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戴ddf
-
2 # A魯緩
現在人們大談“國學”,大談“四書”。我看應出一套新“四書”,新四書應包括魯迅散文雜文小說選,包括<紅樓夢>,包括<笑傲江湖>,包括<徐遲報告文學選>。例為青少年必讀書。教科書中應該增加魯迅作品,多多益善!
-
3 # 顛張門徒
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會讀懂大學的課程!一個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又怎麼可能理解魯迅先生的深邃思想!!!課本並不是刪除只是做了調整而已,因為文化是(雙刃劍)。一個人的消化系統不好,吃進去的東西反而會深受其害……沒有人可以阻擋你對知識的渴求,課本上沒有魯迅先生的文章(新華書店)裡多的很。可以(拿來)!!
-
4 # 寧靜天空381
魯迅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是他所處的年代的文化先驅。他棄醫從文,以筆為刀,治癒頑疾。文字犀利,警醒世人,是一名不妥協的文化戰士!
中學課本里,他的文章真不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紀念劉和珍君》、《藥》、《狂人日記》、《孔已己》……
郭沫若(詩人、學者)曾說:“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剛接觸魯迅的文章,給我的印象是有點深奧,不明白他為什麼把那語音寫得那麼難懂。但經過慢慢的學習,透過老師把歷史背景的講解,以後我漸漸的喜歡他的作品。覺得他是一個敢面對現實仗義直言的人!一個頭腦清醒無懼無畏的人!一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他是千百年來文人的脊樑!
-
5 # xueqingzhao
毛主席說:魯迅的骨頭是硬的,為什麼?就是因為敢於在當時那個黑喑的吋代,以筆代槍敢於和那個黑暗的統制階級作不屈的鬥爭,永敢的撕掉當吋社會的黑暗面,所以毛主席才給了他最高度的評價。
-
6 # 夔門浪人
我是比較敬仰魯迅先生的,他的文章我讀過很多。從《一件小事》到《朝花夕拾》,從《吶喊》到《傷逝》,從《駱駝祥子》到《狂人日記》......
最初讀他的文章,略感晦澀,漸次深入,便覺得越讀越有意味,以至於深陷其中,久久難以平復。
文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從我自身的經歷和性格的養成來看,我受魯迅先生的影響是極大的。
魯迅先生乃文學先鋒,民族鬥士。他有著積極的戰鬥思想,也有他思想及言辭過於偏激的不好。人們對他讚譽有加,也不乏有對他的各種聲討。此乃"人無完人"是也。
我以為,對任何文化,對任何事情,對任何人物,我們都不能神化,也不能盲從,批判性的認識客觀存在,是我們應該一直堅持的原則。
-
7 # 戴訓德退休教師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
少年時接觸魯迅很少,他的文章小學生難以理解。讀中學後,讀了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才逐漸瞭解魯迅。從這篇文章我們瞭解到,少年時代的魯迅在接受封建正統教育的同時,深切地感到它對兒童心靈的桎梏和摧殘。
魯迅青年時期,正是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年代,從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到袁世凱復闢,從"五四"運動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魯迅參與了各種活動,目睹了反動軍閥對革命者的殘酷鎮壓。血淋淋的事實,教育了魯迅,經歷了長期不懈的自我批判,不斷解剖,經歷了把革命的書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從而使他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個人主義到無產階級戰士,由歷史唯心主義向歷史唯物主義,由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歷史性飛躍。1922年出版小說《吶喊》,1926年出版小說《徬徨》展示了從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十幾年間的中國社會生活的畫卷,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面鏡子。
這兩部小說貫穿著徹底的反對封建主義的主題。作品充分表現了在封建制度和封建宗法勢力長期統治下,農村貧窮、破敗、凋弊的景象和農民遭受殘酷經濟剝削和精神奴役的悲劇命運。
要想真正瞭解魯迅,要多讀他的著作,瞭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
8 # 荷蘆塘
對於魯迅先生,毛澤東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大多數向敵人衝鋒陷陣得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先生的文章是經過精雕細刻,己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留給後人的《魯迅全集》是中華文庫內的至寶,我們還要好好學習,並代代傳下去。
-
9 # 忢realize
辛亥革命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它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這次革命曾在魯迅先生的心中升起希望的曙光並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這一革命運動中去。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已具有強烈的革命熱情,於1908年加入光復會,積極參加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活動。魯迅先生“志在光復,時在談話中流露出來。他認為‘改良’必敗,誓做‘革命黨之驍將’,這志向從不動搖”(沈瓞民《回憶魯迅在弘文學院的片斷》)。魯迅先生回國後,在浙江杭州兩級師範學堂任教,經常激烈的痛斥清政府怎樣腐敗,怎樣殘殺革命者,宣傳孫中山、徐錫麟、秋瑾等英雄人物的事蹟。杭州光復的訊息傳到紹興後,人心振奮,由當時較有影響的越社發動,召開了一個大會。魯迅的另一個綽號是"富士山"。據沈瓞民在《回憶魯迅早年在弘文學院的片斷》一文中所說,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大清帝國的留學生不求上進、不學無術的現象十分不滿,因而對他們的衣著打扮也很看不慣。特別是對那些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把學生制服中的帽子頂得高高聳起的樣子感到十分滑稽,所以稱他們是"形成了一座富士山"。這樣的內容,魯迅在他的《藤野先生》中有很生動的描寫。但沈瓞民說,在日時,魯迅即常常和他們說起,"大家聽到他描摹留學生盤在頂的醜態形如"富士山"時,都不忍噴飯。我有一位同學王立才,為人風趣,……就因此叫魯迅為"富士山","富士山"的諢名,在同學中傳得相當廣,當時這諢名傳開的原因,還因為富士山原蘊藏著火山,很能象徵魯迅革命鬥爭的精神。"沈早年與魯迅一道留學日本,並且同住一個宿舍,他之所言,應該說是可靠的。
-
10 # 讀人
魯迅最初給我的印象主要有三個方面:
1、在日本留學,在課間休息看到同是華人看到日本殺我們的同胞還在那哈哈大笑,從此棄醫從文,用筆桿子喚醒華人。
2、他是一位文學家,寫有一句讓我反覆瞭解了很久句子:我家門前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3、小時候給父親抓藥,為了早起在桌子上刻了個“早”字。
後來逐漸瞭解了魯迅,也買過一套《魯迅文集》來看,越發覺魯迅的偉大,思想深邃,寫的很多社會現象現在依然重演著。
接下來,我就更詳細地介紹一下魯迅:
一、不一樣的魯迅說起“北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進入的高等學府,但北大的校徽你們知道是誰設計的麼?我相信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魯迅!可我想問的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當時蔡元培會找魯迅來設計北大的校徽麼?
在很多人眼裡,說起魯迅,只能想起課本上的“閏土”、“他是一位文學家”、“敢於揭露社會的黑暗”、“是一位嚴肅的人”。其實魯迅不僅文章寫得好,美術也不錯,他出版很多書籍的封面與插畫就是自己設計、自己畫的。
蔡元培找魯迅設計北大校徽之前,魯迅就已經幫北洋政府設計過國徽,加上蔡元培與魯迅是紹興老鄉,而且比較欣賞魯迅,所以找魯迅設計校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魯迅會醫學、懂設計、能翻譯,要說最厲害的還得說他的文章,就像一把“匕首”,刀刀見血。隨便從文章找幾句出來,都是懟人的好金句。舉些段子例子:
①、朋友:別整天都是自己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宅在宿舍,要合群。
魯迅: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魯迅雜文》
魯迅: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半夏小集》
魯迅: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魯迅全集》
領導:額......那樹人你來講兩句看看。
魯迅: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野草·題辭》
④、老闆:明天再不完成報告,你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魯迅: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朋友:聽說你的偶像又和那個渣男和好了。
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
⑥、朋友:我怎麼覺得你同事經常對我笑嘻嘻的,可心裡卻黑暗的很呀,迅哥,你覺得呢?
魯迅: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魯迅日記》
二、魯迅的人生經歷我們先來看看魯迅年輕時候所經歷的一些事情:
魯迅小時候他父親就去世,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是很差而且很小,魯迅拒絕簽字遭到叔輩們斥責,倍感世態炎涼。沒錢讀私塾,於是去了洋人辦的免學費的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因成績好入選了公費去日本留學,後來去了日本仙台學醫。第二年在一次看“日俄戰爭教育片”上,看到很多華人的麻木不仁決定棄醫從文。
從魯迅年輕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一些什麼情況:
魯迅從小體會到人性的醜陋;去洋人辦的新學堂開始接觸到先進的思想;能入選公費去日本留學說明能力不錯;去到日本留學不選東京大城市,而特意選擇偏遠的仙台(看不慣東京留學生們的吃喝玩樂派),說明魯迅有自己的想法,有追求;留學這麼好的機會竟然果斷中斷,然後轉行,說明敢於突破傳統的想法;看到同胞的麻木不仁而棄醫從文,說明他愛國。
對一個人的影響取決於環境和所處在環境中的選擇!魯迅在以後走的路,與年輕所經歷的環境和選擇有著密切的關係。回過頭來分析一下自己,我們所處的環境與自己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接觸的思想先不先進,有沒有了解前沿的事物?所處的環境是不是太安逸,天天睡懶覺、刷劇、玩吃雞遊戲?每一個人生階段的選擇是按部就班還是認真對待、敢於突破傳統(如文理選擇,高校選擇、專業選擇、就業選擇、物件選擇等等)?
我們再來看看魯迅中年後所做的事情:
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以後不斷地寫文章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以此來喚醒人們(經常躲避追殺)。魯迅還參加了“五四運動”,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學校教過書,也翻譯不少著作。
魯迅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人性的探索、思想的啟蒙上都有著巨大的成就與影響。
三、我們很難看到魯迅那種精神了然而現在的作家很難看到他們身上有魯迅的那種精神了,只是為了掙錢,不斷無底線地製造焦慮收割韭菜罷了。
很多人看了幾本書,寫了幾篇文章就出書教人了。好的內容還好,可惜大部分都是成功學罷了,靠著就是偶像包裝,內容空洞,甚至誤人子弟。
而魯迅據資料顯示,光藏書完整儲存下來就有一萬四千多冊,而且涉及種類繁多,從這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功底有多深厚。而且有學者統計,魯迅一生翻譯了15個國家、77名作家,225部作品。正是因為涉獵和翻譯大量的外國作品,所以保持不斷更新知識和開括眼界。
現在很多快餐文化,出書得一個頭銜於是到處在場合沾沾自喜地用著,有時迷失自己的真實能力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又或者文藝一把說自己走過多少國家和地區,但我見很多對“你卻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理解得很膚淺。
很難再看到張曉風所說的:老一輩的作者,文學對於他們而言就像風雪荒原行路人手中拿的那根小火炬,那火炬成了你的唯一,你忍著手心的疼痛,抵死護好那小小的躥動的火苗。”
現在寫作是靠他掙錢,或是表演,他要享受掌聲、金錢和頭銜。我進入那麼多寫作群,很多急功近利地出書,那內容和書名看得我都尷尬了。很多沒有能力出書的口口聲聲說自己單單喜歡寫作和記錄生活而已,可一旦沒人看,粉絲不上來,很快就停更了。他們其實就像魯迅說的“精神勝利法”。有的還到處報班學各種標題黨的技巧,不知不覺就陷入不道德行列。
這些例子我實在看得太多了!當然上面行為有好的一面,也有真的喜歡寫作的,但很多人不是!
很多人相信排行榜,歹不知很多其實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其實裡面的書很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回頭多看看經典,你會發現一個新的美好的天地。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解我認識中的魯迅:
1、不一樣的魯迅
2、魯迅的人生經歷
3、魯迅的精神我們當代很缺乏
最後,以我喜歡魯迅的一句名言作為結尾: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熱風》
回覆列表
誰說過要把魯迅的文章從教科書裡刪除,你這資訊是那裡得來的?魯迅是五四運動的參與者,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用文章做匕首,做投槍,向著反動腐朽的國民政府,陳舊落後的文化作戰,他沒有奴顏和媚骨,是當時知識分子的進步力量中堅,他為改造舊中國吶喊!(救救孩子)。用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揭露舊中國社會的黑暗,魯迅滿懷救國救民的胸懷寫文章,他的書將永遠是教育青年人的教科書,是正義作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