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碗茶
-
2 # 辣椒是個好東西
《三國演義》沒有什麼精讀、巧讀的講法,我是全書得通讀2遍之後,重點細品前20章回,之後翻一下《三國志》,聽一聽昜中天的點評。總之,我個人非常喜歡三顧茅蘆之前的章回,像喜歡《水滸傳》108條好漢排座次之前的章回一樣的喜歡,常反後複復翻閱。
-
3 # 九月鷹飛220170390
傳記體小說,那就是娛樂性大於歷史性質。其中作者的個人喜好,大於歷史的原形。允滿了個人英雄主義氣息和文人浪漫主義氣息。
看演義主要是娛樂。把他精讀,當成歷史,熟無必要。
-
4 # 峰子真說
謝邀。童年時不知看了多少遍“三國演義連環畫”雖然樂趣在書中的“打仗”,但至今記得每一冊的書名。青年時看了一遍羅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醉心其中的人物描寫和故事情節(也有些詩詞),沒有思考其他,算是讀了名著吧。現今有了“掌上閱讀”,斷斷續續地又讀了三四遍,從消遣式閱讀慢慢到了揣度人物內心和因果關係上,逐步看到了人物的“陰暗面”。——這可能才開始算“精讀”吧。所以本人淺見:從通讀入手,多看些媒體上三國書中的片段講述和分析,再帶著問題和腦子去精讀為好。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然如今要看“門道”的話,首先需要有些耐心。
-
5 # 耕讀一村夫
這要分怎樣去讀,抱著學其中勾心鬥角計謀也許會讓你的生存空間拓展許多,如要效仿其中人物的英雄主義,大約會比較落寞!
-
6 # 劉航廷12138
用最理性的方法讀。
其實這樣看《三國演義》有點難,不過如果你想讀懂,就要用最理性,最客觀的角度才能看的透徹;如果只是想當做一本小說來讀,那就把蜀漢勢力作為主角來看可能稍微容易理解一點。
其實《三國演義》還好理解一點,你去看看《東周列國志》能把你看的頭都大。
-
7 # 夜琳夢曦1
這個得分兩個概念來講,如果你只是小說三國演義。很好說,好好看看開頭的讀三國演義法就行了。如果想透過三國演義瞭解三國曆史豐那就得結合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補註和古代軍事地理了。
-
8 # 歷史小教主
讀三國,必須要了解作者羅貫中先生創作《三國》的背景!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
此時,天下大亂,諸侯割據!
北有張士誠,東有方國珍,中有朱元璋,西有陳友諒。其中,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勢力最大!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元朝末年,與東漢末年非常像!東漢末年,同樣是諸侯割據,三個最大的諸侯就是魏蜀吳!
東漢末年,曹操居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元末時期,張士誠居北方,稱王,與元朝眉來眼去。
東吳孫權,割據江東;朱元璋同樣佔據江南,自立“吳王”(建國後改為大明)!
劉備佔據西川,自立蜀漢;陳友諒佔據華中地區,自立陳漢!
看到這裡,朋友們就明白一個大概了!“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羅貫中確實在寫《三國演義》,但是,他將元朝末年,諸侯割據的精髓加入到了《三國》裡面!也可以說,羅貫中是藉助寫《三國》,來間接描寫元末明初!
(劉伯溫與諸葛亮)
再說《三國演義》,很多人都認為羅貫中先生是在“尊劉貶曹”,結合現實情況,張士誠自立稱王的時候,羅貫中和施耐庵一批謀士反對張士誠過早稱王,可惜,張士誠不聽。直接導致羅貫中與施耐庵辭職不幹!但是,但是,羅貫中和施耐庵曾經得罪過朱元璋,而且,朱元璋是一個記仇的人,羅貫中與施耐庵不可能轉投朱元璋的麾下。
放眼天下,繼續跟著張士誠,會被冷落,可能吃不了兜著走。投靠朱元璋,也不現實。所以,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陳友諒的身上!希望陳友諒能夠奪取天下,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活路!
故而,羅貫中將自己對陳友諒的希望,寫進了《三國演義》,像“借屍還魂”一樣,附在了劉備身上。所以,很多人都感覺《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
然而,劉備的蜀漢是最先滅亡的一個,陳友諒的陳漢也是最先滅亡的一個!
最後總結:讀《三國演義》,確實很有意思,但是,如果將元末明初那段歷史加進去,會更加有意思!
-
9 # 六福雅士
得讀四遍,才能咂摸出點滋味來。
一,通讀,不求甚解。
二,以曹操崛起為線索。
三,以劉備崛起為線索。
四,再通讀,水到渠成,興致昂然…
-
10 # 羽墨講收藏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水滸,是怕一個個愣頭青的小青年拉幫結派的天天不思進取,不求上進,整天想這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打家劫舍,劫富濟貧。
老不讀三國,是怕一個個糟老頭越老越精明,太精明瞭就會變的很陰險,古時候為啥太監都很陰險歹毒,因為他們沒什麼可娛樂的專案了。。這個道理跟糟老頭是一個道理。
青年人初看三國,看的是興趣,很多青少年根本不喜歡冷兵器的古書,喜歡青春偶像劇,喜歡你愛我,我卻愛著她,她他孃的不知道愛著誰,這樣。。培養年輕人看三國的興趣最方便的就是遊戲,實不相瞞,本人就是小時候玩卡帶三國,才開始對三國感興趣的,因為全是日文,看不懂#_@。後面看了三國才能跟遊戲裡的人物對上號。
年輕人再讀三國,讀的是故事,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而且十分經典的故事,偶爾在同輩面前賣弄一段三國的故事感覺很有面子,“怎麼樣?別看爺年齡不大,四大名著咱也讀了四分之一,有學問吧?”
年輕人三讀三國,讀的是知識,知識這個詞就比較泛泛了,知識是需要理解的,理解三國的故事,人物。從理解中領悟文學方面的知識,領悟一些人生的道理,領悟一些韜略小計。
年輕人N讀三國,讀了N遍了。。理解的應該更多了吧,不過誰也別想全部理解完了
回覆列表
先熟讀故事,瞭解人物,然後再對比三國志等正史從客觀評價人物,再根據自己得出的結論通讀三國演義,瞭解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