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之先
-
2 # 文文mm4545
項羽的軍事才能是一流的,儘管最終失敗了,但仍然英名不朽,雖敗猶榮,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江東的父佬鄉親永遠銘記了他,乃至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如果他稍為能沉住一下氣,那麼歷史肯定不會留下劉家的皇位的,在中國歷史上這麼年青能有這種戰績,屬他夠厲害了,有好多打下江山的都是壯年之後了,只有項羽一個這麼年青有這種功績的,二十多歲抗衡強大的秦朝。本來江山已屬於他了,是狡猾的劉邦套取了他的碩果,還有那二十多萬俘虜。因為沒這麼多糧食,才導致俘虜同他的部下發生爭食而引發暴亂。劉邦乘機搶在了他的前面而奪下秦朝的。
-
3 # 夜小紫
項羽的性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
歷史上的項羽,出場是跟著自己的叔父項梁的,項梁避難於吳,項羽也一塊兒跟去了,這裡頭的資訊是很少的。
而結合年代來看,我們可以拼湊出一個不一樣的童年。項羽出生的BC232年,還是戰國末期;荊軻刺秦的故事發生的時候,項羽六歲;而他十歲那一年,爺爺項燕軍敗自殺,楚國被滅;亡國之後兩年,他才隨叔父去了吳地。
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已經具有了相對完整的心智和簡單的世界觀。這些事件對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永遠無法還原,但可以揣測。比如,沒落貴族會格外在意自己的貴族身份,亡國遺民會格外珍視自己故國身份。
而關於項羽,他的很多資訊都是空白。我們知道他的叔父是項梁,那麼他的父親是誰?司馬遷不曾記載,我們基本上也無法獲知。他的父親是不是死於秦滅楚的戰爭?我們可以進行邏輯上的推測,如果是,這會對他造成多大的影響?
跟著叔叔的項羽,還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在於——他可能並不是繼承人的身份。項梁是不是有直系後代,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我們推測的話很可能是有的,如果有,繼承權就是項梁兒子的,而不可能是侄子的。
所以司馬遷記載,項羽的教育問題,項梁是馬馬虎虎的,項羽小時候學書、學劍不成,項梁沒有揍一頓滾去學,而是非常“尊重”他,讓他學兵法,但是後來項羽又沒學成,項梁也沒再繼續追問。這就好比,您自己家孩子強詞奪理說學數學沒用,然後您一琢磨……最後居然同意了……
這明顯透露出,項梁並沒有好好教育項羽,政治智慧這種東西是需要培養的,而項羽得到了多少培養呢?
史書中,項梁帶著項羽出場做的第一件大事,是讓項羽去殺人。
“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這明顯是一個打手的形象。所以很可能,項羽就是當工具培養的。
若項梁活著,項羽肯定是第一名將,不會淪為日後的悲劇英雄。但可惜項梁居然意外死了,那一年項羽二十五歲。
這個二十五歲的青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楚懷王熊心拉攏卿子冠軍宋義,要奪自己的權,整個項家都搖搖欲墜。項羽做出了人生中自己做主的第一件大事——鋌而走險殺掉宋義,而後鉅鹿之戰威震天下。
然而他的敵人呢?一個一個都是玩政治的老油條了,比方說劉邦當時已經近五十歲了。
他劃分出版圖,從第三個月起田榮就反了,劉邦更是不安分,四年的楚漢之爭中,如果您仔細看過《楚漢之際月表》,您會發現,打仗項羽誰也不慫,但政治上滿盤皆屬,最為致命的是,鴻溝停戰之後,項羽居然幼稚地相信了劉邦。
BC202年,項羽兵敗,他看著自己的女人死去,自刎烏江,那一年他三十一歲。
所以,項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透過我的描述,您的心裡一定會有一些新的感觸。
-
4 # 小和天下影視庫
由於司馬遷在《史記》之中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悲情英雄的形象,所以很多人都會項羽抱有些許的同情和欣賞,比如李清照就曾經寫道:“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頗有些人為項羽感覺到惋惜,作為英雄的項羽怎麼會有垓下之圍呢?為什麼有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呢?
項羽是個可悲的歷史英雄,本來確實是,問天下誰為英雄,非此君莫屬。項羽得天下,本是情理之中,皆因豪爽少心計,面對劉邦這樣的市井對手,一個出身貴族,光明正大。一個陰險自私,人品低劣。項羽最後還是入人圈套,一步步走向失敗。項羽若得天下,中國古代史,應該比文景之治更光鮮。項羽是個心胸開闊的英雄,得天下,以項羽的為人,可以共患難,也可共天下,不會誅殺功臣。
楚漢戰爭末期,項羽在垓[gāi]下遭遇十面埋伏,他帶領800多人浴血奮戰殺出重圍。在漢軍的一路追殺下,到達東城時只剩下28騎兵,身後卻是幾千漢軍,按理說這個時候項羽已經走投無路,但他卻沒有選擇自盡,反而帶領手下衝入敵陣,斬殺百餘人又將漢軍逼退。(帝國的興衰)銅牆鐵壁的包圍項羽都毅然突出,這一路奔逃也顯示出他其實早有退守之意。但在烏江邊上,眼看可以渡江逃回老家之時,他卻留下慷慨遺言自行了斷,這顯然不僅僅是傲氣使然,更為合理的解釋是什麼呢?
在歷史上,英雄從來都是打不過流氓的。但是,對於劉邦和項羽來說,並不能簡單地用英雄和流氓來解釋他們最終的命運。劉邦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劉邦後來和其大臣總結出了很多原因,比如劉邦的豁達大度、劉邦的知人善任,項羽的剛愎自用等等。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根本上說,劉邦則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而項羽則是在逆歷史潮流而動。那麼當時的歷史潮流是什麼呢?就是統一!
項羽得天下,不會有外戚專權,政權混亂。項羽失天下,是先敗。劉邦得天下,先勝後敗。劉氏天下,幾乎易呂。呂后與劉邦,同道中人也,一丘之貉。而項羽心愛之人虞姬,美貌忠情,善良溫柔。呂后所為,應該是虞姬所不為的。虞姬對項羽是真情,在她的身上所表現的是愛情高於一切,愛是無價的。項羽和虞姬,真正是一對風雨同舟的愛人。有虞姬這樣一個後宮,項羽會施善政,愛臣民。不會出現呂后血腥的殺戮。
會師西進,鴻蒙宴上,他瞧不起劉邦,從沒把此人當作是自己的對手,因為他覺得劉邦不配,他的生死其實是無所謂。驕傲自大,不納范增的建議。入主咸陽,燒阿房,殺秦嗣,禍亂關中,失去民意基礎,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他選擇了霸道而非王道。而項羽雖也並非全是無謀,但有謀無奸,謀不贏人。也或是英雄本性從不屑“奸”,所以其終是敗於“謀、奸”雙全的劉邦集團。
最後點評:歷史選擇了劉邦而非項羽,說明帶著仇恨的種子走不長遠。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快方法,絕不是最好的方法。項羽缺乏仁義之心,又缺失民意基礎,性格高傲,所以才剛愎自用,不喜建言,同時他又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軍事將領,但不適合做一名政治家,缺乏政治眼光,他眼中的天下,就是楚人管楚國,齊人管齊國,缺乏大一統觀,試想一下,即使沒有劉邦的出現,天下豈不是又回到戰國時代。
回覆列表
羽,蓋世之英豪也。世人如羽者了了,我華夏承襲隱忍之氣,正缺此雄壯之士。但凡有其氣度,迎來犯之宵小,敢擋雷霆之怒乎?
堪稱當世英雄,足使我輩效仿之,其勇絕於當世,非腐儒可噴之人。人無完人,錯在先生先鳴,被人研究透了,故有垓下之敗。
羽有錯誤,有才之人非羽不用,乃羽不智,方有漢王之興。若羽善用人,則我華夏之史改也。故史上有惜勇者藏智,奸邪者有私。遇才不用,嫉賢妒能者比比也!漢王善用,左右不畏其能,故為所俘。陰以為遮其偽,實為其隱獲,逐一除去而麻木不動,如豖待屠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