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海冬天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達不到抑鬱的程度,最多就是因為失去愛犬而心情不好,有一段時間悶悶不樂,過了這個階段興趣轉移了,就沒事了。但也存在心理較脆弱的人,以這件事為誘因,導致抑鬱,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是就積極疏導,如果是精神疾病那就需要積極治療了。

  • 2 # 資深心理諮詢師

    首先,朋友的孩子“抑鬱”了,這個抑鬱是怎麼證實到的?如果是三甲醫院的精神科評估診斷的,那麼孩子抑鬱的可能性就真的非常大。那麼,這樣子的話,我們能做的就是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同時根據醫囑是否用藥,而家人或者朋友可以給到理解和支援,但能做的有限,就像軀體生病了,我們第一時間想到是看醫生,然後再看看家人能配合什麼。心理也一樣。

    其次,如果孩子真的抑鬱了,那麼這個歸因並不全面,因為一件事情並不能必然導致抑鬱,或許只是導火索,誘發了孩子潛在的心理發展困擾,導致長期積壓的心理衝突爆發,以抑鬱的形式表現出來。

    最後,早期或許是抑鬱情緒,如果不重視,可能發展的更為嚴重,所以,如果孩子的抑鬱是恰當診斷,那麼及時尋求幫助,加快孩子的康復。

  • 3 # 月舞風荷

    一個問題通常會發散出好幾個問題,不好意思容我多問兩句:孩子多大?狗狗現在存放哪兒,沒收是否歸還?不還,還,多久還?作為爸媽和朋友,有沒有采取行動調整孩子情緒?或只是主觀判斷,孩子不高興抑鬱了?最後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法子。

    舉個例子:我發小的狗死了,至今不敢養狗但是又極愛狗的矛盾心理。曾經的狗死了,導致她傷心難過了一個多月,至今回憶起來仍然覺得給自己留下了童年遺憾,然而又不再有勇氣豢養寵物,甚至也不太敢於結婚生子。 之所以說這個身邊人的故事(雖然她有點極端),只是想說明,狗狗給小孩的陪伴,就如同一個親人。而童年階段的孩子,對離別乃至生死,已經開始好奇和表現出傷感,留戀,不捨,甚至鬱鬱寡歡。這些情緒發展,都是心理發展快速、情商發展的表現。在這個階段,孩子情商開始發展階段,狗狗死了,或者突然的強行離去,會造成暫時性的心理障礙是正常的。抑鬱,不開心,沉默寡言,都說明孩子向內探索自己的心理空間。 但作為監護人,父母,是否需要為他做點事呢?必須的一定要。否則,諸如我朋友那般的極端矛盾心理就可能形成,甚至,同樣的發展為對孕育新生命的望而卻步。(因為正是強大的責任心和負罪感,讓他們害怕自己忍受不了離別的傷痛,害怕自己保護不了它們,所以,寧願不要!)

    關於這個問題, 解決方法有四:

    一,和相關部門交涉,補辦證件帶回狗狗。

    二,若狗狗已經沒收,試了多種方式無法找回,也要設法知道狗狗去向哪裡,是否有被安排好,安全與否?讓孩子不再擔心它的安全。

    三,辦新的證件,再養一隻符合豢養標準的狗。

    四,最重要的是,安撫孩子多去陪伴,透過告知孩子狗狗去向,說明緣由不用擔心。

    總之,父母親重視孩子心理變化,用各種陪伴和方法疏解孩子的傷心抑鬱。若行不通,不排斥心理醫生介入。 總之,孩子性格正處於不穩定發展期,思想重視他,多想辦法要回狗狗,或者尋求心理代償再養一隻,或者找更多令其開心起來的事情讓他幹,轉移注意力,不要讓他沉浸式的悲傷,才是可行之道。無論發生任何事,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讓孩子真實感受到爸媽的關愛和陪伴!

  • 4 # 向日葵7O89

    那就難搞了,這一輩子困難,挫折多的是,夠得抑鬱。你給他建一個金鐘玻璃罩,世外桃源吧!去找一下那條狗,說明下情況,重新辦證,看怎麼彌補。

  • 5 # 明辨先生的戀愛婚姻路

    關於抑鬱症,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也不是你覺得有抑鬱症就可以說是抑鬱症,不要隨便給自己或者別人新增抑鬱症這個標籤,因為貼了標籤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很容易進行自我暗示。至於抑鬱症的確定是必須要經過醫院的診斷後確診的,除了醫院,其他人或機構沒有權利這麼做。第二,關於抑鬱情緒,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表現的,但有時間上和程度上的區別,也有現實性的因素的原因。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現實中很多人不瞭解所以很容易被影響判斷。

    關於題主所提出來的問題,孩子因為狗的事情導致情緒低落等表現,這是有現實因素的,但不能直接給孩子貼這個標籤。關於孩子,需要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去考慮,孩子在低齡階段對生命體或者非生命體都有特殊的感情。如果動物死了,孩子肯定會有情緒低落的表現,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家長太在意就會加強對孩子的情感,強化他對這個事情的感情,很難走出來。所以,家長要正確對待,陪同孩子疏導情緒,把情緒釋放出來。同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看待生命體和非生命體。

  • 6 # 荷風心理

    養狗的孩子很容易把狗狗當成小夥伴,會有很深的情感連結,因為沒有辦證被沒收,對孩子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抑鬱情緒的產生很正常。

    這件事處理分兩步,一步是孩子心理上的安撫和疏導,最好找專業人員來做。另一步就是去補辦許可證。

    有思路,問題的處理就是這麼簡單(o^^o)

  • 7 # 玟囈心理

    首先,我們並不僅僅要看到抑鬱這件事,因為如果確認抑鬱了,那去心理醫院進行治療。

    但是這裡,我更想去探討孩子抑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原因絕對不是因為表面的狗被沒收這件事。

    而是孩子對於這隻狗,寄於了很深的情感,那那這隻狗為什麼對於孩子有這麼深的影響和意義?只是因為是愛狗人士嗎?

    我認為父母應該思考一下,平時對於孩子給予的關注是否足夠,是否這隻狗已成為了孩子的唯一陪伴。

  • 8 # 灤河之岸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一樣,抑鬱情緒是短暫的一過性情緒。而抑鬱症是一種持續的,持久的抑鬱狀態。

    因為狗沒了,心境低落,情緒鬱悶這是正常的狀態,作為父母要及時疏導,善於安撫,不要把這種消極情緒發展為抑鬱症狀。

    最好從源頭解決,因為沒有辦證的話,想法給狗辦個證,拿到合法手續,把狗領回家,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

    如果這個辦法已經行不通,可以再買回一個和以前的狗相貌品種差不多的,這樣也能使孩子容易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

    和孩子進行一次溝通,看看他心裡如何想的,有沒有替代的辦法,按照孩子的想法,在不影響學習生活,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幫孩子實現這個願望,從而取代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

    孩子的成長,不只是身體的成長,知識能力的成長,品的性格的成長,也是心理的成長。如果心理上負面情緒累積太多,抑鬱症狀嚴重,不僅僅是健康與否的問題,甚至會危急到孩子性命,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 9 # 交心的蝸牛

    最好方法把原來的狗贖回來,畢竟小孩跟它有很深的感情,心病需要心藥來醫治!如果不能贖回來,那麼帶他去寵物店,跟別的狗相處,看到他喜歡的,買過來就可以了

  • 10 # 寵寵愛

    陪伴自己的狗狗被沒收,小小的孩子保護不了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心情低落、情緒抑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家長,第一沒有提前主動指導小朋友要如何合法飼養狗狗,即辦理狗證;本是家長帶領小朋友一起完成一件特有責任感的事情,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孩子參與社會事務與遵守社會規則的機會。第二,狗狗沒收時或沒收後,並沒有採取任何積極主動的辦法去重新領回狗狗。比如沒收時,要積極溝通,主動詢問,狗狗對家庭很重要,怎樣才能領回狗狗,即採取彌補措施。

    首先,想辦法彌補,看是否能夠補辦手續、繳納罰款等方式領回狗狗。狗狗被沒收時,一般情況下政府工作人員會告訴你,你家狗狗因何情況而被沒收,以及法律規定應該如何去做。如果有告知這些情況,那麼請帶上小朋友一起積極聯絡,主動彌補。可能過程對小朋友來說過於繁瑣,但這是一個教育他為人處世的良好機會。最終經過你們的努力,狗狗得以領回,那麼你們可能收穫滿足感和成就感,特別是小朋友。經過他的一番努力,就出了自己的狗狗夥伴,對小朋友來講,絕對是超級幸福的。即使你們千方百計、積極奔走,最終不盡人意,狗狗沒能帶回來,這時請告訴小朋友,你們盡力了,你們做了最大的努力。然後,給孩子上一節“該放手時就放手“的課。這時,或許小朋友的內心獲得一份坦然與釋放。

    當然,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規則,狗狗需要辦理狗證才能合法生活,然後同小朋友一起辦好這個最基本的保障,或許這些事情不會發生了。而這一節關於“規則”的課一開始就於無形之下學會了。除了社會規則,還有家庭規則,家長對孩子的合乎實際的要求,對狗狗餵養的要求,還有家庭成員各自對自己的要求,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必須樹立的。

    小朋友與狗狗之間純真的友誼,特別美好,需要大人的呵護。家長感知到了小朋友的情緒,對小朋友的責任感傳遞到了小朋友,小朋友對狗狗的念念不忘,也源自他內心的責任感。狗狗作為自己家裡小朋友的玩伴,大人視它為家庭的一份子,處處維護與疼愛,科學規範餵養,該打針的時候打針,該辦證的時候辦證。雖然都是家庭成員,卻依舊要遵守社會規範,這種生活中處處體現出來的教育作用更是難能可貴。如果大人能夠跟小朋友一起研究法律規定,努力領回自己的狗狗,或許小朋友臉上又會重新煥發笑容。

    最後再講一句,有狗子陪伴的小朋友是幸福的,請家長積極協助小朋友,早日找到解決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有的薪資能使你生活的很舒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