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provides a second mechanism, volatile fields, that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locking for some purposes. A field may be declared volatile, in which case the Java Memory Model ensures that all threads see a consistent value for the variable.
執行執行緒首先從主存中讀取 i(原始值)到工作記憶體中,然後在工作記憶體中執行運算 +1 操作(主存的 i 值未變),最後將運算結果重新整理到主存中。
資料運算是在執行執行緒的私有記憶體中進行的,執行緒執行完運算後,並不一定會立即將運算結果重新整理到主存中(雖然最後一定會更新主存),重新整理到主存動作是由 CPU 自行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觸發的。假設數值未更新到主存之前,當其他執行緒去讀取時(而且優先讀取的是工作記憶體中的資料而非主存),此時主存中可能還是原來的舊值,就有可能導致運算結果出錯。
以下程式碼是測試程式碼:
package com.wupx.test;
/**
* @author wupx
* @date 2019/10/31
*/
public class VolatileTest {
private boolean flag = false;
class ThreadOn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flag) {
System.out.println("執行操作");
try {
Thread.sleep(1000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任務停止");
}
}
class ThreadTwo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2000L);
System.out.println("flag 狀態改變");
flag = tru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olatileTest testVolatile = new VolatileTest();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testVolatile.new ThreadOne());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testVolatile.new ThreadTwo());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上述結果有可能線上程 2 執行完 flag = true 之後,並不能保證執行緒 1 中的 while 能立即停止迴圈,原因在於 flag 狀態首先是線上程 2 的私有記憶體中改變的,重新整理到主存的時機不固定,而且執行緒 1 讀取 flag 的值也是在自己的私有記憶體中,而執行緒 1 的私有記憶體中 flag 仍未 false,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執行緒仍然會繼續 while 迴圈。執行結果如下:
主要從以下三點講解 volatile 關鍵字:
volatile 關鍵字是什麼?volatile 關鍵字能解決什麼問題?使用場景是什麼?volatile 關鍵字實現的原理?volatile 關鍵字是什麼?在 Sun 的 JDK 官方文件是這樣形容 volatile 的: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provides a second mechanism, volatile fields, that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locking for some purposes. A field may be declared volatile, in which case the Java Memory Model ensures that all threads see a consistent value for the variable.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變數加了 volatile 關鍵字,就會告訴編譯器和 JVM 的記憶體模型:這個變數是對所有執行緒共享的、可見的,每次 JVM 都會讀取最新寫入的值並使其最新值在所有 CPU 可見。volatile 可以保證執行緒的可見性並且提供了一定的有序性,但是無法保證原子性。在 JVM 底層 volatile 是採用記憶體屏障來實現的。
透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 volatile 有兩個特性:
保證可見性、不保證原子性
禁止指令重排序原子性和可見性原子性是指一個操作或多個操作要麼全部執行並且執行的過程不會被任何因素打斷,要麼都不執行。性質和資料庫中事務一樣,一組操作要麼都成功,要麼都失敗。看下面幾個簡單例子來理解原子性:
i == 0; //1
j = i; //2
i++; //3
i = j + 1; //4
在看答案之前,可以先思考一下上面四個操作,哪些是原子操作?哪些是非原子操作?
答案揭曉:
1——是:在Java中,對基本資料型別的變數賦值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Java 有八大基本資料型別,分別是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boolean)
2——不是:包含兩個動作:讀取 i 值,將 i 值賦值給 j
3——不是:包含了三個動作:讀取 i 值,i+1,將 i+1 結果賦值給 i
4——不是:包含了三個動作:讀取 j 值,j+1,將 j+1 結果賦值給 i
也就是說,只有簡單的讀取、賦值(而且必須是將數字賦值給某個變數,變數之間的相互賦值不是原子操作)才是原子操作。
注:由於以前的作業系統是 32 位, 64 位資料(long 型,double 型)在 Java 中是 8 個位元組表示,一共佔用 64 位,因此需要分成兩次操作採用完成一個變數的賦值或者讀取操作。隨著 64 位作業系統越來越普及,在 64 位的 HotSpot JVM 實現中,對64 位資料(long 型,double 型)做原子性處理(由於 JVM 規範沒有明確規定,不排除別的 JVM 實現還是按照 32 位的方式處理)。
在單執行緒環境中我們可以認為上述步驟都是原子性操作,但是在多執行緒環境下,Java 只保證了上述基本資料型別的賦值操作是原子性的,其他操作都有可能在運算過程中出現錯誤。為此在多執行緒環境下為了保證一些操作的原子性引入了鎖和 synchronized 等關鍵字。
上面說到 volatile 關鍵字保證了變數的可見性,不保證原子性。原子性已經說了,下面說下可見性。
可見性其實和 Java 記憶體模型的設定有關:Java 記憶體模型規定所有的變數都是存在主存(執行緒共享區域)當中,每個執行緒都有自己的工作記憶體(私有記憶體)。執行緒對變數的所有操作都必須在工作記憶體中進行,而不直接對主存進行操作。並且每個執行緒不能訪問其他執行緒的工作記憶體。
舉個簡單栗子:
比如上面 i++ 操作,在 Java 中,執行 i++ 語句:
執行執行緒首先從主存中讀取 i(原始值)到工作記憶體中,然後在工作記憶體中執行運算 +1 操作(主存的 i 值未變),最後將運算結果重新整理到主存中。
資料運算是在執行執行緒的私有記憶體中進行的,執行緒執行完運算後,並不一定會立即將運算結果重新整理到主存中(雖然最後一定會更新主存),重新整理到主存動作是由 CPU 自行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觸發的。假設數值未更新到主存之前,當其他執行緒去讀取時(而且優先讀取的是工作記憶體中的資料而非主存),此時主存中可能還是原來的舊值,就有可能導致運算結果出錯。
以下程式碼是測試程式碼:
package com.wupx.test;/**
* @author wupx
* @date 2019/10/31
*/
public class VolatileTest {
private boolean flag = false;
class ThreadOn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flag) {
System.out.println("執行操作");
try {
Thread.sleep(1000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任務停止");
}
}
class ThreadTwo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2000L);
System.out.println("flag 狀態改變");
flag = tru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olatileTest testVolatile = new VolatileTest();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testVolatile.new ThreadOne());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testVolatile.new ThreadTwo());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上述結果有可能線上程 2 執行完 flag = true 之後,並不能保證執行緒 1 中的 while 能立即停止迴圈,原因在於 flag 狀態首先是線上程 2 的私有記憶體中改變的,重新整理到主存的時機不固定,而且執行緒 1 讀取 flag 的值也是在自己的私有記憶體中,而執行緒 1 的私有記憶體中 flag 仍未 false,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執行緒仍然會繼續 while 迴圈。執行結果如下:
執行操作執行操作
執行操作
flag 狀態改變
任務停止
避免上述不可預知問題的發生就是用 volatile 關鍵字修飾 flag,volatile 修飾的共享變數可以保證修改的值會在操作後立即更新到主存裡面,當有其他執行緒需要操作該變數時,不是從私有記憶體中讀取,而是強制從主存中讀取新值。即一個執行緒修改了某個變數的值,這新值對其他執行緒來說是立即可見的。
指令重排序一般來說,處理器為了提高程式執行效率,可能會對輸入程式碼進行最佳化,它不保證程式中各個語句的執行先後順序同程式碼中的順序一致,但是它會保證程式最終執行結果和程式碼順序執行的結果是一致的。
比如下面的程式碼
int i = 0;
boolean flag = false;
i = 1; // 1
flag = true; // 2
程式碼定義了一個 int 型變數,定義了一個 boolean 型別變數,然後分別對兩個變數進行賦值操作。從程式碼順序上看,語句 1 是在語句 2 前面的,那麼 JVM 在真正執行這段程式碼的時候會保證語句 1 一定會在語句 2 前面執行嗎?不一定,為什麼呢?這裡可能會發生指令重排序(InstructionReorder)。
語句 1 和語句 2 誰先執行對最終的程式結果並沒有影響,那麼就有可能在執行過程中,語句 2 先執行而語句 1 後執行。
但是要注意,雖然處理器會對指令進行重排序,但是它會保證程式最終結果會和程式碼順序執行結果相同,那麼它靠什麼保證的呢?再看下面一個例子:
int a = 10; // 1int r = 2; // 2
a = a + 3; // 3
r = a * a; // 4
這段程式碼執行的順序可能是 1->2->3->4 或者是 2->1->3->4,但是 3 和 4 的執行順序是不會變的,因為處理器在進行重排序時是會考慮指令之間的資料依賴性,如果一個指令 Instruction2 必須用到 Instruction1 的結果,那麼處理器會保證 Instruction1 會在 Instruction2 之前執行。
雖然重排序不會影響單個執行緒內程式執行的結果,但是多執行緒呢?下面看一個例子:
// 執行緒1String config = initConfig(); // 1
boolean inited = true; // 2
// 執行緒2
while(!inited){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fig);
上面程式碼中,由於語句 1 和語句 2 沒有資料依賴性,因此可能會被重排序。假如發生了重排序,線上程 1 執行過程中先執行語句 2,而此時執行緒 2 會以為初始化工作已經完成,那麼就會跳出 while 迴圈,去執行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fig) 方法,而此時 config 並沒有被初始化,就會導致程式出錯。
從上面可以看出,指令重排序不會影響單個執行緒的執行,但是會影響到執行緒併發執行的正確性。
那麼 volatile 關鍵字修飾的變數禁止重排序的含義是:
當程式執行到 volatile 變數的讀操作或者寫操作時,在其前面的操作肯定已經全部進行,且對後面的操作可見,在其後面的操作肯定還沒有進行
在進行指令最佳化時,不能將 volatile 變數之前的語句放在對 volatile 變數的讀寫操作之後,也不能把 volatile 變數後面的語句放到其前面執行舉個栗子:
x=0; // 1
y=1; // 2
volatile z = 2; // 3
x=4; // 4
y=5; // 5
變數z為 volatile 變數,那麼進行指令重排序時,不會將語句 3 放到語句 1、語句 2 之前,也不會將語句 3 放到語句 4、語句 5 後面。但是語句 1 和語句 2、語句 4 和語句 5 之間的順序是不作任何保證的,並且 volatile 關鍵字能保證,執行到語句 3 時,語句 1 和語句 2 必定是執行完畢了的,且語句 1 和語句 2 的執行結果是對語句 3、語句 4、語句 5是可見的。
回到之前的例子:
// 執行緒1
String config = initConfig(); // 1
volatile boolean inited = true; // 2
// 執行緒2
while(!inited){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fig);
之前說這個例子提到有可能語句2會在語句1之前執行,那麼就可能導致執行 doSomThingWithConfig() 方法時就會導致出錯。
這裡如果用 volatile 關鍵字對 inited 變數進行修飾,則可以保證在執行語句 2 時,必定能保證 config 已經初始化完畢。
volatile 應用場景synchronized 關鍵字是防止多個執行緒同時執行一段程式碼,那麼就會很影響程式執行效率,而 volatile 關鍵字在某些情況下效能要優於 synchronized,但是要注意 volatile 關鍵字是無法替代 synchronized 關鍵字的,因為 volatile 關鍵字無法保證操作的原子性。通常來說,使用 volatile 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對變數的寫入操作不依賴變數的當前值,或者能確保只有單個執行緒更新變數的值
該變數不會與其他狀態變數一起納入不變性條件中在訪問變數時不需要加鎖上面的三個條件只需要保證是原子性操作,才能保證使用 volatile 關鍵字的程式在高併發時能夠正確執行。建議不要將 volatile 用在 getAndOperate 場合,僅僅 set 或者 get 的場景是適合 volatile 的。
常用的兩個場景是:
狀態標記量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while (!flag) {
doSomething();
}
public void setFlag () {
flag = true;
}
volatile boolean inited = false;
// 執行緒 1
context = loadContext();
inited = true;
// 執行緒 2
while (!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DCL 雙重校驗鎖-單例模式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
* 當第一次呼叫getInstance()方法時,instance為空,同步操作,保證多執行緒例項唯一
* 當第一次後呼叫getInstance()方法時,instance不為空,不進入同步程式碼塊,減少了不必要的同步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使用 volatile 的原因在上面解釋重排序時已經講過了。主要在於 instance = new Singleton(),這並非是一個原子操作,在 JVM 中這句話做了三件事情:
給 instance分配記憶體
呼叫 Singleton 的建構函式來初始化成員變數將 instance 物件指向分配的記憶體庫存空間(執行完這步 instance 就為非 null 了)但是 JVM 即時編譯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最佳化,也就是說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順序是不能保證的,最終的執行順序可能是 1-2-3,也可能是 1-3-2。如果是後者,執行緒 1 在執行完 3 之後,2 之前,被執行緒 2 搶佔,這時 instance 已經是非 null(但是並沒有進行初始化),所以執行緒 2 返回 instance 使用就會報空指標異常。
volatile 特性是如何實現的呢?前面講述了關於 volatile 關鍵字的一些使用,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 volatile 到底如何保證可見性和禁止指令重排序的。
在《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這本書中說道:
觀察加入volatile關鍵字和沒有加入 volatile 關鍵字時所生成的彙編程式碼發現,加入 volatile 關鍵字時,會多出一個 lock 字首指令。接下來舉個栗子:
volatile 的 Integer 自增(i++),其實要分成 3 步:
讀取 volatile 變數值到 local
增加變數的值把 local 的值寫回,讓其它的執行緒可見這 3 步的 JVM 指令為:
mov 0xc(%r10),%r8d ; Load
inc %r8d ; Increment
mov %r8d,0xc(%r10) ; Store
lock addl $0x0,(%rsp) ; StoreLoad Barrier
lock 字首指令實際上相當於一個記憶體屏障(也叫記憶體柵欄),記憶體屏障會提供 3 個功能:
它確保指令重排序時不會把其後面的指令排到記憶體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會把前面的指令排到記憶體屏障的後面;即在執行到記憶體屏障這句指令時,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經全部完成(滿足禁止重排序)
它會強制將對快取的修改操作立即寫入主存(滿足可見性)如果是寫操作,它會導致其他 CPU 中對應的快取行無效(滿足可見性)volatile 變數規則是 happens-before(先行發生原則)中的一種:對一個變數的寫操作先行發生於後面對這個變數的讀操作。(該特性可以很好解釋 DCL 雙重檢查鎖單例模式為什麼使用 volatile 關鍵字來修飾能保證併發安全性)
總結變數宣告為 volatile 型別時,編譯器與執行時都會注意到這個變數是共享的,不會將該變數上的操作與其他記憶體操作一起重排序。volatile 變數不會被快取在暫存器或者對其他處理器不可見的地方,因此在讀取 volatile 型別的變數時總會返回最新寫入的值。
在訪問 volatile 變數時不會執行加鎖操作,也就不會使執行執行緒阻塞,因此 volatile 變數是比 sychronized 關鍵字更輕量級的同步機制。
加鎖機制既可以確保可見性和原子性,而 volatile 變數只能確保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