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行合一的人生

    提起來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我們都知道對於當時的時候李淵在經歷了玄武門之變之後,他是退位了的最後還當上了太上皇,從史書上來看,其實對於這個李淵的評價是非常普通的,很多人也就非常好奇,為何李淵能開創大唐王朝,他真的是那種平庸無能之輩嗎?其實或許好像整個天下都是當時李世民給打下來的,但是如果他真的這麼平庸無能的話,為什麼不讓他的兒子當皇帝,反而選擇了他呢?所以說這其中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今天就讓本人來給大家說一下。畢竟在我的心中當時的大唐王朝之所以有如此強盛的後世,正是因為有了唐高祖這樣的惦記著,也就意味著沒有唐高祖,其實也就不會有當時的大唐王朝。

    其實說起來這裡就需要先給大家說一說,唐高祖李淵他的一個婚姻我都知道是非常有名的,如果不是當時的比武招親也就不會有了,後來李世民後代。是非常,其實說起來當時大家都是特別崇拜那些會武功的人的,而李元在那個時代其實也是佼佼者,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還風度翩翩,根本就不是那種紈絝子弟。他自己的能力其實也是非常強大的,從他在比武招親中勝出,所有人一眼被當時的老有相中的人就能感覺出來他的能力了。

    其次就是李淵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對於當時的唐高祖李淵,他跟司馬懿其實是有得一拼的,他是屬於那種善於偽裝還是深藏不露的人。如果不是因為後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篡改時說的話,很多時候當時的唐高祖太原起兵那種做法是非常好的。畢竟如果他不是在這個時候出發的話,或許當時真正建立新一代的統一王朝的,也就不是唐高祖李淵了。

    再加上作為太原留守,他其實是非常謙虛,低調的,並且他是有非常強大的地王聲懷,我們都知道能夠成為帝王之家的人,他們一定是某人長人所不能忍,還能夠做常人所不能做,李淵其實就是這樣的人。李元正是因為恰好地處理了當時和同學的關係,才穩定了當時的大後方。這也是魚的大逃亡和企業的鑑定,有非常好的東西,畢竟如果聯絡起來共同去攻打當時的李淵的話,想必當時裡面就沒有辦法再去創造一個大唐盛世。

    總而言之,其實細細分析唐高祖的為人處事,就應該明白他是屬於那種外圓內方的。雖然說他生活在貴族之家但是不僅是他從對外與人交往的方面上看出來,還是從自己如何跟當時的王公貴族聯絡,感情都能看出來他在當時的為人處事上是非常有自己的一套手段的。再加上她特別能夠把握時機,在很多關鍵的時候做出來特別正當的決定,也是他的一個最大的亮點。總而言之,當時的他告訴李淑媛,是展現了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他虛懷納諫,還充分的做到了人盡其能,可以說是,不得不讓我們後世人佩服。

  • 2 # 最後的騎兵90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李淵從晉陽起兵到定都長安,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倆人功勳卓著。

    李建成是長子,太子之位的首選,在被立為太子之後,很少帶兵打仗,更多是在後方維穩,李世民是次子,帶兵打仗一把好手,功勞太大,李淵也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甚至為李世民獨創了封號。

    兄弟倆不可能再像以前,親密無間,圍繞著太子之位,各自部屬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玄武門之變就是矛盾集中爆發。

    李淵不是不知道兄弟倆爭鬥,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處理呢?

    況且當時李唐還沒有統一天下,在自己能夠統治的區域內,一分為二,那就沒有後來的大唐帝國了,並且李淵該怎麼安置?

    假如讓倆人各攻佔地盤,誰先佔據就是誰的,兄弟倆人肯定會因為地盤擦槍走火,這是誰都無法阻止的。

    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只能留一個,就算李淵把江山一分為二,短時間內或許相安無事,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兄弟爭奪江山打起來是避免不了的。

  • 3 # 南朝居士

    曰本有個電影,黑澤明的《亂》,根據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改編的。

    秀虎透過連年爭戰而雄霸一方,勢力如日中天。垂垂老矣的秀虎擔心天不假年,在他70歲的時候決心提前把一文字家族的領地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分掌,重要大權還是大兒子。

    按照他的設想,長子太郎駐守副城,次子次郎駐守第二城,三子三郎駐守第三城,秀虎讓他們折筷子(團結),並囑咐他們要休慼與共,長子太郎和次子次郎對此欣然接受,幼子三郎卻表示激烈反對,跟他說,你他媽智障嘛?活了一輩子白活了,你太不瞭解人性了,你以為這樣可以團結一致,這樣只會讓紛爭更大。

    秀虎一怒之下趕走了三郎,家業全部被太郎和次郎瓜分。秀虎帶著侍妾和親兵過起了老太爺的日子。

    結果可想而知了,也就不贅述,可以看看電影,非常震撼。

    趙武靈王也曾這樣做過,他當時是退位做太上王,自己做趙主父,主軍事,兒子趙何做趙惠文王,主政,結果感覺權力不受控制了,就想把國家一分為二,分一部分給公子章,

    結果呢?沙丘兵變,公子章被殺,自己被餓死了。

    你說的把國家一分為二,不就是分封嗎?李世民已經是秦王了啊,

    想分裂成兩個,李世民做皇帝?李世民後來也遇到這個問題了,唐朝後面每個皇帝都遇到了,如果都這樣分下去,唐玄宗怕是都分成村長了。

    李淵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把李世民殺了就可以了啊,對於皇帝,殺幾個兒子那都不算事,也不會捨不得,如果捨不得,軟禁起來或者貶為庶民啊

    問題是,殺了李世民,李建成造反,誰能制止呢?

    你這樣問,顯然你不知道李世民為什麼有那麼大權力。

    李世民之所以有權力,是李淵給他的,目的就是讓他牽制太子,防止太子威脅皇權,想提前造反,李淵隨時可以收回權力的,或者把他殺了。

    唐朝太子能順利接班的很少,原因就在這裡,太子對皇權的威脅太大了,大到皇帝睡不著覺。

    李淵如果敢說把國家一分為二,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都不會同意的,而且都會覺得李淵智障,

    退一萬步,你說的實現了,真的成了南北朝,你覺得就能相安無事了?

    李世民沒有軍隊,都可以發動政變造反,如果給他軍隊了,你說會怎麼樣?

  • 4 # 鋒楓2016

    前車可鑑!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改立趙惠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公子何(即趙惠文王)為太子。對於無故被廢的公子章,心生愧疚的趙武靈王給予了多番照顧和尊榮,心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都稱王。其結果是趙惠文王發動政變,殺掉公子章及其黨羽,趙武靈王也被活活餓死!

    時過境遷,天下大勢早已發生變化。大一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南北朝時,無論是南方漢人世族王朝宋,齊,梁,陳,還是北方異族所建的北魏及後面的北周,北齊,無不是以一統天下,再造中華為已任。天下人無不希望統一,和平安寧。隋朝的短暫一統,讓天下人享受了片刻的安定,社會財富聚集,民生安定富庶?然而好景不長,大隋二世而亡群雄並立,中原大地戰火重燃,黎民百姓留離失所。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長安稱帝。短短數年,大唐就削平諸侯,一統天下。

    天下一統來之不易,無論是誰都會倍加珍惜。如果唐高祖真為所謂兄恭弟友而大唐一分為二,分給李建成和李世民,那他就不配作為一國之君,開國皇帝。他對不起為大唐一統天下而浴血奮戰的將士,而此舉不僅不能消彌兄弟間為權利爭鬥和猜忌,而且因此導致天下重新分裂,戰火重起。

  • 5 # 司隸左校尉

    歷史不容假設。

    首先李淵對李世民殺兄篡位沒有預料,只道是李世民擁兵自重,沒想到李世民會出此險棋,來個武力逼宮。

    第二李淵是希望太子李建成當皇帝的。玄武門兵變之前李建成作為太子和儲君已經開始協助李淵處理朝政了。

    第三玄武門兵變源於剝奪秦王府兵權。李世民雖然是老二,但掌握兵權,戰功顯赫,有個人實力,引起李淵和李建成猜忌。

    綜上所述,李淵心中從未設想過將皇位傳給李世民,相反對李世民處處忌憚,李淵是支援李建成的,畢竟李建成是長子,平時表現也不錯(注意史書在李世民操作下對李建成進行了醜化)。至於分裂天下,二人共治更不可能。中國歷史也無比例子。

  • 6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李淵如果把天下一分為二分給李建成和李世民,這樣不僅不能避免玄武門之變的悲劇,而且會造成更大的悲劇,甚至會導致大唐的混亂不安,弄不好會導致大唐的覆滅。

    李淵畫像

    【一】歷史上的前車之鑑。作為李淵,既然能夠當上皇帝,必然會對歷史有很全面的瞭解,尤其是趙武靈王的故事他不會不知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逐漸強大起來,其他國家不敢來犯,但是趙武靈王就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先是廢了太子直接立小兒子為王,後看到威武的大兒子跪在地上給弟弟趙惠文王磕頭時,他又產生了將國土一分為二,一個兒子一半的想法。最終導致兒子之間的互相殘殺,自己被活活餓死。既然有了前車之鑑,李淵不會這麼做的。

    李世民畫像

    【二】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太子和李世民本來就有矛盾,而且矛盾很深,如果將國家一分為二各持一份,雖然能夠暫時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但是從長遠看,兩兄弟之間必然會因為權力的問題挑起戰爭,因為之前的積怨,以及彼此的野心作祟,所以,這種是最愚蠢的辦法,我相信李淵不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影視劇中的李建成

    【三】此種辦法並未觸及問題的根源。問題的根源在於兄弟失和,如果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多數都是由於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功高自己,而且發展勢頭迅猛,對自己將來不利,而多次陷害李世民。所以,解決兩者之間的問題關鍵在於李淵本人,而李淵呢,這位父親只會在中間和稀泥,如果需要用李世民了,就胡亂許諾將太子位傳給他,如果用李建成了,就對李世民大動干戈。所以,本來兄弟失和,再加上一個不分事理的父親,靠此種辦法根本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影視劇中的李淵

    【四】李淵對權力的著迷而不可能採取如此辦法。李淵好不容易坐上了皇帝之位,從他坐穩江山之後的種種表現可以看出,李淵是一位沒有什麼才能的皇帝,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生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在這個階段生的,可見他有多麼留戀後宮,這有皇帝才可以如此。而且知子莫若父,他知道李世民的雄心壯志,一旦將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封出去,各自為王,他會怕李世民貨或李建成某一方成勢後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所以 ,還是將兩個兒子放在身邊最穩妥。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李淵不可能採取問題中所說的辦法的。

  • 7 # 阿慶還是阿慶

    玄武門的悲劇,起始於李淵的優柔寡斷

    李淵之所以舉起一面大旗,並最終成就大唐帝國,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源於李世民的擅作主張。

    當初李淵在山西太原負責防備突厥攻擊的時候,李世民便早已結交豪傑士紳了。而隋煬帝被困江南,李淵雖然被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多次勸說起義,但是依然優柔寡斷,難以最終拍板,於是李世民多方設計,讓李淵有了不得不反的理由:他把隋煬帝行宮的宮女給睡了。於是李淵被逼無奈舉起義旗。

    等到李淵帶領自己的大軍向中原進發的路上,卻受到很大阻力,一個是糧食快吃光了,另外一個是當時隋煬帝安排守衛關中的宋老生不相信李淵,所以將他拒之門外。李淵便開始做撤軍回太原的打算。這時候是李世民堅持意見,晝夜哭訴,給李淵出了佔據關中,俯瞰全國的策略。

    於是李淵也不由對這個兒子很心疼,說了一句話,發動起義的是你,現在你想要做什麼就由著你來好啦。李世民快馬加鞭追回了已經撤退的左路軍,帶領大軍對關中地區發動進攻,最終使得李淵能夠佔據關中。

    等到李淵在關中稱帝,唐國建立後,又是李世民不辭勞苦,帶領唐軍東征西討,先後平定了劉黑闥、仁杲、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獨立勢力,穩定了新興的唐王朝政權。

    所以從李淵的個人感情來說,他對於這個讓自己當上皇帝的兒子非常感激,卻因為李世民不是嫡長子,最終只是立他當了秦王。

    不過這位唐高祖李淵閣下在這時候優柔寡斷的毛病又犯了,他時不時的一會對李世民好,一會對李建成好,還多次或有或無的對李世民“掏心窩”,本來是要你當太子的,可惜你大哥又沒犯什麼錯,所以現在只好難為你了。這要是讓有心的人聽了,難免會覺得是一種挑逗。

    李世民雖然是秦王,手上卻掌握著大唐的核心力量:文有魏徵、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武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當世名將。所以雖然他並不是世子,卻總有人操著他的心,害怕萬一哪一天這位秦王殿下按捺不住寂寞,想當皇帝怎麼辦。

    這其中最急切的莫過於齊王李元吉了。李元吉的謀劃是先幫助太子李建成剷除李世民,然後再對付李建成的話就輕而易舉了。所以兄弟二人對於李世民的逼迫變本加厲。

    在玄武門之變前,兩兄弟更是藉助突厥入侵山西的機會,要求把親王府的精兵強將全部徵用,派遣給李元吉帶著,前去攻打進犯的突厥。並謀劃在出師大典上謀殺李世民。得到情報之後的李世民在眾多文武大臣的苦苦勸諫下,不得不做出了發動玄武門政變的決定。

    由此可以看出來李淵的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最終差點害死了自己這位千古名君的兒子,如果李世民死了,恐怕大唐歷史要改寫的橋段就不是一星半點了,或者其朝代壽命也要大受影響。

    李淵不是沒有想過把李世民分封到關外去,可惜李世民最終沒有成行

    在親眼看到李世民步步後退,而李建成兄弟步步緊逼之後,李淵也很無奈,於是他勸說李世民說,這樣吧,你去洛陽當你的秦王把,這樣的話東邊的天下就是你的了。

    其實李世民當時的內心或者也非常想要去,但是從歷史的記錄來看,他多次對李淵哭訴自己不願意離開他老人家的身邊。不過李淵似乎好不容易下定了一次決心,他說你就去吧,不然的話我這個當爹的要親眼看著你們兄弟鬧彆扭了。

    李世民這才準備聽從老爹李淵的建議和決定,帶著人馬前往洛陽了。

    可是聽到這個訊息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得可不一樣了,兩個人覺得這樣一來那不就再也不能把秦王李世民給弄倒了麼?尤其是李世民的擁護者這麼多,實力這麼強大,以後恐怕只有倆兄弟看著秦王李世民臉色的份了。於是倆人可謂是連夜去找李淵,又是一通哭訴:萬一我們這位實力雄厚的兄弟到了東邊,那萬一真要鬧獨立,反攻過來的話我們拿什麼和他打呀。

    李淵的心又一次遊移不定了。最終又被倆兄弟哭鬧煩的不行,結果取消了李世民的這次東行。

    所以說李淵不是沒有想過,甚至不是沒有這麼幹過。只不過最終計劃趕不上變化,他對於兄弟三人之間的生死決鬥已經完全無法有效控制了。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的逃跑主義,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更是釀成他兒子之間矛盾的重大原因。

    李淵最開始和隋文帝關係非常好,所以在朝堂之上也很受重視。但是等到隋煬帝登基之後,對於大臣多有猜忌,所以李淵抓住個機會就跑到山西去當差了。

    後來起兵是起兵了,但是剛一碰到挫折便想著回太原避禍。

    而他的三個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不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又或者是李元吉,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李淵在三個兒子的取捨之間犯了愁,於是索性把李世民功勞最大的優點選擇性遺忘,然後還是選擇嫡長子李建成當了太子。如果正常情況下,既然立了太子,就應該把其他幾個兒子封建到外地或者壓制不用,可是他每次碰到大敵當前,又毫不猶豫選擇讓李世民帶兵出擊。

    即便最後的時候,明明想要讓李世民去洛陽就封,可是李建成兄弟一鬧,他又反悔了。或者在李建成兩人來找他哭訴的時候,他其實擔心的不是李世民在洛陽封王后找李建成倆人算賬,而是在擔心李世民離開之後自己對於李建成兩個人將無法控制,而自己的生命安全將會受到威脅,所以不得不又把李世民留了下來,以為制衡。

    最後,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後,李淵毫不猶豫的把皇位空了出來,自己去當太上皇養老了。這樣一來,他自己也可以安安心心輕鬆活下去了。

    但是,也正是他的這種遇到困難不敢正面面對而一味選擇迴避的態度,最終也讓他享受到白髮人送黑髮人,自己幾個兒子為分家產而最終分道揚鑣的結果。

  • 8 # 痴語呢喃1988

    我們首先考慮李淵有能力和權利將大唐國土分給二人嗎?

    回答是:無論是權利還是能力,都沒有。

    李淵能下定決心從太原起兵造反與其子李世民鼓吹有密切關係,以及根據後來選繼承人的表現,李淵都是一個做事猶豫不決的人;且從起兵到一統李唐基本版圖,李淵自己本身並未實際參與戰爭,可以說是半分軍功未立,李唐江山完全由自己的幾個兒子的勢力打下來,而自己能座上龍椅僅僅是他們的父親。作為父親的李淵如果想把李唐江山分給二人,首先得完完全全實際掌控所有才能有說話的權利!但李淵無論是自身性格還是掌握的權利都未達到要求,所以不存在將唐分成兩半給二子繼承。

    即使李淵這樣做呢,李建成和李世民能答應嗎?

    我的回答依然是:不能

    從歷史潮流上看:大一統符合歷史主流,自隋朝以後,直至清朝滅亡,中華大地上漢族再也沒有時間較長的割據政權出現。即使二人暫時接受,李淵撒手人寰之後,兄弟二人肯定免不了兵戎相見,直至一方統一全國。

    從歷史教訓來看:將國土分給多人繼承必定會造成動亂,這樣例子數不勝數,沙丘政變,曲沃代翼都是慘痛教訓。

    從人性角度來看:皇權至高無上,獨一無二,對於人的吸引是無與倫比的,但對人性的摧殘也是顯而易見的。都說隋煬帝殘暴不仁,但其實李世民很多做法和隋煬帝並無差別,都是設計殺死一母所生的哥哥及其家人,登上皇位後屠殺自己兄弟姐妹。為了奪得皇位,哪怕誅殺親生兄弟也在所不惜,歷史告訴我們說是李世民勝利了,但若玄武門政變失敗,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下場則會對調,自古成王敗寇,莫不是如此!

    再假若李世民和李建成答應呢,當時的其他人能同意嗎?

    假若李淵將唐土一分為二給李世民和李建成繼承,李元吉則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雖然李元吉是支援李建成的,但是如果出現分封二國的情況,李元吉肯定不會接受:都是一母同胞生的,大哥和二哥都建國了,那憑什麼不分給我土地?何不乾脆再多分封一處土地讓我自立稱帝?

    其次背後貴族勢力也會不同意,支援二人的貴族勢力交錯縱深,如果將來自己的地盤勢力劃分到敵對皇子領土中,世家大族難不成跟著追隨的勢力舉族搬遷不成?

    解決上面所有疑慮之後,更有兩國之間以什麼線為國界?領土怎麼劃分?中立的財富如何分配?首都長安歸誰所有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稍微深思一下,李淵將天下一分為二給兩人就是不可能的事!當兩人都有奪取皇位之心的那一刻起,二人之間必有一人登上巔峰皇位,另一人痛失所有。

  • 9 # 錢品聚

    根本不可能,簡直是痴人說夢!

    從歷史角度來看,不僅國家需要統一,皇權也是需要始終保持唯一性,絕不可能出現兩個對立的政權,甚至是兩個分國而治的皇帝,這有違歷史趨勢,更有違古代的理法觀念。

    說句難聽的,李淵要真這麼做,那就等同於將國家分裂成兩部分,就不存在所謂的李唐王朝,就相當於自己拿刀子割裂自己的國家,真沒聽說過還有皇帝想要親自搞國家分裂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蠢,這不只是分封個藩王這麼簡單。

    首先李世民軍工蓋世,這是舉朝皆知,全軍皆認的,他雖然不是太子,但在李唐朝中的影響力與地位,卻絲毫不輸太子李建成。

    而李建成又是嫡長子,是合乎古代帝王禮法冊立出來的合法繼承人,東宮的地位也照樣無人撼動,所以二人在政治上的勢力,其實是對等的,一個是靠軍功實打實的坐擁秦王地位,一個是身為李淵的合法繼承人,透過正當的合法程式獲得的太子之位。

    (圖:秦王李世民連環畫)

    二者之間無論權力還是地位,都幾乎保持一致,退一萬步說,如果李淵真將天下一分為二,分封給李世民與李建成,那麼等他死後,絕對會有一方直接起兵奪權,到時候如果是李世民起兵,可不只是玄武門之變的性質了。

    (圖:太子李建成影視劇照)

    但如果是分封成藩王以後,李世民再起兵,那就是公然造反了,他這一輩子也洗不白了,從始至終就會揹負著殺了親哥哥當皇帝的罵名,就如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殺自己的侄子奪權是一個道理。

    這二者之間性質完全不同,一個是殺兄長逼迫老皇帝改立自己為太子,一個是天下已經有皇帝了,自己再帶頭造反,前者只需要一場玄武門事變就能達成,後者就必須要發動軍隊,到時候就不是死幾個人這麼簡單了,必然會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所以,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李淵都不可能做出這種荒唐的決定,換作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李世民和李建成這樣的對立關係,透過分封的方式來處理,最合乎邏輯與法理的做法,就是堅持擁立李建成為太子,使其順利當上皇帝。

    但透過那段歷史的種種因果上來看,李世民殺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改立自己為太子登基的事實,根本就無法避免。

    哪怕再換一種方法,除非最早就立軍中聲望極高的李世民為太子,或許李建成就不用死,而玄武門事變,也就不會發生。

    所以要想防止玄武門事變的發生,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時光倒流,李淵當初直接冊立李世民為太子,由他來繼任大統,那也就不會再出現手足相殘的人間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季豆怎麼做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