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半朝陽
-
2 # 80後愛電影
和儒家忠君愛國的正統思想有關,後世統治階級要多宣傳贊賞這種忠君愛國的歷史人物,好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牢固,反觀司馬懿,雖然對曹魏的功勳很大,但後來篡了權,後世的統治階級士大夫等階層不能宣傳他的好,只能罵他,讓想篡權的人心有餘悸。說白了就是”洗腦“
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上到下井然有序,有效的讓這個社會安安穩穩,平平淡淡。總體來說好的地方多與缺點。
-
3 # 挑劍論古今
一、諸葛亮外在形象氣質更好
史書寫諸葛亮那是眉清目秀,鶴形仙骨,羽扇綸巾,翩翩白衣,一副美少男的形象,在出使吳國遇到吳國的第一帥哥周瑜時也不相上下,可以知道他有多俊美。而司馬懿在史書中形象描寫就遠遠趕不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這方面諸葛亮比司馬懿評價高。
二、諸葛亮道德品質更高
同樣是託孤,諸葛亮對劉嬋對蜀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權在握,沒有一點私心,一直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堪稱勞模。司馬懿則是處心積慮想篡位,對曹家對他們司馬家的恩情於不顧,甚至他的兒子還把曹氏宗族滅族了,心狠手辣,史書上的形象十分的卑劣。
三、諸葛亮軍事能力更勝一籌
諺語有云,死諸葛嚇跑活司馬,他們兩個的多次交手,司馬懿都敗在諸葛亮之手,更是讓諸葛亮在自己幾十萬大軍面前演了著名的空城計,因此大家更喜歡機智的諸葛亮。
-
4 # 一壺濁酒喜相逢
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都是三國時代著名的謀土、智囊。諸葛亮一心一意扶助蜀漢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三心二意周旋於曹魏麾下,憑藉其奸詐和謀略,熬死了曹氏父子,最終奪其政權,笑到了最後。《二十四史》也是二十四個家族史,《三國演義》又是一部揚劉貶曹,宣揚正統的一部演義型鉅著,所以理所當然地讓諸葛亮揚名於世,而司馬懿老先生不管取得多大成績,結局如何輝煌,都逃不出千人罵,遺臭萬年的結局。這就是輿論的力量,說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
-
5 # 禪悟淨慧
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諸葛亮流芳千古?
天下三分,三個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逐鹿中原。
諸葛亮自從茅廬出世以來,為了劉氏集團的崛起,傾盡一生心血。三國是人才輩出的亂世時代,諸葛孔明能在群英薈萃中獨秀一枝,不能不說諸葛亮是靠自己的雄才大略,碾壓群芳的。前知五百年,後曉五百載。凡是出兵打仗時,馬前課卜佔吉凶禍福,上通天神,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生對手如雲,怎料都敗在他的羽倫毛扇之下。
一代梟雄曹孟德,三國政治上的執行長,好像沒有佔過多少便宜。東吳的擎天柱周公瑾在諸葛亮面前,也是被玩弄於股掌之間,遺憾萬般的盡忠於江東父老鄉親。
世上的事物總是陰陽對立的,魏營繼曹操以後,殺出一匹黑馬——即司馬懿。俗話說;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遇到了他一生的狹路冤家,在兩軍對磊中鬥智鬥勇,生死拼殺裡智謀幾乎不相上下。
微乎其微之間,諸葛孔明能略勝一點,比如空城計。
諸葛亮流芳千古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卓越的軍事才能,戰略家的眼光。
二。突出的政治思想,治國安邦的行家。
三。智慧超人的才華,料事如神者。
四。忠肝義膽,終於自己的國家。
五。愛民如子,治國理政的大策略。
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為這個夢想奮鬥。
作為演義小說,作者在七分史實的資料中,用了三分虛構的成分,來神化諸葛孔明這個人物。著重讚揚了諸葛亮人格魅力,和精神意志堅定不移的品格。
歷來我們都喜歡一個人的忠貞不渝,剛直不阿。不貪不佔兩袖清風的人物,諸葛亮正是這些事物和條件的代表。
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實他還活著。諸葛亮在人們的心中一直都是偶像,他公正無私,終身奉獻,這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有很多相同之處,每當想起我們的周總理時,自然聯想到了諸葛亮。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著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6 # 良人執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一部巜三國演義》流傳中國幾百年,從茶館酒肆的說書人、評弾人的口口相傳,最後躋身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視。
漢未、三國、魏晉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和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波譎雲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合縱連橫的精彩橋段,對義薄雲天的關雲長,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描寫讓人們念念不忘。
作為中國文學的啟蒙讀物,也帶來對歷史真實性的負面影響,人們將巜三國演義》與真實的歷史混為一談,
接到這個問題的回答,當然只能以三國兩晉的史學著作中去尋找答案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成書於明代,但是,熟悉明代歷史的朋友可能認同我的看法一一
建立朱明王朝的朱元璋起兵時就打著"反元復宋"的旗幟,認為自己就是趙氏子孫,找到一個流浪民間的"放羊娃"韓山童,穿上"宋徽宗九世孫"的文化衫,讓他坐皇位。因此,明朝對文化藝術的限制十分嚴峻,小說,詩歌、繪畫只能沿著大宋的藝術風格前進。
而大宋的立國思想就是如蘇軾所言:"國家之存亡在於道德之深淺,不在乎強與弱"。
而道德的理論基礎就是仁、義、禮、智、信。
作為大明的文化學者,羅貫中忠實的尊循了這個文學創作原則。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這是諸葛亮對歷史的主要貢獻。
他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精神感天動地;他出使江東,聯吳抗曹之赤壁大戰令人拍案叫絕而流傳千古。
歷代統治者推崇他,歷代百姓愛載他。
前者認為他是封建道德之楷模,後者視他為智慧之化身。
中華炎黃子孫更加敬佩的是:諸葛亮不求生前的權勢,不圖死後的顯赫,所有財產僅有八百棵桑樹而己!諸葛亮兩䄂清風,一身正氣的淡泊之志千古流傳。無論正史和小說,對諸葛亮君子之風,一致認同!
巜三國演義》對司馬懿的人格魅力方面的描述令在下用放大鏡也看不出有什麼出彩之處,相反的是,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倒是成了口頭禪。
所以在三國時期,司馬懿的角色是反襯諸葛亮的高明、智慧。
但是,真實的歷史有記載,僅就軍事而言,也就是對抗諸葛亮的北伐中原,司馬懿的才華不輸諸葛亮。北伐戰爭,諸葛亮面對重重困難,根本沒有碾壓曹魏的實力,諸葛丞相只能在心中默默叨唸:我要對得起先帝!
以第一次北伐戰爭為例,開戰前兩人就以孟達為焦點,展開一場波譎雲詭的"離間道"的戰前比拼,在黑白子的飛快落盤中,司馬懿的"大龍"形成,十分漂亮的打贏了第一次北伐戰爭的對抗序幕戰。
輔助魏國三代的元老終於向後世展露頭角,而諸葛丞相因為有了司馬懿而更加精彩,司馬懿也遇到生平第一個高手,於是兩人英雄惜英雄,都在大聲疾呼:說英雄,誰是英雄!
五次北伐均鎩羽而歸,不是蜀中無大將,不是蜀中無高手,實話實說:最終原因是"運移漢祚終難復"!
命運如此,夫復何言!當然,諸葛丞相的用兵太過謹慎,始終不敢重用魏延,採取魏延的戰術,還有就是忽略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致街亭失守,都是北伐失敗的原因。
司馬懿的叧一個功勞就是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兩個官二代透過接力賽,終於在司馬炎的手上三國歸晉。結束了痛苦的社會戰亂,人民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司馬集團光熖照過諸葛丞相。
然而以後的八王之爭,五胡之亂,使中原地區陷入了萬劫不復的災難中,司馬集團也逃不過命運的輪迴!
所以毛宗崗在重新編輯出版巜三國演義》時,於千萬首詩詞歌賦中獨挑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開篇,看來毛先生是看透了這段歷史的蒼桑。
-
7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看法。
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一生的宿敵,他們鬥了一輩子,也英雄相惜了一輩子。如果不是分屬兩大陣營的話,我想他們或許還能成為一雙好友,可惜時勢造英雄,卻也正是因為這麼一對“冤家對頭”,卻也成就了各自一生的美名。
但是這兩位按常理來講,都是三國一頂一的謀士,一位是蜀國的託孤大臣,一位是魏國的託孤大臣,而且司馬懿還是“四世託孤之權臣”,可是為諸葛亮比司馬懿名聲更加的響亮?
這裡面老梁分析有這兩點:
第一,都是《三國演義》惹的禍
其實我們看小說肯定比看史書有意思的多,這也就造成了《三國演義》比《三國志》傳播效果更好。而《三國演義》往往都是站在劉皇叔的角度上來寫三國,羅貫中一向的喜歡“漢室宗親劉皇叔”,而曹操集團就是盜取天下的漢賊了。
由此來看,羅貫中當然是不可能寫司馬懿有多麼優秀,相反諸葛亮倒是被他“杜撰”出了不少的輝煌事件,就比如什麼“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之類的。
第二,兩者的人品差別有點小差別
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大家都知道司馬家是盜取了曹魏的天下的,再加上司馬氏後人確實比較殘忍,在魏晉之時搞的是風聲鶴唳,草木皆驚,所以司馬家的風評一直都非常的不好。
而諸葛亮不同,“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一輩子嘔心瀝血只為匡扶漢室,從這一點就徹底的完敗了“漢賊”一方的司馬懿。
-
8 # 吳百蘭
雖然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謀臣,但是他們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諸葛亮以陽謀忠誠漢室,而司馬懿則陰謀篡權二千多年來,儒家思想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流思想。儒家講究的就是忠、孝。諸葛亮附和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思想。而司馬懿則被民族視為背叛,篡奪的陰謀小人。
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的那一番話,一直感動著過去和現在的讀者們。而司馬懿父子三人的“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大戲,也一直被過去和現在的讀者們所唾棄。
諸葛亮胸懷寬廣,只有競爭對手,沒有敵人有人說諸葛亮三氣周瑜。其實那是對手之間的對弈計謀,與心胸無關。而諸葛亮的心胸則表現在他對周瑜的惺惺相惜,英雄間的相互欣賞。
不信但看諸葛亮弔唁周瑜函,若不是真有真情,若不是真的惺惺相惜,又怎能寫得這般情真意切。以至於讓我們至今讀起來還為之動容,為之流淚。
在空城計中,更讓我們領略了諸葛亮的從容淡定。如果諸葛亮不是把司馬懿當成知音,諸葛亮又怎敢唱空城計。
歸總起來,諸葛亮的成功都是以他的人品,德行征服了劉備、周瑜、司馬懿。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強大征服力,所以直到今天,仍然征服著我們。
回覆列表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一生的勁敵,兩人都非常足智多謀,可是為什麼司馬懿沒有諸葛亮名氣大呢。
第一,兩人的做事結局,對於統治者和老百姓來說,忠誠更為讓人愛戴。
諸葛亮死在北伐前線,兒子和孫子死在綿竹關外的戰場上。為國盡忠,三代英烈。諸葛亮的人性光輝傳誦千年。
司馬懿父子三人篡奪國家權力,到孫子輩終於登上帝位。篡逆心腸,路人皆知。司馬氏的行徑連自己的後人都感到羞愧無地。
第二,三國演義過分美化劉備,順帶著諸葛亮也成為了美化物件。
諸葛亮—神機妙算,軍政無所不能,最為關鍵是,對於蜀國來說,在演義中過分誇大諸葛亮的能力。
司馬懿—多次被孤立,而且除了打仗和權謀,其他方面均沒有涉及,所以演義中對司馬懿形象描寫的也沒有那麼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