沒有怎麼吵。更引起了中年男性乘客直接上前的打抱不平。

    由此可知,不通情達理的,不存有包容心的,不能夠予以體諒人的;或也就是說,真正觸犯了眾怒的,恰恰就是男子他自己!

    說好聽點,他就是得理不饒人;說難聽點,他就是恃強而凌弱。

    在這件事的整個過程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那些既有寬容心又能體諒人還敢講公平話的乘客,特別是那個有“正義感”的直接出頭打抱不平的乘客;

    而最有戲劇性的,則是結果。一個要威脅報復打抱不平者的囂張分子,卻慘遭到了被打抱不平對方的報復圍毆——這,不能不說,還真有點快意恩仇之江湖傳說再現的意味啊!

    當然啦,這種“以暴制暴”與“以惡懲惡”的手段方式,在當今這個文明與法制的社會,肯定是不值得提倡和不應予鼓勵的。

    如果,我們對這件事再總結性地說一下的話,那麼,也許,似乎,沒有比“好人自有好報”和“惡人自有惡人磨”這兩句更合適的了。

    最後,我還想再說一句:出門在外,千萬不要裝逼,一定要能包容。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3 # 伊春美食美客

    對於這種恐嚇小孩兒,對小孩兒一點兒也不友好。我覺得揍他一頓也是應該的。其實有的人就是仗勢欺人,以大欺小。這種人是最煩人!這次動車上這個人嫌孩子吵鬧。就恐嚇孩子睡覺,把孩子扔下去,我覺得他這種方式真的不好。你想想,一個小孩兒,他能懂得什麼,你只要是去和家長去溝通的話。我覺得事情不會這樣。其實有些時候真的做事做人都要有一個好的方式。不然都會受到指責或者是造成後果的。這次小孩兒的家長出手。我覺得完全正常。

  • 4 # 心靈聊齋

    只有做了家長,才懂得對待孩子問題時,會變得多敏感、多呵護!“動車男”出言不遜,很顯然已經引起了群憤,相對於小孩子的哭鬧,他的“吵鬧”更讓人氣憤!

    看錶情,此人相當焦躁, 有可能坐車時間長比較累。而且對周圍人的確是表現的不屑一顧甚至惡語相向,不惜打起來。這一連串,使得它成了一個不成熟不講理的惡人的形象。

    從眾人對此男子的反應來看,車上大多數人對孩童的吵鬧是表示理解的,對孩子的媽媽應該是同情的。該男子說要把孩子扔出去,首先可能嚇到孩子,然後讓母親感到生氣,無助,眾人才出手幫忙。

    出門在外一定要多包容,最後這個男子的結局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這個事情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力量的偉大,面對一些惡人的行為,我們要勇敢的站出來,主持正義。

  • 5 # 文軒閣

    又是“熊孩子”吵鬧,又是”暴怒男人”,以前我是“各打五十大板”。而對於此事,筆者覺得短袖男子太過張狂了,是該打!

    事件回顧:事情發生在6月8日,一列開往桂林的火車上,一女子的幼兒哭鬧,吵到了一短袖男睡覺,短袖男暴怒,揚言要將小孩扔出車外,還說女子不該讓孩子乘車。旁邊一正義男看不過去,上前與短袖男理論,併發生撕扯。下車後,短袖男被幾個人圍毆。

    實話說,現在的”熊孩子”的確越來越多,家長的寬縱,讓很多孩子不顧公共場所他人的感受,肆意喊叫衝趕,這損害了他人利益,因而成人與小孩的衝突時有上演。每一次人們必定對養成熊孩的父母一通批判。

    然而此次,我要現在孩子一邊。小孩哭鬧,每個人都心煩,包括他的父母。但這種哭鬧和那種故意放縱孩子吵鬧是有區別的,家長沒有故意放任哭鬧結果發生,只是一時還沒哄好罷了。

    既然非故意,非放任。短袖男子就應該理解和包容。自己沒小孩,就反感別人小孩乘車?小孩哭鬧,就恐嚇將孩子扔下車,這心胸也太雞肚了!

    言語也就罷了,居然有行動,別人抱不平制止,反而要打起來,這就更是過分了。身為男人,這點小事都不能包容,能有什麼作為?難怪至如今還沒小孩,估計也難找到物件吧?如此暴躁脾氣,有哪個女的受得了!

    幾個男子圍毆,看起來多打一,有點不地道,但很解氣。大家說呢?

  • 6 # 大話精說實話

    活該,一個大男人跟一個孩子計較,可想心胸多麼狹隘,語出狂言,定也不是什麼好人,孩子家屬做法雖有點莽撞,但這種人教訓一下也好,懂得以後怎麼說話,做事也會收斂點。

  • 7 # 野花閒草逢春生

    這件事情非常複雜,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個月前的“過肩摔事件”。新聞大家應該也看到過,一個小孩子在車廂上對一名男子動手動腳,那小腳不停的抬起來踢男子的手,終於男子忍不住了,只見他怒髮衝冠爆發了驚人的查克拉喚醒了身體裡的尾獸, 將那小屁孩舉起來就是猛摔,然後小屁孩被踩在腳下吊打一頓...

    我想這件事情應該也差不多的性質,首先是監護人的問題。你也不想想你家孩子到底幹了些什麼惹火了這些人,你的孩子為什麼會幹出這種事。把小孩當皇帝養,受不得一點委屈,導致越來越放肆。就連公共場所都當成自己的家了,認為別人會慣著你...

    現在的小孩真的非常放肆,你別跟我說年齡還小,我小時候可是一點事都不惹,老實的一批。別說大聲喧譁了,就是見人都有點怕羞。這才是小孩子正常的表現吧?父母沒教養你認為教出來的孩子會有教養?

    其次該男子並沒有對小孩動手,只是威脅了這個小孩“你他孃的給我安靜點...”,注意這是公共場所,不是在你家。大部分現代人對生活都壓力很大,生活很浮躁,性格也變得很爆,無處宣洩。你倒好弄得別人心情更不爽了,火上澆油,應該慶幸該男子身上沒有帶刀...

    出門在外就得老實點,別在人家面前耍你家裡的臭脾氣,父母不管教還有大把的會教你孩子做人,祈禱他不會遇到帶刀的那個吧;該男子說話確實容易引起監護人憤怒,應該用道理去說服他,實在不行就忍吧,高情商的人面對笨蛋會認可和鼓勵他,鼓勵他做的真棒,下次繼續這樣做...

  • 8 # 風影如蕩

    首先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打人的不對,嫌棄小孩子吵鬧的也不對。那麼這就是一句空話,廢話。一件事哲學上要有正反面,但是現實中不會這樣去做事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其他。社會上有很多人不遵守道德,經常去做不違反法律卻為道德不恥的事,往往受不到相應的制裁,而讓對應的受害人或則好人忍氣吞聲。久而久之這個社會就是不辨是非,善惡不分。很多時候不是好人不多,是好人都被坑害了。適當的以暴制暴也是必要的,這裡又該有人站出說,誰來施暴去治暴?界限在哪裡?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裡引用市場經濟法原理中的價格定律,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最終確定的。同樣,如果一件事因為投鼠忌器而不去做,時間久了就沒人去做。嘗試也是一種發展,在發展中去看待去界定。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一樣,當這種成為大俠的思想成為每一個習武之人共識時,江湖武林就會良性迴圈。同樣回到現在社會,當行俠仗義,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成為共識時,社會還會到處充滿戾氣和負能量嗎?如果大家去追求這個時,開頭的一些障礙和問題就必須面對,而不是直接否定之。這裡再多說一句,往往法律在小事上起不到作用,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法律也有不及之處。那麼就需要社會力量去補充。回到問題之初,這個事件就是因為社會力量的萌芽讓大家爭論不休,所以我們應該在批評雙方的過錯的同時去肯定見義之人,比如那個大叔第一個站出批評該男子。

  • 9 # 泊圖泊途

    在一輛動車上,一男子因一名幼童的哭鬧憤怒不止,稱小孩不應該乘車,還對母子進行辱罵。更厲害的是,要揚言將孩子扔下車。

    周圍有乘客看不下去了,和該男子理論,男子的怒火轉向了該乘客,還問男子在哪下車,言語之中未免有恐嚇的意味。

    本以為這場車上鬧劇同其他摩擦一樣,最後不了了之。沒想到還有下文。

    等到停站後,接站的孩子他爸帶著幾個成年男子就把車上鬧事者給群毆了。

    這種破事還真難說清誰對誰錯。

    說實話,火車上確實挺煩有大喊大叫的,就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好好的管一下孩子,穩定孩子的情緒。

    男子反應也確實太大。罵人和威脅其他乘客,理也站不到他這邊。

    之後孩子的家人採取“以暴制暴”,給對方更大的報復。

    到底誰更錯?

    公共場合多體諒一下別人,什麼事都解決了。

  • 10 # 駝駝駝

    我覺得下車後的影片拍的很差,不夠近,不夠清晰,還有就是親戚們的拳速還不夠快,力度也有問題,沒有拳拳到肉的啪啪聲。不管多大脾氣多囂張,話要有分寸,說出把小孩扔下車這種話,沒被揍個半殘算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E3哪些遊戲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