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半壺紗歌詞講的一個什麼故事?一個婚後發生了情變(是家暴、第三者還是……歌詞中沒給出詳細答案,這種手法叫做“留白”,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的女人,來到庵裡請求出家,主持卻注視著她含著相思、含著怨恨的眼神,告訴她說:“你塵緣未了”。

    雖然出家遭到拒絕,但是主持還是給了她幾身袈裟,允許她在庵外結廬而居,帶髮修行。多年的時光就此度過,她漸漸把愛恨放下。閒暇時白日裡研墨作詩作畫打發時間,傍晚來到池邊洗筆,看墨色入水暈開彷彿一朵朵青蓮,池水中倒映著天邊的晚霞。然後在池邊採幾株竹筍回家做菜。家門旁邊的空地上種著桑麻。

    晚飯後,沏一杯茶,看著水霧嫋嫋升起,浮現著自己結婚那天的畫面。十里桃花盛開,自己的頭上帶著鑲滿珍珠的鳳冠,鳳冠上還披著紅色的輕紗。來到堂前,八仙桌上擺滿祭祖的供品,牆上是夫家先祖的畫像。八仙桌左右坐著丈夫的父母,自己的手中端著一杯芽色的清茶。茶杯中的水霧與祭祖的檀香纏繞融合為一體,剛剛端起,腕上的玉鐲碰到了面前的輕紗,輕紗帶起的微風吹散了嫋嫋的煙霧,也吹散了結婚的畫面,只留下自己眼下面前的這杯芽色的清茶。

    那此時不知身在何處的他啊,可曾還對我有著牽掛?若是我此時心中的寧靜安詳能夠被你看到,瞭解,那麼我就會化身為佛步步生蓮為你祈禱,祝你永遠平安喜樂。你可知那浮生一片草,那片草就是佛用來一葦渡江的蘆葦。而對於我的浮生,這片草就是我對你的相思和怨恨,仗著它我度過這些年,歲月催人老。忘掉對你的怨恨,最後回憶一下我們一起度過的風月花鳥美好的時光,然後,一笑,塵緣了。

    第二天,拋去了愛恨的女子來到庵前,主持正在門外微笑等她,也許主持每天都在等她,等了許多年。

    半壺紗是主人公在喝過女兒出嫁時敬她的茶之後對人生的一種感悟。

    詩中的主人公愛好書法,就連門前池塘裡的水都被洗毛筆洗出了顏色,可想他畫寫了多少歲月,時長上山採些竹筍,和晚霞一塊下山回家 播種的季節到來 就種些桑麻之類的作物,就像是遁入佛門,了斷了情緣一樣;這是第一段,主要說她的生活真實寫照。

    女兒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正如盛開的桃花季,用鳳冠形狀的珍珠把頭髮盤起,在香案前拜堂成親,洞房裡新郎掀起蓋頭,而留給我的只剩下剛剛拜堂時喝過的敬茶;第二段寫女兒出嫁時的情景。假如女兒能完全明白我內心所想,那我就會終身唸佛,為她祈禱;第三段,做父母的全都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其他都不重要。

    你看人這一生,和那小草沒什麼區別,歲月不停留 過的很快,轉眼間我們都老了,什麼風花雪月,全都可以一笑了之。 第四段,看透人生,也就那麼回事,凡事不用去強求。

    半壺紗

    作曲 : 劉珂矣/百慕三石

    作詞 : 劉珂矣/百慕三石

    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

    攬五分紅霞 採竹回家

    悠悠風來 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

    十里桃花 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 挽進頭髮

    檀香拂過 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 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十里桃花 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 挽進頭髮

    檀香拂過 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 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崗位計劃書怎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