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身長八尺(根據東漢計量單位合約184cm),容貌甚偉,有英霸之氣,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諸葛亮畫像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諸葛果(親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顥(攀子) 徒弟:姜維 躬耕南陽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面板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遷都,蒙受風塵。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的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天下大事,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不高興,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示意圖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後母讒言相加,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率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託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全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諸葛亮北伐示意圖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滷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由於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之後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後從低階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 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係。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佈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年號/公元/年齡/生平及事蹟 光和四年 181年 1歲 公元181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今南陽臥龍崗) 建安四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南陽(今河南省南陽臥龍崗,一說湖北省襄陽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抑或“草廬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諸葛亮首戰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華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華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演義動畫》諸葛亮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衝:“金城郭衝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衝。” 孔明祭東風 劉禪祭奠諸葛亮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兇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編輯本段]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墨跡拓本(傳)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型,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o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 《中興書目》記載:“ 《琴經》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 《輿地志》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 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 鬲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絃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
體態:身長八尺(根據東漢計量單位合約184cm),容貌甚偉,有英霸之氣,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諸葛亮畫像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諸葛果(親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顥(攀子) 徒弟:姜維 躬耕南陽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面板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遷都,蒙受風塵。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的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天下大事,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不高興,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示意圖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後母讒言相加,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率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託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全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諸葛亮北伐示意圖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滷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由於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之後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後從低階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 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係。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佈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年號/公元/年齡/生平及事蹟 光和四年 181年 1歲 公元181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今南陽臥龍崗) 建安四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南陽(今河南省南陽臥龍崗,一說湖北省襄陽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抑或“草廬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諸葛亮首戰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華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華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演義動畫》諸葛亮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衝:“金城郭衝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衝。” 孔明祭東風 劉禪祭奠諸葛亮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兇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編輯本段]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墨跡拓本(傳)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型,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o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 《中興書目》記載:“ 《琴經》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 《輿地志》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 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 鬲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絃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