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MrOY
-
2 # 熙熙媽媽vlog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自己家小孩太過內向。幼兒園做遊戲時總是畏縮著不敢上前,老師提問時明明知道答案卻也不敢舉手,明明遇見自己認識的小朋友卻又躲在媽媽身後不敢出來打招呼。很多這樣的例子讓家長很是著急,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改變孩子,那麼一起來試試這幾個辦法吧,努力讓孩子更開朗外向。
1、多嘗試,體會成功的美好
孩子有時的內向靦腆可能只是不知道成功的機會,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多嘗試,只要這樣的嘗試多了,孩子一定能體會到成功的美好。無論是第一名的掌聲和獎品,或者是老師的誇讚和稱許,亦或是小夥伴羨慕的眼光都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滿足感。很快,孩子就會喜歡上這種感覺,並且能很好地享受它,甚至表示期待。這時候,家長就不用擔心太多了。
2、失敗時,多鼓勵而不是落井下石
很多小孩子最開始是十分開朗的,但是有時候不經意做錯事,有時候和喜歡的夥伴打招呼,但是卻被父母批評太熱情,嚇到人家小孩了。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孩子卻會記在心裡,然後下次就會改變方式。或者是有時候的小比賽孩子沒有拿到理想的名次,家長就會諷刺孩子或者表示嘲笑,即使有時候並不是真的有這種想法,只是一時嘴快,孩子也會記下。以後遇見同樣的情況,孩子為了避免再次被罵就會不再主動。
3、多和同齡人交往,從那裡找自信
孩子小時候的從眾心理都是最強的,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稱作人來瘋的經歷,越是人多,人家做什麼自己也就非要跟在後面,即使自己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所以當孩子十分靦腆時,可以鼓勵他多和小夥伴一起玩,當其他孩子踴躍回答問題或是積極交流時,自己家的孩子還會向他們學習,慢慢變得和他們一樣的。這種教育潤物細無聲,雖然表面上家長什麼都沒做,但是孩子的改變也是確確實實的。
透過這幾種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孩子內向靦腆的問題,有時候可能見效比較慢,但是家長也不要著急。孩子的改變是在一天一天的積累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孩子的變化還是需要家長細心照料、慢慢培養的。
-
3 # seeker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我小時候也很內向。
孩子在五六歲時漸漸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如果孩子只是性格上的內向,那麼不必擔心太多。
作為父母只需要做到兩點:給予足夠的愛和關注,允許孩子做ta真正的自己。
在孩子的童年,父母給予愛和關注是十分重要的,異性父母決定了孩子以後的人格。
如果過分干涉孩子探索世界,什麼事情都為他做主,替他完成所有工作,就是溺愛,那麼孩子在長大後就會變得依賴,會導致叛逆期延遲或產生其他心理問題。每個父母都不應該以愛的名義強行改變孩子,被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
如果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注,對孩子不予以迴應和理睬,就會影響孩子認知發展,甚至讓孩子產生孤獨症抑鬱症等。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正確的做法是陪著孩子一起探索世界,一起成長。孩子內向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父母缺少愛或者溺愛。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想法,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聆聽他們是怎麼想的,不要急著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想。然後要做的就是表示理解和尊重!聽聽他們交往的煩惱吧!
然後不要想著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獨立思考能力很強,發現孩子的優點興趣愛好,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決定自己想幹什麼。而父母只需保證孩子安全,探索過程提供必要的幫助。漸漸他會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父母懂得孩子是個獨立的人,給予足夠心靈關注,孩子自然會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獨立探索世界。長大後孩子自然懂得怎麼交往。內向的孩子不喜歡熱鬧的地方就尊重他,千萬不要逼孩子,但可以鼓勵他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前提是他願意。
-
4 # 莫丶然
性格過於孤僻內向的孩子會害怕和周圍的新鮮事物接觸,我們做為家長應該積極努力的幫助孩子快樂的成長。所以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變的自信。
家長的鼓勵會無形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變得喜歡溝通,孩子一旦喜歡溝通,就會慢慢喜歡和周圍的事物接觸,其實透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牴觸情緒其實是沒有自信,而家長的鼓勵,恰恰給了孩子一顆定心丸。
2:利用休息的時間,多帶孩子出去。
孩子性Grand SantaFe內向,家長就越不能採取激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多接觸外邊的新鮮事物,讓孩子感受周圍的人和物,讓他感覺世界的美好和友善。
3:多和孩子交流。
如何交流一直是家長和孩子們之間存在的巨大問題,很多家長以事業忙為由而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也許在家長心裡可能覺得無可厚非,因為都是為了家為了孩子。但實際上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理解,長大之後就更加不能理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多多和他溝通,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這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的性格往孤僻內向的方向發展。
所以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性格。
-
5 # 劍冥羽
其實我也是一個內向的人。我覺得孩子內向跟在家裡的環境和教育環市有關係的。現在的孩子就是個寶。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一調皮淘氣不聽話爸媽就拿掃把打,他們說什麼就做什麼,我也一直很聽話,不去網咖,不去跟外省孩子交流玩耍。可是現在想想,這樣真的好嗎?
在我的印象裡,我幾乎沒有什麼叛逆期,童年也是相當的枯燥。自己又比較宅,所以在大學的時候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當同學們再聊小米蘋果的時候(我高考結束之後才有手機);當朋友們興高采烈探討吃雞推塔攻略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在聽天書。所以,孩子有時皮一點也是不錯的,現在的社會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最注重的是個人的能力。所以我覺得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父母印象中的壞家庭教出的不一定是壞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也不一定會打洞。讓孩子自己辨認這世界的好壞,非常跟外界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
6 # oldtigerwhy
最近正好看了一本書,裡面有關於內向型格和外向型格的描述。(書名叫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我覺得挺有啟發意義。
如果你的孩子是內向性格,你應該高興才是。因為內心性格的人更專注,更敬業,不容易受干擾。
內向性格的人最典型的代表是牛頓。他朋友不多,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是通訊。他是一個孤獨的科學家,但是他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不能強求內向性格的人都像牛頓一樣出色,但是事實證明,在很多領域,內向型格的人的確佔有優勢。
內向性格的人還容易在哪個領域有所突破呢?David Hemery(他自己也是奧運金牌獲得者)統計說。偉大球員裡十個人中九個內向。89%的優秀運動員把自己歸類於內向性格,只有6%的人認為自己是外向性格。
音樂家呢?也是如此。K. Anders Ericsson問過頂級小提琴家,每天如何增進技能。90%的人回答:“一個人練習”。頂級國際象棋大師也是。
最好的投資銀行家,基本上都是情緒穩定的內向者。在其他領域,比如計算機程式設計、網球等方面,幾乎都是內向者勝出,他們往往收入會高出很多。
如果要判斷學校裡哪個學生做得最好,不要依賴IQ。內向性格反而是更可靠的指標。有一項研究,測試了141個學生在20個不同學科的知識,結果發現,內向性格的學生掌握的更好。
在創造力方面,內向性格的人表現得更好。而研究表明,喜歡社交的外向的青少年,經常不能培養出興趣和特長。原因在於像音樂練習、數學學習這些事情,需要獨處的空間,而這是外向孩子害怕的。
另外,很多人都以為外向性格的人更適合當領導,但實際上,在某些方面,內向性格的人因為善於傾聽、願意幫助他人、有同理心,更適合當領導者。
不知道你看到上面關於內向性格的描述,作為家長,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
7 # 胡慎之心理
在我的一些親子教育的講座上面,有時候會有一些爸媽來問我:
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跟別人說話,我很擔心他會交不到朋友,或者被同學欺負怎麼辦?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較開朗,有比較好的人際關係,有一技之長,能夠在某些方面超越別人;總的來說,我們好像是想要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那如果孩子確實是性格內向,我們可以怎麼應對呢?
首先,我認為接受一個內向的孩子,比改變他對他來說更有益處。
比如我就是一個相對來說內向的人,而且有一些社交回避的狀況,但並不代表著我活得不好,我依然能夠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過得很開心。
但是作為父母來說,要把自己頭腦中間的期待打碎,或者驅趕出來,可能確實很難。因為如果我們無法接受自己,或者對自己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我們會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一種補償。
所以第一個方面是,我們要思考一下,能否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第二方面,我們可以去關注孩子的獨特之處。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獨特的東西。比如一個內向的孩子,你可以跟他說,你很多的時候比較安靜,不喜歡熱鬧,其實你很懂得思考。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獨特,並且給予他鼓勵的話,也許這個孩子就會變成一個願意思考問題的人,發展出很好的能力。一個不太愛說話,老是在思考的孩子,說不定以後會成為一個哲學家。
第三方面,其實孩子未必需要那麼的主動。
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對孩子有一些要求,比如在社交中間一定要主動,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關係裡邊兩個人都很主動,他們往往是很難成為朋友的。我們會發現,朋友之間恰恰是一個不是很主動,另一個是主動的,這樣的關係才會更合拍、更匹配,哪怕是情侶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所以實際上,每一個人都能夠匹配到適合自己的人,內向的孩子,沒必要那麼主動。
第四方面,讓孩子能夠接受自己。
就像我有一個個案,他本來沒什麼問題,只是說比較內向,但是父母就覺得他是不是生病了,然後一定要帶他來看心理醫生。
在我對他們進行家庭訪談的時候,媽媽不斷地跟孩子講,你有什麼要跟老師說的?你心裡邊是不是有什麼難過?她已經先判定孩子有問題了。
我就跟她說,你的孩子也許像他的爸爸,不太愛說話,他認同爸爸這樣一個氣質。
所以在這裡,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然後孩子才可以接受自己,這非常重要。
只有當他能夠接受自己以後,才能在群體中間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跟別人建立比較好的關係。
作者介紹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回覆列表
誰說內向的孩子沒出息?
我們身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論調——“孩子外向活潑更有利於成長,孩子內向靦腆需要培養自信”。
我們對“內向”的誤解太大了。
讓孩子活得更像自己,這才是教育最好的成功。
“怕生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點,
並不是缺點。
內向的性格,總是被認為和“膽小”、“怯懦”劃等號。
外向、活潑、自信的孩子,
通常更會討親朋好友、老師領導的歡心,
面對同等的條件,
他們也更容易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於是,作為父母,
我們總是會為孩子的“內向”產生擔憂和焦慮。
孩子這麼靦腆,怎麼能交到朋友?
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生存?
孩子什麼事都憋在心裡,憋壞了怎麼辦?
長此以往,孩子心理會不會不健康?
怎麼才能讓孩子變得活潑外向,積極自信呢?
這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
卻又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道理:
有問題的並非孩子內向的性格特點,
而是父母對孩子內向的性格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援和肯定。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
內向型性格也有優勢和競爭力
內向的孩子不容易向父母展開自己的內心,
所以我們總是好奇,
他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
1.內向型性格的孩子,腦神經迴路比較長,在大腦處理資訊時,同時也會認真聽取自己內在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
當內向的孩子沒有立刻叫人時,
他的心裡可能正在思考:
我認識這位阿姨嗎?
這位阿姨和媽媽是什麼關係?
我為什麼要和這個阿姨打招呼?
或是孩子正在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我喜不喜歡這位阿姨?
我不認識這位阿姨,
但要很親切地和她打招呼,
這樣是不是不好?
相比較外向型孩子不假思索地聽從大人的指示“叫人”,
內向型的孩子更容易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
也比較不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畢竟,
有多少孩子是真的願意跟一個陌生人親切交談?
不過是因為希望獲得父母和他人的讚賞而已。
2.根據心理學家Hans Eysenck的研究,內向型性格的孩子更願意保持清醒和警覺。
3.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只是閱讀一本書,深度思考和探索內心世界,就能感受到快樂。
4.內向型性格的人,並不太會因為冒險和驚喜,而感受到特別的愉悅。
5.內向型性格的人,不止把注意力放在和人的互動上,周圍一切有生命的、無生命的事物,都在吸引著他的注意。
6.內向的人做出一個決定,往往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們會更多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也會產生更多的想法。
外向的孩子,
通常伴隨著性格衝動、三分鐘熱度等特點,
而內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沉默寡言,
但內心活動非常劇烈,也更善於思考。
他們通常更會讓同事更充分地發掘自己的潛力,
而不是獨斷專行,
讓自己的想法影響整個團隊。
而這樣的人,
也更適合作為團隊領導。
內向或外向
既決定不了成功,也決定不了失敗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
需要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
不要因為孩子內向,
就給他貼上“害羞”“靦腆”甚至“不懂禮貌”的標籤,
更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
或是為了鍛鍊孩子,讓他在眾人面前表演,
或頻繁為他組織社交活動,
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叛逆,
同時在心裡積累非常多的負面能量,
孩子很難感受到快樂和平靜。
面對內向的孩子,
擔憂和焦慮是最不需要的兩種情緒,
我們只要放心大膽的給他們更多“獨處”的空間,
讓他們在探索內心世界中獲得能量,
那才是他們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