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果馬

    《毛主席論山東》

    俺是山東銀,聽主席怎麼說俺們山東的吧。

    毛澤東說:山東比北京古老得多。西周和春秋時,這裡屬於齊、魯、曹、滕等國。“山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早生息的地方,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之後,建都“亳”,在今天的曹縣南。商的始祖契曾在蕃也就是今天的滕縣住過。商代早期活動在今天的山東的西部,河南的東部。契傳到孫(相土),勢力達到今渤海一帶,定都‘泰安’。商也曾在泗水建都,直到第20代君王盤庚時遷都到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陽。

    周武王滅商後,為了加強對廣大被征服地區的控制,進行了大分封。在山東地區分封了曹、滕、齊、魯等國,齊國的首領是姜太公,魯國的首領就是周公的長子伯禽。這一帶主要是齊國和魯國,這也就是山東號稱齊魯之邦、也是叫齊魯的原因。

    許世友聽得入神接著問:“那為什麼叫山東呢?”

    毛澤東點著一支菸,抽了兩口又說:齊魯古時候還稱“鄒魯”或“齊青”、“山左”。齊魯又因為在太行山以東,所以古代“山東”有時指齊魯,但是有時山東的概念比齊魯大。到戰國時期,只剩下7個大國爭雄了。人們以函谷關為界,西邊的是秦國,東邊則是山東六國。

    毛澤東停了停,接著又說:山東作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名稱,是從金代開始的。據說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和大禹都曾生活在這裡。孔子、孟子、左丘明、孫武、孫臏、諸葛亮、王羲之、黃巢、李清照、辛棄疾、戚繼光、蒲松齡等,都是山東人,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孫子是兵聖,王羲之是書聖,北魏時的賈思勰,元朝的王禎都是大農學家,他們為山東增光添彩嘛!

    毛澤東抽了口煙說:山東人民,不僅遠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創造了大汶口文化,公元前又過渡到龍山文化。至今仍都保留著遺址。同時,還有臨淄齊國故都和曲阜魯國故城。山東,不僅古老,還有秀美山河。有號稱“五嶽之首”的泰山,有海市蜃樓的蓬萊奇觀,有泉水甲天下的濟南,還有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山東是個好地方嘛!

  • 2 # 375760701573

    大運河漕運文化、西遊文化、淮安歷史文化、青連崗考古文化、中國第一個少兒抗戰踏遍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的新安旅行團宣傳文化等。

  • 3 # 感恩文學

    聊城是中國蔬菜第一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聊城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東部核心城市,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中心城市。下面就有我帶大家簡單介紹一些聊城歷史文化。

    一: 東昌湖(又叫環城湖)風景名勝區已建於北宋時期的聊城古城中心,以水面遼闊、風景秀麗、壞繞於古城區四周的東昌湖為依託,集中體現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營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獨特風貌。

    二:光嶽樓位於聊城舊城中央,其主體結構建於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徵,是一座由宋元嚮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築,系中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襲了宋元樓閣遺制,在結構上繼承了唐宋傳統。它是宋元建築嚮明清建築過度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988年光嶽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宋代鐵塔位於聊城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始建於北宋時期,共13層,通高15.8米,是中國為數極少的金屬佛塔。在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上都有很高的值。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聊城流傳著一首家喻戶曉的民謠:“東昌府,有三寶,鐵塔,古樓和玉皋。”被人們譽為三寶之一的鐵塔,位於聊城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鐵塔本身沒有銘記,地方文獻中亦無記載,從塔的形制與浮雕風格上分析比,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本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鐵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佛塔,現為12層,塔高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0米,底邊長3.17米,佔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 生鐵仿木構分層鑄造,逐層迭裝而成。鐵殼中空,厚6-10釐米不等。樓身共12層,倚柱、斗拱與一層相同。各層都有腰簷平座,平座均為四鋪作單抄計心造,周繞欄杆。腰簷仿木簷鑄造有檁枋、簷椽、飛椽、瓦壟及斜脊等。塔身逐層收分,塔頂置仰蓮葫蘆寶瓶式塔剎。聊城鐵塔,目前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鐵石建築,不論在建築風格,還是在石雕藝術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四:獅子樓坐落在陽穀城區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現為水滸旅遊線上重要景點。“水滸”英雄武松為兄報仇在此怒殺西門慶,獅子樓因而名揚四海。此樓為宋式建築,二層五開間三進深,青磚灰瓦,飛簷斗拱,雕樑畫棟,雄偉壯觀。建築面積451平方米,高15.8米。樓前列石獅兩對;樓內陳列水滸人物塑像,形態逼真,生動傳神。當代名人沈雁冰、劉海粟、李苦禪、顧頡剛等均有題詠留此。 於2003年10月1日對遊客開放的獅子樓旅遊城為位於陽穀縣城中心,該景區以《水滸傳》《金瓶梅》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景區,反映宋代民風民俗,佔地30畝。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鹽店、絨線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臺、玉皇廟等。節日期間舉行大型的節慶和廟會等活動。日常娛樂專案有山東快書、武大鄆哥大街表演、陽穀風情表演、舞獅子、踩高蹺、老年秧歌表演、豫劇團演出、民間雜耍表演、糖人表演、書法表演,工藝品製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形象受到遊客的普遍歡迎,成為景區最大的亮點。

  • 4 # 安福檔口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1]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迴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萬人。莆田市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瀋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 [2] 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3] ,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4] 。2018年10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5] 2018年,莆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2.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7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179.9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946.23億元,增長8.6%。 [6] 2019年10月23日,被確定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5 # 段繼民123智

    我家鄉河北唐山,經典文化是什麼呢?有陶瓷,麻糖,棋子燒餅,酥糖,燒雞。經典文化就是唐山人民抗震救災,自力更生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吧!還有煤礦鋼廠陶瓷等,新唐山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 6 # 亦行八卦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三國演義》120回有52回發生、演繹在許昌,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蹟。

  • 7 # 普洱熊大

    我家在雲南普洱,普洱茶的原產地。曾經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現在中國最大的茶葉原產地之一,這裡有著眾多的少數民族和他們所傳承的名族文化……

  • 8 # 元元Cy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也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風貌。作為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和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河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獨具特色。

    河源經典文化列舉如下:

    河源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交融整合之地,在這裡最終形成了一種內容豐富、獨具地方風格之客家地域文化。

    如:客家山歌劇《娘·酒》、採茶戲《花燈因你而亮》、紀錄片《客家人》、大型舞臺劇《桃花水母》、花朝戲《母與子》被列入廣東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專案。

    河源市博物館↑

    河源市博物館展館建築面積7090平方米,以簡約現代的新型建築承託本土客家歷史文化元素,典雅大氣,佈局緊湊,是河源深厚的客家歷史文化和現代化城市氣息相結合的建築典範。

    河源有史以來最有“文化”的名片↑

    該館展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展廳融入河源客家文化元素,藉助創新科技的運用實現動靜、虛實相互結合,以新形式新手段活化展示河源歷史及民俗文化。

    河源市恐龍博物館↑

    河源恐龍博物館是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該館建築面積8300平方米,展覽面積3100平方米,以恐龍為主題,主要展出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的17000多枚各種恐龍蛋化石、10多具恐龍骨骼化石個體及眾多恐龍足跡化石模型,體現了河源市作為“中華恐龍之鄉”的豐富恐龍化石資源。

    龜峰塔↑

    龜峰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屬佛塔。被認為“河源八景”之首,另有“東江第一塔”之譽,也是是廣東省內僅有絕對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磚塔。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正相塔↑

    走進槎城,感受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河源烈士陵園↑

    河源烈士陵園始建於1958年,是河源市最具規模的革命紀念館。河源烈士陵園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依託陵園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內分革命紀念館、廉政教育廣場、阮嘯仙烈士紀念亭、河源市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將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反腐倡廉教育相融。

    蘇維埃政府舊址↑

    埔前鎮陂角村↑

    陂角村,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同時,陂角村亦是省屬水庫區移民村、革命老區村。

    知青部落龍FIT假村↑

    河源主要美食文化↓

    廣東河源米粉↑

    豬腳粉↑

    河源大街小巷遍佈的豬腳粉深受河源人喜愛,“豬腳肥而不膩,米絲久煮不爛”,這十二個字簡略概括了豬腳粉的特點。

    蘿蔔酸↑

    蘿蔔酸集甜、酸、辣、於一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消滯、解酒毒、刮油減肥、通便等功效。

    蘿蔔粄↑

    蘿蔔粄,香軟糯滑的糯米皮,擁有蘿蔔、香菇、蝦米、肉絲的內涵豐富的餡料,又濃又香的湯底。形似“加強版餃子“深受河源人的喜愛。

    老鼠粄↑

    老鼠粄,相傳在客家地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雖名為“老鼠粄”,但“老鼠粄”與老鼠並沒有內在聯絡,只是粄的名稱。

  • 9 # 孝泉的書院

    邯鄲是中國的成語之都,而且還是從古至今沒有改過名字的千年古城。邯鄲學步,胡服騎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圍魏救趙,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一葉障目,葉公好龍,價值連城,因人成事,始終不渝,疾風勁草,聲名狼藉,取而代之,因勢利導,孤獨一擲,左提右挈,!豎壁清野……總之太多太多了。名副其實吧

  • 10 # 紅塵彌勒

    要說各自家鄉的經典文化,自然會引起一系列濃厚興趣,滔滔不絕的說上三天三夜。

    我的家鄉在東北。

    我和我的家人至今也還在這片土地上有滋有味的生活著,快樂著,幸福著,感受著。

    這是個被譽為全國最富於文化基因和文化養分的地區,這裡也走出了迄今為止最多的文體明星和文化代表人物,成為我們時代的經典記憶和文化的品牌象徵。

    白山黑水也滋養了民風淳樸而又豪爽彪悍的民族,黑土地肥得流油,大風雪漫天狂卷,大豆高粱堆成山。

    巧的很,我的家在東北,這首歌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大東北的代表曲目。也曾經流行過那首慷慨悲涼、失魂落魄的《松花江上》。

    不過時過境遷,而今的大東北,文化氛圍濃厚,早已走上了重整旗鼓的復興之路。別忘了,大東北可是共和國獨一無二的工業長子,為新中國貢獻了近百分之九十的GDP。

    這樣的一個大東北,文化方面的象徵自然也少不了,且在全國都具有普遍的影響,也成為了我們這個地區以及全民族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財富。

    在我個人的記憶裡,年文化可稱為東北地區最富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文化──

    進了臘月門兒,就到處洋溢著那種喜慶祥和的過年氣氛。殺年豬,是我小時候最最愛參與的一項年節活動。殺上一頭膘肥體壯的大肥豬,召集男女老少來一次喜氣洋洋的大聚餐,到處都飄溢著香氣,爺們兒們一個個穩坐炕頭兒上,燙上一壺老酒,拋開一年的煩惱和憂愁,開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滿嘴的肉香和蒜香讓每個人的嘴角都流著幸福滋潤的油光。

    然後,這一年的最歡樂時節也就此開啟。貓冬兒,也就成了大東北最有地域特色的休閒娛樂方式。

    備年貨,每家都必不可少。有那文藝骨幹分子便湊在一起,抄起擱置已久的二胡、快板兒等娛樂傢什,開始了自娛自樂、歡樂無窮的文化娛樂專案。

    大秧歌,也是最最富於民族風韻的文化專案。有那俊俏的小媳婦兒和年輕的後生晚輩,在老扮將的帶領下,排練著獨自成體的秧歌,高蹺矮的也有一米高,高的竟達兩米多,且還能跳躍翻轉,甚至來一個技驚四座的鯉魚打挺,那才叫一個歡樂,也叫一個真功夫。

    整個年節,這個大秧歌要走街串巷的去表演,還要畫上五彩繽紛的濃妝,扮上各色喜劇人物,還有嘴歪歪的老媒婆兒。

    一通兒鑼鼓傢伙,便在空地上開始了表演。只要是塊平地,那就盡展風流,舞他個天旋地轉、倒海翻江。

    二人轉,也是重要的表演節目。都要持續到來年的二月二以後,甚至三月三還要再來上一段兒。

    如果你是外地人,大過年的來到東北這地界,那您就勍好兒吧,來了保管您挪不動步拽不開腿,吃了還想吃,看了還要看,更期待下一年的節目更加風風火火,更有技術含量,更有民族風情,更有地域特色,更有大東北的豪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弟結婚買房缺口5萬,爸媽找我拿,男朋友不同意,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