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正如導演在影展上說,《密陽》要談的不是宗教。然而教徒(特別是基督徒)看此片的話一定不好受,因為電影提出的質問,並非指向宗教本身,而是把宗教體現出來的教義和傳道方式。

    這部電影非關宗教,而是展現“怨恨”和“寬恕”的這兩種人性。

    怨恨是人之常性,我們若是被人傷害、欺騙、侮辱、出賣、愚弄,自然會對加害者產生怨恨。

    女主角申愛先後痛失丈夫和兒子,她怨恨蒼天,仇視殺子兇手,是自然不過的事。然而人帶著仇恨還得活下去,申愛痛極自殘,到定過神來仍會奔出街上呼救,可見人有求生怕死的本性。

    要活下去,總得把怨恨消解,復仇是“理所當然”的途徑。復仇有很多方式,最直截了當的是像《原罪犯》那樣來個狗血淋頭家破人亡,主旨是以牙還牙變本加厲。另一種消解怨恨的方法,正是宗教家、道德家提倡的“寬恕”,他們意圖透過“以德報怨”的高尚情操,尋求心靈救贖。

    李滄東在電影中展示了一個令宗教家尷尬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就是寬恕別人原來有個先決條件:

    你的形勢要比對方強。你可以請敵人打完你的左臉再打右臉,那是因為你有能力有條件吃下這個小虧,而且吃虧後可以擺出大方不計較的姿態。這個姿態甚至不一定要外露人前,但必須能說服自己境界比人高。

    申愛見了殺子仇人後不能寬恕,反而整個人崩潰了,正是發現了仇人原來早己得道,根本無法居高臨下地寬恕。

    * * *

    寬恕不能將申愛從怨恨中救贖出來,申愛因此徹底地背棄了她的信仰,用最怨毒的眼神仇視她的宗教。

    怎樣才能得到終極的心靈救贖呢?

    電影也不能提供答案,因此結局是開放的。

    這不是導演故意隱藏自己的立場要觀眾“反思”,而是現實根本不存在教義式的絕對答案(如果有的話教會就能治癒申愛的心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你有為之努力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