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隅一曦
-
2 # 飛翔在蒼茫大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几千年,單從詩歌來說,從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到現代。每個時代都湧現大量詩人及詩歌作品,其中不乏膾炙人口,廣為留傳的好詩歌作品。具體要說哪個時代,哪個人的作品是最好,那還真不好說?每個人每個時代對詩歌作品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
自我第一次讀到李白的"將進酒"時,我就被這首詩吸引住了。這首詩開頭就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宏大壯規,畫面感非常強。
詩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真名" 更是將這首詩的氣勢和力量給充分表現岀來。
這首詩堪稱千古佳作,我特別喜歡。
-
3 # 南五天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沒有“最”。
po一首我蠻喜歡的吧。
李商隱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高中時背書,不懂詩中意,確實能隨口拈來的一首詩,但又不是泛泛的口水醬油詩。
此後慢慢理解各句之意,慢慢喜歡上其意境和道理。
後來再讀,卻又能體會出另一番意味。回味無窮。
對了,我對這首詩裡的句子之喜愛最甚,也是會隨時間變化的。主要是看自己當時對其中的理解吧。
文學都是這樣的,很主觀的東西,各人有各人體會吧
-
4 # 晉永霞love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名人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作為當代子孫,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去評價古人誰的詩最好,沒有好與不好,每位詩人大家的作品,都與他當時的心態,所遇到的情景都有一定的關係影響,只要能夠表達出來那種心境都是好詩
-
5 # 靈猴問天三農詩人作家
縱觀上下五千年,
本人獨愛沁園春。
文韜武略驚天地,
詩詞歌賦泣鬼神!
若問我之最愛,獨羨偉人毛澤東那首:沁園春*雪了!不僅如詩如畫,令人陶醉,而且氣勢恢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尤其是後面那幾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試問:此等霸氣,縱觀古今中外,誰人能及???
-
6 # 河南尚集書畫村李建成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僅僅二十個字卻把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說出來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簡約而大氣蒼茫山勢一眼望不到邊際,滾滾黃河奔流入海。想要看的更加遠闊,就要站在高高之上。
詩人以簡潔的筆墨,勾畫了一幅悠遠而富有哲理的畫面。要想有更高的境界,就必須努力攀登努力奮鬥。人生如此,生活如此。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遠!致所有奮鬥的人,以此詩為榮,努力攀登!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
7 # 墨書微閱
詩詞無分最好,品格卻分不同。
古人詩詞或飄逸灑脫,或豪放不羈,或婉約動人,或悲唱哀歌!他們或借物言志,或喻景抒情,品格不同,境界不同,詩詞也無最好之分!
曾傾慕李白醉於「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浪漫詩情,揮毫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灑脫。他也曾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寫出了李煜多少憂愁!在絕命的那一刻,他問天、問人、問己,回首故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嗚呼,哀哉!痛哉!惜哉!悲哉!
詩詞,於景於情,於物於心,心境不同,感悟不同,無言最好!
-
8 # 中華民族到了最
李白!
五花馬!幹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豪邁!壯哉!
回覆列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誰的詩詞寫的最好?代表作是哪一首?
華人真的應該對中華文化有應該有的自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點中華文化歷史文化名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如果說挑三揀四,還真是感覺難以選擇,粉此舍彼,好像欠了古聖先賢的努力和付出,文化與知識的付出,沒有努力到血液凝固,是不太會給後人留下璀璨華章的瑰寶。
《相思》 〔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首〔相思〕如果換一種現在詩壇所推崇的寫法:我們可以想象會寫成什麼樣子,大家都可以嘗試著現代人無限自由的寫法,來拆解用現代語言再現這首詩的含義。
用現代自由語言翻譯出來,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是個什麼樣子?
愛情與相思,是人類甚至說動植物之間,大自然賦予的一種自然繁衍與生息的行為,從人類褪去樹葉穿上布衣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有了含蓄文化,含蓄至美。
從我們古聖先賢造字以來,我們就應該用文字,至文至明來表達愛或相思的所情所感。
如上圖,一看便知是一男一女打著傘在秋天的雨裡漫步,朦朧切含蓄,幾片樹葉散落在空中,這就是一首朦朧至美的攝影寫真,這就是詩意之美。
古詩詞之美篇,不在少數,詩詞瑰寶網上一查就有好多。我們既可以有淺入深,亦可以從深覓術寫出古詩詞和自由體有質量的好詩,
對於古詩詞,我們甘願當古聖先賢的學生,一直在路上;對於自由體詩,我們還是至文至明,最後達質寫出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