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史宇記
-
2 # 鍾史君
說起《三國演義》裡的劉備,恐怕很多人的腦海裡會先想到忠厚一詞。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電視劇裡,劉備的長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實、仁德。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壓根兒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窩囊、脾氣好、忠厚、沒軍事才能;
恰恰相反,他是一個不比曹操遜色的一代奸雄。
1、劉備很有脾氣
為什麼有人說劉備脾氣好呢?一有什麼事,你看先急的是張飛。三顧茅廬那一回,諸葛亮在屋裡睡覺,張飛氣得要一把火燒房子,把諸葛亮揪出來。大家注意凡是有這類的事,必是張飛這樣的魯莽之徒衝到前頭。劉備其實希望張飛這麼幹,然後他在中間和稀泥。劉備對張飛說得最多的三句話是“三弟不可魯莽”,“三弟不可造次”,“三弟且退下”,就這麼三句話。其實他希望張飛那麼幹,唱黑臉,然後他出來唱紅臉。根據這個,有人說劉備脾氣很好,張飛脾氣很爆。其實不是,劉備脾氣更爆。
《三國演義》開場有一段,“鞭打督郵,氣衝牛斗,虎牢關前戰溫侯”。這是《甘露寺》的一段唱詞。說的是張翼德鞭打督郵嗎?
其實,不是張翼德鞭打督郵,而是劉備下的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劉備弄了一箇中山府安喜縣縣尉的小官當。什麼叫縣尉呢?就是武裝部部長。在那個戰亂年代,武裝部部長比縣長都好使。他上任時間不長,朝廷要整頓一下紀律,說有一批藉著打仗當上官的人的能力並不符合。
基層官員們光會打仗,不擅長治理一個地方,甚至有可能為禍一方,所以得派更大的官下去巡視考察。說白了,就是巡視員下去看看,你要行我就留下你,不行就遣返你,給你倆錢讓你回家,我們另派官來。這督郵是幹嗎的呢?督郵就是幹這個的。他來到這兒檢查一下看看,安喜縣這個縣尉合不合格。劉備這時候心裡打鼓,想想自己也沒根基,就是個編草鞋的。有人說他不是皇族嗎?中山靖王劉勝一輩子沒幹別的事,淨生孩子,有120多個兒子。為什麼劉備不說是別人的兒子?他要說是漢武帝的兒子,而漢武帝就那麼幾個孩子,一查就能查出來。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多個孩子,你說這生育能力得多強。所以他說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劉備並沒有什麼正根兒,所以此時心裡擔心,這督郵來了,要把自己給撤了怎麼辦呢?他自己就琢磨,我從賣草鞋開始,好不容易把關羽、張飛這哥倆劃拉來了,又費挺大勁兒得了這麼個官,他來說擼給我擼了?我這勁兒不白費了?劉備心裡想不行,不能任由命運擺佈,得主動出擊。他這時候想起過去的辛苦,心裡頭這無名火一下就上來了。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蘆撒不了油,既然你要把我拿下,我也不能挺著坐以待斃。劉備一來氣,招呼幾個家丁,“走,跟我往進衝”。他衝到裡邊就把督郵從床上弄起來,弄起來之後就給捆樹上。劉備心裡認定他要把自己拿下,想“得了,我也不想好了,乾脆出口氣吧”,於是掄起鞭子噼裡啪啦把督郵一頓好打,差點兒沒給打死。真實的歷史是,張翼德張飛沒打督郵,是劉備打督郵,這說明什麼呢?劉備有火氣,是個挺有脾氣的人——你要惹著我,不行。那麼為什麼《三國志》裡寫的是這樣,到了《三國演義》裡就給篡改成那樣呢?就是為了顯示劉備脾氣好,仁德——張飛打督郵,他還不讓打呢,凸顯他形象。在歷史劇變的關口,他如果是個沒有脾氣的人,往往關鍵時刻也做不到比較果斷,也做不到能夠以充分的人格魅力統領下面人跟他一起動手打天下。
所以劉備不是《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挺溫和的,他很有脾氣。
2、火燒博望坡
我們看了《三國演義》後,都知道諸葛亮出山頭一仗是火燒博望坡,但歷史上這把火不是諸葛亮燒的。火燒博望坡時,諸葛亮還沒出山呢。這把火是劉備放的,而且燒的也不是曹兵,燒的是自己。
劉備當時沒等曹兵在那兒安完營扎完寨,直接在鄴縣這兒打夏侯惇。那時候趙雲已經跟他了,他讓趙雲故意打敗仗。
曹兵一看你來騷擾我,還敗了,這能饒了你嗎?於是追,追到博望坡這個地方。
劉備又一把火把自己的營盤燒著了,好像被打得丟盔棄甲了。這是為了吸引曹兵接著追他。來到新野南邊,這裡土地很平,但是草很深。
曹兵不熟悉地形,劉備這時候又放火,結果大獲全勝。
3、劉備的狠毒
大夥兒普遍認為劉備忠厚、老實,對朋友夠意思,其實他身上有很虛偽的一面,也有非常狠毒的一面。
就說他和呂布的關係。呂布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這不假,但是在劉備多次危難的時候,呂布伸手幫他忙了,最後劉備是欠呂布的。
例如,袁術派大將紀靈率十萬大軍攻打劉備。劉備論兵力遠不如袁術,這時候呂布出來和稀泥。他這隻手拉著劉備,那隻手拉著紀靈,說二位能不能不打。
我把我的方天畫戟立在轅門之外,我往後退150步開外,拿出弓箭來。我的這箭能射準這方天畫戟的戟尖,你們兩家化干戈為玉帛;我要射不中,你們把人腦袋打成狗腦袋跟我沒關係。
據說他射戟那天,外頭風力有六七級,而且西伯利亞寒潮來襲,天氣很不好。但是呂布這一箭射出去,正中150步開外戟尖。
紀靈沒想到呂布這麼準,沒招了,退兵了。這等於呂布當時救了劉備一命。
也就是說,從他倆的交往歷史來看,呂布雖然德行不怎麼樣,但是呂布不欠劉備的,反而是劉備多少有點欠呂布的。
呂布虐待自己手下,大將宋憲、魏續把呂布的方天畫戟偷走,趁呂布睡著的時候,把他拿下了,交給曹操。這個時候呂布就求饒,說明公你要收留我,願效犬馬之勞。
曹操猶豫了,因為這樣的猛將,哪一個名主都愛。猶豫這工夫,曹操站起來上了趟廁所。他出去的這會兒,屋裡頭就剩下呂布和劉備了。
呂布一看四下沒人了,說:玄德,你可得救我一命,你得給我說點好話。劉備一聽,說“行”,點點頭。
呂布心裡有底了:他欠我情呢,肯定替我說好話。不一會兒曹操回來坐那兒,呂布又接著求情:明公你饒我不死,我為你效犬馬之勞。
這個時候,曹操一轉身看著劉備,說:玄德以為如何?這個話類似最近大夥兒在網路上看到的,“元芳你怎麼看”。
這個意思等於遞個肩膀頭給劉備。結果劉備不僅沒有說好話,反而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什麼意思?你還記得丁原和董卓的事嗎?曹操本來就對呂布不放心,一聽這話,喝道“推出去斬了”。
這把呂布氣的,在那兒指著他大罵:大耳賊,大耳賊。
劉備有倆特徵,一個是雙手過膝,再一個是耳大垂肩。所以呂布叫:“大耳賊、大耳賊,轅門射戟為了誰。”
我當年轅門射戟不為你,我為的誰?所以劉備不忠厚。這時候,他火上澆油,置呂布於死地,他為什麼這麼做呢?
一個原因是,他心裡對呂布當年奪他徐州恨得慌;
第二個原因是如果把呂布平定了的話,劉備就有可能再回去當徐州牧。
所以劉備不僅不忠厚,還比較狠毒。
4、劉備還喜歡跳槽
因為涉及利益的時候,人就不一樣了。劉備這個人也不是個很忠誠的人,他喜歡跳槽。
十八路諸侯開始討董卓時,劉備想來湊熱鬧,可人家袁紹根本不帶他,是曹操說,“我觀此兄弟三人,龍虎之相很威武,能幹點事”。
也就是說,曹操對劉備絕對有知遇之恩。可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劉備迅速背叛曹操,跟別人勾搭上,還直接跟曹操發生很多衝突。
後來曹操不計前嫌又收留了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開始防著劉備了。但防著歸防著,他給劉備的待遇很高。
這時,曹操要評職稱。他說天下“英雄”只有兩個人,“唯使君與操耳”。你看,他給劉備一個很重要的名額。
曹操說,我不準備重用你,我防著你,但是我拿你當個人才。但劉備很有野心,他不滿足,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掙脫曹操的束縛。他跑了不說,還把徐州刺史車胄給殺了,折了曹操一員大將。
從劉備這兩次跳槽和後來從袁紹那兒跳槽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是一個很忠誠的人。
5、心狠手辣
再一個,他心狠手辣,殺了他的族弟益州劉璋。劉璋是皇親,算起來是劉備的弟弟。
劉璋謀士張松說:張魯在北邊琢磨你,曹操也時刻能打來,咱自己兵力又不行,素聞你的族兄劉玄德仁義過人,咱請他來吧。
劉備在川中佔據一定的優勢,有了民心之後,他找藉口向劉璋借兵。
他在人家這地方待著,他自己有兵,卻還要借人家的。劉璋不敢得罪他,湊了四千老弱殘兵送來了。
劉備以這個為藉口,開始攻擊劉璋。這時,劉璋想要抵擋劉備,抵擋不住了,因為對於關隘之類的,劉備都清楚了。劉璋沒招,把大印拿出來獻給了劉備。
羅貫中秉承“漢為正統”,所以他吹捧劉備。
可是當我們還原歷史就會發現,任何一個謀求天下的人在戰術上會各有不同,但是在戰略上都差不多。
如果臉不厚、心不黑,很難在軍閥爭奪戰中佔據先機。
所以如果劉備真是個忠厚、老實、仁德之人,他不可能在群狼四起的情況下獲得三分天下。
-
3 # 虎說一道
三國演義是一部噲炙人口的小說,讀三國品三國,也是大部分三國迷所熱衷的事,本人作為一個三國迷,更喜歡的是看忠義,看謀略。至於標題所問,千百年來不是早有答案嗎,還有誰能奸過曹操,這是一個無須回答的問題。
揣測下提問人的心理,是不是想得到個驚天動地的答案,或是希望有人推翻現有的東西,本人對此並不贊同。
-
4 # 華夏之子少典
首先,闡明我的觀點,三國中最大的奸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對曹操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梟雄”與“奸雄”是有區別的,雖然二者都有極大的野心與運籌帷幄的掌控能力,但是“梟雄”更側重的是一種威嚴與霸氣,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管理者氣質。 而“奸雄”更側重於權謀,更側重於對人心的揣測,表裡不一,外柔內奸,表面和善,實質上是洞察人心,收買人心。
所以說,三國中最大的“梟雄”是曹操,最大的“奸雄”非劉備莫屬。
劉備收買人心的功夫可絕非浪得虛名。作為一個編鞋販屢的市井之徒如何能讓傲視天下的關羽和不可一世的張飛俯首帖耳。
論武力,劉備可能強於普通戰士,但跟關羽、張飛之輩絕對差了不止一個等級。但二人卻能心甘情願尊劉備為大哥,可見,劉備的攻心之計絕不是一般的高明。
在趙子龍救回阿斗,報給劉備之後,劉備痛哭流涕,將孩子扔在地上,大罵為了阿斗幾損他一員大將,把趙子龍感動的當場下跪痛哭。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劉備為了收買人心,可以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摔在地上,可見其內心有多狠,有多奸。
所以說,三國中最大的奸雄是劉備。
-
5 # 使用者狼哥
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是後世對曹操認可度最高的評價。所以,《三國演義》中“最大奸雄”非曹操也。
而是其外表忠厚,而實質上是自私自利誤國害民的劉備才算是當之無愧的奸雄!
-
6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劉備是三國第一奸雄,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加的無恥,更加的可恨。曹操從來不掩飾自己的狠毒,充其量只是一個梟雄,算不上奸雄。而劉備做每一件壞事前,都先給自己找個理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奸雄。劉備做的第一件背信棄義的事情,就是坑騙曹操的軍隊,襲擊曹操的大將。在劉備被呂布擊敗後,曹操主動接納了劉備,然而劉備卻沒有感恩曹操。曹操派遣劉備去攻打袁術,劉備滅了袁術之後,直接派遣軍隊襲擊了徐州,殺死了曹操駐守徐州的將領。幹完這件事,劉備還要罵曹操兩句“曹賊”,稱自己是受了漢獻帝的囑咐。既然曹操是“曹賊”,劉備在被呂布擊敗投奔曹操的時候,為何還要投奔這個“曹賊”呢?當初的劉備可是一聲一個“曹公”叫的親切,現在偷襲了曹操的地盤,又開始罵曹操是“曹賊”了。
劉備做的第二件背信棄義的事情,是借了荊州不還給東吳。東吳好心好意的把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卻各種想辦法賴賬。劉備先搬出來劉琦做擋箭牌,後來又許諾攻佔了益州就把荊州還給東吳。這些做法最終讓孫權失去了耐心,後來孫權偷襲荊州,殺死了劉備的兄弟關羽。與其說是孫權背棄了孫劉同盟,不如說是劉備長期有借無還,把孫權逼得翻了臉。在這件事上,劉備也給自己編了一個理由:孫權不是漢朝宗室,天下本身就是劉備家的。這個理由完全是強盜邏輯,天下漢朝宗室幾十萬人,借了東西就說“天下都是我們劉家的”,都這樣做的話,天下還不早就亂套了。
劉備做的第三件背信棄義的事情,是偷襲了劉璋的益州。劉璋和劉備一樣,都是漢朝的宗室,因為這個原因,劉璋才請求劉備來幫助自己抵抗張魯。然而讓劉璋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個看似老實的劉備,實際上卻有著狼子野心。在進入益州不久,劉備就發動了對劉璋的偷襲,絲毫沒有顧忌同樣是漢朝宗室的面子。這件事發生後,劉備又開始了詭辯。劉備給自己找的理由是:劉璋這個人太懦弱了,益州早晚都會被人搶走,我不搶還會有別人搶,我搶走了益州,更加有利於“匡扶漢室”。這段話更是典型的強盜邏輯,害怕別人搶劉璋的益州,劉備自己動了手,事後還表示自己是為了“匡扶漢室”,“匡扶漢室”的口號的確是好用。
劉備做的最後一件背信棄義的事情,是給漢獻帝發喪,這件事徹底暴露了劉備的真面目。《三國演義》書中說,蜀漢的老百姓盛傳漢獻帝被曹丕害死了,於是劉備給漢獻帝發了喪,然後自己當了皇帝。實際上漢獻帝根本就沒有死,漢獻帝一直活到了公元234年,和諸葛亮同一年去世的。曹魏既然寬恕了漢獻帝,肯定會在民間大肆宣傳自己的恩德,劉備聽到的漢獻帝被殺的訊息,恐怕是劉備自己放出去的。況且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大臣經常互通書信,劉備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漢獻帝的下場。從這幾點來看,劉備仁義之君的面具不戳自破,劉備的“奸”比曹操更甚,是《三國演義》中最大的奸雄。
-
7 # 以漁為家
《三國演義》中誰最大奸雄?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既然是侃三國,那我們就拿三國來說事,正史版本就不用參合進來了。
【曹操】自然是歷代中最多被稱為“奸雄”的人了。只說《三國演義》,第一章中許邵便評價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後世人多從其言。而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作為也不失奸雄之名:
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已經很能說明曹操的性格了,在殺掉呂伯奢一家時,《三國演義》就已經把曹操定性為反面人物了。名義上忠於漢室,至死都不稱帝以全自己的名聲,但實際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室玩弄於鼓掌之中。諸葛亮評價: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禰衡自認才高八斗,有才情傲氣不將曹操放在眼裡,更是不顧曹操的面子對他破口大罵,曹操為了顧全自己愛才的名聲,將禰衡推去荊州,借劉表等人之手將他除去了。曹操怕別人刺殺,他告訴別人自己會“夢中殺人”,然後裝睡,在侍從進來時拔劍將侍從殺死又繼續睡,嚇得侍衛都不敢在他睡覺時靠近,也沒人敢刺殺他了。《三國演義》實際上對曹操的描寫是很失偏頗的,正史中並沒有“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麼一說,而且曹操很多在歷史上的功績,《三國演義》中沒有描寫。歷史上,曹操“奸雄”的“雄”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些。
再說有些人覺得【劉備】更適合奸雄一詞,表裡不一,為抓住人心惺惺作態,但單從《三國演義》來看,對劉備的描寫多為正面,如果說【司馬懿】奸雄本質可以跟曹操一較高下還說得過去,劉備在這裡並不適合。
-
8 # 良人執戟2
如果以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來看的話,劉備不幸上榜!
成本最低的成功者,在群雄角逐的槍林彈雨中,劉備的滂沱熱淚感召無數英雄竟折腰!劉備實乃奸雄請看他的流淚史一一1.與趙雲初次相逢又分手,二人"一見鍾情,"腥腥相惜,分別時"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2.徐州之圍既解,"陶謙勞軍已畢,趙雲告辭,玄德執手揮淚而別"。
3."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劉、關劫後重逢,關羽"迎門接拜,備執手啼哭不己"。
4.得知徐母被囚,徐庶告辭,劉備"聞言大哭",又與徐庶"相對而泣,坐以待旦",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劉備"淚如雨下,凝淚而望","我要砍掉此處樹木,免得檔著我目送徐庶的視線(大意哈)。
5.大膽司馬懿,敢小視我臥龍先生是"村夫"!諸葛亮閒居村野,聽說有大官來請他出山共謀天下,於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與劉備"躲貓貓",試探心誠與否,劉備失望之下,淚沾襟䄂,衣襟盡溼。
6.新野、樊城十萬百姓追隨皇叔渡江南下,劉備泣之不止,有詩為證:"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㐮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7.趙子龍單騎救主(劉禪)七進七出,血染戰袍,劉備大哭不止。
8.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孫權埋伏刀斧手,劉備大哭不止,終於逢凶化吉。
9.公子劉琦去世,劉備大哭(這個可以有)
10.魯肅過江要劉備還荊州,劉備大哭。
11.荊州城酒店中請客宴張松,劉備又哭。
12.落鳳坡龐統殞命,劉備聞訊大哭。
13.劉璋出城獻益州,劉備迎出見面,雙手緊握劉璋的雙手,上邊熱涙傾盆,連聲說:"非吾不行仁義,乃勢不得己也"!
14.關羽被殺,張飛遇害,隨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及至白帝託孤,劉備終日以淚洗面,見到諸葛亮從成都趕來,頓時熱淚滂沱,全身抽蓄不己。
所以民間有"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滴"說法,好象劉備的哭是假打,目的是低成本的坐收漁利。
-
9 # 十月送暖
最大的奸雄非司馬懿莫屬,曹操也稍微遜色。
《三國演義》裡對奸雄早有定論,就是那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白臉曹操。此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早有不臣之心,最後一切行天子待遇,篡位也是遲早之事。排除異己,殺人於談笑間,面對忠於皇帝者,無論是誰,心狠如鐵,斬盡殺絕。奸詐殘暴,危及自身利益者,無論是事實,還是懷疑,還是警告他人,先除之而後快,殺呂博舍全家,夢中好殺人,還說“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負我”。當然他也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才大略,有吞吐天地的政治家情懷,亦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人氣質。所以把他列入奸雄行列毫不為過,在他生前,無論是不臣之心、排除異己、奸詐殘暴 ,還是雄才大略、豐功偉績上,都無人能及。
曹操死後趕上他的高度的,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治國安邦,文韜武略,天文地理無一不精,曾有“伏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的美譽。劉備死後,他是蜀漢丞相,實際的權力控制者,連皇帝都要尊稱“相父”,權利於曹操無二,可見地位之尊貴。因諸葛亮在,令魏、吳望而生畏,才有了蜀漢的延續,三國的鼎力。但諸葛亮鞠躬盡瘁,無吞吐天地之志 ,一心興漢扶劉,忠心耿耿。對自己人亦無奸詐殘暴的手段,能臣的名號,鞠躬盡瘁的名號可以送給他,奸雄的稱號離他太遠。而另一位司馬懿則是奸雄的當之無愧擁有者,說他是奸雄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連曹操
都要遜色三分。首先,司馬懿和曹操一脈相承,都有不臣之心,但又都不篡位,捅破這最後一層窗戶紙。相比曹操,司馬懿在最後一刻才露出本來面目,一擊制勝,奪取大權,讓曹家替自己數了一輩子的錢,白得了天下,顯然比曹操南征北討更勝一籌。司馬懿一樣奸詐心狠 ,面對異己堅決剷除,司馬懿裝病騙過曹爽,隨後發動政變,搶奪魏國大權,將曹爽一干人等斬草除根,判斷形勢之準,速度之快,手段之辣,效率之高,除異己之狠,比起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司馬懿面對曹操的懷疑,面對刀駕到脖子上,假裝不知,騙過了曹操。面對魏國曹氏的打壓懷疑,裝病隱志,騙過了整個曹氏。特別是面對諸葛亮的謾罵侮辱,鎮定自若,還穿上了諸葛亮送來的女人的衣服,活活的氣死了諸葛亮。可見司馬懿的奸雄高度,殺人於無形,成事於無形。但他超越同時代政治家的地方還在於他積極的培養了後備接班人,司馬師、司馬昭都一個比一個強,反觀曹操和諸葛亮都後繼無人 ,無人能挑起和繼承自己的大志,橫掃天下。三國歸晉,最後為司馬氏所有絕不是偶然。因此司馬懿是《三國演義》中一號奸雄。
回覆列表
曹操,是亂世奸雄,也是治世能臣,更是一個被後世之人紛綸不休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可謂是在歷史長河中狠狠地畫上了濃厚的一筆。
提及曹操曹孟德,腦海中就難免浮現出這樣的一幕,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白麵奸雄。
從曹操寫得這兩句詩詞就可以充分體現出曹操的奸雄本色: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白骨露於夜,千里無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