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看歷史或者歷史小說的時候,是以個人的狹隘思想來看一段歷史或者是看這個人物,或者是用上帝的眼光公平的看待歷史上每一個人物。
4
回覆列表
  • 1 # 一偷修羅

    儘量的去讀懂那一段歷史的人物思想。比方說朱元璋為什麼寧願立所以朱允炆這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孫子為太子都不願意立朱棣這個曾經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兒子為太子。綜合當時的背景環境與政治,再去儘量讀懂歷史人物的思想,我覺得很有趣!

  • 2 # 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我不這麼看歷史,但是多多少少也知道點歷史。歷史嘛,其實是很長很長。從古代文明到現代文明;從冷兵器戰爭到現代戰爭;從四大發明到四大奇蹟……這些歷史對我來說,還需要更多地瞭解。瞭解得越多,知識點就越豐富,別人問起來,我起碼還能回答說,我們的歷史究竟有多長。

  • 3 # 老圃

    歷史與歷史小說分屬兩個領域,前者是史學,後者是文學。

    從真實的角度說,史學就記載和敘述而言,只有一個真實,就是史料的真實,絕不能編造。

    歷史小說不同,有兩個真實。一個是題材、資料必須真實;另一是藝術的真實,也就是人物、情節必須符合創作邏輯。

    藝術真實的前提是創作,根據你要表達的主題去編織故事,所以是允許也必須進行想象和誇張的。在歷史上也許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物和這回事,但在小說裡可以有。

    對此二月河先生有一個概括,叫"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前者說的是史料的真實,後者說的是藝術的真實。

    沒有大事不虛,不能叫歷史;沒有小事不拘,不能叫小說。

    是不是這麼回事?

  • 4 # 是啊哈同學呀

    歷史小說的本質就是小說,而之所以稱為小說,是因為它有虛構成分。而歷史必然是真的,我這裡說的歷史不是指史書記載上的歷史,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時間長河之中的人事物。畢竟史書是為成功者書寫的,雖然現在已成為我們考證過去的主要依據之一,但不可不承認一些史書中有虛構改動的成分。

  • 5 # 王寓宇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是這樣評價歷史的:

    “因為看得歷史比較多,所以我這個人比較有歷史感,當然,這是文明的說法,粗點講,就是悲觀。

    這並非開玩笑,我本人雖然經常幽默幽默,但對很多事情都很悲觀,因為我經常看歷史(就好比很多人看電視劇一樣),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劇結局,無一例外。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而言,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沒意思,沒意思透了。”

    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的,首先歷史原則上是客觀的,大部分內容是需要考證的,但是史官在實際記載中,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很容易收到外界力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要對比多角度史料,才能更接近真相。

    而歷史小說就不同了,它只不過是藉助了歷史的一部分,來作為故事框架,更多的是用藝術的手法進行情節或導向性的加工。

    像《三國演義》、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都有對歷史的加工,粗分的話都是可以歸於歷史小說的。所以看待歷史人物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公平了,不過對於大部分人物來說評價是不會出入太大的,這就是所謂的歷史定論。

  • 6 # 金彬全

    這個問題從兩方面來回答

    一、什麼是歷史,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是一門學科。不能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發生變化、發展、超越,不能有歪曲、捏造,篡改的現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這就是歷史。

    歷史這個名詞大家不難理解,因為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和積累,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我們來重點說說歷史小說。歷史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形式,它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題材,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和發展趨勢,它以歷史上或某個人物或事件為描寫物件。寫歷史小說要求人物和事件必須符合史實,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歷史可查,不允許虛構。只能在區域性細節和次要人物上運用想象、誇張等手法作為一定的藝術加工。但這種加工也必須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特定邏輯。在這一點上,它有別於以虛構為主的小說。譬如大家看到的岳飛傳;岳飛生平、事件、經歷大致相同,無非是兒子多了。大將牛皋憨頭憨腦,很有福氣,實際牛皋作為岳飛賬下先鋒是足智多謀,不是憨頭巴腦的。所以歷史小說所寫的人物生平經歷必須具有較好的完整性。因為小說的作用,歷史小說容許適當的虛構和粉飾,所以寫出的人物形象較鮮明,較生動有一定的情節和語言,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其目的要膾炙人口賣座的。所以,歷史小說它雖然給讀者提供一定歷史知識,但它更多給予讀者以啟示、教育和娛樂。

    最後總結,前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而後者是多少有歷史底子的天馬行空。

  • 7 # 李世民

    歷史,有人說過,屬於小姑娘的辮子,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歷史,一向有這麼一說,歌三戲五書八成!……,唱歌,只能相信三成!戲劇,有五成,就不錯了!……,書籍,可信度高一點,說有八成,也不見得!所以說,歷史,您就自己琢磨琢磨了!

    歷史小說,您就,擎好了!不能照辦囉,誰照辦,誰相信,……,誰就吃大虧!

    歷史小說,可以借鑑借鑑,……,多分析分析一下,……,不可亂來喲!

  • 8 # 三指參禪

    歷史是歷史,歷史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真實記載,小說是小說,小說中的人物可以杜撰、環境可以幻想,隨作者思路喜好下筆,不能把小說當歷史。

  • 9 # 第七天空

    歷史和歷史故事

    歷史是指真實發生的事件。記載歷史一般都要真實地記載時間,朝代,人物功過。總之以真實為準則。不過有一句成語叫作“篡改歷史”,可能真有在某個朝代當時真實存在過,不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篡改一時,在後世也會有正義史學家給糾正過來。一句話歷史是容不得半點虛構的成份,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記載一位史學家司馬遷的故事,因為秉承一個史學家的責任,真實記載歷史而被人害得很慘。

    而歷史故事就不一樣了,歷史故事是以歷史事件或者人物生髮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就有虛構成份,它即以人物,事件為依託主體,又可以融入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態度加以創作。讓人物豐滿起來,讓故事更吸引人。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就是這樣的歷史故事。歷史故事的好處就是不枯燥,讓人能在一個個熱血沸騰的故事裡讓我們記住那一段歷史。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是不言而喻。

    在我小時候就看過許多歷史故事書,比如《春秋戰國故事》、《東周列國故事》,還有一些評書《隋唐演義》、《薛家將》、《五虎鬧東京》、《楊家將》等等,這些歷史故事書故事性強,人物形象豐滿。豐富了我童年,少年時代的生活。這樣的歷史故事書,我覺得當今依然可以是孩子們的優秀課外讀本。只是如今電子網路時代,怕是孩子們興趣都跑遊戲上面去了。

    都說讀史能開智,能讓後人通過歷史事件來思考現實問題。在我們學校課堂上都會要求記住歷史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始末。有的歷史老師可能講課就比較死板,單純地劃重點,死記硬背,就讓學生覺得歷史很枯燥而厭學了。而有的歷史老師卻能加入自己的見解,把歷史如同一個個故事一樣講給學生們聽。即記住了歷史又活躍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就是很讓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了。

    提問的朋友副標題部分,提到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和歷史故事。歷史和歷史故事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看待這些過去的人,事肯定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這個理解和認識都會基於看待問題的人的學識和知識積累。知識廣博,頭腦就會越發清明,看待問題就會越發全面和理智。都說兼聽則明,旁聽則偏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是一粒塵沙,紅塵中的過客,也終將湮沒在歷史當中,我們不應當狹隘,我們也不是上帝。

  • 10 # 笨笨40303829

    厲史是已證明確實發生過的或存在的人或事,是真實存在的。歷史小說是對歷史上的人或事透過文學處理,使之更具體更生動呈現於世人面前,過程和次要人物可虛構,可誇大可縮小,更具有戲劇性和欣賞性,但是有一點,歷史小說無論怎麼寫,事物的結果必需和歷史相吻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品《賣柺》算不算“壞人勝利”的小品?還有哪些小品最後是“壞人勝利”?